周清毅
美,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和不變的追求;美,是一切事物的最高境界;美,是鮮活的,又是不可捉摸的;美,是精神的,也是物質(zhì)的……那么,美是什么?
這就是《美的常識》要回答的。
正是因為美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卻又常??床灰?、摸不著,如“水中鹽”“蜜中花”,才令我們對美莫衷一是,難以言表。用“人話”把“美”說清楚,是我的最初想法,也就是用最明白、最平實、最易為人接受的語言告訴人們“什么是美”。
也正是因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更加提高了,對美的認識也提高了。美,成為美好生活的主題。人們對美的需求變得迫切了,相應的,講清楚“美”的難度也增加了。
事實也是如此,一旦進入寫作階段,便發(fā)現(xiàn)這是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是對自己知識儲備和表達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戰(zhàn)。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不僅僅是對自身的挑戰(zhàn),更重要的是對我的職業(yè)崗位的挑戰(zhàn)。作為專業(yè)機構(gòu)中的一員,我肩負著傳播美的使命,卻連“美是什么”都說不清楚,豈不讓人笑掉大牙!于是,我開啟了半年多的“業(yè)余無休”模式,不僅用上了每個周末,還要每晚挑燈夜讀到凌晨一兩點鐘。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終于趕在立冬之前,11月6日,完成了全部初稿。
在對美的認識上,我試圖循著中華文明之美這條主線,從孔孟老莊講起,中間經(jīng)過魏晉風骨,一直到現(xiàn)在的新美育時代,告訴大家中華之美美在哪里。同時,以西方世界對美的認識與之作對比,從古希臘到康德、黑格爾,最后到馬克思、恩格斯對美的論述,揭示美的本質(zhì),回答“美到底是什么”這一千年之問。
在材料的選擇上,從“常識”的角度,我試圖用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最重要的美的線索、最具轉(zhuǎn)折性的歷史節(jié)點、最經(jīng)典的美的論述描繪“美是什么”。但是,要用最精當?shù)牟牧习褑栴}說清楚,難免會舍掉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可能同樣是珍珠。比如中國唐、宋、元、明、清各時期和歐洲中世紀對美的認識以及宗教與美的關(guān)系等都涉及的不多。主要是珍珠太多,而鏈子要保持一個恰當?shù)拈L度——為了讓大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對美有概括性的了解。當然,這么做也有我學養(yǎng)不夠精深的原因在里面。
在敘述上,我試圖少用概念、多講故事,把概念融化在故事中,減少讀者理解的難度,少弄玄虛、多接地氣,用生活事件和日常情感來增進對美的感受,少模棱兩可、多準確表達,直白地告訴大家美是什么、美又不是什么,減少認識上的隔閡。經(jīng)過上述努力,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建設研究型出版社論壇”上,我做了九次講座。之后,我的同事對講稿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整理,特別是校訂了引文,最后,我又通改一遍而成此書。
這本小書,總體來說就是一句話:
堅持說“人話”,告訴最大多數(shù)人“美的常識”。
(作者系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