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韜,田黎雪,舒 楠,毛志偉,何 蕾,侯學良*
(1.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福建 廈門 361102;2. 泉州第一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2)
在對福建南靖的植物調查過程中采集多號蕨類植物標本,經過對《福建植物志》《中國植物志》《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和Flora of China等文獻的研究,確定了羽葉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Holtt.]為福建新記錄種。
對福建省懸鉤子屬植物文獻和標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福建植物志》記載的廣東懸鉤子(Rubus tsangiiMerr.,《中國植物志》中文名為光滑懸鉤子)實為腺果懸鉤子(Rubus glandulosocarpusM. X. Nie)。Flora of China和《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等文獻中均未記載腺果懸鉤子在福建有分布,因此確定腺果懸鉤子為福建省新記錄種。同時,產自福建、被鑒定為Rubus tsangiiMerr.的標本并非該種,故排除其在福建的分布。
Pronephrium parishii(Bedd.) Holtt. in Blumea 20: 123. 1972; 中國植物志4(1): 301. 1999; Fl. China 2-3: 392. 2013. (圖1A~B)
圖1 福建省2 種維管植物新記錄Fig. 1 Two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newly recorded from Fujian Province
植株高約60 cm。根狀莖細長、橫走,粗約3~4 mm,黑褐色,密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疏生,一型,葉柄長50~65 cm,粗1~2 mm,深禾稈色,疏被或密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基部疏被鱗片。葉片為一回羽狀復葉,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15~)25~32 cm,下部寬12~19 cm。葉軸有縱溝,密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側生羽片2~6 對,近對生,披針形,長4.5~15 cm,寬1.5~3 cm,頂端長漸尖,下部側生羽片基部圓形或楔形,向上的側生羽片基部不對稱,下側常與葉軸合生并下延;第一對側生羽片有長約2 mm 的柄,向上則無柄。兩側的側生羽片偶有不等大。頂生羽片披針形,長15~17 cm,寬3.5~4 cm,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有時不對稱,近基部偶有一對小耳片。頂生羽片的柄長5~17 mm。羽片邊緣全緣,有時有波狀圓齒,近軸面中脈密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其余部分近無毛;遠軸面中脈密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側脈疏被白色至淡黃色鉤狀短毛,其余部分近無毛。羽片背面葉脈較明顯,側脈斜展、平行。羽片中部小脈約9 對,側脈間基部有一個由小脈交結與中脈形成的三角形網(wǎng)眼;往上每兩對小脈交結和兩邊的側脈形成近方形網(wǎng)眼。每對小脈的交結點均向上伸出一條外行小脈,有時外行小脈與上方一對小脈的交結點相連接而形成更小的斜方形網(wǎng)眼,有時不連接而成為內藏小脈。孢子囊群生于小脈上,成熟時匯合為新月形,無蓋。孢子囊體兩側各有1 條白色鉤狀毛。
生境:生于林下。
產于臺灣[1—3]、海南[4]、廣東[5]。國外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日本(琉球)[1—3]。福建為新記錄。
憑證標本: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鎮(zhèn)樂土雨林,2021 年7 月3 日,24.9061°N,117.2160°E,海拔305 m,田黎雪66(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標本室,AU)、何蕾57 (AU)。
羽葉新月蕨是1972 年發(fā)表的種,模式標本產自緬甸[2]?!吨袊参镏尽泛虵lora of China記載福建有4 種新月蕨屬植物:單葉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Hook.) Holtt.]、三羽新月蕨[Pronephrium triphyllum(Sw.) Holtt.]、紅色新月蕨[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enst.) Holtt.]和針毛新月蕨(Pronephrium hirsutumChing et Y. X. Lin)[2—3]。本種與單葉新月蕨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為羽狀復葉,后者為單葉[2—3];與三羽新月蕨的區(qū)別在于后者通常有1對(極稀2 對)側生羽片,側生羽片基部不下延,且本種葉柄長度、葉片的長度和寬度均明顯大于三羽新月蕨[2—3];與紅色新月蕨和針毛新月蕨的區(qū)別在于本種具鉤狀毛(圖1B),而后兩者不具鉤狀毛,本種孢子囊群成熟時匯合(圖1B),而后兩者的孢子囊群成熟時不匯合(紅色新月蕨有個別匯合)[2—3]。
Rubus glandulosocarpusM. X. Nie in Bull.Bot. Res. Harbin 9(3): 43. 1989; Fl. China 9: 227.2003. (圖1C~F)
灌木或亞灌木,高約40 cm。小枝、葉柄、葉軸、托葉邊緣、小葉柄、葉背沿脈、花序軸、花梗、花萼外面均疏被腺毛。莖、葉柄、葉軸、葉背中脈、花序軸均被直立或彎曲的細皮刺,稀無皮刺。羽狀復葉有小葉(3~)5~7 片,頂生小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6 cm,寬(0.8~)1.6~2 cm,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重鋸齒。側生小葉與頂生小葉同形,等大或略小。葉腹面疏被貼伏柔毛,背面沿脈有少數(shù)柔毛,兩面均被淡黃色腺點,葉背腺點較密。葉柄長2.3~4 cm,頂生小葉柄長0.5~1.3 cm,側生小葉柄長約1 mm 至近無柄。葉軸于側生小葉著生處有柔毛。托葉與葉柄合生,線形至披針形,與葉柄合生部分長1~2 mm,與葉柄分離部分長3~9 mm,寬0.5~2 mm。
聚傘狀傘房花序頂生,有花2~4 朵,稀單花腋生?;ㄐ蜉S、花梗偶有腺皮刺?;ㄝ? 裂,裂片卵形,主體部分長6~8 mm,寬2~5 mm,頂端有長達6~8 mm 的細長尾尖?;ㄝ嗤饷娉倜膺€疏被白色絨毛,邊緣較密;內面密被白色絨毛?;ò臧咨?,無毛,開花時開展。雄蕊多數(shù),無毛。雌蕊多數(shù),無毛。花托密被長柔毛。聚合小核果紅色,果實上有腺毛。果核有網(wǎng)紋。
生境:生于海拔500~1600 m 山地林中。
產江西[6—8]。模式標本采自江西井岡山。福建為新記錄種。
憑證標本:福建省南平市崇安縣(武夷山市)星村公社,1979 年8 月23 日,海拔1600 m,Wuyi Exp.00906(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標本室,F(xiàn)JSI);福建省南平市崇安縣(武夷山市)黃崗山,海拔1500 m,武考隊2085 (FJSI);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大安源景區(qū),2021 年4 月13 日,侯學良2021041301(AU);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洋莊鄉(xiāng)黃崗山大峽谷景區(qū),2021 年7 月17 日,27.8687°N,117.8522°E,海拔573 m,汪韜942 (AU)。
腺果懸鉤子是聶敏祥[7]于1989 年發(fā)表的新種,晚于《福建植物志》第2 卷和《中國植物志》第37卷的出版時間(1985 年)[9—10]。因此,《福建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未記載該種,但2003 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第9 卷有收錄[8]。《福建植物志》收錄了廣東懸鉤子(Rubus tsangiiMerrill,《中國植物志》上的中文名為光滑懸鉤子),并記載該種葉下面有腺點、果實有腺毛[9]。而《中國植物志》中同樣記載福建有分布,但并未記載葉有腺點,且記載果實無毛[10]。Huang 等[11]將光滑懸鉤子(Rubus tsangiiMerrill)的正名處理為Rubus linearifoliolusHayata,而將Rubus tsangiiMerrill 列為異名,王煥沖[12]認同其觀點。在對該種的描述中,王煥沖并未提到腺點,記載廣東和臺灣有分布,并未提到福建有分布。而王煥沖在腺果懸鉤子(Rubus glandulosocarpusM. X.Nie)的描述中指出,該種與光滑懸鉤子相近,區(qū)別在于腺果懸鉤子葉下面有腺點、果實有腺毛等特征,表明他認為光滑懸鉤子是無腺點的。作者前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觀察了Rubus tsangiiMerrill 模式標本,確認葉兩面并無腺點。可見,《福建植物志》的Rubus tsangiiMerrill 概念有誤,所描述的應為腺果懸鉤子。
《福建植物志》薔薇科的作者張永田長期在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工作,該所標本室(FJSI)有3 號采自福建、被鑒定為Rubus tsangiiMerrill 的標本,一份是Wuyi Exp. 00906,鑒定人為俞德浚、陸玲娣,鑒定時間為1980 年5 月;一份是武考隊2085,鑒定人為張永田,鑒定時間為1983 年6 月;一份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植物資源考察隊790539,鑒定人為張永田,鑒定時間為1983 年6 月。這3 份標本的鑒定時間均早于《福建植物志》第2 卷的出版日期(1985年)。作者觀察了這3 份標本各方面的形態(tài),其中前兩份與《福建植物志》對Rubus tsangiiMerrill 的描述一致,且采集地均為崇安縣(今武夷山市),與《福建植物志》記載的產地一致,因此認為前兩份標本是張永田在撰寫Rubus tsangiiMerrill 特征時所依據(jù)的標本。這兩份標本的葉上均有腺點,有果的標本上果實均有腺毛,故作者重新鑒定這兩份標本為腺果懸鉤子(Rubus glandulosocarpusM. X. Nie)。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植物資源考察隊790539 的標本無花無果,且無腺毛,葉兩面被中間凹陷的圓形腺點,鑒定這份標本為空心泡(Rubus taiwanianusMatsum.)。
在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CVH)數(shù)據(jù)庫中,還有一些其他采集自福建、被鑒定為Rubus tsangiiMerrill的標本,除與以上3 份標本同號的標本外,還有以下2 份:何國生7738(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IBSC),也是腺果懸鉤子(Rubus glandulosocarpusM. X. Nie);科考隊790623(福建省藥品檢驗所標本室,F(xiàn)JIDC),實為白葉莓 (Rubus innominatusS.Moore)。因此,本研究排除Rubus tsangiiMerrill 在福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