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廈門近海尖梭螺屬(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梭螺科)一新記錄種

2022-03-31 01:01陳志云郭翔劉毅尉鵬張素萍
熱帶海洋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肩部水管貝殼

陳志云, 郭翔, 劉毅, 尉鵬, 張素萍

1.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 廣東 廣州 510301;

2. 莆田綠萌濱海濕地研究中心, 福建 莆田 351100;

3.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tǒng)演化實驗室, 山東 青島 266071

梭螺科 Ovulidae, 隸屬于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腹 足 綱 Gastropoda, 寶 貝 總 科Cypraeoidea, 是一類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qū)的中小型貝類, 僅有極個別種類生活在溫帶,平均殼長 5.0~30.0mm, 僅有少數(shù)種類殼長可超過100mm; 生活水深跨度極大, 從潮間帶到超過1000m 的深海均可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張素萍, 2008a;張素萍 等, 2011)。梭螺科動物主要營體外寄生生活, 終生生活在軟珊瑚或柳珊瑚等類群的體表或附近區(qū)域, 以水螅體、寄主的分泌物以及寄主體表的其他生物(如海綿或小型棘皮動物)為食(馬繡同,1997; Lorenz et al, 2009)。梭螺科動物外套膜的顏色絢麗多彩, 并隨著棲息環(huán)境或寄主的顏色不同而變化, 從而起到隱藏和逃避敵害的作用(張素萍等, 2011)。

梭螺科在世界范圍內已報道46 屬超過270 種,其中尖梭螺屬Cuspivolva共17 種, 全部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Lorenz et al, 2009; MolluscaBase,2021)。此前我國已報道尖梭螺屬共7 種(張素萍 等,2011); 近日在進行野外考察時, 發(fā)現(xiàn)了尖梭螺屬中國新記錄種 1 種, 即武裝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C. N. Cate, 1973), 并拍攝了生態(tài)照片, 標本現(xiàn)保存于中國科學院南海熱帶海洋生物標本館。截至目前, 我國共發(fā)現(xiàn)尖梭螺屬共8 種(見表1), 該新記錄的發(fā)現(xiàn)與報道, 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梭螺科的物種多樣性。

表1 中國海域已知尖梭螺屬種類Tab. 1 A list of Cuspivolva species known from China seas

1 材料與方法

文中查視標本保存于中國科學院南海熱帶海洋生物標本館(Tropical Marine Biodiversity Collections of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MBC), 共計1 號(標本號: TMBC 030846), 包括3個個體, 殼長: 7.7mm、7.9mm、8.8mm; 采集地: 福建廈門環(huán)島路; 生境: 低潮線附近鞭柳珊瑚Ellisellasp.的枝杈表面; 采集時間: 2021 年1 月13 日; 采集者: 郭翔、劉毅。殼長由電子數(shù)顯游標卡尺測量, 精確到0.1mm。標本照片由佳能EOS 5D Mark Ⅲ相機拍攝完成。

2 分類學研究

腹足綱Gastropoda Cuvier, 1797

寶貝總科Cypraeoidea Rafinesque, 1815

梭螺科Ovulidae J. Fleming, 1822

尖梭螺屬CuspivolvaC. N. Cate, 1973模式種:Cuspivolva cuspis(C. N. Cate, 1973)

特征: 貝殼較小, 殼長通常小于15.0mm, 呈紡錘形、菱形或梨形; 肩部較膨脹, 后水管溝末端延伸并形成尖狀突起, 開口通常偏向左側而不是正上方;殼口較狹窄, 外唇通常較寬, 其上具齒, 越靠近后水管溝方向者越發(fā)達, 軸唇在與后水管溝相連接的位置形成三角形的索帶, 其上常具齒; 貝殼表面通??逃袡M向分布的溝紋。

詞源: 屬名Cuspivolva源自拉丁語“cuspis”, 意為“尖端的”。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2.1 武裝尖梭螺 Cuspivolva bellica (C. N. Cate,1973)

Primovula(Primovula)bellicaCate, 1973: 41,fig. 83.

Cuspivolva bellica: Lorenz & Fehse, 2009: 80, pl.94, figs.1-15.

模式標本產地: 菲律賓(巴丹, 馬尼拉灣,14°40′N, 120°25′ E)。

標本采集地: 福建(廈門近海)。

形態(tài)描述: 貝殼較小, 殼長通常 6.0~9.0mm,呈菱形, 肩部較膨圓; 后水管溝末端突出呈尖狀,稍扭曲, 前水管溝末端稍寬, 呈截形。新鮮的標本呈淡黃褐色, 干制標本多呈淡橘黃色, 肩部及下方各具有 1 條界限不太清晰的白色螺帶, 生活時白色螺帶更清晰; 貝殼兩端呈白色, 其上染有橘紅色斑。殼表刻有間隔較均勻的橫向波狀溝紋, 在后水管溝的基部背面靠右側位置具有一淺色的胼胝; 腹部平滑, 具光澤。殼口近直且較狹窄; 外唇寬厚, 其上具發(fā)達的齒, 兩端的齒延長, 越靠近后水管溝處唇齒越強壯, 最后4~6 枚齒的末端明顯超出外唇邊緣, 外唇中部邊緣平滑, 稍凹; 內唇具有一明顯的龍骨狀突起, 索帶十分發(fā)達, 凸出呈三角形, 刻有較弱的肋齒。動物體外套膜呈肉色, 其上布有大小相近的棕黑色小斑點, 形狀多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 其上還生長有許多半透明的細小的疣狀突起, 頂端呈白色(圖 1a)。本種觸角較長, 呈肉色, 在距離觸角尖端 2/5 處染灰色;眼位于觸角基部, 呈黑色; 足部亦呈肉色, 其上無花紋(圖1c)。

圖1 武裝尖梭螺和唯一尖梭螺a. 武裝尖梭螺; b. 唯一尖梭螺(張素萍 等, 2011); c. 武裝尖梭螺活體圖; d. 武裝尖梭螺生態(tài)圖Fig. 1 Cuspivolva bellica (C. N. Cate, 1973) and Cuspivolva singularis C. N. Cate, 1973. (a) C. bellica; (b) C. singularis(Zhang et al, 2011); (c) Live speciemen of C. bellica; (d) habitat of C. bellica

習性: 根據(jù)Lorenz 等(2009)報道, 該種可分布至水深 25~65m 的海底, 棲息在真叢柳珊瑚Euplexaurasp.的體表; 我們的研究標本采自廈門海域, 發(fā)現(xiàn)于低潮線附近, 棲息在鞭柳珊瑚Ellisellasp.的枝杈表面(圖1d)。

分布: 目前在我國見于廈門沿海, 本文為首次報道; 此外, 在日本、菲律賓、莫桑比克以及南非等地也有分布。

詞源: 種名bellica源自拉丁語“bellicus”, 意為“多戰(zhàn)爭的、軍事的”; 該種的模式產地位于菲律賓的巴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曾是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軍”事件的發(fā)生地, 定名人為了紀念模式產地這一段歷史而命名此種。

討論: 本種與唯一尖梭螺Cuspivolva singularisC. N. Cate, 1973 (圖1b)在貝殼形態(tài)上非常接近, 但前者殼色多為淡橘黃色, 肩部具有1 條明顯的白色螺帶, 索帶上的肋齒較弱, 外唇齒發(fā)達,近后水管溝處有4~6 枚齒的末端明顯超出于外唇邊緣; 而后者的殼質更輕薄而透明, 殼色多呈白色,且肩部白色螺帶不明顯, 殼表雕刻的溝紋間隔更寬, 索帶上的齒狀雕刻更明顯, 外唇前后端齒列相對較發(fā)達, 而中部齒較弱, 后端僅3 枚齒的末端超出外唇邊緣。此外, 本種目前見于潮間帶至水深65m 左右的海底; 唯一尖梭螺棲息環(huán)境水深相對較深,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標本均采自 100~150m 處(張素萍等, 2011)。

猜你喜歡
肩部水管貝殼
活動頸部時有響聲是怎么回事?
安奇奇與小cool龍(第五回)
首席水管工
小賽和水管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貝殼里的海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美麗的貝殼
貝殼巧變身
小小的貝殼一幅幅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