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
“我覺得他們這樣是沒到一定程度,你要真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有什么‘偶像包袱了。演員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觀眾捧著你,你是好演員;不捧著你,你什么都不是。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劉蘭芳說。
接受記者采訪時,78歲的劉蘭芳和老伴王印權手挽手、拖著一只拉桿箱就來了。盡管只需要錄一個訪談短視頻,她還是習慣性地備好了兩件外套,以便根據背景板顏色來挑選,箱子里還有扇子、手絹等說書藝人的幾件寶。
她曾經“紅得山崩地裂”,也曾身居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之高位,但她說,越是這樣,你越不能端著,因為就端著最不值錢。
“說書人是明白人。因為我是講歷史的,縱觀歷史看得太清楚了,你上多高摔多重。有些人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彼f。
熟悉劉蘭芳的人都知道,她天天熬夜,每天晚上都在改稿或者背詞兒。她的這種習慣,是當年在鞍山曲藝團學藝時養(yǎng)成的。
1959年,15歲的劉蘭芳考入鞍山市曲藝團,成為一名學員。
當時鞍山是全國著名的“鋼都”,中國鋼產量1/4出在鞍鋼,每到晚上燈火鋼花相映,經濟繁榮。40里鋼城,40萬鋼鐵大軍,每天三班倒,且單身職工居多,每天總有人聽書,因此鞍山興起了說書熱。市里有大小21個茶社,說書人紛紛從河北、天津等地趕來,鞍山市曲藝團這個自負盈虧的民間演出團體名角匯聚。劉蘭芳和1956年進團的單田芳都是團里的年輕學員。
被稱為“師爺”的趙玉峰是“趙派”西河大鼓創(chuàng)始人、曲藝大家。每天早晨6點,他像鬧鐘一樣準時地用大煙袋來敲學員宿舍的窗子,領著他們去練功,吃完早飯再給他們念“書梁子”(指評書的故事梗概),開蒙之書是《三俠五義》。劉蘭芳記得很快,字都寫飛了,一天能記下一萬字。
劉蘭芳進團前是學東北大鼓的,因此正式拜團里唱東北大鼓的孫惠文為師。但她還有一位沒有正式拜門的恩師,就是盲人弦?guī)熼惔禾?。閻春田發(fā)現(xiàn)她用功,嗓子好,唱得有情感,就提議她有空時來他家,幫她“歸置歸置”。
此后她每天吃完早飯,就到閻春田家去“遛嗓子”。開始弦要低,唱開之后音高再一點一點地漲上去,這樣才能養(yǎng)嗓子。他家立柜上有面大鏡子,劉蘭芳就每天對著大鏡子練身段。怕打鼓聲音大擾鄰,閻春田讓她拿柜子當鼓敲,她就天天懟那個柜子。終于有一天,閻春田說:“好了,你的鼓打得可以了,和弦子能合上了?!蹦菚r柜子已被她打出了一個深坑。閻春田笑說,等她成了角兒,得賠他一個新柜子。
1962年劉蘭芳出師,成了一名正式演員。她隨團去外地巡回演出,第一站是遼寧錦州。說書一般都是連續(xù)說“一轉兒”,由正月十五到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到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到正月十五分別為一轉兒,一年三轉兒。劇團在錦州說了一轉兒,再北上黑龍江鶴崗,她掛牌說《精忠說岳》。
書是老師教的,但老師就教40分鐘左右的書梁子,可一場有兩個半小時,剩下的時間全靠自己編。一開始,她說得太快了,給她伴奏的閻春田提醒她,她光跑梁子了,“肉”太少,要她別緊張,沉住氣,再說的時候攢當點“小牽掛”(指小情節(jié)、小故事),她才懸崖勒馬。
每天晚上她都要冥思苦想第二天要說的詞兒,詞兒不夠,就去找閻春田,閻春田總是讓她別急,然后搜腸刮肚幫她編一段。但有時候在臺上詞兒又不夠用了,這時候就得現(xiàn)編,這就是即興創(chuàng)作,這種東西觀眾最愛聽。
閻春田還是她的“舞臺監(jiān)督”。如果她老半天了光說不唱,閻春田就會自顧自“咣當咣當”開始拉弦,她就趕緊打板唱一段東北大鼓;如果覺得她一段書說得不熱鬧了,他的弦也會“咣當咣當”響起,警告她?!八线@樣,實際是犯忌的,觀眾也能看見,但是對我來說幫助太大了?!眲⑻m芳說。
她越說越好,場場滿座。她說,“三分唱,七分彈”,弦一好使,弦?guī)煹募で楦腥玖四悖f書如有神助,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合轍押韻。
閻春田不但是她的恩師,還是她的媒人,給她介紹了當時在鞍山曲藝團擔任民歌說唱隊隊長的王印權。1965年兩人結了婚,婚后一起搞評書,一個表演一個創(chuàng)作,婦唱夫隨,相伴至今。
“文革”開始后,王印權偷偷把她七年來辛苦積累的《精忠說岳》《楊家將》《三俠五義》等幾部大書的書梁子一把火燒成了灰燼。其中,她最心疼的是《精忠說岳》,這是團里著名說書藝人楊呈田傳下的。是楊呈田發(fā)掘了她,把她帶進了鞍山曲藝團。他每天給他們這些學員念這部書梁子,教了一個月,她記錄了8萬字,視這部書為寶中之寶。
她哭著說:“你就是把我燒了,也不能燒了這些書梁子啊!”王印權黯然說:“不燒行嗎?你已經被他們說成‘小老藝人,再抄出這些書梁子的話怎么活?”
“文革”結束后,一度解散的鞍山市曲藝團重建。1979年,鞍山市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副主任李喜元找到了劉蘭芳。
當時全國還沒有一家電臺播放傳統(tǒng)評書,李喜元想要沖破這個禁區(qū),并決定由劉蘭芳來打頭炮,錄哪部由她考慮,最好是借古論今,有現(xiàn)實意義。她跟王印權商量后,提出錄《岳飛傳》,李喜元干脆地同意了。
此時,離她上次說這部書已過去了17年,楊呈田已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她記錄的書梁子也已化為灰燼,所幸她記憶力好,還能記得一部分書梁子。鞍山曲藝團團長師智富跑遍了全鞍山市,終于在市圖書館找到了一部清代錢彩所著《說岳全傳》和一套《兩宋史資料匯編》。
在電臺錄音不能像在茶社說書那樣臨時加“小牽掛”,必須要有腳本。當時團里演出任務很重,她一天在茶社演出兩場,下午場說《明英烈》,晚場說《大隋唐》,晚上9點后才有時間寫腳本。她先寫,后半夜再由王印權接著寫。每寫完幾回,就趁上午沒有演出時去電臺錄音。錄音一天的酬勞是3塊錢,還要上交團里一塊。
1979年9月1日,《岳飛傳》由鞍山人民廣播電臺首播。不到一年時間里,全國66家電臺轉播。
那時,一到中午十二點半或晚上六點半,只要有人喊一聲“到點了!《岳飛傳》來了!”在戶外滾鐵環(huán)、打彈子的孩子們呼啦一下跑得干干凈凈。家家戶戶都守在收音機旁凝神靜聽。很多地方的半導體收音機都賣斷了貨。
劉蘭芳收到了3萬多封聽眾來信。有人說,岳飛父子三人的慘死尤其是岳飛臨死前在漫天風雪中的一段獨白,讓他一連多日都非常痛苦,聯(lián)想起“文革”中那些含冤而死的人們,他的淚水再也止不住。
劉蘭芳一炮而紅,各種榮譽接踵而至,拿獎拿到手軟,還入了黨、當了勞模。
1983年春,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劉蘭芳組織了一支十來人的演出隊,叫“劉蘭芳演出隊”,長年在外演出。她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演出隊每年給團里創(chuàng)收十幾萬元。年終時,大家一人200塊錢獎金,曲藝團黨支部書記蘇興武說,劉蘭芳今年貢獻大,給她400塊行不?大家說,行!“我就多這200塊錢。我這個勞模就是這么換來的?!?/p>
1984年,劉蘭芳當上了鞍山市曲藝團團長。團里100多人,最多時候160人,財政只管44個退休人員的工資,不足部分由團里自籌。財務人員說聲“團長,沒錢了”,她就帶人出去演出,回來就夠了。每次演出都有財務人員隨行,她從不經手錢款。
1985年她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1993年任鞍山市文化局副局長。她說,前輩說書藝人可能業(yè)務比她還好,但是沒趕上好時候。“老師們就是光懂業(yè)務,我還知道要講政治,要跟上時代的步伐?!?/p>
她報恩來了。她將閻春田聘請為團里的教師,讓他發(fā)揮一技之長,老有所依。后來,她還把閻春田接到北京,帶著他四處游覽,到長城摸摸長城磚,到故宮摸摸大門上的九九八十一根包頭釘。
1996年,劉蘭芳從鞍山市文化局副局長任上調到北京,擔任中國曲協(xié)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拔乙?2歲了,我的青春已獻在這了,再演太累了,不要在這養(yǎng)老,還是走吧!這才把關系轉到了中國曲協(xié)。”
2001年12月,她當選為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2002年又當選為中國曲協(xié)主席。她主持曲協(xié)工作16年,直到2012年才由姜昆接任。
文藝界是非多,她從地方上調來,一開始人生地不熟,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后來擔任她業(yè)務助理的邵秋實聽說,她召集了一個“智囊團”,集思廣益。她在鞍山時就承包曲藝團,還曾辦過面包廠、印刷廠,建起了有曲藝演出的“蘭芳茶樓”,是作為文藝界搞改革開放的典型調來的。當時允許搞創(chuàng)收,她運用這些經驗,把曲協(xié)多余的辦公場所出租,以籌集活動經費,改善工作人員待遇。漸漸地,她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作為女性領導,她格外注意避嫌,從來不混圈子,而且特別痛恨酒局。
就在這期間,她的小兒子王鵬1998年在鞍山家中突然病逝,年僅25歲。她悲痛欲絕,說如果能換回兒子,寧愿沒有今天。邵秋實說,自那以后鞍山成了她心中永遠的痛。有時候邵秋實包餃子,想喝點小酒,她總是要邵秋實別喝,說一提到喝酒她都恨死了。
盡管行政事務繁雜,但她始終堅持一條:不放松業(yè)務,永遠研究業(yè)務。她跟在鞍山當曲藝團團長時一樣還是不管錢,由辦公室主任管。
“為啥?因為以史為鑒?!幕蟾锩鼤r看見人家挨批挨斗,我都嚇死了。作為一個演員,你要時時刻刻注意別惹事。我們膽兒最小。”她說。
劉蘭芳有兩門弟子,一門是東北大鼓,一門是評書。評書門里有30名弟子。王封臣入門時間晚,2005年才初識劉蘭芳,但在劉門中綜合排名第18。
他說,這個行業(yè)的人在做了行政管理工作之后,業(yè)務一般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劉蘭芳是一個特例。她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guī)矩:每年必須錄一部新編長篇評書。
從2005年起,劉蘭芳很多新編短段、長書,王封臣都參與了創(chuàng)作。她搭建了一個創(chuàng)作班底,由王印權、楊清江和王封臣組成。他們寫出初稿后,再由劉蘭芳進行加工。
還沒入門的時候,劉蘭芳要他幫忙把《軒轅皇帝》改成評書。他寫完一部分后,接到劉蘭芳打來的電話,她說:“封臣,你算是把我們說書人給琢磨透了!”他暗自歡喜,嘴里說著“沒有沒有”,卻聽劉蘭芳接著說:“你把我們說書人這些亂七八糟的,全學會了!”
她說,你寫的這些嗯嗯啊啊、哎喲哈都是“話作料”,這些不應該出現(xiàn)在你的藍本上,而且里面有很多救命詞,什么叫救命詞你懂嗎?王封臣說,不懂。她說,每個人上臺說書,腦袋都會有短路的時候,比如張三打遠處過來,李四抬眼一看,“哎呀!”這就給了你三秒鐘的思考時間,這就是“救命詞”。你不能把這個詞也給我加上,我需要用的時候我自然會用。
她還說,為什么我叫你幫我創(chuàng)作?如果寫這種東西,我不比你懂嗎?我要的是你年輕人的思維,要的是新鮮血液,這方面我得向你們學習,你們不要給我弄老的東西。
王封臣說,劉蘭芳從不虧弟子,這個行當里很多人覺得弟子就應該服其勞,但她不這樣。她讓王封臣幫著寫東西,過兩天就會給他發(fā)一個紅包,并且告訴他,人家給了多少錢,她拿多少,給他多少。他說不要,劉蘭芳會說:“接著接著!老師掙錢了,掙錢了就有你的?!?/p>
有時候他發(fā)朋友圈,說新創(chuàng)作的某部書在中央臺播出了,劉蘭芳會打來電話,讓他改一下,加上括號,注明是跟誰合作的。
他覺得,評書大家們各具特色。單田芳嗓子沙啞,但他說的書“筋骨”好,容易帶入,三兩句話就能把人抓??;袁闊成“帥”,工架好,空間轉換流暢;田連元在小細節(jié)上見長,常有小幽默,熱鬧;劉蘭芳則善于用聲音塑造人物,能明顯區(qū)分出不同人物的角色音。
劉蘭芳經常建議王封臣往學者方向走,穿得更年輕更洋氣一些,不要弄那些大褂子?!澳愦虬绲美蠚鈾M秋的,你這是跟誰裝?”盡管這些話有時讓人掛不住,但王封臣還是覺得,自己是劉門弟子中收獲特別多的一個,因為在一個個字細摳一部書時,也就掌握了評書的藝術規(guī)律。
他覺得,劉蘭芳的走紅,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都有。她那一代人正好處在新舊藝術交替時代。他們從小刻苦練功,為生計上臺,半個小時的書梁子要說兩個半小時,這樣的訓練給他們打下了極其扎實的藝術功底。而在他們藝術生命最成熟時,又趕上了八九十年代的評書“黃金時代”?!艾F(xiàn)在很多人說評書衰落了,其實不對。評書在歷史上一直就是這樣,除了在那個‘黃金時代之外從來沒有成為主流藝術,但它的生命力也一直不斷。”
他說,新媒體的出現(xiàn)恰恰給了評書一個生長的契機,反倒是現(xiàn)在,他可以用評書養(yǎng)活自己了。2015年,他辭去了做了15年的品牌策劃工作,全職做起了評書工作。
劉蘭芳不太愛談及圈內的事,尤其是不愿評論當紅的曲藝界明星,擔心在網上引起輿情,“咱打不過水軍”。
她愛看網絡小說,已經花了幾千塊錢,看了幾千集了。一開始她每天充值,后來發(fā)現(xiàn)包年辦會員劃算,就辦了包年。她把看網絡小說當做一種學習新的語言的機會,看后她發(fā)現(xiàn),網絡小說跟評書藝術一樣,就是制造懸念,讓人欲罷不能。
2021年12月中旬,喜馬拉雅等平臺上線了她播講的新編評書《新斗羅大陸》。這是根據經典穿越玄幻小說改編的,王封臣也參與了改編。
他說,他與師父還是第一次將玄幻穿越小說改編成評書,這是爭取新一代年輕聽眾的嘗試。播講這部評書非常難為師父,因為她需要完全背下來,有情節(jié)的還好一點,尤其困難的是那些魂魄技能、招法招式、兵器名稱等奇異玄怪的東西,一串一串的,挑戰(zhàn)很大,但78歲的她狀態(tài)不減當年,節(jié)目播出后點贊一片。
她相信,不管到什么時候,曲藝永遠有它的生命力,因為它來自基層,老百姓喜歡。她說的多部評書在喜馬拉雅點擊率加起來有幾十個億,自己看到都嚇了一跳。邵秋實替她抱不平,覺得她沒有像別的評書大家那樣賺到大錢,但她說自己“賺到名”了。
她說,說書有上千年歷史,說書藝人自古以來都是紅的時候連吃帶喝、前呼后擁,但晚景凄涼,有的就凍死在陰溝里,用蘆席一卷,或者藝人們湊錢弄一口薄皮棺材。今天的社會里藝人叫文藝工作者、藝術家(當然現(xiàn)在又叫“藝人”了。政治待遇不低,又有養(yǎng)老金,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