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時,筆者將教材中的《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及從課外讀物中精選的《白楊禮贊》三篇文章進行整合,設(shè)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群文比較閱讀,引導學生落實單元人文主題“哲理之思”,準確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特點,并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自由表達。
一、品讀,析語言之美
《紫藤蘿瀑布》寫于1982年。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人世。她內(nèi)心悲痛,徘徊于庭院中,偶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由花兒的衰而又盛聯(lián)想到生命的無止境,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因而增加了生活的勇氣。文章贊美了生命的永恒與美好,鼓勵人們要珍愛生命,勇往直前。
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紫藤蘿之美的?對于這個問題,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究,又要適度點撥。比如:作者是怎樣觀察的?紫藤蘿花美在何處?作者怎樣遣詞造句?對于第一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生不難得出結(jié)論:作者緊扣“盛”,先整體感受紫藤蘿“像一條瀑布”,盛大而壯觀;然后局部細寫,依次描寫花瀑、花穗、花朵。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從整體到局部是觀察事物的一般方法,作者描繪紫藤蘿花,也遵循這一觀察順序。對于第二個問題,教師可以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提煉美,受到美的熏陶。如,為了準確地塑造紫藤蘿花的形象,作者調(diào)動各種感官,選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生動的形容詞及一部分副詞,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多角度地加以描繪,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的驚喜、贊嘆等情感。對于第三個問題,即遣詞造句的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細細品味,充分體味作者寓于字里行間的情感,領(lǐng)略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獲得寫景狀物的理性認識。
二、精讀,探哲理之美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是作者面對衰而又盛的紫藤蘿花悟出的生命哲理。七年級學生理解這個哲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提供適當?shù)膶懽鞅尘百Y料幫助學生閱讀、思考,同時還應設(shè)計有梯度的問題,將難度分解。
實際教學中,筆者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疑問,設(shè)計了3個由易到難的小組合作探究問題:①作者面對盛開的藤蘿有了哪些情感變化?②面對一枯一榮的紫藤蘿花,作者產(chǎn)生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感悟,你怎樣理解這句話?③結(jié)合本文,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和見聞,談談你是如何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的。
因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的思維有了抓手,所以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緊扣文本、積極討論,做出了很多有深度的思考。如,學生聯(lián)系到海倫·凱勒、霍金、袁隆平,以及中國戰(zhàn)勝新冠疫情的英雄事跡等,產(chǎn)生了這樣的認識:正如一朵一朵的花的絢麗組成了花瀑的熱烈輝煌,每個人奮發(fā)進取才能創(chuàng)造社會的勃勃生機;個體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渺小的,而由無數(shù)個體生命構(gòu)成的生命長河卻是奔流不息的、永恒的;保持對生命美好堅定的信念,保持樂觀、昂揚、頑強的斗志,勇于迎接挑戰(zhàn),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學生能有這樣的認識,說明他們真正理解了這個哲理。
三、研讀,悟?qū)懛ㄖ?/p>
作者寫紫藤蘿花,不僅僅是為了展現(xiàn)其繁盛美麗,而是為了寫人,即托物言志。這一點,學生不難理解,因為上一個單元的《陋室銘》《愛蓮說》都屬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生通過學習,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托物言志這種常見的、重要的寫作手法,如怎樣把握物與人的相似點,怎樣由物及人進行聯(lián)想,以及物是“志”的生發(fā)點、依附,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物的形象越具體生動,與人的相似點越高、越契合,聯(lián)想就越自然貼切,“志”的表達就越能水到渠成,等等。
有了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基礎(chǔ),再經(jīng)過對《紫藤蘿瀑布》的探究,學生對托物言志的寫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剩下的兩篇文章,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很快找到了路徑。如,通過圈點勾畫《一棵小桃樹》《白楊禮贊》中描寫景物的語句,抓特點、賞美點、析品質(zhì)、悟精神,很快找到了“物”和“志”的契合點,明白了《一棵小桃樹》通過描述一棵小桃樹曲折艱難的生長過程,贊頌了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并借小桃樹抒寫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對生活的困苦和磨難,要頑強斗爭,不懈追求;而《白楊禮贊》借西北高原上筆直挺立的白楊,贊美先輩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質(zhì)樸堅強、傲然挺立、力求上進的精神。
四、練筆,譜生命之歌
如何寫好托物言志的散文?學生經(jīng)過歸納,達成如下共識:第一,由“物”的特征聯(lián)想到所言之“志”,找到“物”和“志”的契合點;第二,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chǔ),要仔細觀察、飽含感情地把物寫好;第三,提煉出精辟的抒情議論語句,有了點睛之筆,文章就有了靈性。掌握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后,筆者立即安排學生練筆:
自然界中的花草總能引起我們的聯(lián)想,也總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鼓勵和慰藉。我們也來學習作者,傾聽自然,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如梅花、小草、菊花、蓮花、梨花、曇花、向日葵等,你能從中讀出怎樣的生命啟示?
將托物言志寫法具體運用到實踐中,能架起課內(nèi)與課外、學習與生活、知識與能力的橋梁,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學生的實際寫作效果來看,他們或以小草、曇花為托物言志的對象,或以向日葵、蒲公英、狗尾巴草等為托物言志的對象。不論所選的對象是什么,學生都能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找到“物”與“志”的結(jié)合點,進而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悟。
(作者單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民族實驗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