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安徽地區(qū)出土的唐三彩述略

2022-03-27 01:41劉東
關(guān)鍵詞:唐三彩窯址博物院

劉東

唐三彩是一種流行于唐代的鉛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產(chǎn)物。河南洛陽是唐三彩的最早發(fā)現(xiàn)地,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隴海鐵路開封至洛陽段時,在洛陽北邙山腳下施工損毀一批唐墓,出土了數(shù)量頗多的三彩器皿、動物和人物俑。古玩商們將其運往北京,并根據(jù)其大多以黃、綠、白為主色調(diào)的特點,稱其為“唐三彩”。1942年,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出“唐三彩”,并指出“以鉛黃綠青等三色描畫花紋于無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稱之唐三彩者為最佳”。

從唐三彩出土地點分布情況看,其主要集中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此兩地正是唐代的國都和東都。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也有出土唐三彩的零星報道,但數(shù)量遠遠少于河南、陜西兩省。安徽省承南接北,水陸交通便捷,省內(nèi)多地都曾出土過唐三彩,本文略作梳理,簡介如下。

一、安徽地區(qū)唐三彩出土情況

安徽省橫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一般以長江、淮河為分界線將安徽分為三部分:淮河以北稱為“皖北”,淮河、長江之間稱為“皖中”,長江以南稱為“皖南”。下面簡述這三個區(qū)域內(nèi)出土唐三彩的基本情況。

(一)皖北地區(qū)

1.唐三彩雙系缽[1]。阜陽展覽館移交,現(xiàn)收藏于阜陽博物館。這件三彩缽雖未知明確出土信息,但這類各地文化館、展覽館早年移交的古代文物基本都為當?shù)爻鐾?。缽?2.5厘米,口徑13.4厘米。斂口,圓鼓腹,圜底,肩部置對稱的圓孔形雙系,其中一系殘缺,兩系下均有半球狀墜飾。缽的胎體呈灰白色,缽內(nèi)不施釉,外壁上部施褐、藍、黃三色釉,有垂釉現(xiàn)象,下部不施釉,現(xiàn)白色化妝土。(圖1)

圖1 唐三彩雙系缽

2.唐三彩貼花三足倉[2]84。1975年安徽亳縣(今亳州市)十河區(qū)梅城出土,現(xiàn)收藏于亳州市博物館。倉高17.8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16厘米。器為侈口,圓唇,短束頸,斜折肩,肩部一周貼塑八朵桃形團花,肩下有兩道凸弦紋。筒形深腹,腹外壁貼塑四只獨角獸,間隔以忍冬花貼塑,腹下凹弦紋兩道。大平底,下承三個半球形短足。該器胎體呈灰白色,除底部外,通體施黃、綠、白三色釉。其中,以綠釉為主。(圖2)

圖2 唐三彩貼花三足倉

3.唐三彩貼花三足鍑。1956年2月安徽宿縣(今宿州市)大薛家莊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鍑高13.8厘米,口徑12厘米,腹圍56.5厘米。侈口,短束頸,溜肩,肩部飾有四朵花形貼塑,鼓腹,下腹刻凹弦紋數(shù)道,圜底,下承三只獸蹄形足,一足原殘缺,已修復。鍑為灰色胎體,內(nèi)壁不施釉,外壁施深黃、藍、綠三色釉,近底處及底部不施釉,見有白色化妝土。(圖3)

圖3 唐三彩貼花三足鍑

4.唐三彩三足鍑。安徽五河縣濠城大孤堆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鍑高15.8厘米,口徑15.5厘米,底徑8.5厘米,殘缺一足,口沿有四處磕缺。侈口,短束頸,溜肩,鼓腹,圜底,下承三只獸蹄形足??陬i部施醬紅色釉,腹部及足部施藍、綠、黃、白相間的多色彩釉,下腹及底部不施釉,現(xiàn)白色化妝土。(圖4)

圖4 唐三彩三足鍑

5.唐三彩三足爐[2]82。1999年安徽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出土,現(xiàn)收藏于淮北市博物館。爐高13.6厘米,口徑13.2厘米。侈口,圓唇,短頸,圓鼓腹,圜底,下承三只獸蹄形足?;野咨ンw,外壁施黃、綠、白三色釉,底部無釉。(圖5)據(jù)報道,1999年5月濉溪縣柳孜村發(fā)現(xiàn)了一處石構(gòu)建筑遺存,發(fā)掘出土沉船8艘和大量唐宋時期的陶瓷器[3]。此三足爐出土于第8、第9層唐代文化層中,同時出土且可復原的還有雙系缽(圖6)、雙系罐(圖7)、洗(圖8)、碗、豆、壺、盂等38件器物。

圖5 唐三彩三足爐

圖6 唐三彩雙系缽

圖7 唐三彩雙系罐

圖8 唐三彩洗

6.唐三彩水注[2]174。1978年安徽宿縣東二鋪輪窯廠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宿州市文物管理所。水注高6.5厘米,口徑7.8厘米,足徑4.9厘米。寬唇,斂口,肩部置一圓柱狀短流,鼓腹,圓餅形足外撇?;野咨ンw,外壁大半敷白色化妝土,上腹施黃、綠兩色釉。(圖9)

圖9 唐三彩水注

7.唐三彩印花枕。1959年安徽治理淮河工程現(xiàn)場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枕大致呈長方體,高5.3厘米,長11.7厘米,寬9.6厘米。枕面微內(nèi)凹,枕面刻兩層矩形開窗,兩層矩形之間戳印三葉花朵紋,枕面正中刻菱形開窗,內(nèi)刻四瓣花及四個S形紋樣。底面和一個側(cè)面不施釉,露灰白色胎,另外四個面均施釉,釉面呈綠、黃褐、白三彩。(圖10)

圖10 唐三彩印花枕

8.唐三彩兔形座飛雁紋枕[4]。2006年8月安徽宿州市西關(guān)基建工地大運河遺址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宿州市文物管理所。枕高6.9厘米,枕面長14.1厘米,寬8.6厘米,底長10.6厘米、寬6.6厘米。枕座為蹲伏的兔子造型,四肢伏地,兩耳斜聳,雙目警視前方,身體蓄勢待發(fā),生動傳神。枕面近長方形,中部微凹,兩端上翹,右上角原殘缺,后修復,枕面中部刻兩只飛翔的大雁,口銜草葉。枕的胎體呈灰黃色,較細膩,除底面外,通體施黃、綠、褐三色釉,絢麗古雅。(圖11)

圖11 唐三彩兔形座飛雁紋枕

9.唐三彩人面形塤。2003年安徽濉溪縣百善鎮(zhèn)柳孜村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塤的最大直徑4.3厘米,正面模印人面造型,圓目有神,鼻梁高聳,嘴巴上印有胡須,額頭一圈模印頭發(fā)裝飾,人面施黃、綠兩色彩釉,釉面較均勻,略有細小開片。塤的背面素胎不施釉,頂部有孔,器內(nèi)中空。(圖12)這件器物形體不大,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可能是供孩童吹奏玩耍的小玩具。

圖12 唐三彩人面形塤

10.唐三彩獅子塑件[5]。2012—2013年安徽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第二次考古發(fā)掘中出土。塑件殘高20.2厘米,長12.2厘米,寬11.5厘米。全器塑一獅子抱柱蹲伏于覆蓮瓣紋基座上,柱上部殘缺,獅雙耳殘。獅首微向右側(cè)視,突目,闊鼻,口微張露齒,卷式鬃毛,長胡須,頸部飾圓形帶鈴項圈,項圈上掛四個鈴鐺和一個纓穗。獅呈蜷身狀,葉形尾,三足伏地,一足抱柱,柱為八棱形,立于基座上,基座上部為一周覆蓮瓣紋裝飾。淺黃色胎體,細膩致密,通體施褐、綠、白三色釉。(圖13)

圖13 唐三彩獅子塑件

(二)皖中地區(qū)

1.唐三彩雙系鳳柄壺。1955年安徽壽縣采集,安徽博物院收藏。壺高22.5厘米,口徑5.4厘米,足徑8.5厘米。壺為筒形口,口上配乳釘紐傘狀蓋。細長頸,頸間飾一道凸弦紋,形如竹節(jié)。壺身呈球形,肩部和腹中部各刻有數(shù)道凹弦紋。肩部前端塑一鳥首,肩部左右對稱位置貼裝兩個雙股泥條系,后置弓形柄,柄的上端與壺口相接,并飾鳳首造型,塑尖喙、圓目、頂冠等元素。在肩部鳥首與弓形柄下方各貼塑一個模印的花卉紋圖案,類似的模印貼塑圖案還見于壺口沿處。壺體的最下部是一個外撇的高實足,承托著壺身,顯得穩(wěn)重且美觀。壺身通體及筒形口內(nèi)均施釉,釉色為綠、褐、黃、白四色相間,并有自然流動感。(圖14)

圖14 唐三彩雙系鳳柄壺

2.唐三彩雙系鳳柄壺。1989年安徽巢湖市散兵鄉(xiāng)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壺高13.5厘米,口徑5.8厘米,底徑6.3厘米。盤口,細頸,頸部有數(shù)道凹弦紋,肩部前端貼塑鳥首,左右兩側(cè)各置雙股泥條系,后置弓形柄,柄上端與盤口相接,頂端飾鳳首造型,鼓腹,餅形足。壺體外壁施綠、白、黃三色釉,脫釉較為嚴重。(圖15)

圖15 唐三彩雙系鳳柄壺

3.唐三彩水盂。安徽合肥市西門城墻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水盂高2.7厘米,口徑2.2厘米,腹部斷粘修復。斂口,溜肩,鼓腹,圜底,口沿及上腹部施綠、黃、白相間的彩釉,釉色有自然流動感,一些部位有脫釉。(圖16)

圖16 唐三彩水盂

4.唐三彩雙系罐。1965年安徽潛山縣水吼區(qū)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罐高9厘米,口徑10.9厘米,底徑5厘米。斂口,圓鼓腹,下腹?jié)u收,小平底,肩部置對稱的圓孔形雙系,兩系下均有半球狀墜飾。外壁上部施釉,釉色為藍、綠、褐、黃等相間。(圖17)

圖17 唐三彩雙系罐

5.唐三彩刻花枕。1976年安徽肥東縣草廟大隊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枕高5.1厘米,長11.3厘米,寬9.5厘米。枕形為長方體,邊角有殘裂(已修復),枕面刻一矩形開窗,正中刻八角形花朵紋,從外到內(nèi)共5層線條,釉面由綠、白、黃三色組成,一些部位脫釉較明顯。(圖18)

圖18 唐三彩刻花枕

6.唐三彩印花枕。1972年7月安徽廬江縣福元公社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枕長10.8厘米,寬8.3厘米,高5.5厘米。枕呈長方體,各面均戳印排列整齊的菱形四瓣花朵,其中頂、底面各5排6列30朵,前、后面各3排6列18朵,左、右側(cè)面各3排5列15朵。通體六面均施綠、白、黃三色釉。(圖19)

圖19 唐三彩印花枕

(三)皖南地區(qū)

1.唐三彩三足鍑[6]152。1988年安徽宣城宣州賓館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宣城市博物館。三足鍑器形不大,高5.2厘米,口徑3.4厘米,敞口,圓唇,短頸,圓鼓腹,圜底,下承三只獸蹄形足。外壁通體施綠、褐、白三色釉,釉色有自然流動感。(圖20)

圖20 唐三彩三足鍑

2.唐三彩水盂[6]153。1987年2月安徽宣城石板橋獅子沖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宣城市博物館。水盂高3.1厘米,口徑1.8厘米,斂口,圓唇,溜肩,球形腹,圜底,外壁施綠、褐、白三色釉,一些部位脫釉較嚴重。(圖21)

圖21 唐三彩水盂

3.唐三彩器蓋[6]154。1986年10月安徽宣城昭亭路南端出土,現(xiàn)收藏于宣城市博物館。器蓋高3.7厘米,口徑9.8厘米,覆缽形,口微敞,圓唇,直壁,平頂。蓋頂中央模印四瓣梅花紋,梅花外圍有十二瓣花瓣;往外一周模印十余朵梅花紋,再往外模印一周葡萄葉紋;近口沿處模印蕉葉紋。器蓋內(nèi)外壁皆施綠、黃、白相間的三彩釉,釉色有自然流動之感。(圖22)

圖22 唐三彩器蓋

最后需要說明一下,安徽博物院還收藏有早年陜西省博物館撥交的唐三彩男立俑、女坐俑、匜、壺、豆,上海博物院撥交的唐三彩盤、小蓋罐,孫大光捐獻的唐三彩三環(huán)足盤等,因非安徽本地出土,不在本文論述之列。

二、安徽出土唐三彩相關(guān)問題討論

以上所述內(nèi)容,主要根據(jù)安徽博物院館藏文物信息、安徽各地博物館所編文物圖錄、相關(guān)發(fā)掘報告和論文梳理而成,統(tǒng)計雖不盡完全,但大體可反映唐三彩在安徽的出土情況。下面在此基礎(chǔ)上,就相關(guān)問題做一些討論。

(一)安徽出土唐三彩的種類分析

一般認為唐三彩主要用途是隨葬明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及其周邊地區(qū)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唐三彩陶俑(包括人物俑、動物俑等),此外亦有壺、罐、缽、盤等各類唐三彩器具。從上述統(tǒng)計看,安徽地區(qū)幾乎未見唐三彩陶俑出土,唯一的安徽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出土的唐三彩獅子塑件也與常見的唐三彩馬、駱駝、鎮(zhèn)墓獸等動物俑題材有較大不同,此為遺址發(fā)現(xiàn)而非墓葬出土,可能并非隨葬明器,獅子、蓮花座都具有典型的佛教元素,似為佛寺中的供器。曾有學者提出:“唐三彩最主要的職能是充當冥器……但這并非其唯一用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唐三彩至少在兩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是用來制作宗教用品,二是用來制作建筑材料?!盵7]安徽柳孜運河遺址出土的這件唐三彩蓮花座獅子塑件,似乎正是唐三彩亦可作為宗教用品的有力例證。

在唐三彩的分類中,還有一類為“建筑模型,包括亭臺樓閣、假山、水池、四合院等”[8]79,安徽出土的這類唐三彩建筑模型也不多,僅見有安徽亳縣十河區(qū)梅城出土的唐三彩貼花三足倉。

那么,安徽出土唐三彩較多的則是三彩器具類,包括三足鍑(有的稱“三足爐”)、雙系罐(有的稱“雙系缽”)、鳳柄壺、水盂、水注、枕等。其中,安徽出土的唐三彩鳳柄壺較有特點,從《中國洛陽出土唐三彩全集》一書中介紹的文物圖片看,河南洛陽出土過幾件唐三彩鳳首壺[9],但與安徽出土的這兩件唐三彩雙系鳳柄壺造型差別較大。反而是唐三彩出土并不多的江蘇、江西等地區(qū)見有這類三彩鳳柄壺出土。如1957年江西九江市化工廠出土的唐三彩盤口壺[10],其盤口、肩部雙系、頸部飾多道凹弦紋,壺柄頂端塑鳳首造型等,都與安徽巢湖市散兵鄉(xiāng)出土的唐三彩鳳柄壺造型如出一轍。此外,筆者曾在南京博物院“江蘇古代文明”展廳見過這類唐三彩鳳柄壺,應(yīng)當也是江蘇當?shù)爻鐾?。關(guān)于這類三彩鳳柄壺的特點與風格溯源,筆者曾在《安徽博物院藏唐三彩鳳柄壺》一文中做過討論[11]。

有學者研究認為,唐墓出土三彩器的類別與組合,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與等級。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地區(qū)云集較多皇室貴族和高級官吏的墓葬,出土的唐三彩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三彩俑的種類多,尺寸亦高大。商賈墓葬里出土的唐三彩數(shù)量和種類較之略少,以尺寸較小的男女侍仆俑和生活用具等為多見。而級別更低的庶人墓葬,僅出土少量的三彩用具或制作工藝簡拙的三彩俑[8]79-80。唐代的安徽地區(qū)距離政治中心較遠,皇室貴族、高級官吏應(yīng)當不會安葬于此。那么,安徽出土的唐三彩未見人物俑、動物俑就可以理解了。

(二)安徽出土唐三彩的分布情況分析

從上述統(tǒng)計情況看,皖北地區(qū)出土唐三彩較多,皖中地區(qū)次之,皖南地區(qū)很少,這應(yīng)當與距離唐三彩產(chǎn)地的遠近有一定關(guān)系。眾所周知,生產(chǎn)唐三彩的窯口主要是河南鞏義窯、陜西黃堡窯以及河北邢窯等,這些窯場都在北方,皖北地區(qū)距離這些窯場相對較近。

安徽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是出土唐三彩較多的地點,此處原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一段,是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重要水道,唐代長安、洛陽運往南方的貨物都要途經(jīng)此處。柳孜運河遺址還發(fā)現(xiàn)較多的沉船,這說明該運河遺址出土的唐三彩原本很可能是從北方窯口運銷南方的商品,因遇到事故而沉沒于此。

除柳孜運河遺址之外,安徽的宣城、潛山、壽縣、合肥、巢湖、廬江、宿州、亳州等也有出土唐三彩的零星報道。其中宣城在唐代為宣州治所,潛山是唐代舒州的治所,壽縣為唐代淮南郡(后改壽州)的治所,此幾處皆為唐時州治、郡治所在地,是區(qū)域性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而合肥、巢湖、廬江等處水陸交通便捷,經(jīng)濟社會相對發(fā)達。

(三)安徽出土唐三彩的窯口歸屬

到目前為止,已發(fā)現(xiàn)的燒造唐三彩的窯址有河南鞏義黃冶窯址、鞏義白河窯址,陜西銅川黃堡窯址、西安醴泉坊窯址,河北內(nèi)丘西關(guān)窯址,四川邛崍窯址等,各窯口所燒造唐三彩的釉彩風格、造型特點、裝飾技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最著名的唐三彩窯場首推河南鞏義窯(包括黃冶窯址、白河窯址),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鞏義黃冶窯址[12]、白河窯址[13]發(fā)掘出土了大量唐三彩標本和窯具,為研究各地出土的唐三彩窯口歸屬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安徽地區(qū)出土的唐三彩大都可以在鞏義黃冶窯址、白河窯址標本中找到相同的造型、裝飾紋樣。如安徽出土的唐三彩三足爐、雙系罐、水盂、水注等的造型、釉色都與鞏義窯三彩標本極為相似,而安徽濉溪縣百善鎮(zhèn)柳孜村出土的唐三彩人面形塤不僅在鞏義白河窯址發(fā)現(xiàn)過相同的標本,甚至還發(fā)現(xiàn)有制造它們的陶范模具[12]224。因此,從現(xiàn)有考古材料看,安徽地區(qū)出土的唐三彩絕大多數(shù)應(yīng)歸屬為河南鞏義窯產(chǎn)品。

不過,安徽所出土唐三彩中也有一些較特別者,如上文介紹的1972年廬江縣福元公社出土的唐三彩印花枕,釉色以綠為主,黃、白兩色只是在戳印的菱形四瓣花紋樣中出現(xiàn),另外這種戳印菱形四瓣花紋樣在已公布的河南鞏義窯窯址標本中未見,而在陜西西安醴泉坊窯址出土的標本中見有多件四瓣花紋樣的枕殘片[14],陜西歷史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與之極為相似的唐三彩菱形四瓣花紋枕[15]。那么,這類三彩枕可能為陜西的窯口燒造。

三、結(jié)語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以含有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做釉料的著色劑,并在鉛灰等助熔劑的作用下,使釉料擴散與流動,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斑駁絢爛的彩色釉。其正因色彩絢麗、造型美觀等特點而聞名于世,是中國陶瓷藝術(shù)園地里的一朵奇葩,具有極高的感染力和辨識度。

綜上所述,安徽地區(qū)不屬于唐三彩出土的核心區(qū)域,未見典型唐三彩陶俑出土,所出主要為三彩器具類,出土的唐三彩總量不多,但省內(nèi)多地都有零星發(fā)現(xiàn)。通過對安徽地區(qū)出土唐三彩器物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唐三彩的流布范圍和運銷情況,對于全面了解唐代喪葬習俗和區(qū)域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唐三彩窯址博物院
博物院尋兔記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安徽烈山窯址出土白瓷標本的科學分析
深埋千年的瑰寶
——唐三彩
崗莊宋代窯址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唐三彩韻
參觀河南博物院
與時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創(chuàng)新使命
絢麗之花——唐三彩
遼陽冮官屯窯址的調(diào)查與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