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萍
【摘 要】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做好引導者、激勵者,恰當運用“選擇”策略,注重自主性、多元性、互動性與統(tǒng)一性,努力做到讀物自選,拓展閱讀廣度;進行分層式導讀,把握好閱讀深度;引導學生自主悅讀并搭建個性化分享平臺,在交流欣賞中,增加閱讀溫度,促進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課外閱讀 廣度 深度 高度 溫度
“沒有動力的學生做不好事情甚至不會做事情,他們很少學習,其行為也是不負責任的或是破壞性的。而有動力的學生則表現(xiàn)得工作高效、學習優(yōu)良,且行事負責。有兩種方式可以激勵學生:一種是外部激勵;另一種方式被稱為內部激勵,取決于對學生的內部需要和動力的激勵。”在課外閱讀推薦、導讀、交流提升時,運用“選擇”策略,能滿足學生獲得愛與歸屬、自由,以及樂趣的需求,促使學生主動地廣泛閱讀,以積極探究的心態(tài)深入閱讀,高效閱讀,享受讀書的快樂,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一、自選式讀物,拓展閱讀廣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碧K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 在引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做好讀物的推薦是很重要的。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燃學生的思維之火,實現(xiàn)對課外書本的直接閱讀、自主閱讀,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需要——“我要讀書”。
俗話說得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課外讀物浩瀚無邊,教師首要的任務應當是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讀物。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讀物在內容上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關,與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關;讀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學生的,語言在現(xiàn)實交際中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較高的使用頻率。
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大致從以下范圍進行推薦讀物。小學低段: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詞,積累一定的成語、警句;小學中段: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閱讀淺顯的科技類文章、兒童報刊、人物傳記類的歷史名著等;小學高段:擴大閱讀面,閱讀探險、科幻小說、文學名著及科技類文章等。
教師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因人而異。我們可以設定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既保證閱讀的質量,又使學生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不但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而且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體驗。
除了教師推薦,還可同伴推薦。例如,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班里組織“好書推薦會”,請學生把在假期里讀到的印象深的、有意思或有意義的書推薦給同學。同時也可以利用班級墻報,設置推薦欄,張貼圖文并茂的好書推薦單,學生讀推薦單,給感興趣的推薦單貼星,再以同伴的貼星數作為這本書的“心動指數”,最后根據“心動指數”的高低確定本學期小組或班級的共讀書目。這樣,既讓假期的閱讀“留痕”,又檢測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也選擇出了一批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教師鼓勵班級同學間傳閱圖書,互相推薦,互相借閱。師生推薦,生生推薦,主動選擇圖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和諧自由的讀書氛圍,拓展閱讀廣度?!斑@是我要讀的書?!薄拔乙矐撟x一讀這本書?!弊寣W生在滿滿的愛與歸屬感中充滿閱讀期待。
二、分層式導讀,把握閱讀深度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這種想法在學生身上表現(xiàn)得特別強烈。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課外閱讀設定同一目標,必然會嚴重制約學生個人閱讀的成功。教師是閱讀的先行者、引導者、激勵者,進行分層式導讀設計,盡可能貼近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
1.選在方法處
讀一部作品,我們一般要求學生從閱讀內容層面了解并概括其主要內容,而學生的概括能力有強有弱,概括的方法有難有易。對于同一本書,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概括方法設計多個選項。如導讀《居里夫人自傳》,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提取主要信息,設計以下兩種方式供學生選擇:第一種是簡答的方式,請簡單介紹《居里夫人自傳》的主要內容(提示可以借助內容提要、目錄);第二種是填空的方式(如圖1),從居里夫人個人生活、科研成果、她與世界三個方面去填空,從而了解整本書的內容。
2.選在形式上
雖是同一年齡層次的學生,有的學生偏向于形象思維,有的學生偏向于抽象思維。導讀時可以多種形式的題目,來引領不同的學生讀完整本書。如《徐霞客游記——山川河流會說話(少年讀)》一課,可設計以下三題供學生選擇。
(1)閱讀打卡
教師出示徐霞客的游歷圖,請邊讀《徐霞客游記——山川河流會說話(少年讀)》邊在圖中相關地點用“★”打卡。
(2)自己繪制游歷圖(如圖2)(邊讀邊思考,照樣子填一填)
(3)徐霞客風餐露宿,不畏艱辛,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在一路行走中,他遇到了無數的挑戰(zhàn)。請邊讀邊思考:他在哪個地方遇到了哪方面的困難?請寫在圖3中。
以上三題形式不一,閱讀打卡游戲式的方式,簡單明了,激勵學生一章一章地往后閱讀。繪制游歷圖、思維導圖,考慮到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多角度設計有梯度的導讀題。繪制游歷圖,邊讀邊檢索重要信息:地點,發(fā)現(xiàn)。從地點的變化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徐霞客的堅持不懈;而通過每到一處的新發(fā)現(xiàn),則可以感受到徐霞客游記的重要意義。思維導圖則從遇到的困難的角度進行概括分析,更進一層。在比較分類中,徐霞客不畏艱辛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愈趨高大、豐滿。
多層次的導讀設計給予學生閱讀支架,提示閱讀方法,把握閱讀難度,能有效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對各層次學生起到了定位、導向和激勵的作用;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實行自我激勵,加強整體感悟,促進深度閱讀,提升思維品質。
三、自主式“悅”讀,提升閱讀高度
人本主義代表羅杰斯認為,學習者感興趣和自認為重要的內容能喚起學習者自我主動地學習;當學習者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或看出它與自己的目的有關時,學習的時間可以縮短2—3~4—5。在課外閱讀中的閱讀交流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較為寬松的選擇范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
1.著力一個點,自由探尋
一本書由幾部分內容組成,學生可以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度閱讀。如《草房子》這本小說,可以就人物進行有選擇地賞讀。如你最喜歡《草房子》里的哪個人物?請結合書中的相關內容說說原因。學生的關注點各不相同,有人佩服不卑不亢的杜小康,有人憐惜內向善良的紙月,有人欣賞聰明好奇、敢想敢做的桑?!瓰榱税炎约合矚g的小說人物介紹給大家,學生再次有選擇地閱讀,邊讀邊思考,不僅了解了主要人物,還了解了次要人物,通過推斷來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了閱讀思維能力。
2.聚焦觀點處,共同探討
每一部經典之作都反映了在特定的背景下作者的觀點,然而這個觀點放在現(xiàn)今社會背景下就可能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辯論式的思辨題,讓學生深入閱讀,歸納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如以下三題:
(1)《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湯姆早年失去雙親,被寄養(yǎng)在姨媽那里。在姨媽眼中,他是一個淘氣、搗蛋的孩子。在學校,他也是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兒童。對他離家出走歷險,從你的角度來看,你贊同嗎?請多角度列舉理由。
(2)曾有人說,徐霞客不因循守舊,不迷信書籍,而是大膽懷疑,小心求證,寫下《徐霞客游記》,在科學考察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他是一個奇人。也有人說,徐霞客三十余年,拋下妻兒游歷山水,他敗光了大部分家產,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敗家子。你認為呢?請說出你的理由。
(3)《水滸傳》中,宋江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你認為宋江是英雄還是奸雄?請結合他的主要事跡進行說明。
學生帶著思辨性的觀點,自主地深入閱讀尋找依據。在閱讀中,學生有可能不斷地堅持自己的判斷,也有可能開始懷疑甚至推翻原來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同伴進行分享交流,有助于正確把握文本價值觀,實現(xiàn)課外閱讀的互動性與統(tǒng)一性。
3.駐足興趣處,合作探究
教師可以選擇適于個體閱讀,也適于同伴共讀的讀物,引導學生按閱讀興趣分組分工,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探究,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主動地賞析作品。小組合作探究閱讀,多樣化的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啟發(fā)了學生運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收集并整理資料,避免了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
如初讀完《水滸傳》整本書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各自選擇再次閱讀目標,組成探究小組:①“人物形象”小組(a.人物專輯小報;b.人物語言風采);②“精彩剪輯”小組(a.精彩片段選編;b.小故事擂臺賽);③“談天說地”小組(a.我來評“三國”;b.“三國”后的故事);④“創(chuàng)意設計”小組(a.插圖、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b.人物名片設計)。
在選擇性合作閱讀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愿意交流的伙伴進行合作閱讀,習得閱讀策略。這樣的閱讀氛圍更加和諧,自主閱讀不斷深化,閱讀交流更順暢,在交流中提升了效率。
四、個性化分享,增加閱讀溫度
一本書讀完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展示學生閱讀感悟的過程。分享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讓他們在交流中“取長補短”,讓他們在個性化的分享與交流中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收獲讀書帶來的成就感。
仍以《水滸傳》為例,分組合作閱讀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形式可以自選,展示、沙龍、朗讀、小故事擂臺賽、表演等,最后評選“水滸”之星。
個人讀書展示,選擇就更廣了。善于朗讀的學生,可以以“小小故事家”“朗讀者”的形式分享;善于繪畫的學生可以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分享,如《三國演義》可以設計“三國”人物關系圖、繪制“三國”故事連環(huán)畫。
個性化閱讀分享,是開放式多維度的交流,學生的展示精彩紛呈,學生收獲了自信和成功,同時也欣賞到同學閱讀的成果。交流中同學的肯定與贊許溫暖著彼此,從而形成更強的閱讀欲望和更持久的閱讀行為,促進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痹谡n外閱讀指導中,教師站在學生立場,把握好“四度”,運用選擇策略,關照到不同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閱讀方法的運用、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提高,真正引領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讓讀書的種子生根發(fā)芽,使學生獲得精神的滋養(yǎng),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