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三月初三花正開,閑同親舊上春臺。”在娛樂方式比較局限的古代,賞花算得上春游中比較通俗且有趣的打開方式了。男女通喜,老少咸宜,于是乎,春天一來,“出門俱是看花人”。
唐朝國力強盛,生活富足,高富帥和白富美們比比皆是,對他們來說,賞花不僅是春天里的一件“美事”,更是一件儀式感十足的“樂事”。
每到春天,唐朝的高帥富們便開始結(jié)伴騎馬郊游,尋春賞花。《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載:“長安俠少,每至春時結(jié)朋聯(lián)黨,各置矮馬,飾以錦韉金絡,并轡于花樹之下往來,使仆從執(zhí)酒皿而隨之,遇好囿即駐馬而飲”。
他們賞花,并不單純地“看”,還有曲賞、酒賞、香賞、茗賞、畫賞等多種方式。曲賞是賞花詠歌,以新編的曲子與脫俗的詩詞對花吟詠,視覺與聽覺都盡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賞則是飲酒觀花,所謂“花下鋪氈把一杯,緩飲春風酒”,一面飲醇香美酒,一面賞花盡興。所以“面對插花,樂聲響起,把酒問天,寫詩賦詞,其樂融融,天不醉人醉,地不醉花醉”,一度被唐人奉為賞花最高境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就有插花百瓶、醉飲其間的軼事。
南唐巨宦韓熙載喜歡插花燃香,即賞花時配以焚燃香料,不同材質(zhì)的花要配以不同的香料。他認為“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龍膽、酴麋(薔薇的一種)宜沉木、蘭宜四絕,含笑宜麝,詹匐宜檀,是為‘五宜?!边€有人極力推崇茗賞,認為酒賞之類太庸穢粗俗,容易冒犯花神,于是觀花品茗漸漸流行。當然,更有三五好友,談論品花,“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談到興起,潑墨揮毫,畫上一幅,也未嘗不可。
唐朝是個開放的時代,除了高富帥,白宮美們也會“游春野步”。仕女結(jié)伴赴郊外野宴,也就成為一種時尚。
當時還流行一種“探春宴”,孟春時節(jié),貴族家的“白富美”們相約做伴,載著帳幕、餐具、酒器美食等來到郊外踏青游玩,然后選擇一處美景所在,搭起帳幕,擺設酒肴,享用美食佳釀的同時,開始行令猜謎、吟詩作對等休閑活動,直至日暮方歸。但是如果沒有帶帳篷怎么辦?唐朝女子很開放,看到好花,就隨地坐下,以草地為席,四面插上竹竿,各自解下紅裙,將裙子聯(lián)結(jié)起來掛在竹竿上,連在一起掛成一座帷幄,形成臨時的飲宴幕帳,她們就在其中宴飲賞花。這種臨時設置的帳篷,被稱之為“裙幄”。
唐朝學士許慎選很有生活意趣,幾乎每年春天都會在花園里擺上一桌宴席,邀請親朋好友觀景。宴席上一般不設座位,他叫仆人收集掉落的花瓣,鋪在地上,客人來了以后,就可以坐在這些花瓣鋪成的厚墊子上。袁宏道曾在文中記錄下游春的經(jīng)歷,他和朋友出游,“少倦,臥地上飲”,于是便計算飄落臉上的花瓣數(shù),多的人飲酒一杯,少的歌唱一曲。
時至宋朝,會玩的文人雅士們講究對花撫琴,叫作琴賞。琴是古代文人四藝之首,用以怡情養(yǎng)性。對花撫琴,琴要跟花相匹配。據(jù)古書記載,茉莉、荼蘼等幾種花顏色雅致,香味怡人,值得品評。所以,可配以七弦、阮咸等樂器,一邊聽樂曲,一邊看花兒,這清風美韻,可想而知。
不過,他們外出賞花也會遇到難題。那時候沒有“農(nóng)家樂”,賞花到了城外,吃喝常常是個問題?!陡∩洝防镉涊d,沈復賞花的時候,就雇用了一個鍋灶齊全的賣餛飩的人一同前往,眾文人賞花,賣餛飩的小販在一邊起灶做飯,這樣酒菜的問題就解決了。后來,這些文人雅士又帶上了砂罐,吃完喝完,加上柴火煎茶,直至“杯盤狼藉,各已陶然”,這種帶著酒菜、炊具去賞花的方式,既解決了生活問題,又有野炊之趣。
古人對花的欣賞,幾乎是全方位的,看顏值,也看內(nèi)涵。觀花色、聞花香、賞花姿、品花韻,是古人賞花的“四大招”。
首先是看花之色。什么樣的花色最為絕美?古人以一個“艷”字做了概括。在春天,花之艷是紅色,“萬紫千紅總是春”,但古人所欣賞的紅色并非純紅,而以粉中帶紅為佳,“粉紅”色系中,又以“桃紅”為古代女性最愛。除了桃花,古人還喜歡粉紅系列中的“杏紅“梅紅”。
其次是“聞花香”,花之美在乎“色”,亦在乎“香”,所謂的“國色天香”,缺一不可。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極品,古人則稱為“天香”,與生俱來,美如天然。牡丹花香、梅花香、桂花香等花香,都曾被稱作“天香”。
除了色與香,還要看花之風韻,用清朝畫家松年的觀點來說,叫“花以形勢為第一”。花姿與花色一樣,可以“養(yǎng)眼”。美的花姿可以彌補晚開的遺憾,明代陳道復《題秋海棠》詩句即稱:“翠葉紛披花滿枝,風前裊裊學低垂。墻根昨日開無數(shù),誰說秋來少艷姿。”
另外,古人認為,“不清花韻,難入高雅之境”?;嵖梢责B(yǎng)心怡神。雖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覺到。常見花卉之韻,古人都有說法,梅標清骨,桃有羞靨,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蘭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國色天香,丹桂飄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
賞花有時令之別,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還有專門的“花歷”可查。按大致的對應關系來看,“入春為梅,為海棠;夏為牡丹,為芍藥,為石榴?!贝汗獬跚沃畷r的“花盟主”有:牡丹、滇茶、蘭花、碧桃;“花客卿”有:川鵑、梨花、木香、紫荊;“花使令”有:木筆、薔薇、謝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長春。
古人賞花不僅挑時間,還要選“良辰”擇佳所。就賞花地點而言,不一定要去熱門打卡地,也可以去鄉(xiāng)間小路走走,鄉(xiāng)村籬落之間桃花掩映,別有韻味。如看桃花,清代文學家李漁便給出了建議:“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聽其所至?!笨梢?,賞花還要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