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長治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山西 長治 046000)
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后,看電影成為大家閑暇之余首選的精神消遣方式之一。世界文化共享使得人們既能享受到國內國語電影又能觀看到國外英文電影。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了解一部英文電影往往是從該部影片的漢譯電影片名開始的。因此,一個精準美妙的漢譯電影片名非常必要。本文以美國電影協(xié)會(AFI)《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佳影片(十周年版)》(以下簡稱《百年百佳影片》)的漢譯片名為例,以經(jīng)典的漢斯·弗米爾翻譯目的論為視角,探析運用修辭可以使?jié)h譯片名變得更加準確和吸引人。
電影片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和窗口,觀眾通常需要通過這個窗口來預測影片中的一切。因其文本類型的特殊性,它往往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一是需短小精悍。心理學上的瞬時記憶理論表明,人類在極短的時間內記住的信息單位僅為7±2個。因此,七字左右的片名更便于觀眾瞬時記憶?!栋倌臧偌延捌返臐h譯電影片名,七字以下的99部,七字以上的僅1部。二是需引人注目。如BonnieandClyde沒有被直接音譯為《邦尼與克萊德》,而是結合影片內容創(chuàng)譯為《雌雄大盜》,因為這樣的片名才更容易吸引中國觀眾眼球。三是通常為四字詞語。在《百年百佳影片》中,僅四字詞語的漢譯電影片名就占比44%,如TheWizardofOz《綠野仙蹤》,SomeLikeItHot《熱情如火》等。四是通常為名詞或名詞短語。在《百年百佳影片》中,名詞和名詞短語的漢譯電影片名占比高達82%,如,Chinatown《唐人街》,Psycho《驚魂記》,RagingBull《蠻牛》等,其他為少量的介詞短語、動詞短語、短句等。
眾所周知,漢譯電影片名是了解一部英文電影的最佳窗口。經(jīng)大量查閱前人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學界普遍認為一個好的影片片名應具備以下四個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漢譯電影片名是譯者在認真觀看并深刻領悟影片的基礎之上的譯作??梢哉f,它是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閱讀片名觀眾能夠預測影片的主題、類型、題材、事件等主要內容,因此,信息功能是影片的基本功能,也是首要功能。二是文化功能。文化功能指影片片名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一部影片往往會包含很多文化信息,如異國風貌、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等。通過了解異國他鄉(xiāng)的文化,不僅達到了更好的理解影片的目的,而且拓寬了中國觀眾的眼界和見識。三是美學功能。從古到今,無論是支謙的“文質說”,嚴復老先生的“信達雅”,林語堂的“美學論”,朱光潛的“藝術論”,還是許淵沖的“三美原則”等都強調審美價值的重要性[1]。在帶有商業(yè)廣告性質的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時,美學功能更是不可或缺,這就需要譯者在忠實英文影片內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漢語語言優(yōu)勢,來回推敲,選擇恰當美妙的文字迎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期待,從而激發(fā)中國觀眾的觀影興趣。美學功能是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高級境界。四是商業(yè)功能。由于電影具有商業(yè)藝術品的性質,因此,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時不得不考慮其票房收入。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前來影院觀看,漢譯后的電影片名應是一個能激起觀眾好奇心和強烈觀影欲望的片名,以獲得電影商業(yè)價值上的成功。商業(yè)功能為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終極目標。
綜上所述,因漢譯電影片名的局限性和優(yōu)秀漢譯電影片名的特點,傳統(tǒng)僅注重語言形式對等的靜態(tài)翻譯理論很顯然已不能適應這個新的需求,注重譯文功能與目的的目的論為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提供了新的視角。
目的論是于20世紀70年代末由德國著名翻譯學者漢斯·弗米爾提出[2],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雖然陳舊,但是非常經(jīng)典,幾乎是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倍受各國學者的追捧。目的論的主要觀點是: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翻譯是人類的一種行為,因此翻譯就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翻譯是一種將源語按某種預期目的譯為目的語的交際活動。目的論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是“目的”,另一個是“受眾”。翻譯目的有多種,如原文作者的目的、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目的、譯者的目的、譯文的預期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譯文的預期目的,即翻譯活動發(fā)起者在腦中預想經(jīng)過譯者翻譯之后對譯入語讀者所要達到的目的。受眾,指譯入語文本的閱讀者,亦稱讀者,他們有自己的知識背景、理解能力、以及對譯文的期待和自己的交際目的。每篇譯文都有自己的交際目的,也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可以說,翻譯是在目的語情境中為某種交際目的和某些特定受眾而生產(chǎn)的語篇[3]。
目的論有三大原則:一是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指此次翻譯活動的譯者應按照譯文所產(chǎn)生的預期交際目的及受眾對譯文的期待目的進行翻譯的原則,目的原則是譯者首要遵循的原則,即是三原則當中的第一原則。因此,在進行翻譯活動時,譯者和翻譯活動的發(fā)起者應首先確定翻譯目的,然后再根據(jù)翻譯目的選擇靈活恰當?shù)姆g方法進行主觀能動的翻譯。二是連貫原則。連貫原則主要指譯文的行文必須通順連貫,易于目的語讀者理解,即對于譯入語讀者來說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而不是帶有嚴重的翻譯腔或翻譯體的譯文造成讀者晦澀難懂,一頭霧水。三是忠實原則。忠實原則指的是譯文和原文之間存在的“一致”關系,即譯文應當與原文保持一致,但一致的具體程度應由翻譯目的決定。換言之,連貫原則僅指的是譯文內部語言問題,而忠實原則指譯文和原文兩者之間的語言轉換問題。
目的論認為,三原則之間和諧統(tǒng)一,相輔相成,但當它們發(fā)生沖突時,低級原則要服從高級原則,即忠實原則應服從于連貫原則,連貫原則要服從于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永遠都是第一原則。判斷譯文質量的好壞標準并非譯文是否與原文“等值”,而是譯文能否充分實現(xiàn)預定的翻譯目的[4],但其“充分性”由預定的翻譯目的決定。
對于英文電影片名漢譯這一翻譯活動來說,其翻譯目的就是在準確傳遞影片主要內容和文化信息的基礎上,在漢語言中選用準確恰當?shù)恼Z言修辭將漢譯電影片名譯文變得更加適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標準,從而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前往影院觀影,提高其票房的商業(yè)價值。其受眾為受過一定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背景,對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風俗文化感興趣的中國人士。在對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過程中,就要從以上翻譯目的和中國受眾的預期目的出發(fā),在目的論三原則的指導下,結合漢語修辭,譯出中國觀眾喜愛的、有吸引力的漢譯片名,以期通過唯美的電影片名吸引更多的觀眾前往影院觀影。
當代學者劉嘉在《文學翻譯中的變異空間及其修辭意涵》一文中指出,修辭是指在既定的材料上為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使用的寫作手法[5]。目的論認為,目的決定手段。任何一種能達到吸引觀眾前去影院觀影的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可取的,而不必拘泥于譯文與原文在語言形式上是否對等。這樣,目的論為譯文脫離原文語言形式進而采用別具一格的譯文提供了極大的權限和空間[6],也為翻譯方法的多樣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為吸引更多潛在的中國觀眾進入影院觀影,譯者就要結合優(yōu)秀電影片名的特點以及中國觀眾對漢譯電影片名的審美期待,運用適當?shù)男揶o方法對英文電影片名進行漢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效果,實現(xiàn)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翻譯目的,最終達到其商業(yè)價值。下面將以部分《百年百佳影片》的漢譯片名為例,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闡述片名漢譯時使用頻次較高的四字格、古詩詞、象征、韻腳四種修辭方法在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時運用的重要性。
四字格指由四個音節(jié)組成的詞或短語,既包括既有成語和固定短語,又包括自由詞語和自由短語,具有結構工整、音律優(yōu)美、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等特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四字格詞語深受廣大中國朋友的喜愛。下面將結合經(jīng)典四字格的漢譯電影片名《亂世佳人》進行探析闡述。
眾所周知,GoneWiththeWind有兩個譯名:《飄》和《亂世佳人》。如果不考慮翻譯目的和中國受眾,選用了一個字的《飄》的話,對于一個不了解美國歷史也沒有看過世界文學名著《飄》的中國觀眾來說,會是丈二和尚摸不住頭腦,根本無從得知電影主題。然而根據(jù)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將其譯為《亂世佳人》,效果則大不相同。前兩個字“亂世”揭示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后兩個字“佳人”又點明了故事描述的主人公——一位高貴、漂亮的千金麗人?!皝y世佳人”這個四字結構,將恢宏跌宕的歷史背景與高貴纖弱的美麗佳人巧妙地形成了極具畫面感的影片片名。即便是一位沒有任何背景知識的中國觀眾也會猜想:在那樣動蕩不安的戰(zhàn)爭年代,這位纖纖女子是怎樣凸顯出來的?是什么力量驅使她在兵荒馬亂中拋頭露面的?“亂”與“佳”二字形成的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又給中國觀眾留下深深懸念:影片中的女子該“好”到何種程度才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為“佳人”呢?這時,中國觀眾便有一種迫不及待步入影院一看究竟的沖動,實現(xiàn)吸引中國觀眾前去觀影的目的。另外,“亂世佳人”這四個字,讀起來也抑揚頓挫、平仄有序、朗朗上口,又能實現(xiàn)連貫原則。這樣,四字格及對比的修辭手法,使這個漢譯電影片名美不勝收,給人一種“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覺。
運用四字格進行漢譯的電影片名不勝枚舉。如:CitizenKane《公民凱恩》,SingingintheRain《萬花嬉春》,TheSoundofMusic《音樂之聲》,TheThirdMan《黑獄亡魂》,TheBridgeontheRiverKwai《桂河大橋》,其實,這些電影還有別的漢譯電影片名,但在中國觀眾心中,好像只知道這些四字格的譯名。顯然,四字格的翻譯更受中國觀眾的喜愛。
“四”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代表四方、四季,被《周易》視為具有極佳的風水。中國許多古典書籍如《詩經(jīng)》《三國演義》《孫子兵法》,甚至幼童啟蒙書《百家姓》《千字文》等都大量使用四字句,這不僅符合漢語的語法習慣和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其朗朗上口的韻律又非常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表明中國人對四字詞語可謂“情有獨鐘”。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四字格的譯名緊扣漢譯電影片名的特點,不僅傳遞出電影的主要內容和文化信息,而且使得漢譯電影片名結構緊湊、意義凝練,表意豐富。它們雖然沒有在語言結構上忠實于源語片名,但在內容上完全忠實于英文電影內容,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吸引中國觀眾前去影院觀影的目的,有助于電影商業(yè)價值的實現(xiàn)。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漢譯電影片名的四大功能能都得以實現(xiàn)。
引用古詩詞是指譯者在對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時,直接借用或化用古詩詞中的某句詩詞作為漢譯電影片名。
Lolita曾被兩次搬上熒屏,第一次沿用了原著小說《洛麗塔》的音譯片名,觀眾反響平平;第二次用《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譯名時,中國觀眾個個拍手叫好,直呼是“神翻譯”。
該詩句出自北宋大詞人蘇軾筆下,“十八新娘八十郎,白發(fā)蒼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講述的是好友張先在80歲高齡時娶了一位與己年齡懸殊的小女子為妻,與影片中年長的大學教授和仍在豆蔻年華的洛麗塔的不倫戀情有異曲同工之處。“梨花”指代年事已高的老人,“海棠”指代粉嫩的少女。譯者巧用最后一句古詩詞“一樹梨花壓海棠”,結構簡短,吸人眼球,將影片中“老牛吃嫩草”的劇情一展無遺,內容上完全忠實于源語影片,相比音譯版的《洛麗塔》,實屬妙筆。
引用古詩詞的漢譯電影片名舉不勝舉。如,Mr.Holland’sOpus《春風化雨》,出自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等等。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涉及中西變化,便是由西學東漸轉為中華文化走出去。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而古詩詞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傳承下來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超越時空的精神魅力。它用凝練的語言反應了當時的社會、變化、意識形態(tài)等,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從而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人的精神疆域,因此引用了古詩詞的漢譯電影片名,就是換了一種方式講出了中國故事。
引用了古詩詞的漢譯電影片名,雖然有的在語言形式上沒有忠實于英文電影,但在表意上百分百忠實于英文電影的劇情內容。由于其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中國觀眾讀來非常通順流暢,毫無翻譯腔的存在,實現(xiàn)連貫原則毋庸置疑,與此同時,該類漢譯電影片名極具吸引力,還能達到吸引中國觀眾前去影院買票觀影的目的,很好地實現(xiàn)目的原則。至此,目的論三大原則均已實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三原則的基礎上,漢譯電影片名的四大功能,尤其是審美功能和商業(yè)功能便得以極好地實現(xiàn)。
象征就是指用具體事物表現(xiàn)某些抽象意義、思想和情感。如AllaboutEve,若不考慮“中國受眾”這一要素的話,一定會直譯為“關于伊芙”“關于愛娃”等,這樣的漢譯電影片名簡直會讓中國觀眾不知所云。在目的論目的原則的指導下,選用“彗星”兩字簡直太妙了。彗星,因其在太陽的照耀輻射下,會分解出“尾巴”形狀的氣體,像極了掃帚,因此中國百姓更加熟悉“掃帚星”這個名字,但在民間有晦氣倒霉之意。將其放入漢譯電影片名之中,便含有貶義和罵人之意。若隨便選用詞匯如“流星”的話,也不合適。因為它有“逝去”之意,與影片內容不符。因此,選用象征演藝圈稍縱即逝殘酷無情的更新迭代的“彗星”再與俗語“美人”搭配,便將電影主題展露了出來,中國觀眾一看漢譯電影片名《彗星美人》便來了觀影興趣。
再如AmericanBeauty,通過查閱《美國傳統(tǒng)字典》可知,它為一種花大葉長呈紫紅色的玫瑰花,象征了美麗而神圣的愛情,因此臺灣譯名《美國心·玫瑰情》得到了更多中國觀眾的認可。LegallyBlonde《律政俏佳人》,其中blonde原意為“金發(fā)”,象征了“金發(fā)碧眼”的西方美女,正好符合中國觀眾對西方女性的審美認知。
以上所列舉的漢譯電影片名在運用了象征的修辭手法后,雖然有的不能忠實于源語文本,但卻達到了吸引中國觀眾對影片產(chǎn)生注意的目的。在目的論的指導下,這些漢譯電影片名受到了中國觀眾的一致喜愛,唯美的片名能輕易吸引到觀眾,也就能輕松實現(xiàn)其終級目標——商業(yè)功能。
使用韻腳,是指將韻母或聲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的固定地方,讀起來會十分順口悅耳。對于漢譯電影片名來說,就是將互相諧音的韻母和聲母放在漢譯電影片名中固定的地方。譯者要充分利用譯入語的語言優(yōu)勢,迎合觀眾的審美期待。如,MissionImpossible,原意為“不可能的任務情報署”,通過觀看影片得知,該情報署特工從事的諜報工作是,讓目標在不知不覺中提供情報信息,名副其實的“諜務工作”,而當時大家觀看的又都是碟片,譯者巧妙地把尾韻(ie)放在了影片中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譯為了《碟中諜》,這樣,韻腳的使用使?jié)h譯電影片名成為了該部影片的一大亮點,為最終大獲成功助了一臂之力。這樣的漢譯電影片名既緊扣影片主題,又順口悅耳、韻味十足,中國觀眾個個拍手稱妙,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均得以較好地體現(xiàn)。
再如,TheGreatWaltz,將押頭韻(c和ch)的“翠”和“春”放在片名的第一和第三個字,譯作《翠堤春曉》,AsGoodAsItGets在片名的第一和第三個字上使用了尾韻(in),譯作《盡善盡美》。
大量例子證明,在目的論的指導下,韻腳的運用使得漢譯電影片名更具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感,讀來有種余音繚繞的效果,從而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前去觀影,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目的。這樣,漢譯電影片名在傳遞了影片的基本信息和文化信息后,更容易實現(xiàn)其美學功能和商業(yè)功能。
目的論指出,當忠實原則與連貫原則發(fā)生沖突時,要舍棄譯文對原文的忠實,服從譯文內語句的通順連貫;當連貫原則與目的原則發(fā)生沖突時,就要舍棄譯文內語句連貫,服從于譯文的目的。目的原則是譯者翻譯時遵循的首要原則也是最高原則。為使英文電影片名漢譯變得美輪美奐,更有吸引力,最終實現(xiàn)吸引潛在觀眾前往影院觀影提升其商業(yè)價值的目的,譯者往往得放棄譯文與原文在語言形式方面的對等,適當使用修辭手法,如較為典型的四字格、古詩詞、象征、韻腳等。這樣的處理不僅保證了漢譯電影片名語內的連貫,而且能取得極好的效果。值得提出的是,漢譯電影片名雖然在語言結構形式上沒有忠實于英文電影片名,但在影片劇情內容上做到了絕對的“忠實”。翻譯最高境界“信達雅”均得以實現(xiàn)。
作為翻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翻譯理論,翻譯目的論與傳統(tǒng)翻譯理論有著質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通常為自下而上型,而翻譯目的論通常為自上而下型,翻譯目的論更加強調譯文的目的性和跨文化性[7]。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并沒有僅僅關注兩種不同語言在語言形式方面的對等,而是更多關注了譯文能否實現(xiàn)翻譯活動提出來的“翻譯目的”,即譯文讀者能否取得和原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或兩種語言能否取得“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讓讀者產(chǎn)生某種形式的反應[8]。
奈達(Nida)指出,“文化比語言更重要,語言只有在文化大背景下才有意義”。為更好地實現(xiàn)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翻譯目的,首先,譯者要在反復觀看影片內容的基礎上,清楚表達源語片名所表達的劇情內容,即首先實現(xiàn)影片的基本的功能——信息功能和文化功能。其次,漢語文本之美重在語言修辭。譯者要從漢語受眾的語言審美期待出發(fā),注重修辭在漢譯電影片名中的運用,進而實現(xiàn)影片的高級功能——審美功能和商業(yè)功能。所舉例子中,有的英文電影片名漢譯時使用了一種修辭,有的使用了兩種甚至多種修辭。可以說,美國的百部百佳電影,部分片名也正是因為修辭在其中準確恰當?shù)倪\用,才使得它們美到無以言表。
在全球日益一體化的今天,讀者對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要求和審美越來越高,不僅希望漢譯電影片名里能準確包含源語影片的劇情內容,更希望其美輪美奐。可見,對于一名新時期優(yōu)秀譯者來說,能夠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轉換只是一種基本能力,讓譯制品變得美益求美,為更多的目的語觀眾高度接受,才是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