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靜 吳登濤
(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來,國家進一步推進旅游扶貧,將其提升到新的戰(zhàn)略高度,并把民族地區(qū)作為我國新時代扶貧開發(fā)的重點區(qū)域。民族村寨旅游的發(fā)展有利于刺激鄉(xiāng)村經濟,同時為保護、傳承民族文化提供物質基礎[1]。旅游地不同主體的旅游支持行為則是旅游地旅游業(yè)發(fā)展重要的前因變量[2,3],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游客即“他者“視角凝視旅游地原真性,而居民作為創(chuàng)造、維持本地原真性的核心主體,研究其在旅游影響下的原真性感知不容忽視,也有研究者實證闡述了旅游地居民對當地旅游發(fā)展的重要性[2,4,5]。目前影響居民旅游支持行為的前因變量中,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旅游影響感知而產生對旅游發(fā)展的態(tài)度一直是作為首要因素[6],另外居民地方感、社會資本、人口統(tǒng)計學等因素也會影響其旅游支持態(tài)度??v觀研究,從民族旅游地居民的原真性感知討論其旅游發(fā)展支持行為的實證研究較少,作為一種文化自信,東道主更應該積極向游客積極推薦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基于此,開展居民原真性感知對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不僅可深化、提升民族旅游地的發(fā)展內涵,還可實證補充、擴大影響旅游支持行為的框架體系。
地方依戀是分析旅游目的地與人相互作用產生特殊情感的理論工具,常用來表征人與有意義的地方如家鄉(xiāng)、宗教圣地等場所的情感聯(lián)結[7]。在以往對旅游地地方依戀的居民影響因素研究中,多集中于居民的居民的旅游業(yè)參與程度、居民旅游影響感知等,從民族旅游地居民原真性感知角度探討較少。同時,在地方依戀的影響效應研究中多集中于游客滿意度、忠誠度,地方依戀作為一種積極、顯著的情感因素,是否在居民原真性感知與其旅游支持行為之間充當作用,以及如何作用,作用效果是否強烈,值得探索。TRA理論認為,個體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后會觸發(fā)個體的態(tài)度,基于預先存在的態(tài)度和行為意愿來預測個人行為[8],即“認知-態(tài)度-行為意象-行為”的傳導邏輯,本文基于該邏輯路徑,將反映情感態(tài)度的地方依戀作為中介變量,探析定制化原真性感知對旅游支持行為的傳導機制:居民可能會在多維原真性感知體驗下,產生對地方“特定”的心理情感,影響其支持行為。
本研究以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作為案例地,西江千戶苗寨發(fā)展比較成熟,文化景觀保護較好,作為民族村寨旅游社區(qū)的典型代表,為本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研究情境。本文從居民原真性感知視闕出發(fā),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構建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戀、旅游支持行為三者之間的模型,并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地方依戀的中介效應,為探索居民原真性感知內涵和進一步提升其旅游支持行為提供理論工具。
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詞源于希臘語的“authentes”,意為“親手制作”。MacCannell通過對旅游中的“舞臺真實”的分析,把真實性問題引入旅游研究當中,原真性便成為旅游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個核心命題。在旅游領域,原真性最初關注博物館語境下的本真,Handle等則認為,這種只是基于某一旅游產品的表征性的原真,而對非表征、無形的旅游原真體驗也不容忽視。對于原真性內涵基本是按照純粹的“真”與“假”進行界定,而王寧將原真性概念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劃分為客觀原真性、建構原真性和后現代原真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存在主義原真性;又有研究者提出“定制化原真性”概念,指出客體的原真性與存在的原真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是一種客體(旅游地社會)和主體(旅游者)共同建構的原真性。本文對原真性的界定就是基于主客互動的原真性,即民族村寨居民在旅游影響下與旅游地互動產生的原真性感知。
1989年Williams等首次提出了“地方依戀”的概念,隨后,旅游地地方依戀作為人地關系研究的核心內容,一直成為國外游憩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國內對地方依戀的研究較晚,黃向等把地方依戀概念引入國內,自此國內旅游學、心理學等領域對其展開研究??v觀對地方依戀的定義,本文認為,地方依戀是居民與旅游所在地之間基于情感、認知和行為的一種聯(lián)合,另外關于地方依戀的維度劃分,呈現多樣化的特征。本文采用Williams等提出的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2種維度,地方依賴是一種居民對本地的功能性依戀,地方認同則是居民對旅游地的情感性依戀。
居民作為東道主,其對旅游發(fā)展的支持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與持續(xù)性,Hanafah等討論了社區(qū)居民對當地旅游未來發(fā)展的支持意愿,提出獲得當地社區(qū)對旅游發(fā)展的支持是實現旅游業(yè)成功的關鍵因素,當地居民的參與和支持對當地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由于態(tài)度對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文獻中所進行的研究大多從旅游者感知與態(tài)度的角度表明是否支持旅游發(fā)展[9],但是積極的態(tài)度或感知并不總是對旅游支持有直接的關聯(lián)。居民對于旅游發(fā)展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對居民旅游支持的測量是研究的前提和核心,但是很多文獻都沒有對此進行說明,而是在參考以往文獻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調整來滿足對自己研究的需要,缺乏科學性。社區(qū)居民的支持行為是一個重要概念,本文認為,旅游支持行為是指基于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影響下產生的積極感知或者支持態(tài)度,從而對旅游地旅游業(yè)目前或者未來發(fā)展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行為表現,本文選取民族社區(qū)居民探討其旅游支持行為。
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設是基于上述理論基礎和現有研究結果。余意峰認為,居民民俗文化原真性感知對其地方依戀產生顯著影響,對民俗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越高的當地居民,其地方依戀程度越強烈[10];黃向從地方記憶的視角出發(fā)認為,當物理性質、功能、等景觀感知基點發(fā)生改變時,人們的地方依戀會減弱或消失[11];唐文躍以皖南的西遞、宏村、南屏3個古村落為案例對居民的地方依戀特征研究發(fā)現,居民的居住時間能夠顯著影響居民的地方情感依戀[12]。綜上所述,以往討論居民的原真性感知對地方依戀的影響大多數都是從內部總體特征感知出發(fā),雖然都涉及到了文化原真和景觀原真2個方面,但都未對此進行特別說明。本文嘗試改變以往研究從單一維度研究對地方依賴和地方認同的影響,探索性地將居民原真性感知劃分文化原真和景觀原真2個維度分別對地方依賴和地方認同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提出假設1~4:居民文化、景觀原真性感知分別對地方依賴、地方認同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越來越多實證也表明,地方依賴對地方認同有正向影響,即功能型依戀是情感型依戀的前因變量。Moore等認為,居民對家鄉(xiāng)長期的功能依賴會對其產生高水平的情感認同;唐文躍等以皖南西遞、宏村、南屏3個古村落為例測量其居民的地方依戀水平,研究表明,居民地方依賴通過地方認同間接影響其資源保護態(tài)度;范鈞等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區(qū)為例,實證檢驗了地方依賴直接顯著影響地方認同。本文提出假設5:居民地方依賴對其地方認同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由前文闡述可知,雖然態(tài)度與行為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居民積極的態(tài)度與是否支持旅游發(fā)展密切相關,而地方依戀作為情感因素能提升居民的積極的旅游支持態(tài)度,特此討論居民地方依戀對其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研究較少,也有學者涉及到以態(tài)度為中介變量產生支持行為的研究。如,陳曉艷等以中國第八屆花博會為例,通過探討事件旅游影響居民感知、總體態(tài)度和支持行為之間的關系發(fā)現總體態(tài)度在旅游影響感知與支持行為之間起到中介作用;路幸福等以瀘沽湖景區(qū)為例討論邊緣型地區(qū)居民的環(huán)境認同與旅游支持的關系,顯示邊緣型地區(qū)旅游地對環(huán)境認同比較高的居民呈現積極的支持態(tài)度,即良好的旅游地環(huán)境更能提升居民的支持行為??梢园l(fā)現,以上文獻都未建立起居民地方依戀對其旅游支持行為的直接關系。故,提出假設6~7:居民的地方依賴、地方認同對其旅游支持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縱觀以往文獻可以發(fā)現,在探討旅游地居民旅游支持行為的前置變量中,居民原真性感知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范莉娜等在侗族村寨的居民旅游支持特性的實證研究中發(fā)現,居民不僅支持旅游開發(fā),也積極地愿意把自己真實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推薦給游客;彭瑩等以云南瀘沽湖摩梭村落為例,研究中發(fā)現,居民在保持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基礎上,樂意向游客介紹當地的特色景觀、摩梭文化;楊桂華以香格里拉霞給村為例,在對其民族生態(tài)旅游多維價值的研究中發(fā)現,作為一種旅游支持,當地居民在接待游客的過程中更愿意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宣傳出去?;诖耍疚囊晕鹘裘缯癁槔?,探討其居民原真性感知對其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提出假設8~9:居民的文化、景觀原真性感知對支持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圖1 概念模型與研究假設
問卷設計以已有文獻的研究成果和居民訪談所得資料形成正式量表。主要由5個部分構成,居民的背景信息;居民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居民地方依戀,來源于Williams等對地方依戀劃分的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2個傳統(tǒng)維度與居民訪談;居民的原真性感知,來源為借鑒余意峰、萬搏微等研究成果與居民訪談;居民旅游支持行為,來源于居民訪談。變量的測量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
2019年7月5—9日,在對西江千戶苗寨當地居民半結構化訪談的基礎上,對初始問卷進行預調研,根據調研數據,對問卷進行修正,2019年7月10—18日,對西江千戶苗寨當地居民進行正式調研。問卷發(fā)放地為景區(qū)核心區(qū)的也東、平寨、南貴、東引4個村寨,是當地人口密集區(qū),問卷樣本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正式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50份,收回445份,回收率98.89%,其中有效問卷435份,有效率97.75%。
調查樣本在性別比例上男性占47.59%,女性占52.41%;在年齡構成上,各年齡分布基本上呈正態(tài)分布,19~35歲的中青年居民最多,占41.48%;在文化程度上,以小學到高中為主,占樣本的72.87%;在民族構成上,以苗族為主,占樣本總數的84.83%;居民職業(yè)構成上,以農民、學生和服務人員為主,占樣本總數66.79%;月收入方面,集中分布在0~3000元,占71.26%。樣本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表明數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對目的地形象認知和服務質量認知2個變量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正交方差極大值法旋轉因子。對原真性感知進行多次旋轉,剔除了6個題項。抽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結果前2個因子特征根均>1,累計方差貢獻率達63.959%,確定2個主成分。抽取第1個因子能夠解釋總變異的46.574%,因子主要包括獨特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可以考慮將主成分1命名為文化原真性;抽取第2個因子能夠解釋總變異的63.959%,因子主要包括村寨景觀、苗寨服飾、銀飾等,可以考慮將主成分2命名為景觀原真性。再對地方依戀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旋轉出2個因子,分別命名為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各測量指標的共同度及因子載荷均>0.5,不需要進行剔除,累計方差貢獻率達64.999%。最后對旅游支持行為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共旋轉出1個因子,各測量指標的共同度及因子載荷均>0.5,不需要進行剔除。累計方差貢獻率達65.952%,表明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且效果較好。結果見表1。
表1 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信度是描述變量測量題項之間的內部一致性,Peterson建議因子的可靠性Cronbach′α值>0.6即可認為各因素的一致性程度較強。如表1所示,原真性感知的文化原真與景觀原真的信度系數在0.785~0.903,表明原真性感知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另外地方依戀中的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信度系數分別在0.786~0.806、0.790~0.837,旅游支持行為信度系數為0.757~0.827,均>0.7,表明測量量表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
根據Anderson與Gerbing對結構方程研究的二步法建議,應在確保測量模型信度與效度(收斂效度與區(qū)別效度)的基礎上,再進行結構模型檢驗。為此,本研究使用最大似然估計法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一般認為各測量指標的因子載荷應高于0.5,內部一致性要求潛變量的組合信度應高于0.7,收斂效度要求潛變量的AVE值應高于0.5。初次CFA的結果為χ2=441.869(p<0.001),DF=237.00,CMIN/DF=1.864<3,RMSEA=0.007<0.05,AGFI=0.947>0.9,RMR=0.030<0.05,NFI=0.938>0.9,TLI=0.961>0.9,CFI=0.969>0.9,PGFI=0.678>0.5,PNFI=0.737>0.5,擬合參數均在模型擬合參數范圍內。由于原真性感知景觀原真維度中有2個題項因子載荷小于0.50,因此被剔除,這可能與當地居民長期生活在此地,對本地景觀的獨特性感受沒有該指標體系中的原生游客高所致。
在刪除題項后再次進行測量模型檢驗,第2次CFA的結果:χ2=175.868(P<0.001),DF=172.000,CMIN/DF=1.002<3,RMSEA=0.007<0.05,AGFI=0.947>0.9,RMR=0.019<0.05,NFI=0.969>0.9,TLI=0.999>0.9,CFI=0.999>0.9,PGFI=0.602>0.5,PNFI=0.659>0.5,擬合參數均在模型擬合參數范圍內。各潛變量的Cronbach′α在0.827~0.911,均>0.7,說明測量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
聚合效度(收斂效度)和區(qū)分效度共同反映建構效度。如表2所示,各測量指標的因子載荷在0.581~0.878,均>0.50,各潛變量AVE值在0.549~0.875,均>0.5的標準,說明測量同一變量的題項間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區(qū)分效度檢驗結果如表3顯示,任意2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對角線下數值)均小于各變量自身的AVE平方根(對角線數字),表明測量不同變量的問項間存在足夠的區(qū)分效度。
表2 測量模型CFA結果
采用極大似然法對結構模型進行參數估計,模型擬合指標(χ2=175.868(P<0.001),DF=175.517,CMIN/DF=1.022<3,RMSEA=0.007<0.05,AGFI=0.947>0.9,RMR=0.019<0.05,NFI=0.969>0.9,TLI=0.999>0.9,CFI=00.999>0.9,PGFI=0.602>0.5,PNFI=0.659>0.5)均符合標準。以顯著性P<0.05為標準進行路徑分析得到假設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H1、H2成立;H3成立、H4不成立、H5成立;H6成立,H7不成立;H8、H9成立。
表3 區(qū)分效度檢驗
表4 假設檢驗結果
本研究采用溫忠麟等關于中介效應的檢驗方法,基于標準化系數的多元回歸分析,為了排除各變量間的共同度,需要進行共線檢驗,結果顯示,各變量間的共線值VIF在1.000~1.701,遠小于10的標準值,說明變量間有足夠的差異性,可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由上述研究可知,景觀原真與地方認同的路徑關系未得到顯著性驗證,因此中介效應分析不考慮地方認同,但景觀原真可能會通過地方依賴中介變量影響旅游支持行為。檢驗中介變量地方依賴在文化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從模型1、模型2可知,文化原真對地方依賴與旅游支持行為均具有顯著影響,假設1與假設8再次得到驗證。檢驗文化原真與地方依賴對旅游支持行為的共同影響,從模型3可知,加入地方依賴后,文化原真對旅游支持行為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影響效應有所下降,說明地方依賴在文化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加入地方依賴后,調整R2由模型1的0.343上升到0.391,說明文化原真性感知與地方依賴能共同解釋居民的旅游支持行為,依賴的中介效應貢獻率為23.68%;檢驗地方認同在文化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從模型4可知,文化原真對中介變量地方認同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3再次得到檢驗。由模型5可知,加入地方認同后,文化原真對旅游支持行為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是影響效應有所下降,說明地方認同在文化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加入地方認同后,調整R2由模型1的0.343上升到0.395,說明文化原真原真性感知與地方認同能共同解釋居民的旅游支持行為,認同的中介效應貢獻率為36.12%,可見在文化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情感型比功能型的中間效應作用要強烈。檢驗中介變量地方依賴在景觀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響,從模型6、模型7可知,景觀原真對地方依賴與旅游支持行為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2、模型9再次得到驗證,加入地方依賴后,景觀原真對旅游支持行為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是影響效應有所下降,說明地方依賴在景觀原真與旅游支持行為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調整R2由模型6的0.199上升到0.309,依賴的中介效應貢獻率為37.72%。在模型10、模型12中當把地方認同和地方依賴綜合即地方依戀作為文化原真與景觀原真原真性感知對其旅游支持行為影響中介時,在文化原真原真性感知對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中,地方依戀總效應的貢獻率為26.72%;在景觀原真原真性感知對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中,地方依戀總效應的貢獻率為39.06%,相比單獨把地方依賴作為中介變量時的中介效應強烈許多。
表5 地方依戀的中介作用分析結果
本文以國內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戶苗寨為例,從實證角度探討了居民原真性感知對其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并引入地方依戀為中介變量分析其在二者之間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民族旅游村寨旅游情境下的居民原真性感知包括文化原真性感知與景觀原真性感知2個內在維度,豐富余意峰、萬搏微等對原真性感知內涵的研究。以往對景觀原真或者文化原真性內涵的研究大多是單獨、一維度研究,而實際上,居民對本地的原真性感知內涵來源于多方面,本研究將原真性感知內部劃分為景觀原真與文化原真原真性感知,即居民不僅關心外在的憑借自己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景觀原真,又注重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并在旅游開發(fā)中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覺。
在居民原真性感知對地方依戀的影響結果發(fā)現,文化原真與景觀原真性感知均對地方依賴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居民對地方的功能型需求依賴既源于建筑、耕作等基本生活需求,又依附于傳統(tǒng)民族文化,進一步驗證了唐文躍等關于居民原真性感知對地方依戀的影響。居民的文化原真性感知直接正向影響其地方認同,但景觀原真性感知對地方認同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地方認同作為一種非表征情感型的地方依附,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層面上,如西江苗寨居民對千古流傳的苗族文化的熱愛及自豪而產生的自我認同感,而居民對旅游開發(fā)下的景觀原真,如服飾、銀飾等表征景觀可能在商業(yè)化影響以及利益相關因素下降低了其地方認同,這與之前王華、溫宇等關于研究影響居民地方依戀水平的原真性因素有所差異。因此,注重并培養(yǎng)居民的文化原真性感知更能提升居民的地方依戀水平,驗證了余意峰等關于文化原真性感知與地方依戀之間的假設關系,即民俗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越高的當地居民其地方依戀程度越強烈。
居民原真性感知直接正向顯著影響其旅游支持,地方依戀(地方依賴、地方認同)在兩者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且地方認同的中介效應要比地方依賴強烈。當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一起作為中介變量時,地方依戀的中介效應為26.72%,比地方依賴單獨作為中介變量更能提升居民的旅游支持行為,而本研究中驗證了地方依賴顯著影響地方認同,說明存在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賴→地方認同→旅游支持行為的鏈式中介效應。因此,可以挖掘、培育居民的文化原真、景觀原真性感知直接獲取對本地的旅游支持的積極行為,這也驗證了彭瑩關于居民通過介紹當地的特色景觀、摩梭文化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表示出對旅游的積極支持行為。另外,也可以通過在了解、感知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提升當地居民的情感認同,更能激發(fā)居民的對旅游的支持,這與范莉娜等對提升民族傳統(tǒng)村落居民傳統(tǒng)文化以此激發(fā)其積極的旅游支持行為的研究保持一致。
地方依戀(地方認同不顯著)在景觀原真性感知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為部分中介效應,具體路徑為景觀原真→地方依賴→旅游支持行為,其中地方依賴的中介效應貢獻率為37.72%;景觀原真→地方依賴→地方認同→旅游支持行為,地方依戀總的貢獻率為39.06%,這與前面地方依戀作為文化原真性感知與旅游支持行為之間的中介貢獻率要高,因此在旅游開發(fā)背景下的居民,通過對其景觀原真性感知的基礎上,滿足其基本功能性生活需求(旅游收益),更能表現出積極的旅游支持行為。總的來說,加強居民原真性感知能提升其地方依賴水平,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自我認同,從而產生更加積極的旅游支持行為。
本研究豐富了從地方性感知探討居民行為規(guī)律的研究內容,尤其是原真性感知方面,將地方依戀的中介作用納入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機制,彌補了范莉娜、彭瑩等關于原真性感知對支持行為的直接影響。此外,研究擴大了居民旅游支持行為的影響因素,補充了居民這一居民研究對象,彌補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人-地中居民態(tài)度、旅游影響感知變量,而直接討論旅游地核心的“人”——居民的原真性感知變量的研究文獻涉及較少。進一步實證檢驗了在民族旅游村寨情境下居民地方依戀劃分為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2個維度以及地方依賴對地方認同的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