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星萍
摘 要:中國書畫是東方藝術(shù)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shù)寶庫的精華。伴隨著書畫的發(fā)展,裝裱工藝也應運而生,成為別具一格的東方藝術(shù)。書畫裝裱與修復密不可分,只有經(jīng)過裝裱或修復,書畫才能長久保存、延長壽命、華光重現(xiàn)。書畫裝裱、修復這一精湛的手工技藝在修復師們口傳心授、言傳身教、代代相傳的傳承下,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得到繼承、發(fā)展和完善,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民族風格,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關(guān)鍵詞:中國書畫;裝裱;修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10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歷史與中國美術(shù)如膠似漆、如影隨形。在古代,我國不僅出現(xiàn)了巖畫、壁畫等早期的藝術(shù)文化,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shù)出現(xiàn),之后東漢蔡倫改良了造紙術(shù),人們開始把書法、繪畫創(chuàng)作在紙上,紙從此成了書畫類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極大推動了書畫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
中國書畫是了解和弘揚我國文化的實物載體之一,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的產(chǎn)物。在全國各博物館的各類藏品中,書畫紙質(zhì)類文物相對而言最嬌貴,也最難保存。因為中國書畫大都是基于水墨之上的創(chuàng)作,紙張作為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載體之一,這些材料質(zhì)地纖薄,在裝裱的過程中又加入面粉、水、明礬等材料,不易長期保存。而且有些書畫年代久遠,加之以前保存條件和保存環(huán)境有限,作品遇光、遇熱、遇潮都易出現(xiàn)霉變、污跡、蟲蛀、變色、變脆等現(xiàn)象,從而導致書畫本體破損、掉色、殘缺、甚至面目全非等現(xiàn)象,這就更需要文物修復師們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嫻熟、高超的膽識以及與此相同的技藝,才能讓“奄奄一息”的古舊書畫重生、華光重現(xiàn),繼續(xù)流芳百世,煥發(fā)其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
1 完善文物基本信息并制訂修復方案
古舊書畫修復是一項專業(yè)性和技術(shù)性很強的傳統(tǒng)手工藝,殘損書畫的修復雖很重要,但一定要慎之又慎。明《裝潢志》曰:“前代書畫,傳歷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茍欲改裝,如病篤延醫(yī)。醫(yī)善,則隨手而起,醫(yī)不善,則隨劑而斃。”①如果沒有遇到技藝精湛的巧工良匠,寧可暫不修復,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每一幅書畫作品修復之前,首先要采集、完善各種的文物信息,制訂修復方案。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所修復文物的名稱、創(chuàng)作年代、尺寸、來源、質(zhì)地等信息,收集的內(nèi)容應盡可能詳細,同時要拍攝相應的高清圖片資料,文物如有缺損,可同時尋找或加工合適的修補材料。根據(jù)收集的資料對文物進行分析對比、評估、建檔,同時討論并制訂修復方案。
以修復福建博物院《林紓設色松石圖軸》為實例,此幅作品為林紓早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1956年由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調(diào)撥入福建博物院,早期因保管環(huán)境和條件有限,書畫作品受潮,紙張生出霉斑、pH酸堿度降低、作品斷裂、紙的拉升力降低……原裱件受損嚴重(圖1),無法打開展覽(表1)。
2 文物修復流程
2.1 消毒與除蟲
福建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半年以上屬于高溫高潮濕天氣,這種環(huán)境不利于紙質(zhì)類文物的保存。書畫屬有機類文物,吸濕性強,易受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滋生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繁殖能力極強,對紙質(zhì)類文物影響大,為防止文物中霉菌等各種微生物的交叉?zhèn)鞑?,我們會對文物進行除蟲和消毒處理。
針對此幅作品,我們本著對文物的最小干預原則,采用藥熏法,藥物有較強的殺蟲、殺菌作用,且高效揮發(fā),對文物和人危害較小。我們將專用藥物和書畫作品本體共同放入專用的文物箱中,密封保存,待藥效揮發(fā)完,便可取出文物。
2.2 清洗與除污
“清畫”是書畫修復的第一步。洗,主要是對畫心上的塵灰、污漬、霉斑等進行清洗?!跋串嫛币M可能采用傳統(tǒng)物理清洗方法,避免化學試劑對紙張造成損害。長期實踐證明,傳統(tǒng)方法的純水清洗,適用于中國書畫,并對紙、絹、綾等不會造成較大損害。
《林紓設色松石圖軸》畫心酥脆、斷裂嚴重,清洗前,我們需先在工作臺鋪上塑料布或皮紙,輕輕打濕畫面,小心舒展畫心,拼接、對齊并檢查畫心的完殘程度。清洗時畫心朝上,用70~80攝氏度的熱水(純凈水或蒸餾水為宜)淋洗畫面,淋去畫面吸附的污染物,在淋洗的過程中,熱水應澆在排筆上,排筆緊靠畫心,熱水不能直接沖在畫心上,流動的水會讓已拼接好的畫心飄浮發(fā)生移位,要避免沖起茬口,沖破畫心。熱水由上而下,淋去塵污,而后再用干凈的毛巾吸出污水,對于污漬較嚴重的畫面,可循環(huán)數(shù)次沖洗,直到將黃褐色水基本排凈為止。淋洗畫心時一定要把握好水的溫度、力度及沖洗的次數(shù),以畫面干凈、色彩不脫落為基本準則,避免給書畫本體造成二次損害。
2.3 揭舊、揭心
在舊畫修復的整個過程中,揭心是重要環(huán)節(jié),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中記載:“書畫性命,全關(guān)于揭?!雹诮业年P(guān)鍵又在揭命紙。命紙又稱畫心的托紙,是直接接觸畫心,既對畫面有保護作用,又使書畫作品更加出色、出彩,猶如書畫的性命,故稱之為命紙。揭命紙時要膽大心細,揭畫力度不慎會把原畫心揭去半層,也有不小心揭傷畫面的,使畫意失色、失神。
對舊畫揭裱,《裝潢志》中曰:“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漸耐煩,致力于毫芒微渺間,有臨淵履冰之危。”③因此舊畫的揭裱不可操之過急,每一次面對破損的舊畫時,都要準備充分,不僅需要修復師們有精湛的技藝和“補天”之手,也需要專注嚴謹?shù)墓ぷ髯黠L,更需要如履薄冰、心細如發(fā)的工作態(tài)度。在遇到年代久遠、畫心酥脆、斷裂嚴重、傷痕累累或糨糊中加入其他成分的舊畫時,更得小心翼翼,在揭舊的過程中無論采用揭、揉、搓等何種方法,均應保持畫背清潔、厚薄均勻,既要干凈地揭去舊紙,又要保護畫心的完好性。因此在揭心時,每一過程甚至每一個細小動作的輕重緩急都與作品的完好程度息息相關(guān),工作中的修復師們不僅要有充足的耐心、細心,更需要積累大量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
本幅作品由于畫心及裱件均受損,因此將原畫廢舊的鑲料裁去,揭心前,在畫心正面同樣鋪上一層塑料膜,鋪平刷實,將清洗干凈的畫心背面朝上放在工作臺上并刷平。揭心時,做到膽大心細、動作輕巧,不可操之過急,用手指或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地依次從一邊揭向另一邊,秉持寧慢勿快、寧輕勿重的原則,將褙紙和命紙一層層慢慢地揭去,并要保持畫心的完好性。揭裱工作盡量一氣呵成,如果無法在一天內(nèi)完成的,為防止水分的蒸發(fā),須在畫心上加蓋塑料膜或濕毛巾。
2.4 補心、補殘(缺)、貼條
古舊書畫畫面大多有殘破或缺失,補心極其重要。補心又分為碎補、整補、鑲補,需根據(jù)文物實際情況考慮使用。選配修補材料是補心的關(guān)鍵一步,盡量選擇與畫心質(zhì)地相似的材料。事實上要尋找與畫心相似的補料較為困難,對于古舊書畫而言,應盡可能選擇與畫心年代相近的紙,在裝裱行業(yè),紙張的選擇要做到“三相近”,即補紙厚薄、質(zhì)料、簾紋與原畫心相近。補料選好后,根據(jù)畫心的顏色染配補紙,染色遵循寧淺勿深的原則。
對于此幅作品,畫心較完整,可直接整托,無須補心,但作品有大面積斷裂,在畫心揭畢、托好、晾干后,要在命紙后面貼折條,貼條要求無論畫心折橫長短、大小均逐個貼條,不可漏缺任何一個。
2.5 全色
古畫大都有殘缺,殘缺處可用舊墨以筆全之。全,也稱作全畫、全色,指將作品殘缺部分用相近的顏色進行補全、復原,通過補色使缺口與原畫面色調(diào)保持一致。全色是一道精細的工序,對色彩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鑒賞能力,全色有“先小后大、先外后里、寧干勿濕、寧淺勿深”的說法。
全色復原要求做到“四面光”,即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看上去與原作品色澤度一致,以恢復文物視覺上的完整,讓舊畫重生,華光重現(xiàn),煥發(fā)活力。本幅作品畫心相對完整,無殘缺,無須全色和接筆(圖2、圖3)。
3 結(jié)束語
修復古舊書畫是既細致又復雜煩瑣的過程。淋洗、揭裱、補心(缺)、全色等是修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修復師們對書畫一步步地修復、復原,使原本面目滄桑、殘破不堪、無法打開的作品,用最原始、最無害、最小干預的方法保持書畫的原真性,讓文物重生,延長壽命,華光重現(xiàn)。
文物修復是集知識、技巧、經(jīng)驗、膽識為一體的技術(shù)性及專業(yè)性很強的修復技藝。修復師們用他們嫻熟的手藝、精湛的技能,讓書畫文物以更佳的狀態(tài)留存于世。在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jié)合的發(fā)展下,一代又一代的修復師們言傳身教,不忘初心、發(fā)揮工匠精神,讓更多古舊書畫“活”起來。合理的修復不僅能很好地保護書畫作品,還能讓書畫重生、華光重現(xiàn),展現(xiàn)其應有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注釋
①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3:7.
②③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3:31.
參考文獻
[1]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楊正旗.中國書畫裝裱大全[M].濟南: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5.
[3]南京博物院.傳統(tǒng)書畫裝裱與修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4]馮鵬生.中國書畫裝裱技法[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3.
sdjzdx2022032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