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宇航
“肩頭擔道義精忠報國,手中勤巧作耕讀持家”,是筆者最喜歡的一種家風,家風、家訓、家規(guī)三個方面相依相成,密不可分。筆者認為“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通過一代代的傳承,通過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通過對一些方面的取舍和對一些品質的重視,在長期的積累中所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獨有的文化氛圍;家訓是指家族或父母長輩對后輩的提出并且嚴格要求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蘊含著對其后代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期許和盼望;家規(guī)是通過對后輩舉止行為、思想觀念強制性地讓其遵守地文字性規(guī)定,針對全體的家庭成員,可能還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和強制性。
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立德修身,隨著近年來對于傳統(tǒng)文化保護議題再次提出,還有《家風是什么》電視節(jié)目的熱播,國內對于家風的研究再一次掀起了熱潮,關于家風的探討文章、研究大量涌現(xiàn)。國內學者對于家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于傳統(tǒng)家風的內涵、意義研究,對于家風的傳承和踐行的研究,對于新時代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國內的家風研究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成效和研究成果。
國外對于家風的研究并不多,他們對于“家風”這一概念并不完全清晰,像韓國、日本對于家風的影響都是來自于文化交流時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西方國家對于家風的研究較少,主要是針對家庭教育,研究并不深入。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生活作風、風尚。也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價值取向的體系?!奔绎L對于一個世族大家來說,是一代代沿襲相傳的,體現(xiàn)這個家族獨有的精神風貌、處事風格、道德素養(yǎng)、精神特質和整體氣質的一種文化風格。對于普通人家來說,家風沒有這樣分明的文字描述,更多的是通過父母長輩的言行舉止去言傳身教,孩子們耳濡目染也受到了影響。所以說,一個人表現(xiàn)出來人的外在感受,就是一個家庭背后的教導和努力。
主要是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風和近現(xiàn)代的新家風兩個方面分析。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風涵蓋內容豐富多彩,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常見的方面進行分析:
(1)在家庭關系方面:司馬光認為“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薄皬墓胖两?中國都是一個‘家’文化觀念非常重的國家”,重視溫良謙恭的相處之道,實行睦親勤儉的治家之道,強調以理養(yǎng)正的教子之道,重視誠實做人、親人濟重。古代將家風歸納為五常八德,五常為仁、義、禮、智、信,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2)在求學修身方面:古人把讀書治學放在生命中很重要的地位,孟母三遷的、顏氏家訓中“教婦初來,教兒嬰兒”等說明了家風對于從小教育孩子讀書的重要性,諸葛亮的《誡子書》中“靜以修身,勤以養(yǎng)德”,“寒可無衣,饑可不食,讀書一日不可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體現(xiàn)了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影響深遠。張載家訓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將“修身”與治理國家、成就大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修身是根本,是前提,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
(3)在為人處世方面:“出則悌”的另一維度就是處理與非血親者的關系,也就是為人處世的一個原則,即尊敬友愛的原則,同時還要誠實信用。《謝氏家訓》要求后輩的言談舉止、與人相處要做到“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凡出言,信為先”強調與人交往是誠信的重要性,人貴在言行一致。歷代家訓都把誠、敬、謙和、寬以待人等奉為與人交往的細則。
(4)在報國明志方面:中國的傳統(tǒng)家風中,講治國與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非常廣泛,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官從政者要“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為做官的準則,南宋民族岳飛之母在其后背刻上“精忠報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傳世之今的詩句,無不反映出前輩先人投身于國家建設、保國安民的奮斗大業(yè)的決心和堅定信念。
新型的家風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受到了很多因素影響,尤其是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人們的精神活動卻過于缺少,于是時代為“家風”這個詞賦予了新的定義。
(1)紅色家風:“紅色家風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探索進程中形成的”,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熱愛國家和人民、獻身于投身精神、不怕犧牲、頑強不屈等,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現(xiàn)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家風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普通的家庭繼承者,更是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鐘南山家風:鐘南山成長與一個醫(yī)學世家中,他的父親鐘世藩為了祖國的醫(yī)學事業(yè)終生奮斗,在蔣介石敗逃臺灣前想帶著鐘世藩等眾多醫(yī)學專家一起撤離,面對威逼利誘,一身正氣的他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留在了大陸。對于子女的教育,他言傳身教,將醫(yī)者仁心貫徹到了極致,始終是一個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的人。他曾說:“人這一輩子總要留下點什么,才算沒有白活”。鐘南山的母親也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是國內的護理學專家,熱愛醫(yī)學,博覽群書。在鐘南山的記憶中,母親始終是一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他身上的善良品格都是從母親身上學習來的。是碌碌無為還是奮發(fā)有為,84歲鐘南山以父母親為榜樣,不顧安危,沖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
良好的家風能夠培養(yǎng)出人的真善美的道德品質,幫助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踏實穩(wěn)健的處事風格,進而對家庭和社會產(chǎn)生良好的反饋和影響,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溝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良好的家風有利于社會氛圍的凈化,尤其是對于現(xiàn)在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和建設更是意義重大。良好的家風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的廉政建設和黨風黨紀建設,營造良好的群眾基礎,有利于國家新時期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
家庭是對一個人家風培養(yǎng)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器皿,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家庭的家風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首先父母要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你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就得要讓他具備什么樣的品質。父母自身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重視孩子的價值觀念教育,使其從小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家庭也要營造溫馨融洽的相處氛圍,父母與長輩之間恭敬謙讓,孝順關愛,伴侶之間互相尊重,注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和禮儀規(guī)范,讓孩子在充滿愛與被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和繼承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傳遞孝敬父母、舉止文明、與人和睦相處、遵紀守法的觀念,促進對家長的“職能”進行教育培訓,讓家長先明確應該在家庭中需要營造一種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和氛圍為幫助孩子形成誠實守信、自強不息的品質。
對于社會來說,社會氛圍風氣與每一個公民的個人風氣都息息相關,良好的個人風氣和精神品質能夠促進社會整體精神風貌的發(fā)展和進度,不良風氣也會對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社會對于家風培養(yǎng)的責任,更多的在于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倡導和體系的建設,對于良好的風氣個人進行全社會性的表彰和學習,對于不良的風氣進行打擊和抑制?!吧鐣诵膬r值體系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和推廣,對于社會風氣的凈化起到了關鍵的導向性作用?!鄙鐣秶鼞撝匾晝?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新的含義挖掘和轉化,發(fā)揮各類先進家庭的模范典型作用,引領社會家風文化發(fā)展的風潮,建立家風家教的長期宣傳工作,“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與現(xiàn)代公民相適應的公民道德規(guī)范,不斷厚植家風建設的優(yōu)良土壤,讓我們的社會建立起公正、友善、廉潔、敬業(yè)、誠信的社會風尚?!?/p>
萬丈高樓始于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處事風格、行為舉止都是家風的體現(xiàn),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成長的地基,幾個人組成一個家庭形成自己的家風,無數(shù)個家庭組成一個國家就形成了國風。顏氏家訓“泯軀而濟國”,曾國藩“養(yǎng)親以得歡心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誡伯禽書》“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簡者,安”,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這些家規(guī)家訓,無不蘊含著前輩哲人一生為人處世、治學做人的思考,也飽含著對于后人的諄諄教誨與深厚期望。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家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治國首先要治家,家風正,則民風淳,繼而國風清。家風的潛移默化性非常強,營造良好的家風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風氣、民風、政風、黨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