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丹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英語課程是較為基礎的語言課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擴寬知識,落實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擁有較強的文化交際功能。通常來講,英語教學的交際性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能夠幫助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學普遍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以解決學生語言技能和知識問題為主,注重課程的工具性和理論性,進而導致英語教育中的母語元素缺失,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認知教學理論的引導下,教師能夠深入地分析文化翻譯類后續(xù)課程的設計理念、原則及目標,能夠充分地將傳統文化與英語技能聯系起來,切實提升學生的外語翻譯能力,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英語語境中,更好地表達傳統文化。
認知教學法形成于上世紀中葉,由英國學者Carroll提出,注重邏輯、理解、感知等思維活動在知識學習中的功能和作用。該理論認為,知識獲取是人類獨有的思維活動,能夠更好地優(yōu)化和強化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知、感應和理解。而在認知的過程中,人類個體能夠將外界刺激“內化”于特有的思維結構中,并對相應的刺激做出特有的反應。使人類個體的經驗體系和新知識發(fā)生交集,進而形成全新的理念機制。在符號學領域,人類認知是知識得到解析和重構的過程,即便最原始的生物在認知新事物的過程中,都會將其和已知的事物建立聯系,進而理解新事物的功能和作用,并在新事物的作用和影響下,重構原有的知識體系。而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認知理論認為學習者應注重外語和母語的對比作用,注重教師刺激和學生理解的過程,并在學生反應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吸收、理解及重構。因此,認知教學法是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導性,關注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功能和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英語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而英語教師在認知教學理論的指引下,應從教學的主宰者轉變?yōu)橐龑д?,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去歸納、分析、觀察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規(guī)律,進而在發(fā)現中得到成長,得到提升,切實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語言是象征、承載和表述人類文化的載體和樞紐,是內嵌于文化體系中的交流、溝通及表達工具。在人類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語言和文化始終以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相互映襯的關系傳承和發(fā)展著。在現代教育理念興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教育部門和專家學者逐漸注意到語言教育和文化傳承在國際交流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母語元素和跨文化交際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作用機理。而在2013 年末,我國英語等級考試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翻譯內容從英語文化逐漸過渡為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等話題,注重傳統文化和英語教學的銜接性和關聯性。引導學生用合理的英語表達方法,輸出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理念、文化思維及文化要素。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過程,難以用英語語言,表達出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文化內容,無法翻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話題和詞匯,母語元素缺失現象較為嚴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待提升。而文化翻譯類后續(xù)課程正是結合教育部門對英語教育的新要求、學生傳統文化缺失等問題而形成的課程體系,能夠有效地將文化知識和語言結合起來,切實地增強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文化傳播能力,使學生在語言翻譯教學中,了解、應用、表達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使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輸出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尤其在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背景下,該類課程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專業(yè)型人才,能夠在經濟建設、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效率和質量,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后續(xù)課程是對基礎課程的提升和延伸,是大學生在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后,對英語理論知識、應用技能和表達方法的鞏固和加深,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現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建構出與時俱進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根據現代教學理念能夠發(fā)現,后續(xù)課程注重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語用需求,注重時代發(fā)展和課堂教學的內在聯系,是門能夠有效地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聯系起來的課程體系。而認知教學注重外語和母語的對比性、協調性和關聯性。關注新知識對舊知識的“刺激”和“反應”,注重學生對新知識的感知、理解及辨析過程。通常來講,學生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會將外語知識與母語知識相聯系,進而結合母語環(huán)境,重構外語體系,而這便形成了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式英語”現象。雖然該類現象嚴重影響到英語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式英語卻鮮明地揭示出母語文化在外語文化中的影響和作用。如果英語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脫離母語元素或母語文化,將導致學生難以準確把握英語知識、技巧和語用規(guī)律。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然而在文化翻譯類后續(xù)課程中,英語教學的基礎、內容及環(huán)境都是由傳統文化、文化內涵、歷史要素構成的,能夠充分發(fā)揮母語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功能和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掌握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能力。而將認知教學理念應用到后續(xù)課程中,教師能夠充分地結合學生的母語知識、文化內涵,探析外語教學的本質和規(guī)律,能夠通過“理解”(內容)、“運用”(行為)、“形成”(能力)等三個階段,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師在認知教學理論的指引下,應秉承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過程,構建三個教學模塊:首先是選取傳統文化翻譯的段落作為后續(xù)課程的開設基礎。其次,通過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將涵蓋古代思想、哲學名言、神話傳說、飲食習慣、名勝古跡、傳統節(jié)日等內容整合在一起,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參與英語教學活動興趣。再次,引導學生閱讀并對比《道德經》《詩經》《論語》《大學》《春秋》《孫子兵法》等涵蓋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哲學思想、歷史軍事、文化藝術等內容的英文譯本,幫助學生在感知古代人文情懷和哲學思想的過程中,對比翻譯家對文化詞匯、文化因素的理解和應用,繼而明確跨文化交際的表達形式和技巧方法以及英語語言在文字表達上的優(yōu)勢和特點。此外,英語教師還可借助Coursera 和MOOC 的教學資源和文化講座,將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背景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特定的文化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國際社會發(fā)展和傳播的狀況有整體的感知,進而在認知教學模式的指引下,更好地理解和表達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選取的課程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宣傳性和教育性,應摒除傳統文化中的封建思想和理念,挖掘出切合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文化,以此在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過程中,用文化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
文化翻譯類后續(xù)課程是門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翻譯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語言素質的課程,能夠遵循“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聯系,使學生在參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表達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在認知教學理論的影響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已習得的英語知識,關注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感知和反應,注重知識和知識之間的銜接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從實際的語言能力出發(fā),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與到不同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進而在明確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文化知識、主題的過程中,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首先,在后續(xù)課程的初始階段,教師應通過PPT、音頻、視頻等教學形式重構翻譯課程,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感知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明確我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以此為后續(xù)的翻譯教學奠定基礎,提供助力。其次,構建學生數據庫,歸納、整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生的課堂表現,明確學生已習得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關系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注重翻譯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究其原因在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對英語的掌控和把握能力有所不同,在感知、理解及應用新知識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教師應以分層教學的方式,豐富翻譯教學的層次,提升教學的效果。再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英語文化表達和漢語文化表達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隨后通過表達英語文化的方式,表達漢語文化,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過程中,掌握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方法。最后,注重學生在后續(xù)課程中的反應。通過5-10 分鐘的翻譯練習,分析學生在翻譯傳統文化及使用特色詞匯時的技巧和思維,及時調整現有的教學形式、方法和體系。此外,在教學方法上,英語教師可靈活應用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情景教學等教學方式,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陷和不足,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后續(xù)課程的開設宗旨是引導學生從知識學習轉變?yōu)閷嶋H應用,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知識表達傳統文化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評估和考核方法上,學校應構建多元化的評估體系。首先,結合總結性和過程性評估方法,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評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規(guī)避傳統評估的不足,提升課程評估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其中過程性評估主要包括課堂實踐、話題討論、翻譯練習、課堂出勤等內容??偨Y性評估主要以考試成績?yōu)橹?,教師通過總結性和過程性評估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評價學生和指導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制定全新的評估方式。在過程性評估中,英語教師應結合認知教學理論的特征和特點,將學生對新知識的感知,對舊知識的應用,以及對漢語言文化的表達能力作為評估標準,切實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應用的能力,引導學生注重語言能力的提升和培養(yǎng),增強自身對語言知識的感知力。最后,調整課程評價標準,將知識導向轉變?yōu)槟芰?,將評價學生知識結構的評價體系,過渡為評價學生翻譯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價體系。
文化翻譯類后續(xù)課程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注重課程教學的功能性。而將認知教學理論有機地融入到后續(x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后續(xù)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效率,指引教師創(chuàng)新出全新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機制,以此推動我國英語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