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之
(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對于體校的學生來說,由于語文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大都缺乏積極性。如語文教學中,學生往往出現(xiàn)不能通讀全文的情況,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出現(xiàn)畏難情緒,進而導致其學習興趣低下,使得語文教學不能順利進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引進,提高了體校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
大多數(shù)的體校仍推崇、延續(xù)著過去“金牌至上”的唯競技觀[1]162,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用于對學生身體技能以及運動素質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其文化課程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體校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仍采用枯燥的邊教邊記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引入新型教學元素,呈現(xiàn)出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而對于體校學生來說,由于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因此在一節(jié)語文課中往往只能傳授很少的一部分知識。長此以往,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體校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得不到提升,使得體校的語文教學質量逐漸降低,難以達到新時代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在體校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通常采用邊教邊記的教學方法,一般為應對語文學科知識的考試,教師對語文知識只教授重點內容,對課文的背景以及出處的講述一語帶過。因此由于部分課文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現(xiàn)階段生活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歷史因素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困難。再加上體校的課外運動項目眾多,針對現(xiàn)階段的學生喜歡追求刺激有趣活動的心理特點,多數(shù)體校的學生將大多數(shù)的時間與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枯燥的語文課堂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少之又少。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2]78。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將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才會煥發(fā)出無窮的力量,最終取得教學相長的結果。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引入,順應時代的變革,無疑是教育領域的一項新突破。針對語文知識學習的復雜性、枯燥性,以及課本中部分選文創(chuàng)作年代與當今時代相對比所產(chǎn)生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能夠充分了解每一篇課文故事的背景以及出處。教師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在針對體校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復雜的語言知識能力較差、偏向于追求有趣事物等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入圖片、視頻、PPT 等信息化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生動形象的聲畫音像等介質與學生產(chǎn)生良性互動[3]49,從而激發(fā)體校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其學習語文的動力,最終實現(xiàn)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近幾年來隨著體育強國口號的提出,大多數(shù)的體校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上,忽視了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guī)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guī)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盵4]體校必須貫徹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不能因學校特殊而忽視對學生德智美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時代的到來,對教育領域來說既是一項重大的革新,也是一項全新的突破[5]96。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對體校學生講授復雜難懂的語文知識時,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式,最終實現(xiàn)促進體校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
利用信息化手段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探究信息化手段如何在體校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運用的方法之一。針對語文學科綜合性強、內容龐雜、頭緒繁多以及體校學生語文知識相對薄弱的特點,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學家福祿培爾在《人的教育》一書中曾經(jīng)指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會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不斷提升自我”[6]。體校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每節(jié)課的知識講解時,可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將復雜難懂的知識形象化地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教《琵琶行》這篇古詩文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師講授文言文實虛詞的意思,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法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體校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方法最終結果與理想的教學效果相差甚遠。而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琵琶行》這篇古詩文進行深度剖析,利用多媒體以圖片、PPT、動漫等形式引入課堂教學,簡介作者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演示課文內容,使體校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加深學習古詩文的印象。
《琵琶行》這篇古詩文中有許多精彩的部分,單純的講解與描述不足以體現(xiàn)作者的用筆之妙與文中所刻畫的絕妙意境。因此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引入對于刻畫人物形象、激發(fā)體校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尤為重要。例如《琵琶行》一文中,作者在描述琵琶女彈奏時聲音的美妙與技藝的高超時所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睂⑾衣暠茸魃⒙涞挠挈c、如人竊竊私語、又如珠子散落在盤中等等一些列的描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音頻、流行音樂的改編等,使學生能夠通過視覺與聽覺來進一步感受作者所刻畫的意境,強化學習的效果。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在學習過后發(fā)布網(wǎng)上作業(yè),使學生通過檢索文獻、上網(wǎng)搜集等方式進一步了解這篇古詩文的更多知識,對所學知識進行加深鞏固,最終實現(xiàn)理想的教與學相長的學習效果。
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fā)體校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探究信息化手段如何在體校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運用的方法之二。以詩詞和文言文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在文言與白話轉換上存在語言障礙,學生在學習文言知識時出現(xiàn)較為吃力、往往不能通讀全文的狀況,最終導致學習語文的興趣低下。例如學生在學習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這部著作節(jié)選的課文時,由于《史記》全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篇幅達五十多萬字。盡管教學大綱只要求學生學習《史記》節(jié)選內容,但對語文基礎薄弱缺乏歷史文化知識的體校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據(jù)學生們反映,節(jié)選課文出現(xiàn)了許多孤僻難懂的字詞,許多學生在學完整篇文言文之后都還不能準確流利地讀懂字詞。因此需要引進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美麗的圖片、抒情的聲音等[7]133-134,使體校的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通過跟讀音頻,糾正自己的發(fā)音,充分鍛煉自己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們學習文言文知識的興趣。
除此之外,如何正確分清《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等篇目所涉及的復雜的人物關系,對于體校的學生來說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要想體校的學生學好相關課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可行的??衫矛F(xiàn)代信息化技術,利用多媒體,以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能夠置身人物關系之中,從而正確區(qū)分文中所講述的人物身份?;蛘呃矛F(xiàn)代化技術上演舞臺劇,使同學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激發(fā)體校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利用信息化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象化,是探究信息化手段如何在體校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運用的方法之三。文言知識具有抽象性,想要融會貫通,對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感、審美情趣等有一定的要求,這是困擾體校語文教學的重要問題。許多體校的教師積極地尋求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將抽象問題具象化是在學生學習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知識中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面對抽象的語文知識時也同樣適應。例如在學習詩歌時,詩歌的內容往往是言簡意賅,但是蘊含的意境意象及作者情感卻不是停留于詩歌的表面,必須由學生在學習時進行深入剖析。例如體校學生必學古詩篇《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中的“錦瑟”是什么?作者所說的“思華年”又是情為何起?后文中的莊周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化為蝴蝶?又為何要將自己的心托給杜鵑?以及后文中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師以PPT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們,幫助學生們理清思路,分清作者的寫作意圖,將復雜問題具體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體校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信息化革命時代的到來,對體校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考驗。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使得教學效果不佳,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得體校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低下。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促進體校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并探究信息化手段如何在體校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利用信息化手段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fā)體校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象化。明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結合體校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復雜難懂的語文知識具象化,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最終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滿足國家對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需要,培養(yǎng)身體素質好、運動技能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體育生[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