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勛(甘肅省古浪縣定寧教育工作站)
在提倡自主學習的今天,提高閱讀能力成了每位小學生提升能力的關鍵,是展示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時對健全自己人格、提升自己表達情感都有良好的效果。文字的表達比圖片和視頻表達具有更多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有屬于自己獨特、切實的感情體驗,從而了解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達到可觀的閱讀效率,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
小學生充滿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是展開閱讀的關鍵。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具有一定懸念的情景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讓學生充滿了興趣,他們才會集中注意力,才能展開積極的閱讀,運用這種方法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的過程,從而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可以說這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首要環(huán)節(jié)。
大多小學生剛開始閱讀的心理體驗是枯燥乏味的。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組織者,應當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情感和故事背后的含義進行深刻地剖析。用優(yōu)美的句子,清晰的邏輯,條理的分析,深刻的情感對文章進行闡述。教師的教態(tài)也是影響閱讀興趣的重要表達部分,豐富的姿態(tài)語言也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將文章的人物形象藝術氣息全方位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老師、文章三者情感自然融合,從而感受閱讀的魅力。
不同的學生對閱讀同一篇文章產生的感情和認識是有差異的,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認知,讓學生針對課文中的結構、布局和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深度的剖析,讓學生在這篇文章的敘述方式上學會以自己的思維去解說事物,老師可以對學生閱讀后產生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正向的引導,不去否認學生的感情,不斷鼓勵學生和文章搭建情感橋梁,在閱讀之外進行拓展思考,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讓學生逐漸學會閱讀,擁有閱讀的能力。
好奇和多動的心靈是小學生應有的特點。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真正發(fā)現語文閱讀帶來的魅力,才能讓學生對語文始終保持一份新鮮感。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運用,因此老師也可以借助這一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興趣。
例如,在學習《祖國多么廣大》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根據課本主題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當學生在觀看這些照片和視頻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祖國疆土的廣大,當學生沉迷其中的時候老師可提問:有哪位同學可以用精彩語句描繪祖國的壯景?這個時候的學生有著濃厚的欲望,一定會用好詞好句來紛紛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學生內在興趣,同時也是增強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學習的可持續(xù)性。
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的時候,就非常容易高他們的閱讀效率。老師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以及他們在語文基礎上的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上的效率。
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到他們閱讀時間、喜歡哪種類型的閱讀刊物,這些都可以幫助老師在學生以后的語文閱讀學習中制定一套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進行閱讀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相應的記錄優(yōu)美的語句作為寫作上的積累素材,從而也能讓學生提高寫作上的能力,培養(yǎng)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語文思維體系。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教學基礎建設,許多小學增設了多媒體教室,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可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閱讀的熱情,也讓學生形成課堂探究課后研究的閱讀習慣。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除了教學設備迭代還包括教學方法的更新。
比如,可以以做游戲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闡述的感情,學生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看到的將自己周邊的進行一個比較,讓學生將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老師還可為學生推薦適宜其年齡閱讀的書籍,布置課后閱讀的任務,上學后分享閱讀的感悟,從而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和學生以角色互換的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老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給班級學生劃分小組,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然后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學習能力基礎較好的擔任組長的角色。
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堂課時,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如讓每個小組自行分配角色在校園中開展愛護環(huán)境行為的調查,選好出來的組長也可以對小組成員在活動中的行為進行檢查監(jiān)督同時應當對每個小組成員交上來的調查表做好登記以負責在課堂上報告此次活動的成果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和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一堂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巧用體態(tài)語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
比如在學習《蜜蜂引路》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先帶頭模仿蜜蜂飛行的姿態(tài),然后隨機挑選幾位學生上臺模仿蜜蜂飛行的各種動作讓學生之間互相看誰的動作最優(yōu)美。老師上課時的表情往往也影響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喜愛程度。老師的幽默風趣往往帶動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氣氛,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學生更快地跟隨老師的引導融入閱讀學習之中。
閱讀的標準是沒有唯一性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拒絕“唯一標準”,應當充分關注并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化,鼓勵學生有自我的見解,并對學生個人的感受進行贊賞,將他們的新想法和探索精神融入主動學習中去,能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改善語文閱讀現狀。教師必須遵循教學中的新模式,探索更多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