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如果在閱讀時能夠正確地理解標題中暗含的語義,將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提升文本解讀的效果。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不關注文章的標題,總是一掃而過。教師要引導他們結合文章標題展開深入解讀,促使其提升閱讀能力。
在文本解讀的時候,如果能基于知人論世的思想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那么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讀標題的過程中關注一下作品的作者,嘗試系統(tǒng)化地了解該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對于學生的后續(xù)閱讀有很大的幫助。魯迅提出:“倘要論文,最好顧及全篇,并且是顧及作家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動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彼越處熞盐兆C會,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者風格。
在教授《社戲》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在了解文章標題的時候,系統(tǒng)化地了解一下作者魯迅的創(chuàng)作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魯迅創(chuàng)作的其他文章,對比分析一下它們的標題都具有怎樣的特點,然后再擴展開來,分析一下其整體創(chuàng)作風格。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的不少作品都以人物的名字作為標題,如《孔乙己》《阿Q正傳》等。還有一些作品則展現(xiàn)了民風民俗,如《社戲》《祝?!返取W生繼而又嘗試分析作者的整體風格,發(fā)現(xiàn)魯迅的不少小說作品都展現(xiàn)了被封建社會迫害的人。他們雖然身份不同,有農民,有知識分子,但是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命運多舛。教師繼而引導學生分析魯迅作品的主題思想,學生發(fā)現(xiàn)其有不少作品都展現(xiàn)了鄉(xiāng)土民情,尤其展現(xiàn)了社會的黑暗面,能起到喚醒世人的效果。在學生整體了解后,教師引導他們嘗試閱讀《社戲》,并思考這篇文章的特點是什么,和魯迅的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之處。
教師要結合標題給學生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經歷,介紹其寫文章時的時代背景,這樣能有助于學生整體了解作品。其次,教師還要給學生介紹該作者的整體創(chuàng)作特點,并引導學生嘗試揣摩當前所讀文本,想象作者會如何創(chuàng)作,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由于不少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隨著其人生閱歷的不斷深化而有所改變,所以教師在介紹作者生平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要結合當前所讀文本的創(chuàng)作時間段,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該作者的典型特點,從而提升閱讀效果。
在學習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這首詞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題目,說說給人的初始感覺是什么?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李清照的作品大多給人一種哀婉細膩的感覺,而從‘天接云濤連曉霧’一句看,卻讓人覺得有幾分豪邁。這似乎和李清照平常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符合?!痹诖嘶A上,教師給學生介紹階段性的作者生平。學生發(fā)現(xiàn)這首作品是李清照南渡后創(chuàng)作的,在海上航行的時候,李清照經歷了大風浪,此時她看到了自己以往很難看到的壯闊場景。由于生活的閱歷拓展了,所以她的創(chuàng)作風格自然也出現(xiàn)了一些改變,在這首作品中就展現(xiàn)了豪放、浪漫主義的風格。在李清照的所有作品中,屬于較為罕見的風格。隨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拓展開來,分析李清照人生各個階段的代表作,看看它們的顯著特點是什么。由此,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同一位作家,由于人生經歷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也會隨之發(fā)生一定的改變。再次閱讀時,學生也會關注作者的生活情況。
若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兩篇同一作者在不同時間段創(chuàng)作的作品,并結合作者的生平分析其特點各是什么。這樣更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運用對比分析的方式提升自主解讀作品的能力。
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都會給讀者提供一些特定的信息。如交代一下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提示文章的線索,展現(xiàn)作品的主旨,體現(xiàn)人物形象,設置懸念等。所以,在閱讀文章之前先了解標題的含義,對正確理解作品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那些有象征意味的文章,探究本體和象征體的共同點,這樣在后續(xù)閱讀中學生就能快速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在學習《白楊禮贊》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探究作品標題的象征意義。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認識到茅盾在何種境況下創(chuàng)作的此文?!斑@篇文章創(chuàng)作于1941年,那時候屬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國民黨此時非但沒有抗擊日本,反而對付共產黨。我國人民在敵人長期掃蕩的過程中頑強拼搏、團結一致進行抵抗。作者正是因此受到了感動,所以創(chuàng)作了這篇文章?!痹诹私饬俗髌返膭?chuàng)作背景后,學生認識到作者可能是想要通過這篇文章展現(xiàn)抗日軍民的形象。此后,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白楊和抗日軍民在形象上的相似點,學生發(fā)現(xiàn)白楊樹在形貌上的特點正好和人民群眾正直、團結等特點是相符合的。在學生充分理解題目象征意義的基礎上,教師又引導他們閱讀全文,看看文章中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一點。學生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并且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很好地將白楊和人結合在了一起,起到了象征的效果。最后,教師還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否也能借鑒運用這種象征手法,寫出更有新意的題目。
學者阿愛德華認為象征是一種藝術形式,既滿足人們描寫現(xiàn)實的愿望,也滿足超越現(xiàn)實界限的愿望。在閱讀文章標題并探究其象征意義的過程中,學生能把握住現(xiàn)實和超現(xiàn)實的內容,從具體的事物入手挖掘其象征的抽象事物,進而提升閱讀效果。
除了象征意味之外,不少標題還具有雙關義,如果細細品味的話就能體會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鑒賞此類標題,嘗試思考作者如何一語雙關,盡可能地咀嚼作品的深味。在探究雙關義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并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
《變色龍》是一個一語雙關的標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指導他們從標題入手,分析一下變色龍在形象上的特點和小說主人公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認為:“變色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隨著外界的變化而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那么是否說明主人公奧楚蔑洛夫也具有隨時改變自己形象的特點呢?”教師繼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然后總結分析奧楚蔑洛夫的“變色”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的學生提出:“奧楚蔑洛夫多次脫穿大衣,這種行為正好像變色龍一樣,也是一種改變自己外貌的行為?!苯處熇^而又引導學生思考:“那么,奧楚蔑洛夫為何要脫穿大衣呢?這暗示了他內心怎樣的想法呢?”學生有所感悟:“奧楚蔑洛夫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他發(fā)現(xiàn)狗是大官家的,就阿諛奉承,反之就嚴厲了起來。這種行為和變色龍一樣?!边@樣,學生就體會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師此時又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幾個細節(jié)部分進行分析,說說作者如何展現(xiàn)人物特點,怎樣形象化地體現(xiàn)奧楚蔑洛夫的“變色”。
在引導學生鑒賞雙關義的時候,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嘗試思考其中暗含的情感色彩。如思考一下作者到底是贊美人物,還是諷刺人物。這樣,學生在后續(xù)的閱讀中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有助于掃清種種障礙。
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作能力,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分析標題的機會,展開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結合文本中的信息,思考如何給作品擬定一個新的題目。學生可以嘗試給標題添加一些修飾語,更好地展現(xiàn)文章的整體內容;又或者嘗試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重新擬題。
給文章擬定新的標題,這其實也是檢驗學生理解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散步》后嘗試整理文本中的信息,并擬定一個新的標題,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什么。如有學生擬定標題《媽媽和兒子》,并認為這篇文章中寫了兩對母子,從這兩對母子的關系中能看出親情。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文章主要想展現(xiàn)的是哪一對母子的經歷呢?這樣的一個標題能否將他們經歷了什么事情展現(xiàn)出來呢?”學生認識到自己擬定的標題有一些不足之處。還有學生擬定標題《選路》,認為這樣能直截了當?shù)亟榻B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散步》和《選路》,說說哪一個標題更好。學生在對比后認為:“《選路》顯得更直白一點,而《散步》給人更加含蓄的感覺;而且選路是散步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小插曲,在文章中所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少?!痹谝环瑢Ρ确治龊螅瑢W生不僅擬定了新的題目,而且還對比原文,發(fā)現(xiàn)了差距。學生后續(xù)又擬定了《愛護》《家庭的重擔》《背上的人》等其他的標題,并在對比后分析其是否能夠展現(xiàn)文意。
在學生重新擬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擬的題目和原文的題目,看看有什么不同之處,并揣摩哪一個標題更好。這樣,學生能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積極思考,借助題目進一步理解作品內涵。
引導學生給文章添加一些副標題,這也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格調和每一段的主要內容,為文章添加副標題。教師則在學生添加副標題后進行討論,說說誰擬定的副標題更符合文章的主旨。
在學生閱讀《皇帝的新裝》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講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主旨,然后嘗試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思考如何能在副標題中展現(xiàn)出文章的精神格調。如有學生提出了副標題“看不見的衣服”。教師點評這個副標題,認為:“這個副標題的意思和《皇帝的新裝》差不多,能給人懸疑的感覺,但是卻并沒有展現(xiàn)出作品的主題?!边€有學生提出了“愚蠢皇帝的游行”這樣的副標題,認為這樣的副標題能很好地展現(xiàn)整篇文章的內容,同時也點明了皇帝的特點是“愚蠢”。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皇帝固然是愚蠢的,但是除了一個小孩子以外,大家誰都沒有說皇帝沒有穿衣服,那么愚蠢的人又豈止是皇帝一人呢。大家可以考慮一下皇帝為何顯得那么愚蠢,他愚蠢的根源是什么?”有學生得到啟迪:“皇帝和大臣都是因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看不到新裝,所以謊稱看到了,顯得愚蠢,其根本原因是他虛偽,所以我覺得可以添加副標題‘一國虛偽的人’?!痹诨咏涣髦?,學生對作品的主旨也有了更深的探究。
在學生擬定副標題的同時,他們能更好地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添加副標題過渡到探討文章的中心思想,促使他們提升文本解讀的深度。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標題,并指導他們掌握結合標題進行文本細讀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深入分析文章的標題,為后續(xù)閱讀奠定基礎,提升文本解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