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中小學課后服務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我們一定要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從進一步解放學生和教師的角度深入思考,讓課后服務更好地促進師生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充滿人性魅力的生命綻放。
彰顯個體活力,釋放兒童天性。與課“中”的教育相比,課“后”服務應該聚焦于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多方面的素質培育,更加體現(xiàn)自主性、選擇性和閑暇性,一定要避免像尼采所批判的那樣“在現(xiàn)代人這里,哪怕最具個性的東西也要升華為抽象概念;相反,在希臘人那里,最抽象的東西總是復歸為一種個性”。因此,課后服務必須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規(guī)律,尤其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富有創(chuàng)意的學習活動設計,讓學生能夠安安靜靜、自由自在地學習。也就是說,要允許學生在同一時間段中可以學習不同的內容,對學習時間進行個性化支配??梢宰寣W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不同的地點學習,真正讓每個兒童的天性得到釋放,而不是把他們簡單地集中在學校里,讓課后服務變成另外一種整齊劃一的教育生活。
拓展研究現(xiàn)場,重塑童年情結。課后服務具有一定的“照看孩子”的作用,可是對于教師來說,這不是全部,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看孩子”,那么,我們不僅將教育生活變得枯燥乏味,而且會讓教師感到疲憊不堪。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想法極富啟發(fā)性,在談及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時她說:“有一種強烈的追尋童年的情結,從熱愛自己的童年直至珍惜他人的童年,關注人類所有人的童年,我相信這是一個有趣的開端,足可以引出任何涵蓋大意義的命題?!蔽覀円褧r間和主動性還給教師,讓他們避免被動地卷入課后服務中。要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陪伴學生的過程變成研究學生的過程。要讓每個教師尋找心中住著的那個兒童,重塑自己的童年情結和童年精神,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從而更加熱愛兒童、熱愛教育事業(yè),形成更為深厚真摯的教育情懷。
共筑精神世界,享受相互陪伴。蒙臺梭利提醒我們:“人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他們并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即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雖然當時兒童并不能把它表現(xiàn)出來,兒童必須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時期才能秘密地完善這種精神生活?!闭n后服務生活是整個教育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一種精神生活,或者說,只有當它成為一種精神生活的時候,才會對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精神生活不是對原有生活的替代,而是幫助師生在對話交流中仔細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達成對過度功利生活的超越,讓原有生活具有精神品質和精神向度。這是對教育夢想的追尋,讓教育生活充盈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光輝,賦予師生以人的高貴和尊嚴,攜手走向孕育文明、審美和倫理的教育生命樂園。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