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關鍵詞】爭先精神;教師發(fā)展;實踐智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86-0046-02
南京市江北新區(qū)浦廠小學前身是一所廠辦校,廠辦校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學校組織和形式,在特殊的年代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劃歸地方管理后,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推動學校發(fā)展,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浦廠小學把教師成長作為學校實現(xiàn)復興的重要抓手,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革與探索,學校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一、汲取傳統(tǒng)精神養(yǎng)分
一談到教師發(fā)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專業(yè)發(fā)展,但是浦廠小學卻不是這樣理解的,他們著重考慮的是精神重建。《資治通鑒》云:“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苯處熓谴髮懙娜藥煟饲∏∈且环N偉大的精神性存在,人的發(fā)展核心是精神塑造。浦廠小學首先把教師成長定位于精神感召,這是符合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浦廠小學建校于1918年,正是因為歷史文化的悠久性,讓人難以進行恰當?shù)木駬?,進而找到真正的精神脈絡,生長出可以滋養(yǎng)教師的精神生活。趙汀陽說:“歷史事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傳奇性,而首先在于它蘊含著可以重訪的思想問題或精神傳統(tǒng)?!保?]浦廠小學果斷地再一次進行文化重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體現(xiàn)了強烈的文化自覺和理性自覺,他們思考在文化傳統(tǒng)中究竟蘊含著何種精神資源。教師發(fā)展需要各種物質性條件作為基礎,但是,作為教師則更需要回到精神的故鄉(xiāng)。返鄉(xiāng)之旅是再一次回到教育初心的過程;是再一次省思教育使命的過程;是再一次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過程。
二、凝練獨特文化符號
精神是非常抽象的意識和觀念系統(tǒng),需要外顯的符號將其表達與落地,文化符號是強烈的價值導引,而教師則是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浦廠小學對學校原有的文化進行了細致梳理,敏銳地把握住了浦廠小學精神的內(nèi)核所在。這個內(nèi)核就是三種文化的整合與提煉,這三種精神分別是烈士王荷波的“品重柱石”革命精神、鐵路的火車頭精神、特級教師賈春華的奉獻精神,這三種精神是浦廠小學最重要的精神資源,尤為關鍵的是,他們將這三種精神集中整合為新時代的“爭先”精神,而且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爭先”精神,是他們站在新時代起點上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和轉化,成為教師發(fā)展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動力。尋求文化符號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為了進行價值反省,因為“從人類意識最初萌發(fā)之時起,就已存在著一種對于生活的內(nèi)向觀察伴隨并補充著那種外向觀察。人類的文化越往后發(fā)展,這種內(nèi)向觀察就變得越加顯著”[2]。浦廠小學就是用“爭先”精神作為價值尺度,對教師的發(fā)展進行“內(nèi)向觀察”,從而使學校的辦學思路越來越清晰。
三、自覺轉化行動方式
赫舍爾說:“一個人接受什么樣的定義,意味著他以什么樣的方式確定自己的身份,意味著他拿一面鏡子來端詳自己的面孔。”[3]浦廠小學用“爭先”定義教師,這是充滿文化含量和校本實踐的創(chuàng)舉,是他們實踐的智慧表達,是一種砥礪前行的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是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成為“四有”好老師的必要條件。教師是新時代的“爭先”者,爭先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fā)展,爭先是為了學校事業(yè)不斷地進步,爭先是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精神追求和目標,他們進行了整體性的謀劃,通過三個方面展開探索,并以具體的方式落地,一是訂制:精準定位積蓄爭先能量;二是磨礪:思行合一增長爭先智慧,三是抱團:共同體拓寬爭先半徑。上述做法是以“爭先”為精神內(nèi)核,重構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生活,這是對原有教師專業(yè)成長方式的優(yōu)化。有了這些具體的措施和途徑,“爭先”不僅成為文化符號,更成為具體的操作指南,推動學校教師的校本化專業(yè)發(fā)展,形成教師發(fā)展的文化生態(tài),最終讓教師與作為人師的自我真正相遇。
四、主動改造教育實踐
教育學是一門實踐哲學,沒有教學實踐的變革,就沒有教育學的真正存在。弓靜教師講述了特級教師賈春華老師的感人故事,青年教師解敬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這些故事敘述著浦廠小學的行動,每個故事都是他們的成長印跡,每個故事都是他們的教育敘事,每個故事都是他們的生命講述。教育敘事和生命講述的過程,就是改造實踐的過程,就是用生命抒寫教育新篇章的過程,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正如本雅明所說:“任何一個真正的故事,都有一個最本質的特征:無論顯白還是隱微,它總要包含有用的東西。這種有用的東西有時可能寓于道德之中;有時可能寓于切實可行的建議之中;有時則寓于格言警句之中。無論何種情況,講故事的人都會向讀者提出忠告……忠告被編織進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緯之中,便形成智慧?!保?]這些實踐的改造和發(fā)展,這些故事的講述與感動,本身就是教師們的實踐智慧和人生智慧的深情告白,其中潛藏著教育的深刻道理,潛藏著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行動。
(作者系江蘇省教科院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參考文獻】
[1]趙汀陽.四種分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0.
[2]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6.
[3]赫舍爾.人是誰[M].隗仁蓮,安希孟,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9:27.
[4]本雅明.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M].李茂增,蘇仲東,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