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凱 方瑋
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余杭區(qū)亞運場館改建項目-體育館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北臨人民大道,西臨東湖南路,東臨南星路。體育館總建筑面積:1 6888.58 m2,建筑高度:28.66 m,層數(shù)3 層,座位數(shù):4290 座。賽時功能為:排球館。
本工程屬于耐火等級為二級甲級體育建筑。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本工程按《GB 50016-2014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18 年版)[1]、《GB 51251-2017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2]、《浙江省消防技術規(guī)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浙公通字[2017]89 號[3]和《浙江省消防技術規(guī)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補充技術要求(應急浙消[2019]72 號)[4]等相關國家地方標準進行消防防排煙設計。
1#、2#、3# 樓梯間均為室外開敞樓梯間,4#、5# 樓梯間均為非疏散樓梯間。不考慮消防自然通風。
一層大于 100 m2的檢錄大廳、競賽管理人員門廳、裁判門廳、安檢門廳、記者門廳、以及超過 20 m 的內走道。大于100 m2的檢競賽管理人員工作區(qū)、新聞發(fā)布廳、安保辦公。大于 50 m2的無窗房間貴賓休息室、運動員休息室及器材存放室均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根據(jù)防火分區(qū)及綜合管線長短因素分別設置四套消防排煙系統(tǒng),利用對外的門自然補風。
一層比賽區(qū)及觀眾區(qū)空間凈高大于9 m,按長邊最大允許長度不超過 60 m 以及最大允許面積不超過2000 m2劃分成兩個防煙分區(qū),按《GB 51251-2017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第4.6.6 條到第4.6.15 條的規(guī)定計算消防排煙量。
圖1 一層消防平面
圖2 二層消防平面
圖3 三層消防平面
二層大于 100 m2的東、西觀眾休息廳均采用開窗自然排煙方式。凈高不超過6 m,開窗有效面積不小于地面積的2%,排煙窗下緣高度不小于2 m。
二層南側觀眾休息廳、北側訓練場凈高均大于6 m,開窗有效面積按《GB 51251-2017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第4.6.6 條到第4.6.15 條的規(guī)定計算。
具體消防防排煙系統(tǒng)設計如圖1、2、3 所示。
凈高≤6 m 的房間、走道在新老規(guī)范里計算均是按照地面積每平方米60 m3/ h 考慮的。新標準增加了最小計算排煙量的要求,房間按不小于 15000 m3/ h,走道按不小于13000 m3/ h 考慮。浙江省應急浙消〔 2019〕72 號文第 35 條里對凈高≤6 m 的房間分為兩種情況處理,當單個防煙分區(qū)面積≤100 m2時,其計算排煙量不應小于7200 m3/ h。當單個防煙分區(qū)面積>100 m2時,其計算排煙量不應小于 15000 m3/ h。這條綜合考慮了房間面積較小,排煙量在滿足單位面積不小于60 m3/ h 的基礎上適當減少排煙風管尺寸,方便布置的實際情況。
在一個防煙分區(qū)排煙口個數(shù)的設置上,新標準需要校核單個排煙口的最大排煙量。而老規(guī)范只要求校核排煙口風速不超10 m/s 的要求。對于凈高≤3 m 的房間、走道,浙江省應急浙消[2019]72 號文第 31 條里也明確只要求校核單個排煙口的最大允許排煙量可按《標準》第4.4.12 條第7 款規(guī)定的排煙口最大風速(10 m/s)計算確定。這條也是考慮到高度較低,減少支管風口布置困難的實際情況。
除中庭外,老規(guī)范是按照換氣次數(shù)來計算排煙量。新標準是按照第4.6.6 條到第4.6.15 條的規(guī)定來計算。以比賽館為例:按老規(guī)范要求,按換氣次數(shù) 4 次/h 計算,其計算排煙量為192000 m3/ h。按新標準要求,通過華電源防排煙計算軟件計算單個防煙分區(qū)計算排煙量為 354382.75 m3/ h,比賽館按凈高大于 9 m,按長邊最大允許長度不超過60 m 以及最大允許面積不超過2000 m2劃分成兩個防煙分區(qū),總計算排煙量為708765.5 m3/ h。是老規(guī)范計算排煙量的3.69倍。
按照《標準》第4.2.4 條要求,走道寬度不大于2.5 m 時,長邊長度不應大于 60 m,走道寬度大于2.5 m 后,只能根據(jù)表4.2.4 中的要求按照空間凈高,對應長邊最大允許長度。當凈高≤3 m 時,長邊最大24 m。3 m<凈高≤6 m 時,長邊最大36 m。
浙江省應急浙消[2019]72 號文第30 條規(guī)定:對于主體寬度不大于 2.5 m 的走道,當其局部變寬(該局部的累計長度不超過該走道總長度的 1/4,變寬的長度不超過 6 m)時,該走道防煙分區(qū)長邊長度不應大于45 m。對于寬度大于 2.5 m 且小于或等于 3.0 m 的走道,該走道防煙分區(qū)的長邊長度不應大于50 m。
這條總結下來,就是按照《標準》2 .5 m 寬,60 m 長的走道150 m2的原則來控制,對不滿足標準要求的走道的長度進行了適當放寬,較好的解決了實際工程的困難。個人建議,首先在此基礎上對走道的長度限制直接按照走道防煙分區(qū)150 m2的原則控制就好,即走道寬度做寬了相應的長度就只能做短了,不再分成幾種情況,另外凈高對應防煙分區(qū)長邊的限制要求也取消,這樣在不影響排煙效果的前提下,方便設計人員靈活把控。
舉個例子,在學校建筑中,兩邊是教室,中間是內走道的情況比較多且局部變寬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而一般教學樓大都是多層建筑,不需要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前提是整個樓都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設計,會出現(xiàn)因長度問題(極限情況 24 m就得劃分一個防煙分區(qū))人為分隔多個小防煙分區(qū),增加擋煙垂壁,同時走道兩端還要滿足開窗要求,破壞了建筑平面造型和立面,可操作性差。
對于階梯式大空間場所,由于人員在臺階最高處有可能停留,導致清晰高度很高,儲煙倉高度相對有限,從而導致計算排煙量大幅增加。又由于受防煙分區(qū)長邊60 m 的限制,需劃分多個防煙分區(qū),導致風機房和風管布置困難。建議在不影響排煙效果的條件下放寬防煙分區(qū)面積及長邊限制要求。
自《GB 51251-2017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2018 年8月 1 日實施以來,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各地通過消防補充紀要的方式,補充和完善了部分標準里未明確的事情,同時從便于執(zhí)行的角度,對某些條款做了放寬處理,也得到了專家組的認可。希望在今后標準的修改中能一并調整過來。
同時從設計角度,也提出了個人的幾條建議:
1)對走道的長度限制按照走道防煙分區(qū) 150 m2的原則控制,另外凈高對應防煙分區(qū)長邊的限制要求也取消,這樣在不影響排煙效果的前提下,方便設計人員靈活把控。
2)按新標準的計算方法,階梯式大空間場所(如比賽館等)的計算機械排煙量均比老規(guī)范要高出不少,特別是按照長邊不超 60 m 和防煙分區(qū)不超 2000 m2要求下劃分多個防煙分區(qū)的情況,從而造成排煙系統(tǒng)和消防排煙風機房幾倍地增加,增加平面布置困難。針對此類特殊情況是否可在不影響排煙效果的條件下進一步放寬防煙分區(qū)面積及長邊限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