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友
摘? 要:銅閘學校開展“五色”教育(紅色教育、古色教育、橄欖教育、金色教育、綠色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xiàn)“育人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統(tǒng)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育人環(huán)境。
關鍵詞:“五色”教育;立德樹人;實踐活動
為深入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含山縣銅閘學校以“五色”教育為主要載體與抓手,探索基于“五色”教育基地開發(fā)的農村學校德育實踐路徑研究。學校圍繞育人目標,與社會加強聯(lián)系,爭取社會的配合,利用本地的優(yōu)勢,挖掘德育資源,開發(fā)農村學校德育實踐路徑,始終把青少年兒童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德育之中,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
“五色”之紅色教育:不忘紅色初心,高舉愛國旗幟
銅閘鎮(zhèn)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銅閘鎮(zhèn)長崗村山王自然村有一位馬鞍山市最早的中共黨員王再生。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年僅24歲王再生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犧牲。王再生革命烈士事跡深深影響我們全體師生,學校和含山縣組織部一道深入到王再生戰(zhàn)斗過的地方尋找革命足跡,編寫《尋找家鄉(xiāng)英雄》校本教材,同時縣委縣政府籌資建設了“含山縣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每年的清明節(jié)、國慶節(jié)學校安排八年級學生前往含山縣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共同緬懷革命先烈,播種紅色種子,讓紅色血液流淌在每個孩子身上。學校每年開展紅色故事小小講解員評比活動,讓更多孩子在小小講解員評比準備過程中了解到那段悲壯革命歷史,讓本校小小講解員為自己同學講解更具有感染力。參加活動學生要撰寫瞻仰心得體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遠大理想,增強社會信念和民族自豪感。通過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五色”之古色教育:挖掘地方歷史,傳承家鄉(xiāng)文化
家鄉(xiāng)是每個人的根,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古色教育就是要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一份屬于自己的自豪。凌家灘遺址位于銅閘鎮(zhèn)凌家灘村,遺址區(qū)內發(fā)現(xiàn)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凌家灘遺址的發(fā)現(xiàn)或將中華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5800年,學校每年安排四、五年級學生走進遺址公園,開展“彰顯華夏玉文化,探源中華古文明”研學游實踐活動,參觀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發(fā)掘展示廳,既了解到家鄉(xiāng)歷史文化淵源,更感受到家鄉(xiāng)遠古祖先精湛的制玉技能,學生還跟考古學者學習考古知識和考古現(xiàn)場操作。學校把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的相關圖片資料制作展板安裝在校園院墻上,編制凌家灘古文化知識校本教材,讓埋藏在地底下的遠古文明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五色”之綠色教育:親近大自然,抒發(fā)家鄉(xiāng)美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銅閘學校就在太湖山腳下。太湖山以湖名山,波光瀲滟的月亮湖,妙趣天成的奇石異洞,以及太湖山鹿苑等景點讓來玩的人贊不絕口。鄉(xiāng)村教育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構成和文化機制,應回歸自然,讓綠水青山成為豐富的課程,充分挖掘和釋放自然的育人價值。為發(fā)展校園詩歌散文文化、弘揚家鄉(xiāng)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精神,每年五月份由銅閘學校、銅閘鎮(zhèn)關工委、鎮(zhèn)共青團、鎮(zhèn)婦聯(lián)、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共同舉辦的“太湖山”杯學生詩歌散文大賽,對獲獎學生進行表彰,頒獎場地就設在太湖山大門口,背對巍巍青山,學生心情放飛,頒獎結束后開展“親近太湖山,走進大自然”登太湖山活動,讓學生欣賞家鄉(xiāng)大自然的美景,激發(fā)愛祖國的情懷。
“五色”之橄欖教育:弘揚抗洪精神,強化國防教育
2020年七月底一連數(shù)日大雨,牛屯河全面告急。危急關頭,光榮的臨汾旅部隊聞汛而動,趕赴災區(qū),開展搶險救災。銅閘學校騰出教室,給全體官兵宿營,報告廳成整個部隊的指揮中心。學校后勤,一來二去,與學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购閾岆U結束前,學校與其該旅摩步四營建立了“軍校共建”單位,達成了五項協(xié)議:設置“八一勵志獎學金”、互上優(yōu)質黨課、學生走進軍營體驗、組織國防教育實踐、搭建“橄欖綠”圖書角等。學校每年組織七年級學生到臨汾旅軍營體驗一天,學生饒有興趣參觀旅部軍史館,全面了解光榮的臨汾旅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全過程,學生深受教育,增長了國防知識,認識了國防的重要性,也增加立志報國決心。學校將充分發(fā)揮好軍營國防教育實踐基地,保證愛國主義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厚植愛黨愛國愛軍情感,汲取奮力前行的不竭動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五色”之金色教育:學會感恩,傳播美德
讓每個孩子都要有一個金色的童年,這是銅閘學校一直追求的夢想。陳佑寶是一位地道的銅閘人,外出經(jīng)商多年。2020年在他的倡導下成立馬鞍山市寶英基金會。該基金會成立和頒獎儀式在我們學校舉行,辦公室也設在我們學校。該基金會每年為我們學校設立專項獎金,激勵家鄉(xiāng)師生團結進取,辦好家門口教育。該基金會的善舉也深深影響學生,既激勵學生們勤奮學習,更將慈善種子深深埋在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們也學會感恩,感恩家鄉(xiāng)。學校充分發(fā)揮愛心資助平臺,大力弘揚慈善文化,我校學生能積極參加慈善一日捐,助人為樂蔚然成風,學校每年6月開展全鎮(zhèn)“美德少年”評比活動,各校初評推薦,學校集中評比并舉辦“美德少年”表彰大會,把“美德少年”事跡制作展板,在各校巡展,號召更多學生以“美德少年”為榜樣,學會感恩,傳播美德。
“五色”教育如此循環(huán),不同年級的學生參加不同活動,如果把這五色教育實踐活動比作一顆顆“珍珠”,九年下來用“德育”這根繩子串起來就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珍珠項鏈”,這樣就能實現(xiàn)“育人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統(tǒng)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育人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摘自2019年3月1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