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語言文字運用題是語文高考試卷中時代感較強、變化較多的一類題型。這類題目一般會考查成語的運用、語病的辨析與修改、句子的仿寫、句式的變換、語段的壓縮等知識點。這類題的考查方式非常靈活,所選的材料也大都是考生未讀過的。對此,筆者整理了一些解題的技巧。下面,就結合例題來談談。
例1.(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能否將珍貴的文物置于掌中觀賞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與未曾展出的國寶親密接觸?……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發(fā)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這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為現(xiàn)實?!安┪镳^+高科技”讓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為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讓他們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來“看不到的事物”。
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展演藝術,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確有一種③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fā)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以數字化方式展現(xiàn)文物全貌。觀眾只需在屏幕上滑動手指,就可近距離、全角度觀賞文物,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觀察歲月留下的每一處細痕。
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19.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的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
D.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
這三道題分別考查了考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試題先給出了一個語段,依據這一語段設計了三道題:一道是根據所給語段提供的語境填寫成語的填空題,一道是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基礎上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的辨析與修改病句題,一道是判斷引號用法的選擇題。這樣的設題方式,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和閱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答題的過程中,考生必須緊緊扣住題目所給的語段來思考。如果撇開了語段,則會無從下手。
第17題要求考生在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那么,我們就需要回到材料中去,看一看題目在哪些地方設了空。第一處需要填寫一個可以形容“變化”的成語。那么,博物館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我們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尋找答案。由“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發(fā)生了……的變化”和“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為現(xiàn)實”可知,此處是說博物館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我們需要選出一個修飾“變化”且能體現(xiàn)出變化之巨大的成語。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天翻地覆”。第二處需要填寫一個形容“事情”的成語。結合“這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處說的是因時空限制而無法達到的事情。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遙不可及”。第三處需填寫一個形容“情趣”的成語。結合“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處是說借助高科技,人們會產生如同身處其中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想到“身臨其境”。第四處需要填寫一個形容“婦好墓葬”的成語。結合“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可知此處是說借助虛擬技術讓婦好墓葬全部收入眼中。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盡收眼底”。
第18題要求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畫線句子中的“舉辦……展演藝術”搭配不當?!芭e辦”的不是“藝術”,而是“展演”。應將其改為“舉辦……藝術展演”。此外,“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不合邏輯。應將其改為“將古代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超高清數字技術完美融合”。
第19題要求學生回顧引號的用法,并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選項A中的引號表示“活”有特殊的含義。選項B中的引號表突出強調。選項C和選項D中的引號與選項A中的相同。所以正確答案為B選項。
總之,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脫離材料,而應在明確題目要求的前提下細讀材料,從中尋找答題的鑰匙。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