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儲安素
在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紅色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給中國的革命、建設及發(fā)展提供了持續(xù)的思想動力,是中國歷史進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更加需要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傳承紅色文化精髓,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紅色文化起源于中國革命年代,歷經(jīng)千錘百煉。它不僅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在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能更好地為大學生指明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理想信念。
紅色文化中不管是物質方面,還是非物質方面,都擁有大量的豐富素材。在物質方面,中國擁有大量的革命遺址和歷史博物館,這些都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在非物質方面,遺留了很多寶貴的紅色文化精神,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紅船精神等,這些豐富的紅色文化素材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紅色文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在革命年代中,紅色文化中的紅色精神不斷地鼓舞著革命先輩攻堅克難,從而獲得革命的勝利;在和平年代,紅色文化依然彰顯著獨有的作用,指引著當代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力前行,在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能讓大學生回顧并銘記歷史的精髓,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系統(tǒng)性指的是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課程中紅色文化的全面融入,并非是偶然、隨意的添加,應當是一項有設計、有過程、有反思的系統(tǒng)工程。在大學理想信念教育的課程中,如果想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功能與作用,就需要對紅色文化的課程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設置與安排。目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紅色文化的融入缺乏系統(tǒng)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紅色文化在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目標的設定缺乏全局性,并沒有進行細致的任務分工;二是紅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其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三是紅色文化在融入的時候,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設計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其思想價值進行深入的思考,僅僅只是圍繞著活動目的來進行設計,缺乏一定的理論高度。
當前的紅色文化在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最關鍵問題是時效性不強。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目前的高職院校雖然舉行很多相關的紅色文化活動,且紅色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包括朗誦、演講、紅歌展示等,但是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紅色文化活動的引導價值發(fā)揮得還不夠好,紅色文化的價值引導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二是目前很多學校部門在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的時候沒有很充分地宣傳和動員,很多學生并沒有體會到這些活動的精髓所在,導致一些學生參與度不高、互動性不高,不能充分認識到活動開展的意義。
紅色文化如果要更好地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高職院校需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宣傳,并讓其成為校園文化的主角,擴大其宣傳覆蓋面。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高職院校在文化宣傳上并沒有擴大宣傳,且有些高職院校因為地域因素的影響導致宣傳受到阻礙。
高職院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時候,缺乏系統(tǒng)性開發(fā)。高職院校需要樹立正確的大局觀,明確高校各部門間的具體目標以及任務分工,加強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合作及協(xié)調,從而形成高職院校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一盤棋”局面;其次,教師還需要在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大局觀,搭建科學完善的課程教學方案。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當要根據(jù)校情、院情、學情,結合當?shù)氐囊恍┨厣t色資源挖掘更加有針對性的紅色課程資源。此外,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當設計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參與度。
高職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應注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通過挖掘當?shù)氐募t色文化資源,幫助學生獲得紅色文化的熏陶。首先,高職院校應當根據(jù)本地區(qū)的特點,做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學生搭建專門的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基地;其次,設立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基地以后,高職院校應設立相關的紅色文化研究項目和課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項目的研究中,通過參與研究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知識的學習;最后,還需要有一支專業(yè)的教學研究隊伍,負責研究和宣傳紅色文化。
課堂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傳播點。為了能擴大紅色文化在校園當中的覆蓋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策略。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充分重視紅色文化的作用,通過制定相關的教育方案或者是組織相關的活動從各個方面共同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其次,高職院校還應當以協(xié)調者的角色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協(xié)調和聯(lián)系社會當中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共同來組織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活動。通過與社會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合作,不斷地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
紅色文化為學生的成長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為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深入開展,高職院校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校園人文自然環(huán)境建設相結合,打造校園紅色雕塑、建筑、道路、文化走廊等物質載體。學校要結合國家和校園范圍內的重大儀式和重大節(jié)日慶?;顒?,開展紅色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在黨建日、國慶日舉辦紅歌、征文比賽等。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將紅色基因滲透到社團活動中。學校在充分發(fā)揮校報、廣播電臺等傳統(tǒng)媒體作用的同時,還應當積極推進紅色網(wǎng)站、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wǎng)絡平臺建設。
綜上所述,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時存在一些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完善:一是高職院校應樹立正確的大局觀,全面統(tǒng)籌,合理布局,精心研究和設計科學完善的課程教學方案,逐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進思政課堂,主抓課堂這個重要渠道;二是建立高職院校內部的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基地,成立專門的紅色文化項目研究小組及學生社團,帶領大學生一起深度研究紅色文化的內容及宣傳方式,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并宣傳紅色文化;三是高職院校應努力與地方上的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加強合作,共同來組織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活動,促進紅色文化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并加深對紅色文化精髓的理解,不斷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系統(tǒng)性、全面性地入課堂、入學生的頭腦,堅定新時代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之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身的專業(y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