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飛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甘肅 隴南)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適當進行較為藝術的提問,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且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問題,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斷豐富知識。結合本人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看法,希望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幫助。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提問時,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較難或者較易的學習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問題失去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包括教材的特點、每節(jié)課的重點和疑難點,認真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問題成為激活學生思維的鑰匙,并且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問題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大部分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就像果樹上的果實,在樹下并非伸手可得,但又不會望而卻步,只需要跳一跳就能摘到。能夠讓學生“跳”的跳板就是教師設計的思考階梯。在課堂中設計不同難易度的問題,鞏固型的問題就選擇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此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發(fā)散型、創(chuàng)造型的問題主要選擇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也可設計小組討論,學優(yōu)生帶動學困生積極思考,拓寬思路;較為中等的問題,適合讓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來進行回答。這樣可以全面調動班級整體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在學生回答完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評價。對學生正確的回答和進步較大的學生予以表揚,對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予以夸贊,對較為內向、羞澀的學生回答問題時予以鼓勵和支持,對一時回答不上問題的學生要耐心并給予希望。這樣可以使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問題應當有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課堂中熱烈的氣氛來提問:“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提問往往沒有實際的效果,并不是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效果,應當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動力。巧妙地設計趣味性問題作為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是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例如,在錢夢龍先生教授《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時,設計疑問:“有人認為,要反映舊社會農民的悲慘生活,寫‘少’收了三五斗不是更好嗎?或者進一步寫一個大災年,農民顆粒無收,賣兒賣女,逃荒要飯,不是更能反映農民生活的悲慘嗎?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于無疑處設疑,學生就會開始積極思考問題,爭相發(fā)表觀點,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啟發(fā)性、靈活性,這些問題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吸取最有用的知識信息,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學生掌握基本內容和所表達的哲理內容基礎上會通過設計一些巧妙的問題來聯系實際生活: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巧妙地運用了《愚公移山》的寓言,說中國人民頭上有兩座大山,分別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之后再追問:在當今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像大山一樣阻礙我們的事物呢?會是什么?讓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fā)言,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避免出現“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巧妙地運用提問來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菰?、乏味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將教學大綱熟記于心,對教材鉆研透徹,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更好地提出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