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懷海 邢曉寅
(四川輕化工大學 人文學院 四川 自貢 643000)
張頌先生在《朗讀學》中提到:“朗讀是把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边@一創(chuàng)造性勞動可視為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努力成果。在轉(zhuǎn)化過程中,創(chuàng)設越貼近作者心境的情境就越能使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下面筆者將以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探討不同的文體開展情境化朗讀教學的策略。
通過對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進行梳理,筆者將朗讀單元大致總結為如下幾類:文言文單元、古詩詞單元、現(xiàn)代詩單元、散文單元、小說單元以及新聞單元。不同體裁的文本內(nèi)容因其創(chuàng)作背景、文體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在朗讀時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有很大的不同,致使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要因文而論。
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面對枯燥難懂的文言文,很多學生避而遠之。為了強化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朗讀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朗讀文言文之前,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利用情境、享受情境。當前,各色各樣的網(wǎng)絡新媒體正蓬勃發(fā)展,很多歷史文化節(jié)目應運而生,與文言文相關的動畫也比比皆是,這些資源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有很大幫助。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視頻軟件(如:嗶哩嗶哩)搜集相關視頻,利用視頻、動畫的視聽沖擊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完成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情節(jié)的梳理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注入到朗讀當中,結合視頻與音頻,讓學生充分享受情境化的朗讀體驗。例如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時,可以讓學生先通過一段視頻或者歷史圖片了解時代背景,體會鄭國在危急存亡之時派遣燭之武出使秦國的緊迫性,使學生置身于歷史時空進行身臨其境的朗讀,這樣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的展示,使那些遙不可及的歷史風塵,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通過古與今的“穿越”使得抽象難懂的文言文變得生動有趣。當然,考慮到文言文詞法、句法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文言文讀起來要相對拗口些,在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和重音的把握,教師應該重視范讀或播放專家朗讀音頻,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技巧,使學生完全融入到歷史畫面之中傾聽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演繹古人的蕩氣回腸。
蘇軾曾贊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自古以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品讀古典詩詞亦如觀賞古典畫作,不論詩作的清幽、激烈、悲壯還是愉悅、浪漫、舒緩……都能從畫作中尋得相同的情感寄托。這也就為我們今天的古典詩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路徑。通過展示圖片、欣賞畫作,生動具體地將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還原,使原本“靜止”的文字有了呼吸,學生理解的難度大大降低,朗讀起來也會滲透更多自己的情感理解。除此之外,音樂的高低起伏、婉轉(zhuǎn)激昂也能夠輔助古典詩詞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我國古典音樂之美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琵琶、古箏、二胡等傳統(tǒng)器樂演奏的曲子,本身就激蕩著歷史的回響。將這些音樂語言與文字語言相結合,利用韻律與節(jié)奏渲染古詩詞意境,能夠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觸碰歷史脈搏,實現(xiàn)共情共境的良好效果。在用音樂渲染朗讀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情,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曲調(diào)與詩詞情感基調(diào)是否契合等問題。例如在朗讀《涉江采芙蓉》時,應該選取一首舒緩清幽的古箏曲或者琵琶曲,曲風偏向傷悲以此表達離別相思之意?!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纷鳛楹婪排稍~人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其雄渾大氣的畫面自然是教師不容忽視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點。大江東去的豪邁理應作為朗讀時必要的背景,再配以雄壯激蕩的曲子,畫樂齊生,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水到渠成。
散文包括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和記敘性散文,其分類透射出散文不僅能夠抒發(fā)細膩情感,表達時代心聲還能記錄生活細節(jié),描繪自然風情。但不論何種類別,品讀散文的重點都在于語言的推敲和境界的感受,而朗讀恰好能夠滿足這兩點。面對優(yōu)美的散文,朗讀出美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師生可以先挑選出某些句子或者某段文本,將文章進行分解,不同的內(nèi)容匹配不同的視頻、圖片,深入理解作者內(nèi)心;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的翅膀,為散文續(xù)寫改寫,再進行朗讀,自主地為散文創(chuàng)設更多情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找準文章的總體基調(diào),在把握好情、景、人三者關系的基礎上,借助符合文本內(nèi)容的視頻、音樂甚至于動畫渲染散文意境,在有限的條件之內(nèi)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還原散文意境,引導學生在意境中拓展想象,品味語言之美,進行再創(chuàng)作?!逗商猎律肥侵熳郧逑壬鶎懙囊黄闱樾陨⑽?文章生動地描繪出月下荷塘的靜謐畫面。但“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靜謐畫面的背后蘊藏的是作者深沉的政治思想。因此在創(chuàng)設這篇文章的朗讀情境時,要將時代背景融進去,舒緩清幽的整體基調(diào)下不能缺少厚重、深沉的意境表達。在情境之下品味語言之美,同時利用優(yōu)美的語言渲染情境,從朗讀中感受意境的美妙,立于情境享受文字的洗禮。
現(xiàn)代詩歌以其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意象為我們勾勒出多彩多情的動人畫面。不論是氣勢恢宏的《沁園春·長沙》中描繪的壯美秋景,溫情質(zhì)樸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刻畫的親切乳母,還是靜謐柔軟的《再別康橋》中塑造的“夕陽中的新娘”,它們都以強烈的畫面感充斥著我們的視覺神經(jīng),促使我們情不自禁進入詩的情境。朗讀現(xiàn)代詩歌,可謂是一種浪漫而多情的邂逅。現(xiàn)代詩歌的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共同構筑了其情境的詩情畫意。因此,對于現(xiàn)代詩歌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視頻和背景音樂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將簡短的文字進一步潤色延展,用語言渲染情境。還能夠利用央視《朗讀者》平臺,尋找相同主題的朗讀資源,從朗讀者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以及語氣語調(diào)中浸潤情感。意象是現(xiàn)代詩歌的主要構成要素,教師在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時,不能忽視每一個意象的建設,例如《雨巷》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的特點如何? “姑娘”的特點又如何? 二者組合起來又是怎樣的形象?“油紙傘”和“雨巷”又應該如何表現(xiàn)? 這些細小的意象正是朗讀時情感外化的核心元素,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從細微處著手,可以將詩歌一層一層地剖開,先感受“丁香姑娘”的柔情畫面,再品味“頹圮籬墻”的殘敗情景,讓學生逐一進行朗讀感悟,最終再融合到一起。在視頻、伴奏的輔助下,在名家朗讀指導下,在朦朧意象的感染下,現(xiàn)代詩歌朗讀情境的打造無疑“小菜一碟”。
依據(jù)教學調(diào)查,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倍受學生青睞。小說情節(jié)的轉(zhuǎn)換、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各種環(huán)境的描寫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很多小說也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這些影視資源通過演員的演技和語言、環(huán)境的渲染,真實地再現(xiàn)了小說中的生動畫面。學生觀看這些電影、電視劇極易被帶到情境中,進而深入文本進行朗讀。另外,小說中人物眾多,非常適合分角色朗讀,例如在講《祝福》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表演,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讀祥林嫂的部分應該是緩慢、低沉、深重的,而封建主魯四老爺?shù)钠巫x時要有鄙棄、厭惡的情緒;在講沈從文的《邊城》時,天真善良的翠翠、樸實厚道的爺爺、個性豪爽的天保以及情感細膩的儺送,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表現(xiàn)離不開學生的分角色朗讀。同時還可以為小說中的角色配音,利用視頻圖畫影像,引導學生為視頻中的人物配音,這一方法更能夠帶動學生朗讀時的情感波動,這樣的視頻不僅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資源,還是檢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工具。這種現(xiàn)代技術輔助角色扮演朗讀的體驗,學生跟隨影視作品與文中的作者進行對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理解文本的能力也將大幅提高。六、還原歷史看新聞事件
新聞是信息化時代多種媒體經(jīng)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準確性與真實性。朗讀新聞其實也就是“播報”新聞。對于新聞播報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新聞聯(lián)播、新聞30分等欄目受到啟發(fā),要匹配具有針對性和真實性的視頻資源。例如在朗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篇新聞時,可以播放焦裕祿的生平事跡、河南蘭考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焦裕祿感動中國人物視頻等,讓學生深刻體會焦裕祿一心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在視頻中播報新聞,在播報中學習精神,也正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半年前,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在學習《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地了解袁隆平院士的事跡、貢獻,可以觀看一些送別直播片段,搜集送別袁爺爺?shù)恼掌?播放采訪袁爺爺?shù)囊曨l,帶領學生真切地追憶千里稻香,致敬不朽豐碑。需要注意的是,播報新聞要嚴肅認真,嚴謹仔細,要將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莊重嚴肅地傾吐到播音中,體驗播音員的日常工作,向世人傳達信息,也向自己傳送力量。因此,朗讀新聞的情境創(chuàng)設主要就是通過播音主持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新聞的特點,學習新聞中主人公的美好品格,感受新聞中記錄事件的震撼人心。
綜上所述,不同體裁的文本其創(chuàng)設的朗讀情境也是各有千秋。結合文本特點和文章內(nèi)容,選擇適切的視頻及背景音樂進行朗讀,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大多數(shù)教師所采用的朗讀教學開展的方式。但隨著網(wǎng)絡媒體不斷發(fā)展,搜集資源的平臺也與日俱增,教師要打開教學思路,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yǎng),努力嘗試新的教學形式,拓展新的朗讀教學資源,打造更多新穎的朗讀教學情境,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語文,學習朗讀的技巧。
高中是基礎教育中壓力最大的階段。很多學生會把學習的重心集中于數(shù)理化等提分較快的學科上,對于語文的學習則沒有投入應有的時間與精力,語文情境化朗讀的開展也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這種高壓的學習氛圍加之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jié)u趨成熟,正是需要活躍的課堂以及多彩的課外生活來調(diào)節(jié)。教師要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借機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搭配音樂、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烘托朗讀情境;通過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為學生范讀引入朗讀情境;引導學生扮演角色模擬小說、戲劇情境;運用充滿美感的語言描繪渲染朗讀情境;展開聯(lián)想編排課本劇再現(xiàn)朗讀情境等??傊?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多元素共同構造的結果,以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為手段最終達到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用心傾吐情感密碼、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