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存龍 徐茂華
摘 要:“喪文化”阻礙青年志氣、骨氣和底氣的養(yǎng)成,削弱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力,影響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實施。解析青年“喪文化”表征,應兼容運用“亞文化”和“后亞文化”理論。既要借鑒“亞文化”研究理論的經典方法——剖析“風格”,又要審視“后亞文化”視域下研究范式嬗變形勢,創(chuàng)新“新部落”“生活方式”“場景”等研究手段?!皢饰幕币讓е虑嗄曜躺鷥r值虛無主義,引發(fā)青年集體焦慮,造成青年社會退縮,污染青年成長環(huán)境, 影響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效果。探索多層次、多維度的引導路徑,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總引領,既要解決青年工作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又要提供青年成長所需的人文關懷;既要激發(fā)青年主體意識覺醒,又要營造滿足青年健康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
關鍵詞:“喪文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亞文化”;“后亞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2)02-0123-0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習近平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思想的‘中國邏輯’研究”(18XKS019);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全媒體時代高校網絡主流意識形態(tài)引導研究”(20SKSZ044);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21SKSZ04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苗存龍(1983-),男,山東鄒城人,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與人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徐茂華(1965-),男,四川簡陽人,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時代發(fā)展。
青年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要力量。青年是否具備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的奮斗姿態(tài),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2021年,“躺平”一詞悄然流行,使青年“喪文化”熱度再度攀升。如果任由“喪文化”肆意傳播,將阻礙青年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衍生諸多社會問題,消減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實效性,影響國家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新時代中國青年只有具備與時代發(fā)展相匹配的素質,以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踏上新征程,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放飛青春夢想、展現(xiàn)嶄新氣象。研究青年“喪文化”源起,解析青年“喪文化”表征,預見青年“喪文化”隱憂,探索青年“喪文化”治理路徑,對于助推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發(fā)展、推動中國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青年“喪文化”的演變和譜系歸屬
研究青年“喪文化”要追溯其歷史、探究其演變。了解青年“喪文化”源起、辨析其在文化譜系中的定位,可更深刻地解析其表征,并揭示文化符碼背后的寓意。
1.青年“喪文化”的演變。青年“喪文化”濫觴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海明威曾在《太陽照常升起》中稱“迷惘的一代”表征了西方戰(zhàn)后青年中廣泛存在的彷徨,那時的年輕一代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的頹廢。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xiàn)反叛傳統(tǒng)、肆意放縱的青年嬉皮士運動,嬉皮的外表下隱藏著空虛喪志的內心。20世紀70年代,英國誕生朋克音樂,搖滾風格中混合怪誕演繹,英國年輕人在糜費的生活中逐漸滑入虛無頹廢深淵。20世紀80年代,日本流行的“宅文化”為“喪文化”滋生提供了溫床。日本青年因遭受來自職業(yè)和情感的挫折,展現(xiàn)出無奈、沮喪和頹廢的情緒,最終滑入“喪”的深淵。2018年,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中總結指出: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21世紀初,由于受日本“喪”系列動漫產業(yè)影響,俄羅斯悄然流行自殘類“喪游戲”。曾經“對瓶吹著伏特加,酷寒冬天擼狗熊”的“戰(zhàn)斗民族”的年輕人萌生無心“戰(zhàn)斗”的意識,漸漸與“頹”和“喪”結緣。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眾對“喪文化”文本的創(chuàng)制實踐成為可能。網絡助推“喪文化”滲入中國青年亞文化圈。2012年,青年“喪文化”表現(xiàn)為“絲”形象。2014 年,青年“喪文化”外顯為“佛系”形象。2016 年,青年“喪文化”擁有了本土經典“喪形象”——“葛優(yōu)躺”,其形象原版是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的角色“季春生”。“葛優(yōu)躺”配文“我只想靜靜地躺一躺”“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感覺身體被掏空”等吐槽神句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體中熱傳。隨之而來,“喪”話語、“喪”圖片、“喪”歌曲、“喪”小說、“喪”影視紛紛出產。2017年,“喪營銷”理念流行,以“喪文化”為主題的“喪茶”“衰茶”出現(xiàn),這意味著“喪文化”從網絡走向現(xiàn)實。2021年,“躺平”一詞因網文《躺平即是正義》悄然風行,助推青年“喪文化”熱度繼續(xù)攀升。
通過梳理演變歷程可知,青年“喪文化”濫觴于美國“垮掉一代”,盛行于歐洲,波及亞洲,影響著世界。青年“喪文化”在生成和發(fā)展歷程中,與各種青年亞文化相互雜糅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表現(xiàn)風格。和其他青年亞文化采用激烈抵抗主流文化的方式不同,青年“喪文化”隱藏了“鋒芒”,而采用“情緒下沉”“消解抵抗”方式對話他人、展示自我。
2.青年“喪文化”的譜系歸屬。青年亞文化是青年群體基于共同興趣和價值追求,創(chuàng)造性表達自我的文化實踐[3]1?!皝啞笔窍鄬τ凇爸鳌倍缘拇挝幕?,是相對于“中心”而言的邊緣文化。要把握青年“喪文化”的本質,就要準確定位青年“喪文化”在青年亞文化中的譜系歸屬。青年“喪文化”是青年亞文化譜系中一種獨特的亞文化樣態(tài)。青年“喪文化”自誕生以來,“就具有揮之不去的背反品格:既是母體文化的一部分,又總是試圖消解涵括前者。猶如游離于母體之外的眼睛,它注視自己所屬的整個體系,隨時準備發(fā)現(xiàn)后者的癥侯”[4]?!皢省辈⒎侵行悦枋鑫幕F(xiàn)象的詞匯,它暗含著固有的負向價值認知。通過溯源其生成過程,考察內在核心價值取向以及產生長期社會效應可知,青年“喪文化”在青年亞文化譜系中,屬于負能量青年亞文化樣態(tài)。西方國家曾因未能有效引導青年“喪文化”而產生低欲望社會惡果,造成國家經濟下行和青年精神低迷。以史為鑒,應高度警惕和掌握青年“喪文化”流行趨向,解析其文化表征,探索有效引導路徑。
二、青年“喪文化”的表征解析
解析亞文化的“表征”是透視和剖析亞文化最直接的方法。自開展青年亞文化研究以來,伯明翰學派亞文化的研究范式一直被奉為圭臬。隨著時代發(fā)展、文化環(huán)境變遷和文化媒介豐富,伯明翰學派亞文化研究范式逐步遭受質疑。雖然伯明翰亞文化研究中心不再占據青年亞文化研究理論范式的主導地位,但是其研究方法——剖析“風格”,是亞文化研究的經典手段,不能完全拋棄?!昂髞單幕毖芯空邚娬{新時代青年亞文化的復雜性和變化性,積極尋求突破,探索出更多與時俱進的研究方法。鑒于此,研究青年“喪文化”應兼容運用“亞文化”“后亞文化”理論,既要借鑒運用伯明翰亞文化理論具有超越時空的經典研究方法,又要及時增補“后亞文化”理論的新研究手段,考察“新部落”“生活方式”“場景”,唯有此才能準確解析青年“喪文化”表征。
1.風格:解構式“喪”敘事?!帮L格”是亞文化的“皮膚”“精神圖騰”。獨特的風格是形形色色亞文化中最醒目、最可讀的標志。不同的青年亞文化需要借助不同的風格去表達訴求。青年“喪文化”以解構敘事為特征,具有消極的敘事風格,表現(xiàn)為“反雞湯”反主流的敘事邏輯?!皢氏怠鼻嗄陜A向于使用拼貼和同構創(chuàng)作手法來創(chuàng)造表意文本,從而將自我與“局外者”區(qū)隔開來。列維·施特勞斯認為,“拼貼”是“一種即興或改編的文化過程,將客體、符號或行為移植到不同的意義體系與文化背景之中,從而獲得新的意義”[5]。例如,“咸魚翻身,還是一條咸魚”,“等忙完這一陣,就可以接著忙下一陣了”,“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松”。同構手法是將“喪文化”的文字語錄、歌曲、表情包圖片和文學影視作品等具有同質性的“喪文化”素材,協(xié)同構成“喪文化”的小符碼系統(tǒng),消解主流文化認知,傳播“喪”寓意。例如,“葛優(yōu)躺”圖片配上“生無可戀,無需再戀”“人間不值得”,圖片和文字共同呈現(xiàn)以表達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力感。
2.新部落:共情式“喪”群體。后現(xiàn)代社會已經碎片化,整齊劃一的社會組織分化成若干短暫的、不穩(wěn)定的、以情感維系的“新部落”。相對于因親緣、血緣、地緣而建立的“部落”,法國社會學家米歇爾·馬費索里所謂的“新部落”,“沒有我們熟悉的組織形式的硬性標準,它更多的是指一種氣氛”[6]。班尼特認為,利用“新部落”能夠更好地捕捉到“年輕人的音樂和風格偏好不斷變換的性質,以及青年文化群體的本質流動性”[7]169。青年“喪文化”群體就是后現(xiàn)代社會碎片化分化過程中的“新部落”之一。青年“喪文化”沖破階層結構、種族和性別,是個體選擇式情緒“狂歡”,“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主要來源于給人的反差感,也就是與眾不同的日常”[8]。青年“喪文化”群體圍繞著非理性元素將處于低迷情緒的同齡人召喚并聚集起來,共情共融渲染頹廢思想,形成所謂“志同道合”的青年“喪系”群體,在虛擬網絡空間和線下實體空間的交流互動中產生“喪”的情緒共鳴。
3.生活方式:擬劇性“喪”演繹。考察詞源學可知,生活方式可理解成生活模式,亦可以理解成生活風格。皮埃爾·布爾迪厄更多傾向于在后者的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認為生活方式與各個階級的“慣習”和“品味”聯(lián)系在一起,與各個階級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密切相關,因此生活方式既受制于結構性的條件,又具有表現(xiàn)性特征[3]22。美國學者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中較為細致地闡述了表現(xiàn)性擬劇思想,認為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互動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表演。“喪系”青年就是使用擬劇演繹方法實現(xiàn)“喪”展示的,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曬“喪”活動,釋放“喪”情緒,展開“喪”演繹。一方面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正悲傷落寞感外顯演繹表達,如通過流淚的咸魚、生無可戀的“葛優(yōu)躺”等符碼作抒發(fā)真實“喪”情緒的演繹表達;另一方面是示弱的“喪”偽裝。閑來無事“喪”一下,屬于調劑生活的矯情演繹,如學霸經常感嘆看不進書。無論是真“喪”的表達,還是假“喪”的偽裝,都具有擬劇演繹性。
4.場景:流變式“喪”空間。場景能夠推動城市的文化空間、產業(yè)、體制和媒介之間相互關聯(lián)性,可以促成對主體轉換性角色的意識和反映[7]64。杰夫·斯塔爾認為,場景具有“即興的、暫時的、策略性的聯(lián)想和因其有限而廣泛滲透的社交性而產生的文化空間,蘊含著變遷和流動、移動和易變性”[7]63。青年“喪文化”場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空間。較早的青年“喪文化”傳播空間發(fā)端于新媒體平臺,如微博、QQ、微信、直播間和網絡社區(qū)等。青年網民所稱的“網抑云”是比較具有標志性的虛擬“喪”空間?!皢氏怠鼻嗄昃W民不僅可以通過網易云音樂APP搜索“喪”歌曲,還可以在評論區(qū)中表達“喪”情緒。而現(xiàn)實生活中,資本逐利本性則利用“喪系”青年的表達欲望,打造“喪”系實景消費空間?!皢氏怠鼻嗄杲洺>奂凇皢什琛薄皢仕崮獭钡葘嶓w店周圍。這種現(xiàn)實空間和虛擬空間之間的負能量流動,實現(xiàn)了場景間“喪”的推波助瀾、協(xié)同流變。
三、青年“喪文化”的危害隱憂
“喪文化”的傳播會導致青年價值虛無,引發(fā)青年群體焦慮,造成青年社會退縮,破壞青年健康成長環(huán)境。如果放任“喪文化”傳播,不僅會干擾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阻礙青年志氣、骨氣和底氣的養(yǎng)成,影響青年健康發(fā)展和成長,阻滯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而且會消弱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效果,危及國家輿論安全。
1.“喪文化”易導致青年滋生價值虛無主義。“喪文化”暗含價值虛無認知,漠視勤奮與拼搏的價值。披著“喪文化”外衣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向外界展現(xiàn)出一種頹廢沮喪的消極認知指向,傳遞生活無意義、人生沒方向的悲觀情緒。這與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朝氣蓬勃、胸懷理想的正能量相悖,會導致青年生成頹廢消極、不思進取的錯誤人生觀。例如,“喪格言”的拼貼改造會消解傳統(tǒng)的敘事結構,以一種急劇反轉形式進行黑色幽默式的表達,完成對主流價值的顛覆和意義世界的疏離。一旦青年將“喪”轉變成一種長期生活態(tài)度,會影響青年價值判斷,使之陷入價值虛無主義,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不再具有意義,進而失掉奮斗的動力。“我喪我有理”,“人生沒意義”的扭曲價值觀,會讓年輕人消極避世,不思進取,一事無成。
2.“喪文化”易引發(fā)青年集體焦慮。“喪文化”背后是后現(xiàn)代性所主張的去中心性、非理性、不確定性邏輯,暗含對社會權力結構和交往秩序的“祛魅”,極易引發(fā)青年集體焦慮?!皢饰幕辈捎媒鈽嫷姆绞?,瓦解現(xiàn)有社會主流認知,宣揚主體消散,熱衷意義延異,醉心能指自由?!皢饰幕卑呀獬饬x“在場”作為解構起點,使傳統(tǒng)話語符號同一性出現(xiàn)裂隙,導致能指與所指兩者永難彌合。例如,“咸魚翻身,還是咸魚”式的“喪”話語,混淆能指所指,解構傳統(tǒng)格言,驅逐正能量。伊夫拉特·茨隆將后現(xiàn)代時尚描繪成沒有意義附著的符號狂歡,狂歡之后留下被抽空了意志而茫然無助的受話者(聽眾)[7]99。部分自媒體為了盈利不擇手段,不惜熬制販賣“毒雞湯”,吸引青年眼球?!澳闳钡牟皇呛眯愿瘢呛冒职帧笔降摹皢省痹捳Z,限制了青年自我認知,阻塞其獨立思考、勵志成功的通道,幻滅青年群體夢想,將會造成一代甚至幾代青年的集體焦慮。
3.“喪文化”會造成青年社會退縮。社會退縮是個體對任務的放棄,其本質在于不能堅持決心,是競爭受挫后的消極反應[9]?!皢饰幕睍龑嗄耆后w視野向內收斂,使青年陷入無法與他人和歷史相連的困境,使其具有“扁平現(xiàn)代性”,成為“原子化個人”,最終造成社會退縮后果。一是使青年產生代際關系退縮?!皢省闭J知使青年將自我界定為失敗者,不愿意與人交往。青年“喪”到極致,會龜縮在個人空間,落入頹廢虛無的精神荒漠?!霸垡膊恢?,咱也不敢問”表現(xiàn)出代際認知疏離和關系退縮。二是造成社會任務退縮?!皢饰幕睍骨嗄觌y以集中精力完成社會任務,其典型表現(xiàn)為各種形式的拖延行為。社會退縮行為是一個連續(xù)遞進的行動序列,由偶爾疏離開始,退縮程度依次增強,最終將引發(fā)離崗離職。三是形成社會生活退縮?!皢饰幕睍l(fā)青年的孤獨感,導致一個個“小寫的自我”在青年群體中慢慢生成,最終因拘囿于個人生活的“小邏輯”而忽略了廣闊時代的“大邏輯”。社會退縮切割了個體與歷史的聯(lián)系,會使青年成長失去歷史延續(xù)感及優(yōu)秀歷史文化滋養(yǎng)。
4.“喪文化”會侵蝕青年成長環(huán)境。網絡空間中流傳著“喪”段子、“喪”表情包、“喪”小說和“喪”影片。部分媒體人成為“喪文化”的布道者,“人間不值得”等“喪”話語受到部分迷茫青年追捧。線下空間“喪”主題會成為部分商家牟利噱頭。“愛無能酒館”“沒希望酸奶”“喪咖啡”等商家將負能量語錄印制在產品外包裝上,誘導青年消費。尼爾·波茲曼認為:“如果一個民族分心于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么這個民族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盵10]不及時整治“喪文化”、凈化文化環(huán)境,未來青年精神世界健康發(fā)展將無法保障。長期處于“喪文化”氛圍中的青年將深陷價值迷失泥潭,會成為無夢、無痛、無趣的“橡皮人”,對民族社會發(fā)展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青年“喪文化”的引導路徑
青年“喪文化”有其獨特的文化形成歷程和內在動力,不能簡單地抑制封堵,只能順勢引導疏通。欲將青年“喪文化”動力指向由負向扭正,實現(xiàn)青年“喪文化”向青年“上文化”轉變,應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力,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總引領,謀劃多層次、寬維度引導路徑。
1.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霸谌魏我粋€特定時期,都存在著一個由慣例、意義和價值組成的中心體系,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統(tǒng)治體系……人們組織這個體系并依照這個體系的要求生活?!盵11]無論哪個歷史時期,“只要缺失了正確評價道德的那種引線和至上的標準,道德自身則總是會遭到各種各樣的敗壞”[12]。如果任由青年“喪文化”流行,那么傳統(tǒng)的意義世界將被價值祛魅,青年價值觀念會因缺乏可公度性而落入“諸神之爭”的尷尬境遇,最終導致青年產生價值虛無。如果青年缺少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沒有集體情感歸屬作心理支撐,一旦遭遇挫折,就會一蹶不振,誤入歧途。習近平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盵13]治理青年“喪文化”,需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利用主流意識形態(tài)蕩滌“喪文化”陰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基因,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凝結著中國人民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信念,體現(xiàn)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準則,同時也承載著每個中國公民的美好愿景和精神寄托。要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的精神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培養(yǎng)青年成長成才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其轉化為青年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為青年奮進拼搏未來、綻放人生精彩提供有力精神支撐。
2.解決青年工作生活的實際困難。經濟全球化、科技智能化和生活信息化,給青年的成長和發(fā)展帶來諸多困惑和挑戰(zhàn)。工作、家庭、戀愛等出現(xiàn)的困境,影響著青年的情緒。人工智能搶占就業(yè)市場,造成青年就業(yè)壓力,使青年感嘆“幾乎是個廢人”。關心和解決青年面臨的實際難題,是治理青年“喪文化”的基礎。只有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fā)青年潛能,清除青年成長中的障礙,助推青年“喪文化”的治理。一要加強教育培訓,提升青年技能素養(yǎng)。應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對青年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教育和技能訓練,切實提高廣大青年知識素養(yǎng)、操作能力和適應能力。要依據青年個性特點,跟蹤培養(yǎng),重點扶持,充分發(fā)揮老一輩人傳幫帶作用,將技術和經驗傳授于青年,幫助青年盡快成長。二要為青年搭建展示平臺,打通成長通道。結合青年實際特點,搭建展示青年才華、提高青年才能、激勵青年成長的重要平臺,滿足青年期待成長、渴望發(fā)展的需求。要破解社會階層固化、利益固化的困局,科學制定青年健康成長規(guī)劃,構建激勵青年發(fā)展的體制機制。保障青年向上流動所需要的托舉,為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提升青年的成就感,激發(fā)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三要關注青年熱點問題,切實解決其生活困難。深入探究青年在求學、就業(yè)、婚戀、住房等方面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為青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制定房價調控政策,卸下青年思想包袱;讓青年享受更多改革發(fā)展紅利,獲得更堅實的創(chuàng)業(yè)基礎和底氣。只有關切和幫助青年解決實際難題,才能鏟除滋生“喪文化”的現(xiàn)實土壤,使青年無后顧之憂勇敢迎接生活挑戰(zhàn)。
3.提供青年成長所需的人文關懷?!皢饰幕钡牧餍幸欢ǔ潭壬戏从沉瞬糠智嗄晷睦砩系墓陋毰c迷茫,青年心理健康成長亟須引起高度關注。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談論人的發(fā)展時指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盵14]青年只有心理、生理均衡全面發(fā)展,才能達到完整發(fā)展。加強青年人文關懷,可以使青年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獲得健康心理,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從而根除“喪文化”產生的心理基礎。一要加強青年生命關懷。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從更高層面深刻思考生命價值、探尋生命的意義,使青年增強對人生深度和廣度的認識;幫助青年構建健康的精神家園,讓青年充分感知時間的彌足珍貴,促使青年產生“不是‘人間不值得’,而是‘歲月很美’‘時光苦短’”的深刻覺醒。二要增強青年人格關懷。引導作為網絡原住民的青年一代,擺脫虛實兩面人格困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胸懷理想,堅持自律,促進“明志、修德、踐行”的健康人格養(yǎng)成。三要做好青年成長關懷。引導青年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人生規(guī)劃,錨定職業(yè)目標,鼓勵青年為了理想積極準備,堅持落實踐行;加強心理咨詢幫扶力度,使青年得到及時的情緒疏導,消除成長困惑,解決成長的煩惱;引導青年向革命先烈學習,學習他們面對挫折和困難仍不屈不撓、堅定信仰的大無畏精神,使青年明白“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的道理。
4.引導青年認知和建構主體意識。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盵15]引導青年遠離“喪文化”,關鍵是增強青年自身對“喪文化”的免疫力。免疫力的能量源于青年對時代新人主體身份的認知和建構。一要引導青年置身時代背景,認知身份歸屬和主體責任。引導青年深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要什么”和“我們做什么”,探求身份歸屬,激發(fā)主體意識,實現(xiàn)責任認同和群體共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新時代青年的人生黃金期與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征程相一致。光榮的時代任務賦予青年,青年只有自覺把人生追求融入國家發(fā)展藍圖和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堅定理想、信念和追求,提升志氣、骨氣和底氣,才能真正擁有廣闊人生舞臺,綻放青春風采。二要引導青年投入實踐活動,建構主體意識,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馬克思指出:“個人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盵16]人通過勞動開展對象化活動,收獲豐富的生活經歷,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情感、欲望和自我意識等價值層面滿足,由此推動自我與世界關系的客觀認識。習近平強調:“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盵17]青年欲感知生活美好,必須在實踐活動中提升主體意識、實現(xiàn)自我價值。加強實踐鍛煉會使青年不因境遇順逆而產生認知搖擺,能夠始終保持務實態(tài)度和清醒頭腦,堅守人生信念,實現(xiàn)人生理想。
5.營造青年成長的健康文化環(huán)境。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并且和這個環(huán)境一起發(fā)展起來的?!盵18]如果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有種種負能量縈繞青年左右,那么將消減治理青年“喪文化”的有效性,影響青年健康精神心理的養(yǎng)成。營造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是青年“喪文化”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優(yōu)化媒介文化環(huán)境。截至2020年12月,20-29歲、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7.8%、20.5%,數據顯示青年網民數量高于其他年齡段群體[19]。青年是受媒介影響最為龐大的群體。全媒體時代,要強化媒體擔當,各種傳媒平臺應肩負起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職責,及時洞察社會問題、疏導引流負能量,凈化青年成長媒介環(huán)境。要翻轉負能量文本話語,弘揚正能量,實現(xiàn)能量由負向正的轉化。例如,用“錦鯉和咸魚差龍門一躍”“我命由我不由天”燃話語,替代“咸魚翻身還是咸魚”“不辛苦,命苦”等“喪”話語。二要治理商業(yè)文化環(huán)境。商業(yè)文化對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部分商家逐利無下限的現(xiàn)象,應明令禁止制作“喪”廣告,消費青年“喪”情緒,營銷青年“喪文化”。強化商家社會責任,引導“喪茶”“喪酒”等商業(yè)轉型。三要凈化青年同輩文化環(huán)境。應充分發(fā)揮青年同輩群體中大V青年、意見領袖的作用,引導其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鼓勵青年同輩群體傳播正能量,更正“喪”認知,排解“喪”情緒,引導“喪系”青年走出“喪文化”陰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3]馬中紅.無法忽視的另一種力量:新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4]王曉華.差異之愛與青年亞文化的建構:對鮑勃·迪倫的一種解讀[J].青年學報,2017(2):61-67.
[5]列維-斯特勞斯. 野性的思維[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2-42.
[6]MAFFESOLI M. The time of the tribes: the decline of individualism[M].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6:98.
[7]安迪·班尼特,基思·哈恩 - 哈里斯.亞文化之后:對于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8]葉虎.巴赫金狂歡理論視域下的網絡傳播[J].理論建設,2006(5):66-68.
[9]鄭丹丹.論社會退縮[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6):121-131.
[10]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02.
[11]HALL S. Culture,the media and the“ideological effect”[G]//CURRAN J, GUREVITCH M, WOOLLACOTT J.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London: Edward Arnold,1977:332.
[12]鄧曉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句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2.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15]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7.
[17]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02).
[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0.
[19]CNNIC發(fā)布第47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2021-02-03/2021-09-14.
【責任編輯:張亞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