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通過涵蓋小說、詩歌、散文、話劇等體裁的現(xiàn)當代文學中部分優(yōu)秀作品,以體現(xiàn)現(xiàn)當代文學的偉大成就。而所選擇的現(xiàn)當代文學,由于其所處于的年代以及歷史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備一定的文學特色。在鮮明的文學特色之下,現(xiàn)當代的文學不僅反映出各個作者在其時代浪潮下所表現(xiàn)出的不一樣的個性色彩,以及在這樣的個性色彩之下閃耀的人性之光,同時也反映出現(xiàn)當代文學對于歷史的影響,對于社會的影響以及能夠深刻撼動人類內心的巨大能量,簡單文字之下的連鎖效應是許多文學作品所無法比擬的,它是作者基于時代背景下的覺悟,是對同時代下人類的警醒,這樣的境界所付出的代價是悲慟的、巨大的,但是他們選擇利用文字來使沉睡的人們醒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文學作品中所承載的思想文化內涵自始至終都值得人們去認真反復的閱讀,因為其中所包涵的精神及思想品質,不僅處于社會之林的高處,也處于世界高度的巔峰。
一、利用作者的慣性表達,猜測作品的文本用意,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中學生從對魯迅眾多的作品的聽聞中便會對魯迅的作品有所知曉,魯迅的作品時而感情真摯飽滿,時而犀利諷刺,時而鮮明形象,靈動華美,魯迅作品的風格多面,但是風格卻自成一派,獨立而又鮮明。本單元中魯迅寫的小說《阿Q正傳》雖然只是節(jié)選,但是就小說而言,最重要的是基于小說之上理解其主旨,發(fā)現(xiàn)作者在背后所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基于此,通過對魯迅作品表達風格的了解進行慣性思考,假設學生沒有看過《阿Q正傳》,結合小說三要素進行對文本用意的猜測,而在小說中,人物、情節(jié)以及環(huán)境是表達主旨最關鍵的要素,為了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從《阿Q正傳》的標題中可以了解魯迅筆下的主人公阿Q,其身份是一個一貧如洗、無家無業(yè)的流浪雇農,同時結合作品主要環(huán)境,從其大背景(一般情況下開頭會交代)了解為辛亥革命,以及課文具體的情節(jié)《優(yōu)勝記略》和《續(xù)優(yōu)勝記略》來進行對文本主旨的猜測。
因此,結合阿Q形象,首先通過從具體情節(jié)的文本中對阿Q形象的描述進行分析,阿Q自尊、自負、欺軟怕硬、自欺欺人又自輕自賤,從正常的角度結合其性格來看此人,阿Q應該是一個極其負能量之人,但是卻可以通過自欺欺人的方式讓自己得以在這個世界上茍活下去,是一種叫做“精神勝利法”的東西在作祟,這不僅是阿Q在面對任何事情下的共性,也是其身上最典型的特征。而魯迅一向是批判和諷刺為主的寫作習慣,阿Q多是被魯迅借助以小見大來反映社會大環(huán)境下某一特定事實的對象。再通過對《阿Q正傳》中其他主要人物的了解可以發(fā)現(xiàn),除卻阿Q,還有趙老太爺、假洋鬼子和趙秀才、吳媽和小D,分析其相對階層,是壓迫阿Q的強權階層、社會中的典型人物——讀書人、與阿Q相同階層以及低于阿Q的階層,從這個層面分析,從阿Q來反映的對象應當是更加普遍的群體,是大多數(shù)的群體,從而得出魯迅筆下反映的當下的國民特點,通過“精神勝利法”來反映其自身的一種劣性。
二、通過文本的情感傾向,感知作品的表達主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談及文本的情感傾向,想必一定與文本中表達感情的詞語有著緊密的關系,而詩歌作為表達情感的典型載體,通過體裁,便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多以抒情為主,而抒發(fā)感情或正面或負面,只是表達的情感以什么元素為主,需要作者通過對作品內容的探究來進行考量,從而通過準確的詞語來進行對情感的表達,完成對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而高中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中的詩歌為《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再別康橋》,通過標題可以發(fā)現(xiàn)《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通過對大堰河,其作為地主家兒子的保姆,而基于詩歌文本內容的部分詞語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寫大堰河,是為了懷念及回憶他的保姆,通過懷念及回憶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傾向是偏向于對大堰河作為他的保姆的贊美,也有在懷念中表達對他的感激,但是同時大堰河作為他的保姆,基于那個大背景的時代下,是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象征,而她們的命運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同情的,因此,作者艾青除了表達對大堰河作為保姆的懷念與贊美之外,也表達了對同為大堰河一樣身份與地位的舊時代廣大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反過來也是對世道不公的一種深深地痛恨。
因此,文本的情感傾向多為通過主要對象的描述來進行表達,但是在進行表達主題的認知時,需要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對基于大背景下表述對象背后所包涵的深層內涵進行象征性地探索,來擴大其主題思想,以宏觀的視角、以正反的視角來進行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從而達到對作品寫作目的的了解與掌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學生在掌握這樣的方式之下,需要積極積累詞匯,情感傾向的詞匯多為形容詞,通過詞匯的積累才可以以準確的詞語來精確表達作者的情感,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
三、通曉文本的手法運用,探索作品的內容意圖,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馮至《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以及賈平凹《秦腔》作為散文,從其體裁來看,作品的思想內涵多與大環(huán)境有關,或自然或社會或國家,但是這兩種散文,卻以一種非常特殊的形式來表達其思想主旨,前者以一種詩的意境來撰寫內容,后者以獨特的地方語言來進行散文的表達,其中的寫作手法也是十分鮮明與生動的?!兑粋€消逝了的山村》的寫作手法,多以通過詩一樣的表達來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與意境,李廣田曾對馮至的散文做出過很高的評價:“又如馮至先生,他近年來寫了若干散文,實在都是詩的,那么明凈,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見出崇高,在樸素文字中見出華美,實在是散文中的精品?!濒斞阜Q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等。從諸多評價可以發(fā)現(xiàn),馮至不僅抒情了得,其創(chuàng)作手法也是別具一格的,李廣田的評價已然給出了答案。通過全文的內容來看,以寫景為主,而詩以寫景抒情,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探索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得出馮至《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多以通過寫景來抒發(fā)自己對于景物的熱愛,然后從題目“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的“消逝”來進行探索,作者更有可能是表達的對景物代表下的大自然的珍惜與熱愛,以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對于美景的留念。
因此,通曉文本寫作手法的運用,探索作品內容意圖是幫助中學生理解作品思想內涵的一種途徑,但是中學生還是需要加強對文本寫作手法的探索來了解作品的內容意圖,加強自身對于文本思想內涵及主旨的理解,從而達到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對文本寫作手法的掌握,只是基于泛讀之下的一種快速猜測文本主旨的方式,中學生仍然有必要對文本進行細細的探究從而對這個文本有所掌握及了解,于細微處見真情,在真情中進行更深層次的發(fā)現(xiàn)與探索。
四、轉換作者的寫作視角,發(fā)現(xiàn)作品的寫作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戲劇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多以舞臺表演為主,是一種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表演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臺(表演場地)”和“觀眾”。其中“演員”是最重要的元素,演員通過角色扮演來達到對整個故事的演繹及詮釋。整個戲劇的情節(jié)通過開端、發(fā)展到高潮最后結束。而老舍的《茶館》作為一部經典戲劇,其中通過將大社會進行轉換的方式將其縮小到一個茶館內,通過人物之間的動作、對話等來反映人生百態(tài)。其中使用了轉換作者寫作視角的方法來進行作品的理解,《茶館》的寫作目的是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蕓蕓眾生。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多是一些作品之所以經典的原因,也是為什么這些作品背后能夠引起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從而在社會中獲得贊許和贊譽的原因。不僅僅如此,《茶館》本身所賦予人物以鮮活生命及靈魂的寫法,也許讓許多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此的視角轉換,也正是幫助眾人發(fā)現(xiàn)《茶館》寫作目的的理由及原因,而作品的深層次內涵也不攻自破,其反應的是眾人社會下的人生百態(tài),是當時社會背景下中國人生活的艱苦和辛酸。因此,通過轉換作者寫作視角,發(fā)現(xiàn)作品寫作目的的方式,可以幫助人們更多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深層次含義。
《茶館》的成功更多地映射了以《茶館》為寫作藍本下,戲劇表演的多層次還原,觀眾以觀眾的視角進行《茶館》的觀看、演員以演員的視角進行《茶館》的演繹的過程,也是幫助人們去理解與發(fā)現(xiàn)《茶館》更多側面下所表達的內涵。通過演員自身對于《茶館》中人物的理解,進行原型的演繹,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原型的拓展,才可以幫助觀眾更多地發(fā)現(xiàn)人物在當時背景下的一面以及現(xiàn)代社會中所可能展現(xiàn)的不一樣的一面,他們的命運不僅與故事緊密結合,也與時代緊緊相連,通過不一樣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老舍《茶館》戲劇背后所展現(xiàn)的不同一面,去發(fā)現(xiàn)社會的陽光下灰色的一面,去正反思考問題,去辯證理解問題。
對于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研習,不僅是基于“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下的一種教學方式的探索,也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的閱讀興趣方面起著一定的意義及作用,更有助于促進語文學科建設,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傳承優(yōu)秀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韋倩.“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2]彭子旋.高中語文“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1.
[3]徐英卓.高中語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研習”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4]溫儒敏.“學習”與“研習”——談談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的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20(08):4-12.
[5]溫儒敏.“學習”與“研習”——談談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的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20(08):4-12.
[6]肖旭.“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0.
熊潔,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李兆基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