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日記》里提到過的人名將近2000個,有個保姆,有姓無名,叫許媽,南通人,20世紀(jì)30年代曾在魯迅家里做工。
許媽以前在家是做農(nóng)活的,在海嬰的印象中,她體格健壯;常到周府做客的女作家蕭紅提及這位保姆,將她描述為“矮胖胖的”。
許媽雖然年事已高,卻勤勞肯干,照應(yīng)孩子不辭辛苦。海嬰從小患有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每到春秋時節(jié),容易導(dǎo)致花粉過敏,晚間尤其嚴(yán)重,睡覺不能平臥。許媽常常把海嬰扶抱在胸前坐著,她幾乎一夜不能合眼。直到東方發(fā)白,海嬰喘息稍停,許媽才把他輕輕放下來睡,而自己又得起身忙活去了。
許媽沒有什么文化,甚至連名字都無法查證,卻自有她做人的道理,時常以此教導(dǎo)海嬰。她說:“孩子要孝敬父母,不要吵父母。”海嬰小時候不懂得父親夜里寫作,白天需要休息,常去書房打擾,每當(dāng)此時,許媽就急忙催促他離開,怕吵醒了大先生。
當(dāng)然,許媽也不免有疏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
有一次,魯迅和許廣平在樓下飯廳吃飯,許媽帶著海嬰在樓上書房玩,竟然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一頁頁撕下來,從陽臺上撒開去,如同放風(fēng)箏一樣。還有一次,魯迅寫完稿子,未及收起就去吃飯,許媽來打掃房間,擦桌子時順手把稿子抹到地上,然后當(dāng)廢紙掃掉了。
這些錯其實都不算小,可魯迅從不對許媽加以責(zé)備,更沒有因此辭退,只在嘆息之余告訴她,以后不可再錯。
許媽在周府6年多,吃苦耐勞,魯迅一家也沒有把她當(dāng)外人。魯迅教海嬰對許媽要叫姆媽,不許直呼其名。魯迅還請許媽和海嬰到照相館合影,并將照片寄給遠在北京的老母親。
1936年10月19日清晨,海嬰從睡夢中醒來,剛穿好衣服,許媽來到三樓,眼圈發(fā)紅,強抑著淚水,對他說:“爸爸沒了……”
魯迅去世后,這個家的頂梁柱沒了,缺少了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許媽明白事理,主動對許廣平說:“大先生已不在世,許先生也很艱難,我回家養(yǎng)老去吧。”
臨走時,彼此依依不舍,許媽流著淚答應(yīng)海嬰,以后每年都來看他,卻一直沒來。
直到1946年春天,海嬰上初中三年級,許媽這才實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承諾。此時,她已年過六旬,頭發(fā)花白,步履蹣跚。許媽見到海嬰很高興,但又很傷感地說:“弟弟,這次看你長這么大了,回去也放心了,恐怕這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見面?!?/p>
分別時,許媽含著眼淚,說不出話,默默地給海嬰塞了一些零用錢。從那以后,海嬰再也沒見到她那慈祥而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面龐,只能對著她留下的照片,沉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摘自《現(xiàn)代家庭報》 成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