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婷
(盤錦弘毅中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但目前的大課堂教學不能完全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內容只能根據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能力的范圍之內進行設計?;A較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強,認為老師講得太淺滿足不了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學習能力弱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導致聽不懂老師講的東西。只有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才會認為老師講的恰到好處。顯而易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照顧全部學生的學習,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減少這一現(xiàn)象,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以提升[1]。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大課堂教學,每個班大約都有四五十名學生。教師會依據所有學生的平均學習能力,制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這樣的教學模式背離了最初的教學原則,在學生能力各不相同的情況下,教師統(tǒng)一教學,導致基礎薄弱的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低下[2]。
自古以來,就有“量體裁衣”和“因材施教”等關于教學方法的理論,說明教師對學生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非常符合教育理念。分層教學法是指老師在知曉學生的學習情況后,針對不同的學生定制相適應的教學目標,采用區(qū)別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并根據教學效果分配不同學習任務。這樣,教師就能夠準確地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3]。
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很強烈的特點,教師應該根據這個特點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差異性的分層教學,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適應自身特點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從而在課堂教學上更加積極的參加教學活動。
在目前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遺棄,分層教學模式慢慢的成為了主流教學模式。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更加集中,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學習更加積極。通過實驗研究,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對分層教學進行應用。
對于學生學習來說,學習目標的是否合適特別重要。老師需要按照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如果教學內容過難,學生會因此而放棄;如果太簡單,學生會因此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按照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教師應了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生能寫出本課的關鍵詞和短語,而且還要能正確理解和表達做家務話題。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讓學生們學會如何使用情態(tài)動詞“could”?;趯W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給能力強的學生制定更高的學習目標;給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制定簡單一點的學習目標,著重于對單詞和詞組的學習,當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后在要求學生掌握情態(tài)動詞的知識。
在初中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這些學生的性格和學習能力差距巨大。在這種情況下,一步一步地統(tǒng)一教學明顯不科學。教師要在與學生課上課下的接觸中,認真的了解學生,以及和家長溝通,對孩子進行分層。將能力性情相近的學生分到一組,進行分組教學,這樣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教師對全班學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思維靈活程度和測驗分數(shù)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以分為A、B、C、D小組。其中A組是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約占班級人數(shù)的20%,B組是學習能力較好的中等偏上學生,約占班級人數(shù)的30%,C組是學習能力一般的中等及偏下學生,約占班級人數(shù)的30%,D組是暫時落后的學困生,約占班級人數(shù)的20%。為了避免學生出現(xiàn)抵觸心理,在分層時給學生講清分層的目的和重要性,教師必須征求學生本人的同意,并且告知全班,以消除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心理讓他們積極配合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分層次是動態(tài)的,這種分組只是暫時的,等到一定階段的學習或者測驗之后,會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學習進步的上升一個等級,而退步的則要暫時降一個等級。同時,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fā)展,這樣便可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勵、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
例如,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依據進行分組,將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分為一個組并將其命名為火箭組,然后將基礎中上,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分到一組將其命名為飛機組,其次再將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到一組將其命名為坦克組,最后將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分到一組將其命名為潛艇組,讓四個小組的學生分別坐在一起。根據座位教師就能夠更直觀、更有側重地教學,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小組中學習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同時,這個分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不斷的刺激學生進步。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既然要改革作業(yè)的形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分層作業(yè),也必然要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多種形式的、有梯度的分層作業(yè),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家庭作業(yè)的熱愛。
教師采取不同的分層措施布置作業(yè),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A.教師給出所有層次的作業(yè)范圍,學生自由在所有的層次中選做自己認為合適的作業(yè)。這種模式適合在思維能力強,能領會事物的相互關系的年級和班級進行。
B.教師具體指定各層次的作業(yè),這一模式主要在思維能力不強,不能領會事物的相互關系的年級和班級進行。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三層”就是上面談到的作業(yè)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以使C、D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A、B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fā)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分層次作業(yè)的分量、難度適宜、選擇自主、完成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yè)不再有困難,這無疑激發(fā)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樂趣。結果馬上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首先作業(yè)全交齊了,字跡工整的人數(shù)多了,而且沒有出現(xiàn)抄襲的情況。
設想一下,怪可怕的。一個班級學生太多,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導致不同個體的學生出現(xiàn)吃不飽、吃不了、吃了不消化等現(xiàn)象,甚至導致作業(yè)成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分層布置語文作業(yè)能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面對每個學生.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下,選擇適量的、有針對性的、精要的內容讓學生完成,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收獲與樂趣。
新課程教學評價的理念告訴我們,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作業(yè)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改進,能使學生感受到作業(yè)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起到激勵和教育學生的作業(yè),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考試不僅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和家長在一定階段了解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以往的考試是以學生的整體水平為基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試,這也不適合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教師應該以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依據,制定各不相同的考試內容,真實地測試出某一階段學生的進步或倒退,使獲得進步的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將會在未來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也使倒退了的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陷,以便及時彌補。
例如,在學習完初中八年級英語下冊的Unit 7 What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后,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考試時,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課文中單詞的詞性、短語以及簡單的形容詞、副詞的變化等內容的考試;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設置一些一般的問題,例如除了對單詞詞性、短語的考核外還應加入一些復雜的形容詞變化內容的考試;對于基礎特別好的學生,在考核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夠加入一些形容詞和副詞變換時,其中介詞的運用規(guī)律等內容的考試。這樣的分層考試可以讓師生對學習情況的把握更加清晰,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的來說,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因此英語教學質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更應該保證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幫助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要積極運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保證在教學中更加具有針對性,這不僅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宗旨,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