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內容摘要:文學地理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一直在影響著目前文學的發(fā)展。其憑借著獨特的地理視域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心路歷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重構,為讀者貢獻了更為細致的地理空間思維,并將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更加飽滿和真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文試圖從文學地理學的研究角度來分析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的地理空間構造。沈從文在《邊城》中用了大量筆墨來描繪茶峒的自然景色及文化風俗,這是他的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描寫。因此他的小說與文學地理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對關于他作品中的文學地理學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當然,沈從文在文章中的地理空間描繪不僅僅局限在空間的呈現(xiàn),還包括在空間影響下的人物背后隱含的人性刻畫。這是他對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反叛,是對自然原始的回歸。這是他對人的生存方式的終極闡釋。本文將從沈從文先生的作品《邊城》中尋找其文學地理概念的源頭,發(fā)掘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最根本的原始空間及其深刻的鄉(xiāng)愁。
關鍵詞:文學地理 沈從文 鄉(xiāng)愁 《邊城》 湘西世界 詩性空間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中國杰出的作家和歷史文物研究者。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20世紀的中國可謂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沈從文出生于湘西鳳凰,他所生活的 ? ? ? 湘西是一個迷人的地方,這個迷人的地方更是在他的筆下成為了充滿詩性的文學世界。這個仿若世外桃源的邊遠鄉(xiāng)村給予了沈從文以無窮無盡的遐想和沉思,同時也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從而指引了他文學的具體走向。這也使得他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特色。沈從文的文筆頗具特色,總體偏向浪漫主義風格。他一直追求文學意境的詩意構建,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滿詩性與靈性。他的語言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詩情畫意,格調古樸而充滿質感,單純而厚實,是對一個地方一類人的真實寫照,純潔而真實。這些都無不表現(xiàn)出湘西對沈從文的深刻影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邊城》。沈從文的這類以湘西故鄉(xiāng)為藍本的文學創(chuàng)作,共同構建了他理想中的文學體系——湘西世界。而這些都是他的文學地理感知,是他在文學地理視域下的作品呈現(xiàn)。
一.文學中的地理感知
1.文學地理的空間轉向
文學地理學是一種以文學作品所涉及的地理環(huán)境與作家及作品之間關聯(lián)的學科??梢哉f,文學地理學的研究任務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文學地理學從作家的地理分布和變遷中發(fā)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并分析其對作家的情懷、文化底蘊、審美構造、價值觀、藝術感官、文學選擇等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以作家為媒介,這種研究往往對其文學作品中的題材、意象、人物、語言、風格等作出合理解釋。最后,同樣不可缺少的便是研究這類文學作品對當地人文環(huán)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文學與地理可以說是相互關聯(lián),互相影響,文學地理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作家、作品、讀者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并找出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和特點,給出合理的解釋??梢哉f,這是對地理空間概念的深化。
不過,在中國文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地理空間的概念深度一直沒有達到其應有的高度,或者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時間占據了主導地位,而空間的概念卻往往被忽視,并且未被納入進文學觀念中。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文學環(huán)境的開拓和研究的深入,一系列文學地理學學術研究作品相繼問世,漸漸打破了文學地理空間概念被隔斷的束縛,并引領了新的文學研究熱潮。其中,尤以曾大興的《文學地理學概論》頗具影響和學術見地。在《文學地理學概論》中,曾大興重新定義了關于文學地理學的空間批評概念。他在書中指出,目前學界有很多人執(zhí)著于空間批評,但其實文學地理的空間批評與前者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中,空間批評中的空間是一種抽象化的空間意象,多具符號化概念;而文學地理中指涉的空間則是具體可感的實實在在的地理屬性空間。前者的方向在于文本及文本所塑造的虛擬世界,而后者則偏向于真實存在且與人物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場景。在曾大興看來,文學地理學的“這種空間從本質上講乃是一種藝術空間,是作家藝術創(chuàng)造的產物,但也不是憑空虛構,而是與客觀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間有重要的關系。”[1]可以說,這種獨特的地理空間在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對作品主題的闡釋,對人物情感的塑造,對故事情境的烘托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理空間影響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本體存在,決定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精神歸屬,形成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塑造著我們的感情體驗。它回答著我們的生命感受,也回答著我們究竟是誰的身份問題。
于是,文學地理感知便由此展開。
2.文學地圖的繪制
根據上文概述,我們得知中國的文學逐漸開始了對于文學地理的感知狀態(tài),這種感知為透徹的了解一位作家提供了理論藍本。地理感知的過程中,文學地圖的繪制也開始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
文學地理學上還有一種概念叫做“文學地圖”。在研究相應作家相應作品的文學地理時,還需要對作品中體現(xiàn)的的文學地理感知進行地圖分析。根據不同的分析角度,文學地圖可分為基于文學家的外部地圖和基于文學作品的內部地圖。外部地圖主要依據作家的作品所涉及到的地理分布和創(chuàng)作的地理軌跡來分析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內部地圖則依據特定的文本分析作品對地理空間的構造,以此來揭示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成書背景,深化地理感知??梢哉f,內部地圖是“通過觀察文本自身的地圖元素所呈現(xiàn)出來的空間特征,分析其中隱含的文學文化意蘊?!盵2]
《邊城》成書于1931年。當時的沈從文在20歲時便來到北京,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在《邊城》成書之前,沈從文一直在為自己的事業(yè)而不斷拼搏。他曾報考過大學,但屢次未被錄取。多次投稿,也沒有出版社愿意錄用他的文章。這也導致他的生活曾一度處于極度困難的狀態(tài)。可以說,在北京的這十多年間,沈從文經歷了太多的辛酸苦楚。賈平凹在談起沈從文時說過,什么人可以成為作家,往往經歷磨難多的人可以成為作家。沈從文從近似桃花源的家鄉(xiāng)走來,經歷了很多,這也使得他開始思考人生,思考人性。沈從文曾談及他創(chuàng)作《邊城》的意圖,其實他并非是為了營造一種與世隔絕,引人入勝的世外桃源,而是為了重塑人性,表現(xiàn)人生形式??梢哉f,《邊城》中注入了沈從文的人生心血和生活愿景,注入了他對生命的思考,注入了他坎坷人生中的歡喜與憂愁。與同時期的大多數作家不同的是,即使沈從文在經歷了眾多磨難之后,仍沒有改變他心中對美好人性的發(fā)掘和呈現(xiàn)。終于,1934年,《邊城》正式發(fā)表。這一部被沈從文寄托美好愿景與呈現(xiàn)童年記憶中美好故鄉(xiāng)的充滿溫暖與唯美的小說《邊城》開始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浮華城市中的迷茫人性看到了希望。
憑借這個研究任務,就可以把眼光投向基于作家與所在地區(qū)之間關系的文學地圖命題?!坝捎诘乩淼目臻g分布往往以地圖形式來呈現(xiàn),‘文學地圖’伴隨著‘文學地理’已經存在?!盵3]可以說,文學地圖是文學地理的衍生,在研究文學地理的同時,我們也在知曉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創(chuàng)作旅途,于是,屬于一位作家的文學地圖便飽滿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屬于沈從文《邊城》的文學地圖便是湘西。
二.《邊城》中的詩性空間
明確了關于文學地理空間和文學地圖的概念后,接下來的任務便是開始對文學文本的探討和研究。在開始探究之前,我們還需解決該研究什么的問題。周尚意、孔翔等在《文化地理學》中回答說:“一個地方,不僅有確切的地理坐標,更有該地具體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4]曾大興認為這就是文學地理學要研究的地理空間。從理論定位上,曾大興在《文學地理學概論》中指出“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空間,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由情感、思想、景觀(或稱地景)、實物、人物、事件等諸多要素構成的具體可感的審美空間。”[5]
對于文學地理學,我們可以從沈從文先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來進一步探討。沈從文的文學地圖是湘西,而湘西中的文學地理典型是《邊城》。沈從文的《邊城》是研究文學地理學的典范之作,是對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開拓和延伸?!哆叧恰分邢嫖魇澜绲奈膶W構建為讀者營造了迷人的詩性空間,也為研究文學地理學提供了范例。對此,我將從自然地理空間和人文地理空間兩方面做深入研究。
1.自然地理空間
沈從文所塑造的地域空間飽含詩性,這與湘西的地理環(huán)境脫不開關系。風景秀麗及充滿原始野性的湘西孕育了沈從文,也孕育了他的文學風格。湘西邊城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是他文學地理創(chuàng)作的本源,其中一些意象的烘托也頗為愜意。
想要解讀文學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空間,則需要進行影射空間的意象解構。其中貫穿整部小說的便是水的意象。邊城茶峒依水而建,《邊城》的故事都是圍繞著水而展開。故事的主人公老船夫和少女翠翠便是生活在水邊,靠著渡船過著生活。水貫通了整座茶峒邊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憑借著水而彼此連結和交流?!靶∠飨氯ィ@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盵6]邊城中的水是一種環(huán)境象征。它是一種自然景致,一種自然形成的天然屏障。茶峒人民因水而與外界阻隔,儼然一座世外桃源。它的存在預示著生命的誕生,烘托著愛情的朦朧,同時也宣示著生命的終結。它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象,還是一種生命的啟示。同時,邊城中的水更是一種精神象征,代表了生活在其中的茶峒人民心靈的純潔和質樸,充滿靈性和柔情。
除卻穿插文章始終的水的空間意象外,沈從文還刻畫了諸多具有象征意義的空間意象。沈從文筆下,如夢似幻的月夜、婉轉悠揚的鶯歌、繁密纏綿的蟲聲……如癡如醉,盡在眼底,美不勝收。而這些景色又都跟隨著人物的情感而自然舒展。悠閑的午后,白云映襯下的小溪,一老一少一黃狗,熟睡自若,安泰自然;平靜的黃昏,夕陽浸染下的桃紅色薄云,是少女愛情的想象,成熟躁動,薄薄凄涼;黃昏后的月夜,薄霧籠罩下的溪面,是少女甜美的夢境,歌聲悠轉,輕柔朦朧。
在沈從文的世界中,一切原始的美麗都導向空靈,此時的湘西,已向大自然徹底回歸。正如《邊城》中,翠翠的爺爺死后,沈從文加入了一段環(huán)境的描寫:“耳聽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大星子嵌進透藍天空里,非常沉浸溫柔。”“接著南方又是一顆流星劃空而下。對溪有貓頭鷹叫?!盵7]我們可以想象這是爺爺歸于自然的寫照。
“自從有了沈從文的文學構筑,‘湘西’才真正成了一個地方,一處鄉(xiāng)土”。[8]
2.人文地理空間
曾大興在《文學地理學概論》中提到:“人文地理可分為廣義的人文地理和狹義的人文地理,廣義的人文地理包括政治地理、經濟地理和軍事地理,而狹義的人文地理包括文教地理、宗教地理和風俗地理……比較而言,廣義的人文地理對文學的影響,遠不及狹義的人文地理那樣深刻和持久?!盵9]曾大興的這番論斷不無道理。就如同在刻畫既定地理空間時,文化風俗往往要比政治經濟要更能深入人心,引人入勝。“特定的空間和地理位置始終與文化的維持密切相關,這些文化內容不僅僅涉及表面的象征意義,而且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10]單從作品而言,沈從文在描繪他筆下的湘西世界時就賦予了《邊城》以淳樸、真誠的民風刻畫。同時,作為沈從文故鄉(xiāng)的湘西世界,其特有的民風民俗也正是他極力想要向讀者展示的部分。
可謂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依山傍水的湘西邊城,養(yǎng)育著質樸無華的人們,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他們獨特而又真實。祖父對孫女翠翠的愛,翠翠對二老儺送的愛,天保與儺送的手足之愛, 還有朋友死后選擇照顧翠翠的楊馬兵,尤其是那句“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為整個凄美的故事添上了幾分溫情與安慰。這都是未曾遭受現(xiàn)代文明侵襲的傳統(tǒng)之美。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他們擺脫了世俗權勢和利益的裹挾,唯一久存的是美好的人性和真摯的情感流露。這是秀麗環(huán)境下自然,淳樸,善良的人們和靈魂。這是湘西純質的民風。
除卻民風,民俗也是《邊城》中的重頭戲。“到了那天,……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后,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伙子。……凡把船劃到了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面前令賞,一匹紅,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某一人頭上去,皆顯出這一船合作的光榮?!盵11]這是對當地端午日的描寫,雖說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不同地域的人們對于端午節(jié)的過法也不盡相同,因此也體現(xiàn)出地理上的獨特性。在湘西的端午節(jié)過節(jié)方式也頗具地方特色,有泅水捉鴨子,龍舟競渡等等,儺送和翠翠第一次見面便是在端午節(jié),因此這個節(jié)日自然而然也成了兩人愛情的見證,自然也成就了一種詩性的遐想空間。
婚戀傳統(tǒng)也是《邊城》中重點刻畫的風俗??梢哉f,《邊城》中的故事都是圍繞著這個傳統(tǒng)而展開的。沈從文的湘西世界中,婚戀傳統(tǒng)分為車路和馬路。車路,就是父親做主,請媒人去說媒;馬路,就是自己做主,對所愛的人唱三年六個月的山歌。《邊城》中,大老天保和二老儺送同時喜歡上了渡船少女翠翠。二人同時喜歡上一個人在當地并不稀奇,如若按照茶峒人的規(guī)矩,則難免一次舞刀弄槍的流血掙扎。不過,這方面兄弟二人是不至于如此爭得頭破血流的。同時,他們也絕不會上演如同大都市怯懦男子那般“情人奉讓”,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可笑行為”。由此便顯現(xiàn)出邊城小鎮(zhèn)和大都市在愛情觀方面的疏離,原始,野蠻而又爽直。最終,他們采用了唱山歌的形式向翠翠表白。出于對弟弟的禮讓,天保讓儺送先唱,誰知二老一開口,大老就自知不是對手,任憑弟弟在晚風拂面的月夜用歌聲表達愛意。歌聲悠揚,深情而浪漫,溫軟而纏綿。作為此次對歌主角的翠翠,則是“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的各處飄著……”[12]對歌習俗是湘西人文的一大特色,采用對歌的方式向心上人表達愛意,是一個地域最為獨特的象征。在最為湊巧的是,翠翠父母也是因為歌聲相識,不久后便有了翠翠。山歌,影響了兩代人的愛情。不同的歌聲,不同的情誼;不同的地理,不同的民俗??梢哉f,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邊城,人與人之間構成的鄉(xiāng)土生活,一幅幅日常風俗畫便是一種風景,一種空間。
自然地理空間與人文地理空間的雙重作用,使得沈從文在《邊城》中所描繪的意境飽含詩性。二者的結合強化了讀者的地理感知,使這片天地更加的具體,更加的圓潤。
地理空間成為了文本,文學地理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三.沈從文的鄉(xiāng)愁
曾大興在《文學地理學概論》中指出,文學地理分析除卻顯性的關乎景觀、人物等地理要素,還需要隱性的關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解讀和探討。
汪曾祺曾在關于作者為何將作品取名為《邊城》的問題上回答說,“邊城”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說這是個邊地的小城。它同時也是一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斑叧恰笔谴蟪鞘械膶α⒚?,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自此,“邊城”不只是一個文本,它變成了一種概念,一種寄寓從文先生鄉(xiāng)愁的概念。
曾大興在他的《文學地理學概論》中提到過“鄉(xiāng)愁”這一概念。他的觀點認為,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地理空間使得文人在某一時間節(jié)點上由于產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種思念可以引申為對空間的思念,并由此催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寄托“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時間感,一是空間感。鄉(xiāng)愁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空間阻隔,人們難以由異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二是由于時間流逝,人們即使回到家鄉(xiāng)也無法由現(xiàn)實的空間回到記憶中的空間。要善于通過作品所建構的空間結構及其所描寫的空間要素來感受和認識鄉(xiāng)愁。鄉(xiāng)愁需要具體的空間來承載,來延續(xù)?!盵13]
空間的塑造源于時間的共鳴,鄉(xiāng)愁更是一種時與空的呼應。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就是一個與現(xiàn)代理性化的、冷冰冰的都市世界截然不同的詩性空間”[14],作家自己在這個充滿靈性與神性的地方找到了精神的原鄉(xiāng)與身份的歸屬地,這個世界也同樣為靈魂飄浮的現(xiàn)代人提供了精神的歸宿。沈從文為什么會塑造湘西世界,這些皆源于那斬不斷的鄉(xiāng)愁?!班l(xiāng)愁需要具體的空間來承載,來延續(xù)”。[15]成年后的沈從文幾經輾轉,遠離家鄉(xiāng)鳳凰。在經歷了城市生活的磨洗之后,沈從文感覺到現(xiàn)代文明背后社會的動蕩和人性的丑陋。他懷念起曾經生活過的湘西鄉(xiāng)村,渴望透過對這片未曾遭受現(xiàn)代文明摧殘的原始天地描繪,呼喚久違的純真人性與和皈依自然的人生本性。就如同他在《邊城》中所描寫的那樣“他們生活雖那么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命里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盵16]
作者在《邊城》中所塑造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習俗都深深表現(xiàn)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沈從文是理想人性和人生的追求者,《邊城》的故事是他對湘西人性中的美與善的悲劇性思索。在寫作《邊城》時,沈從文已離開故鄉(xiāng)湘西多年。此時的他已棲居于繁華的都市之中。他感嘆現(xiàn)代文明中傳統(tǒng)美好人性的迷失,于是便通過湘西世界的精神寫照對城市人性進行丑陋描繪和諷刺?!哆叧恰沸≌f的詩意追求和散文化表達,也表現(xiàn)了沈從文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小說抒情性特征。這些都表現(xiàn)了他對鄉(xiāng)村世界的回顧,和對都市文明侵襲的鄙視。
地理空間中的諸多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觸發(fā)作家的情感認知與生命意識。“文學中的地理,是作家心靈深處永恒的精神家園,也是創(chuàng)作的原發(fā)動力,促使作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精神原鄉(xiāng),這種精神原鄉(xiāng)在創(chuàng)作過程和文學作品中,則呈現(xiàn)為具有藝術美感的地理時空。因而,地理空間既是形成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的自然環(huán)境,又是作家‘精神原鄉(xiāng)’的源頭”。[17]可見,這種空間上的構筑無不在影響著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獨特的地域風貌不僅是回憶,更是精神的原鄉(xiāng)。沈從文不僅使“湘西世界”成了一個時間上的詩性存在,也使之成了一個獨特的空間上的詩性存在,時間與空間在此刻交匯,彼此視實現(xiàn)了時空的交流與融合。沈從文在時間與空間的雙重維度上,構筑了人類精神地理的原鄉(xiāng)。
一切,都源于鄉(xiāng)愁。
從文先生作品中所展示的文學地理學絕不僅于此,或者可以說,文學地理的概念貫穿于他作品的方方面面。湘西對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歷程影響深遠,其一生都是為這個精神原鄉(xiāng)而不斷創(chuàng)作。《邊城》是沈從文寫給故鄉(xiāng)的一首詩,一首極具浪漫色彩的詩。我們從中體會到了他賦予家鄉(xiāng)的色彩,給予家鄉(xiāng)的溫情,祝福家鄉(xiāng)的美好希冀以及寄托給家鄉(xiāng)的深刻思念。這是文學地理視域下的邊城自然與邊城人文。他以動人的筆觸描繪著自己的理想世界,以優(yōu)美的文筆營造著詩性的藝術空間,以發(fā)人深省的故事訴說著自己對美好人性回歸的渴望。《邊城》中美好的親情,甜美的愛情,懵懂天真的少女,帥氣體貼的少年,世外桃源般的景色,浪漫歡樂的民俗等等,都是從文先生斬不斷的鄉(xiāng)愁,也是屬于他的湘西世界。
參考文獻
[1][5][9][12][13][15][16]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
[2][3]張袁月.從文學地域、文學地理到文學地圖——空間視角下的文學地理學[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149-158.
[4]周尚意、孔翔等編著.《文化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9.
[6][7][11]沈從文.邊城[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8][17]李美容.浪漫的救贖—沈從文小說的詩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10](英)邁克.克朗著;楊淑華,宋慧敏譯.文化地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8.
[14]容本鎮(zhèn),張淑云.文學地理學:時空交融的研究范式[J].大學教育,2017.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