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菲菲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中指出,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yǎng),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由此可知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紅色基因是中華兒女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此將紅色資源融入教育領域,培育學生紅色文化與基因十分重要。本文對在高校思政課堂中融入紅色教育資源進行介紹。
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許多會議中強調堅定的理想信念重要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最多,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如200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主觀世界的改造,要首先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價值觀,然后堅定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礎上才可做一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1]。
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棟梁,要加強其理想信念教育,將紅色教育資源融入思政課堂,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不但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還能擴展教學實踐,深化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認識。通過其從紅色教育資源中獲得的認知讓學生更加堅定自我的理想信念,從容地面對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高校思政教學內容亟須補充新鮮能量,其中紅色教育資源是最佳選擇,紅色教育資源包含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紅色遺產等,在大學生思政課程中融入紅色資源,以此充實教學內容。第一,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課堂,可擴展教材中紅色道德教育的內容。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中“繼承和發(fā)揚中國革命精神”一節(jié)教學中融入紅色教育資源,讓學生可以全面、立體地掌握中國革命道德。第二,在大學生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教育資源,充實了思政教育有關的內容。教師在平時課堂中利用紅色歷史的講解,讓學生的學習有章可循,提升思政教學的科學性與說服性。第三,在高校思政課堂中融入紅色教育資源,還可延伸課中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引導學生深化學習,走出課堂。如可以走進紅色博物館,在專業(yè)講解員的講解下,讓學生更加了解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以此可得到思政課堂中不能達到的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是紅色教育資源核心資源的凝結,毛澤東主席在當時十分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作為中國人的革命文化,內含新中國成立時為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英勇事跡,表達了中國人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繼而傳承與發(fā)展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資源,無形中滲透著紅色文化。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指出,社會主義理論不是自發(fā)產生的,需要工人階級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工聯主義意識。通過外界灌輸輸入正確的理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旨在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達到良好思政教育效果[2]。
紅色教育資源中,中國故事占有比例較大,其包含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優(yōu)質資源。以此角度分析,將紅色教育資源與思政課程結合,可實現人、社會與國家的價值導向功能,提升人民群眾的優(yōu)秀價值觀。紅色教育資源中有十分具體的價值導向功能,即在紅色教育資源運用下,人或者社會組織都能對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過程中的精神(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感染,進而表達出我國共產黨人一直為著人民價值觀與價值目標而努力的精神,可通過此進一步激發(fā)人民對黨的熱愛,更加擁黨愛黨。另外,紅色教育資源具有的價值導向功能還能塑造大學生的行為,即道德人格導向。紅色教育資源中有很多我國老一輩先進革命楷模,此對于人個體發(fā)展有很強的號召力與感染力,激發(fā)人心中的欽佩之情,進而在行為、精神與心理等方面,完成對革命為人的效仿。在此將紅色教育資源導入高校思政課堂中,將紅色資源的價值導向功能發(fā)揮到最大。
紅色教育資源內容很豐富,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價值等,一般情況下紅色教育資源是以文化形態(tài)呈現出來。也就是說,紅色教育資源具有文化傳承的內在功能,要發(fā)揮此功能,就要將紅色教育資源與思政課程結合。從文化角度分析,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總和,中華文化作至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發(fā)展歷史,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各種系統(tǒng)性的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將紅色教育資源當作中國革命文化的主要載體,至今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素,通過對此保護與發(fā)展,本質上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但是若只是保護與發(fā)展中華文化,是一種消極的行為,還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宣傳與開發(fā),利用紅色教育資源。因此將紅色教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在通過思政教育對人民群眾的引導進程中,提升人民群眾對紅色教育資源的傳承與保護意識,更進一步激發(fā)人民群眾對民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動力,以此傳承中華文化。
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是教育的基礎要素,此可培養(yǎng)出更加健康與積極的個體。社會也可作為教育環(huán)境,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創(chuàng)造飽滿的精神,反過來,社會精神還能體現社會的發(fā)展情況?;谌司竦目伤苄?,可在人們接觸優(yōu)秀的客觀事物時,產生積極的、飽滿的精神。否則產生消極的精神。精神一旦產生,就有了對客觀世界作用的能動性。由此可知需要在積極向上的價值內涵下,才能形成健康、有益的精神。從此角度分析,對紅色資源的利用就有很大優(yōu)勢,因其自身就具有精神塑造能力。作為中國革命文化的載體,紅色教育資源也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人的精神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起決定作用,將此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結合,讓優(yōu)秀紅色教育資源在人民群眾中傳播,進而受其熏陶。在此人民也可在生活、工作中以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精神面對,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言放棄,勇于拼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以昂揚的精神面貌一同努力。所以要將紅色教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借助精神塑造功能,為大學生個體發(fā)展注入向上與樂觀的動力。
第一,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可建設與紅色資源區(qū)信息共享體系。發(fā)揮當下社會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高校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前,提前借助互聯網獲取紅色資源區(qū)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交通方式、周圍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當天氣候條件等信息。在此紅色資源區(qū)在與高校合作進行服務之前,還須明確來學習學生的人數、學生學習要求、學習主題等有關信息[3]。通過互聯網架設溝通的橋梁,以資源共享體系為其合作奠定基礎。當然高校與紅色資源區(qū)之間建立的信息共享機制不只如此,還包括日常工作互訪、信息交流等。促使學生在兩個主題的熏陶下接受紅色文化,以形成良性互動,更好發(fā)揮教育效能。
第二,建立高校與紅色資源區(qū)人才共享體系。借助中國人才強國發(fā)展戰(zhàn)略,重視人才的發(fā)展,明確高素質人才的作用。高校與紅色資源區(qū)人才共享機制的構建具體內容有:以紅色資源區(qū)以就業(yè)崗位為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培養(yǎng)提供基礎。高校思政教學中可借助紅色資源區(qū)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其就業(yè)有更多更新的選擇,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工作中,加強紅色教育資源的運用效果。因此在紅色資源區(qū)中可擇優(yōu)聘請人才,優(yōu)化工作隊伍,進一步推進紅色資源區(qū)的發(fā)展。另外高校還可邀請紅色教育資源的專業(yè)人員演講,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的教學。高??裳埣t色教育資源區(qū)的工作人員到校講授,落實紅色教育資源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此不但是資源的有效配置,還對紅色資源區(qū)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有一定益處,長此以往可實現高校與紅色資源區(qū)發(fā)展的共贏。
第一,借助紅色教育資源編寫高校紅色教材。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建設課程,在此借助教材實施教學工作,可提高思政教學質量。所以紅色教學資源融入思政教學時,同樣要依賴紅色教材。借助紅色教育資源的豐富內涵編寫教材,并利用大學生容易吸收的敘事方法,直觀為學生呈現紅色精神、紅色事跡等,讓其接觸的教材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真實的歷史故事?;诩t色教育資源的形成有清晰的歷史脈絡與龐雜的內涵,高校在編寫紅色教材的時候,可以重大歷史事件時間為截點,對一個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進行單獨記錄。分別闡述中華民族革命偉人的英雄事跡。謹記教材編寫的系統(tǒng)化,緊靠歷史邏輯,不偏離主線,形成紅色資源教材整體系統(tǒng)。
第二,靈活運用紅色課件。隨著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利用多媒體可解放教師雙手。只須輕點鼠標就可呈現“板書”。在此教師要加強課件制作技能,充分利用新型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展現教學內容,助學生充分吸收知識點。此是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挑戰(zhàn),要求以精美課件的制作與使用,在思政課堂中呈現紅色教育載體,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一,榜樣示范法。利用宣傳有優(yōu)秀榜樣意義的人物或者事跡,引導高校生向榜樣看齊,進而提升思想認識,能夠規(guī)范自身行為。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道德榜樣,其構成人們成長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內容。紅色教育資源中包含眾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都可作為高校思政課堂中的教育典范。實際上,紅色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政課堂中的運用多數是以榜樣示范法,當下網絡技術發(fā)達,高校思政課堂中運用的榜樣示范法可借助網絡技術,即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示范榜樣[4]。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借助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大眾媒介宣傳榜樣,另外還借助技術塑造呈現更加生動的榜樣形象,繼而強化榜樣示范效果。根據榜樣示范在不同時代的意義,將其與時代的精神契合,融入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可助其減少思政課程學習阻力,繼而學習紅色文化,領悟紅色精神。
第二,實踐鍛煉法。教書育人目標的實現不能只通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教學實現,還可引導學生實際鍛煉完成,此也是教師常用教學方法。將紅色教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的實踐鍛煉法,需要教師提前制訂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方案再執(zhí)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實踐鍛煉法運用的依據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論,馬克思指出思政教育一定要借助實踐完成,以此堅持思政教育基本原則??偟膩碚f,人們的思想來自實踐,在書本中獲取理論知識的同時,借助人的親身體驗,將理論內容融合到思維中。另外,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即開展有組織、主題符合紅色精神的文化活動,如在班級中創(chuàng)辦學習長征精神班級活動等。在實際運用實踐鍛煉法時要注意:推舉專門的負責人,在組織與領導下,讓學生的實踐鍛煉是朝著預期的目標前進的;實踐鍛煉包含多種形式,實際運用要因時、因地、因內容靈活選擇形式;實踐鍛煉活動要持之以恒,讓學生能夠在長期的鍛煉中學習紅色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