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勞動教育在教育和培養(yǎng)國家建設者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將勞動教育貫穿到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勞動教育的實踐結果證明,勞動教育對育人樹才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勞動可以幫助個體滿足精神需要,了解人的精神本質,有助于實現個人價值。勞動可以培養(yǎng)人的品德,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確立實踐報國的偉大志向,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儲備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教育在一些學校成為缺失的一環(huán),學生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缺少足夠的動手能力和勞動能力,成為現代教育的遺憾和缺漏。這一方面是因為你們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勞動教育理念的意識和認知依舊停留在過去,如受限于過去“勞力者賤”的思想阻礙,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往往重知識而忽略勞動,學校和社會也缺乏對學生的勞動引導,再加上勞動教育內容的單一乏味,學生學業(yè)壓力過大等原因這是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缺失。
中國自古以來的掌權階層無不是讀書人,古代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入朝為官,成為掌握權力的管理階級??梢哉f我國自古以來對讀書都是無限推崇的,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傳統觀念雖然為我國培養(yǎng)出來了眾多的知識分子,但卻制約著現代教育體系的完善,人們不重視體力勞動,而過度重視腦力勞動,這就是現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同時現在生活條件的提高,生活不斷便利化,衣食無憂的日子讓更多的年輕大學生逐漸拋棄了勞動能力,再加上現在高校大學生實踐教育的缺乏,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有數據研究顯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得過且過,沉迷于即時的享樂而忽略奮斗,忘記了勞動可以帶來的快樂,選擇躺平,喪失了生活的斗志,這更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進一步匱乏[1]。最后現代社會的金錢觀讓高校大學生一切向錢看,對于賺錢能力較低的體力勞動更是不屑一顧,忽略了勞動本身帶給人的能力提升和精神境界的改變,嚴重影響了現代高校大學生的勞動教育。
現代教育體系對勞動教育的三重軟化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學校,家庭給予學生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是否重視勞動教育對學生個人是否認可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近幾十年以來,家庭更注重所謂的成功學教育,以努力成為人上人為教育目標,而忽略了本質的勞動教育,給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了錯誤的引導,也為學校和社會開展勞動教育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感受現代教育體制的影響,學生注重考試分數,學習以升學為目的,忽略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再加上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學生和老師都普遍不重視勞動教育,學校的勞動課程更像是面子工程,以至于到了大學階段,學生沒有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沒有足夠的勞動實踐能力,再加上缺乏正確的引導,勞動教育因此而缺失。最后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過于形象化和弱化,大學生在社會經歷勞動實踐的機會不多,更多的是口號化的實踐活動,這也是勞動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勞動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價值認同,勞動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并引導自己以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給學習目標,在以后的學習實踐生活中,以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觀念為自己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奮進。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是價值觀、社會觀成型的重要時期,高校教育工作者應以勞動教育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價值認同,努力通過實踐活動來為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培養(yǎng)一個人的認知認同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由于當代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太過片面,再加上個人成長經歷中勞動教育的缺失,很難從內心接受勞動教育價值,因此高校勞動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學生只有對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產生一個正確的認知,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把被動為主動,勞動教育的價值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行為認同指的是學生應從實際行動出發(fā),通過勞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在理解勞動教育價值的基礎上,通過實際行為產生價值認同,并以此作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準則。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懂得的基礎上更要做到,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認知指導行為,以行為強化認知,不斷思考勞動教育的內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價值。
新時代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首先要加強價值引領,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加強價值引領首先應從教師做起,教師自身應當積極的轉變教育觀念,學會利用勞動教育培育學生,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學生對勞動教育內涵與價值的思考和理解,可以在教學中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yè)課教育、學生職業(yè)技能發(fā)展教育等內容中,鼓勵學生認識到勞動對人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2]。與此同時,學校應該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勞動教育實踐機會,鼓勵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成長,從而提高勞動教育的實際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要在高校校園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學??梢远啻谓M建與勞動文化校園為主題的活動,鼓勵學生在重要節(jié)假日和日期開展教育宣講活動,同時還可以借助許多線上新媒體還進行宣傳推廣,還可以以勞動精神為主題舉辦相關的演講、辯論比賽,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以幫助勞動教育在高校大學生教育中推進。
學生要加強勞動意識,沖破傳統的思想囚籠,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實踐能力,認真培養(yǎng)勞動技能。高校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要從教師和學校入手,更要從學生入手,應該努力引導學生樹立與時代發(fā)展相符合的勞動觀念,以先輩的勞動精神教育學生。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應該高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來告誡學生勞動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更可以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勞動的過程也是內心不斷富足的過程,勞動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獲得更好的精神面貌。高校學生應該勇擔歷史重任,不負先輩所托,努力成為新時代新的勞動者,新的精神面貌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
推行高校勞動教育,提高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關鍵在于改革教育體系。當前的應試教育體系和勞動教育存在沖突,傳統的應試教育很難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是貫穿大中小學各學段,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的教育,需要當下的教育機構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體制,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校在制定勞動教育計劃時應考慮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堅持以實踐為導向,以實訓為考察標準,通過實際行動來提高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3]。同時高校在對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標準中應加入勞動教育模塊,通過建立合適的激勵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活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努力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青年[4]。
勞動教育手段需要創(chuàng)新,這是新的時代環(huán)境所決定的。在現代高校勞動教育中,通過多種教育方法來爭取達到最大的教育合力,如勞動模范學習法,組織學生多次學習新時代的勞動楷模,弘揚勞動精神,通過勞動模范的引領示范作用來達到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目的[5]。還可以借助網絡勞動教育平臺,學習大國工匠精神。還可以參加勞動技能大賽或者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通過日常時間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樹立學生的勞動情誼,引導學生將勞動融入生活,培育時代新時代的楷模。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缺失是不可否認的現狀,唯有充分認識到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機理,還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來完善高校勞動教育。隨著近些年來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校勞動教育將會成為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會以一種適當的教育方式融入大學教育體系,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具有勞動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