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琴
(臨洮縣椒山初級中學 甘肅 定西 730500)
在初中語文的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著教材的學習,教學的方式則是采用“填鴨式”,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其次,初中階段增加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如文言文、古詩詞、文章等。學生學習任務負擔加重,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都有害無益,因而,初中語文老師要采取多種方式,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既要確保正常的教學進程,又要進行多樣化的主題擴展,增強對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認知和問題的解釋性,為今后的學業(yè)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拓展式”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在特定的領域和水平上與外界的內容緊密相連的一種教學行為。它的目的是通過豐富的課外資源與學科的聯系,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教科書中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獨立的學習意識,拓展式學習是一種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途徑,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其次,擴展性的內容涉及的領域很廣,可以是不同時空和不同學科,也可以是其他的,但前提是要符合教材的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在此基礎上,擴展的途徑也很多,既有主題式的擴展,也有層次分明的分層式的擴展,口頭的、情景的、文字的、實踐的都可以作為擴展式的學習載體。這樣,就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寬廣、更加深刻、更加實際。期不僅能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使學生的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無限向往,使學生能夠在語文的世界里,不斷地發(fā)掘語文的奧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擴展式學習的首要步驟是牢牢抓住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并以教材為依據進行相應的拓展。然而,在很多地區(qū),很多語文老師都只是注重擴展資源的品質,忽略了教學目的與擴展資源的銜接,這樣就會造成一種事倍功半的結果,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需要初中語文老師全面“吃透課本”,按照時代的精神,在教材中進行思維的開發(fā),從而使教材的最大效用得以實現,從而為學生進行擴展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石。
在擴展式教學中,老師可以突破單一的教學方式,把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翻轉課堂、整本書閱讀等新型教學方式與擴展教學相結合,達到一加一等于二的目的。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多媒體、網絡平臺、微課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革新,為學生的擴展教學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的學習條件,為教學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石。然而,要確?!斑m度”的原則,不能過分地依靠“教育”。無論采用何種教育方式和教育資源,都應以傳授知識為主,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為交匯處,以教育、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面為出發(fā)點,進行擴展教學。
在初中階段,開展擴展教學已成為新一輪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要堅持“大語文”觀念,跳出課本和教室的桎梏,主動引進課余教育,適當拓寬教學領域,不斷充實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的人文課本里,大多數文本與學生所處的時代相差甚遠,而在初中階段,由于缺少與其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相關的知識,對其進行研究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進行擴展教學時,應從文本背景、創(chuàng)作故事、作者生平等方面著手,結合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特征進行教學。初中生的性格特征是叛逆、好奇心強、可塑性強、喜歡新奇的東西。通過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不同特點,老師可以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并向學生介紹有關教材的寫作背景等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情感和角色。比如,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紀念白求恩》的教學時,可以從一些圖片和白求恩的實物圖片開始,把他的國籍、身份、事跡以及創(chuàng)作的歷史等方面進行講解。例如,1937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全面打響后,白求恩作為加拿大的共產黨,帶領醫(yī)護隊伍到中國支持中國,然而,1939年十月,白求恩在摩天嶺一線治療傷員時,由于他的手指感染了一種傳染病,由于他的頑強工作,最終病倒了。毛澤東聽說白求恩逝世,深感痛惜,并親手為白求恩題詞:“向白求恩先生的國際主義精神,向他獻身,負責,工作熱情。”接著又題寫《紀念白求恩》,呼吁中國人民向白求恩精神致敬。創(chuàng)造一些問題的情景,使同學們能夠認識到白求恩是怎樣的一個人和怎樣的白求恩的思想。讓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傳承和發(fā)展這些思想,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擴展性教育[1]。
在初中語文測驗中,有一種古代詩詞題目,通常是一種與教材有關的詩詞,以訓練考生對詩詞的辨析和鑒賞。所以,在擴展語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教材的內容來擴展某些課余的教學資源,將會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比如,老師們把崔浩的《黃鶴樓》放在了人教版的教科書上,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進行了比較。這兩句詩歌運用了《黃鶴樓》這一同樣的風景,表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教科書中的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比較和分析的能力,從而為將來的測試奠定堅實的根基。比如崔顥的“黃鶴樓”就是吊古懷鄉(xiāng)的經典之作,讓學生透過前四行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然后再用黃鶴樓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來解析出自己要傳達的意念。在這種情況下,任誰都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最終,“愁”這個詞的結尾,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作者在黃昏時的情緒,準確表達日暮時分作者的心情,情與景相互交融,同時又與前面的暗喻相照應,信手拈來,一氣呵成。李白“黃鶴樓”則是一篇離愁詞,雖然是離別之詞,但筆鋒輕盈,深情款款。整首詩雖無“離別”,但處處流露出離別之意,雖不是直接的表達,但也無時無刻不在流露著感情。讓學生學習欣賞“字有盡頭,意在無限”。也可以從崔顥《黃鶴樓》中找到類似或相似之處的其它詩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詩詞拿出來,對這些詩詞進行細致的剖析和研究,并對這些詩詞進行細致的描述,并對這些詩詞進行具體的描述,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在初中語文擴展課的過程中,應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量,同時要注意適當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擴展學習的目的。比如,把小組合作和翻轉課堂的形式融合到語文擴展的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占“支配”地位。語文老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分成幾個組,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教學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和表達進行更多的思考,從而達到對漢語的深刻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此外,還可以舉辦諸如“舞臺大劇場”、“朗誦比賽”、“讀書會”等形式,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閱讀習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比如,在初中語文的《桃花源記》的教改過程中,可以使同學們事先做好充分的預習,并使小組成員之間的工作更加清晰。小 A和小 B收集了材料,小 C念了一遍,小 D給學生講了幾個字詞字義,然后大家一起做了一段相應的節(jié)目。利用這個富有個性、新穎的擴展式的教學,激發(fā)了同學的各種感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漢語的濃厚興趣,增強了語文閱讀能力,營造了一種有質量、有內涵的語文擴展式課堂[2]。
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文字常常是作家對人生現象的描述、感慨或靈感的反映,這就足以說明語文的學問來自于生活,是一種藝術。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知識,可以利用學生的人生經歷來促進其成功地進行。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要注意運用生動的材料,合理地擴展風景、社會事件等教育內容,以提高學習的學習效果。比如,在《鳥》一節(jié)課中,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對教材進行相應的擴展,從而調動同學的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情感。老師可以從生活中找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包括它們的外形、基本技能、生活習性和生長特征,并對其可愛的理由進行剖析。其次,老師給學生看了一些鳥兒在空中自由翱翔和被囚禁的視頻,然后問學生:“你覺得那一種鳥更漂亮呢?”、“你們更傾向于什么形態(tài)的鳥?”學生們運用自己的認知進行交流和互動。老師很自然地介紹了要解釋的東西,讓學生仔細地讀完,根據自己對這篇論文的認識來進行分段,總結出每個章節(jié)的大意,這樣才能掌握全文的全部。在課外活動中,老師要求同學們對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并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和搜集,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充實學生的知識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3]。
綜上所述,擴展性教學是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育需求,它必將不斷地被不斷地改進和發(fā)展。所以,初中語文老師要從教材和語文的教學目的出發(fā),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語文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其核心能力。另外,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還要強化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進一步深化對課本的理解,使課本內容與時代精神相契合,從而達到既能滿足教學要求又能充實知識的目的,又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