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進
寒潮再次來臨,羽絨服銷售也進入旺季,很多商家使出渾身解數(shù)大做廣告。如何挑選出保暖又質(zhì)量優(yōu)良的羽絨服呢?如果大家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羽絨服吊牌、洗嘜中通常會包括含絨量、面料成分、充絨量、羽絨種類等信息,其實這些信息就能體現(xiàn)出羽絨服的保暖程度與質(zhì)量,購買者可借以參考。
含絨量。目前中國市場上羽絨服以含絨量90%及90%以上為主流。相同體積的羽絨,含絨量越高,重量越輕,可以固定更多靜止空氣,保溫效果越好。
充絨量。充絨量是指羽絨服中的羽絨重量。充絨量越高,表示填充的羽絨越多,能容納的靜止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強。然而,充絨量過高,羽絨服外觀臃腫,也會影響美觀。一般來說,成年人齊腰羽絨服薄款、初冬款和厚款適合的充絨量為80克、120克、160克。
羽絨種類。羽絨多采集于鵝與鴨,又可以分為白鴨絨、灰鴨絨和白鵝絨、灰鵝絨。一般而言,鵝絨具有較高的保暖重量比,并且體積可壓縮至更小,因此通常較昂貴。但是高品質(zhì)的鴨絨比低品質(zhì)的鵝絨具有更好的絕緣保暖性,因此,挑選羽絨服時不能只看羽絨種類,還要看羽絨服的品質(zhì)、品牌。
蓬松度。蓬松度是每一盎司(約為30克)羽絨所占體積的數(shù)值。如一盎司的羽絨服所占的空間為70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服的蓬松度為700。含絨量代表了絨的“量”,而蓬松度則決定了絨的“質(zhì)”
面料。羽絨中的絨絲、羽絲可以從纖維間的縫隙中逸出,因此羽絨服面料須細密且耐磨損,秋羽絨(指充絨量低于普通羽絨服,適于深秋或初冬穿著的羽絨服)一般采用錦綸面料,因為它既耐用又輕巧。羽絨服面料如果進行防水或防潑水處理,效果更好,能對抗雨、雪天氣。
除了這些指標,人們還可以通過手感、氣味等方式鑒別填充物質(zhì)量,辨別方法可以總結(jié)為“按、摸、拍、揉、聞”五字訣。
按:將羽絨服鋪平,輕輕按壓,然后讓其自然恢復,看其是否很快回彈至原狀。如果回彈很快,說明羽絨服的蓬松度好,羽絨保溫效果好;若回彈很慢,說明填充物質(zhì)量欠佳;若根本無回彈性,填充料很可能是雞毛或是其他長毛片的粉碎毛,而非羽絨。
摸:用手摸捏,感受其手感柔軟程度,有無過大過粗的長毛片、羽毛梗等。如手感柔軟但有短小粗硬的羽毛梗則為粉碎毛,這種羽絨制品穿著不舒適,保溫效果差。
拍:猛力拍打羽絨服,看有無粉塵溢出。如無粉塵溢出為好產(chǎn)品;如有粉塵溢出,則為粉碎毛等偽劣填充料所做制品,容易引起疾病,不宜使用。
揉:用雙手揉搓羽絨服裝,看是否有毛絨鉆出。如有毛絨鉆出,說明面料不防絨,穿著后容易飛出羽毛,一段時間后保暖性更容易下降。
聞:天然羽絨會有輕微鴨絨味道,在填充進羽絨服前,需要經(jīng)過殺菌、洗滌、除味多道工序。用鼻子接近羽絨服深呼吸數(shù)次,再與一般布料對比一下,有無異味或臭味。無氣味最佳,如有明顯氣味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