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互聯網消費特征及其經濟社會價值

2022-02-17 10:38
社會科學輯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被訪者女士群體

朱 迪

隨著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斷改善,中等收入群體逐漸壯大,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習近平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若干重大問題》一文中指出,“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等收入群體是消費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約有4億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guī)模世界最大”〔1〕。在此背景下,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脫穎而出。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物質生活比較充裕,關注身體和健康,經常參與文化藝術活動,關心經濟社會發(fā)展、食品安全、環(huán)境等公共議題,同時有較強的話語權,他們的焦慮逐漸蔓延為全社會的焦慮,他們的生活方式常常成為熱門話題,其中一部分人的工作和收入與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的迅猛發(fā)展緊密關聯,他們的收入見證了這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的豐厚回報。

相較于中等收入群體總體和改革開放之后興起的、在經濟意義上躋身中等收入群體的人群而言,新興中等收入群體有著更為顯著的特征。首先,文化資本上升為定義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維度。對于這一群體而言,經濟資本往往局限于達到某種經濟社會地位、維持體面的生活等工具性的作用,而能夠定義和理解這一新興群體的是其所擁有的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本。這不僅體現在其擁有對文化藝術和文化休閑活動的熱情,也體現在他們更注重對子女文化品味①本文所提及的“品味”均為對應英文中的taste一詞。的培養(yǎng),以求實現文化資本和經濟社會地位的再生產。其次,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通過文化實踐塑造了階級區(qū)隔從而促進認同感和歸屬感,精釀、馬拉松、焦慮逐漸成為中產階層的代表性特征。雖然這個觀點值得商榷,但至少反映出該群體通過消費品味和文化活動正在形成相對一致的階層認同,甚至在“焦慮”這種涉及主觀福利和價值觀的元素上,新興中等收入群體也逐漸取得共識。最后,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與消費的關系更加緊密。不同于其他階層的消費生活更多地決定于其所擁有的經濟資本和經濟地位,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消費更像是內生的——在代際流動、社會流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這便構成了他們建立較為一致的階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基礎,因此消費是理解該群體的關鍵維度。

本文以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為研究對象,特別關注其生活方式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互聯網消費行為,通過田野調查資料,考察該群體在新型數字消費方面的特征,力求解答包括如何參與互聯網消費、如何通過消費實踐獲得階層認同、體現階層區(qū)隔以及互聯網消費存在哪些困境等一系列核心問題,并進一步分析其背后蘊藏了哪些獨特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探究其在當前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背景下,能夠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一、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及其消費

從實現共同富裕和擴大消費的角度來說,中等收入群體的作用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的很多重要決議都表達了對中等收入群體的關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2〕。這是第一次把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作為改革和發(fā)展的目標寫入黨的文件。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持續(xù)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睂U轮刑岢觯爸μ岣叩褪杖肴后w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3〕?!笆奈濉币?guī)劃強調,采取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并舉等措施,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xù)釋放消費潛力。在此基礎上,習近平強調:“要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guī)模作為重要政策目標,優(yōu)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要擴大人力資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4〕在當前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國際和國內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都正在發(fā)生變化,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及其消費特征日趨顯著。

(一)技術革命背景下的中等收入群體變遷

中等收入群體一般是指在一個國家和社會中,生活比較寬裕,相對于收入較高的高收入者和收入較低的貧困人口來說,是收入處于中等水平的群體。國內外比較通用的測量中等收入群體的指標是收入中位值?!?〕我們采用該指標對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進行了定義,將收入等于中位值的0.75倍及以下的人群定義為低收入群體,將收入高于中位值的0.75倍但低于中位值的1.25倍(包括1.25倍)的人群定義為中低收入群體,將收入高于中位值的1.25倍但低于中位值2倍(包括2倍)的人群定義為中高收入群體,將收入高于中位值2倍的人群定義為高收入群體。

當前,我國白領人口相對于藍領和農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規(guī)模優(yōu)勢逐漸強化,城鎮(zhèn)地區(qū)率先進入白領社會,意味著中產階層的崛起和中產化社會的來臨。在這個以中產化社會、技術革命為特征的新階段,中等收入群體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對經濟社會發(fā)展有著尤其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社會結構均衡和社會穩(wěn)定、推動新型消費和消費升級、引領文化消費等方面。

在世界范圍內,伴隨知識經濟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新興中等收入群體作為一個文化資本更加密集、屬于更年輕世代的群體逐漸凸顯出來,發(fā)揮了日益重要的社會功能。早在20世紀末,在以主要利用人類資源和天賦為核心邏輯的創(chuàng)意經濟背景下,知識和信息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工具和資料,為創(chuàng)意階級興起創(chuàng)造了可能。佛羅里達根據職業(yè)特點將創(chuàng)意階級分為兩個組成部分。一是“超級創(chuàng)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它包括科學家、工程師、教授、詩人、小說家、藝術家和演員等職業(yè),他們生產和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新形式或者設計,便于轉讓和廣泛使用;二是“創(chuàng)意專家”(creative professionals),泛指從事知識集中型產業(yè)的工作,例如高科技、金融服務以及法律和健康服務,他們善于運用復雜的知識,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具體的問題。〔6〕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興起,生產方式和職業(yè)結構出現新特征,伴隨著新職業(yè)的出現和傳統(tǒng)職業(yè)的衰退,例如互聯網行業(yè)服務階級的興起。在相關研究中,階級分析本身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理論視角與方法,其中性別、族群、政治態(tài)度、職業(yè)收入、文化和消費等因素,越來越受到社會分層研究者的重視。在此背景下,發(fā)達國家中產階級的結構正在發(fā)生變化,新階層逐漸興起。2011—2013年,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聯合六所大學進行了“大英階層調查”(Great British Class Survey)。結果顯示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已經不足以解釋英國的社會變化。該研究主要從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三大維度定義社會階層,提出英國社會目前擁有七個階層。傳統(tǒng)的中產階層和工人階級的結構只能夠解釋39%的被調查者,并且調查者認為傳統(tǒng)工人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臺”〔7〕,而新出現的階層包括技術中產階層、新富裕工人和新興服務業(yè)工作者,占到40%的比例。如果從收入的視角來看,這些新出現的階層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被納入中等收入群體的范疇,其中技術中產階層可以說是“新中產階層”,反映了英國社會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變化。

在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變化可以最早追溯到“新的社會階層”的提出。2006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意見》提出“新的社會階層”〔8〕,2015年施行的《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試行)》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脫離出來,包括四類人:即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yè)人員、自由職業(yè)人員、新媒體從業(yè)人員?!?〕李春玲根據2015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和國家統(tǒng)計局相關數據,估算出18—69歲人口中70.1%為就業(yè)人口,就業(yè)人口中82.6%為體制外就業(yè)人員,這部分體制外就業(yè)人員有12.4%為白領從業(yè)者,約合7275萬人為體制外白領,即體制外新中產〔10〕,與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公布的新社會階層人士總體規(guī)模為7200萬人比較接近。

2019年以來,為了回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變化、完善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社會保障體系,人社部陸續(xù)公布了4批共56個新職業(yè),包括電子競技員、全媒體運營師、互聯網營銷師、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這些新職業(yè)大都具有更加靈活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模式,從業(yè)人員普遍以“80后”和“90后”為主,主要從事高端專業(yè)技術研發(fā)、新媒體衍生職業(yè)以及不同層次的生產生活服務業(yè),其中絕大多數屬于中等收入群體?!?1〕

從“新的社會階層”的提出再到官方對新職業(yè)的陸續(xù)發(fā)布,都反映了學歷較高、強調專業(yè)化技能、以從事新技術產業(yè)為主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發(fā)展軌跡。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和產業(yè)結構轉型固然構成了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歷史情境,但是21世紀的互聯網和知識經濟則為這一群體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當前新業(yè)態(tài)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不僅催生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新職業(yè),比如外賣騎手等,也使得一些職業(yè)逐漸走向專業(yè)化并趨于穩(wěn)定,比如自媒體從業(yè)人員、網絡創(chuàng)意者等。伴隨互聯網經濟的發(fā)展,這些新興從業(yè)者也極有可能躋身中等收入群體。

(二)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口畫像及消費特征

基于新興中等收入群體所從事的產業(yè)、職業(yè)和文化資本呈現的特征,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信息技術行業(yè)、科研教育機構、大都市和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將成為該群體的集中分布區(qū)域。據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2019年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是工資最高的行業(yè)〔12〕,并且互聯網行業(yè)與其他行業(yè)結合的新業(yè)態(tài),如與文化創(chuàng)意、高等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行業(yè)和產業(yè),不僅將引導傳統(tǒng)行業(yè)的新歷程,也將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規(guī)模。互聯網時代,創(chuàng)意階層的構成更加豐富,包括網絡主播、職業(yè)電競玩家等,創(chuàng)意行業(yè)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界限逐漸融合。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大都為50歲以下的中青年,從事互聯網、知識技術和新經濟相關行業(yè),消費和文化品味較活躍,工作和時間支配更具有靈活性;他們既區(qū)別于改革開放之前大量存在的老中產(小企業(yè)主、自雇或個體戶),也區(qū)別于傳統(tǒng)行業(yè)和傳統(tǒng)體制的中等收入群體,比如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白領。

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壯大對于經濟和消費市場有重要意義,市場研究領域主要關注“新中產”,研究發(fā)現也更為豐富。福布斯中國和向上金服聯合發(fā)布《2018年中國新興中產階層財富白皮書》,認為新中產年齡在25—45歲之間,多居于一二線城市,接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yè)化訓練,多以從事計算機互聯網、會計金融、貿易消費的辦公室白領為主,也包括一些新興的中小企業(yè)主;在文化藝術、休閑放松、規(guī)劃儲備等方面“更舍得花錢”,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對工作與收入保有期許,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調,重視個人實現?!?3〕《2019年新中產白皮書》進一步指出,新中產有三大消費特點:包括“新審美”即有清晰且符合當代商業(yè)美學的審美趣味,不人云亦云,不崇洋媚外;“新消費”即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上,消費支出中與體驗有關的商品、服務越來越多;“新連接”即善于使用移動互聯網等工具,從物理空間中走出去,找到價值觀、審美觀、消費觀類似的愛好者,進入相應的圈層中?!?4〕雖然這些市場研究的數據代表性和研究結論有值得商榷之處,但仍能夠提供一些特征畫像,給出關于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定性描述。

二、研究方法

如果說中等收入群體大致為從事專業(yè)技術或管理職業(yè)、受過良好教育、經濟方面位于中高收入群體的人群,那么在此群體內部,本文認為以下三個維度對于識別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非常重要,符合其中一個維度即可被定義為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第一個維度是從事的行業(yè)或職業(yè)屬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產業(yè)“四新”經濟,比如工作于互聯網、互聯網+等行業(yè)或者從事基于互聯網技術、海量數據分析的其他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第二個維度是職業(yè)屬于文化資本密集型,比如佛羅里達提出的所謂的創(chuàng)意階層、時尚從業(yè)者以及知識階層,文化資本密集型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大都從事經濟服務、生活服務類行業(yè),與后工業(yè)社會中服務階級的興起密切相關;第三個維度是較年輕的世代,以“70后”及更年輕的世代為主。這三個維度并非相互排斥的,也可能是相互交叉的,比如文化資本密集型職業(yè)也可能存在于互聯網平臺經濟中,從業(yè)者也可能是屬于“90后”的年輕世代?!?5〕

本文所指的互聯網消費與新經濟和新消費密切相關。近些年,以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變革了大眾消費習慣,同時消費升級也極大地促進了新業(yè)態(tài)和新商業(yè)模式的發(fā)展。新經濟是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力量?!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別在第九章和第十五章提出發(fā)展壯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打造數字經濟新優(yōu)勢。在第十四章提出培育新型消費,發(fā)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16〕基于此,本文將互聯網消費定義為消費者依托互聯網技術平臺來滿足自身物質與精神需求的消費行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社交平臺、網絡購物場所的發(fā)展,廣義上的互聯網消費途徑不斷擴展,互聯網消費的消費對象和內容不斷豐富,消費主體的基數不斷擴大,互聯網消費在消費領域的影響也不斷增強。

本文的定性數據主要來自筆者于2018年在北京和上海兩地針對21位新興中等收入群體成員所進行的半結構式個案深度訪談。在職業(yè)層面,樣本主要來自私營企業(yè)主、專業(yè)技術人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公務員等職業(yè)群體;在受教育程度層面,被訪者學歷至少為本科;收入沒有明確的劃分范圍,但在其所居住的城市至少屬于中高收入水平。①事實上,對于比較富裕的被訪者來講,由于收入構成較復雜,也可能出于隱私考慮,往往難以提供一個較準確的數字,有的以家庭支出情況取而代之。此外,樣本包括正處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被訪者,作為創(chuàng)始人給自己發(fā)的工資較低,但是有股權或分紅以及長期收益。筆者認為,對于中等收入群體研究來講,定性訪談具有一定優(yōu)勢,關于收入的具體數字僅僅是建立被訪樣本時的考量標準之一,而非具體研究開展過程的重點,因此本文將其弱化處理。21位被訪者的主要人口特征詳見表1。由表1中信息可見,訪談樣本在職業(yè)、教育、收入等維度上除了滿足中等收入群體定義之外,也體現了較好的差異性。

表1 被訪者主要人口特征(共21位)①所有訪談經被訪者同意,全程錄音,此后逐字轉錄為文字稿以供分析,為保護被訪者隱私,訪談分析提到的姓名均為化名。

按照前文提到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定義,在新經濟和新業(yè)態(tài)的維度上,樣本包括了在互聯網行業(yè)(鄭先生、唐先生、劉女士、王先生和李先生)和互聯網+行業(yè)(潘先生)的從業(yè)人員,以及基于互聯網海量數據分析的基金研究員周女士和胡先生、借助互聯網技術匹配人才需求的奢侈品行業(yè)獵頭張女士;在文化資本密集的維度上,樣本中包括了藝術家謝女士、服裝設計師加私營企業(yè)主肖女士、奢侈品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樊女士和趙先生以及知識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杭先生和董女士;在較年輕世代的維度上,絕大多數被訪者都符合“70后”及之后世代的定義,比如“70后”的醫(yī)生萬女士和私營企業(yè)主高先生、“80后”的金融投資從業(yè)人員方女士和王女士、律師白女士和公務員葉女士等。

三、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互聯網消費模式

(一)普遍持有擁抱互聯網消費的積極性

被訪者的日常消費依賴互聯網,很大一個原因是作為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較快,在“時間饑荒”的情況下,消費更追求便捷,線上消費就成了首選,并且由于擁有較豐富的經濟資源,可以一定程度接受用更高的價格來獲取更便捷消費的模式。訪談中,很多被訪者的日常消費比較依賴互聯網,線上購物代替了超市和商場購物。這部分被訪者以女性為主,單身女性和已婚的女性均有。后者的很大原因在于女性是家庭采購的主要承擔者,而對于單身或者經常加班的被訪者來說,外賣則是解決一日三餐的重要途徑。

除了互聯網平臺的發(fā)展之外,被訪者之所以在日常消費中對互聯網熱衷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駕馭互聯網消費的能力普遍更高。一方面,由于經濟資本較高,即使在線上消費也能獲得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普遍文化資本較高,有更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利用新技術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甚至能與各類平臺“斗爭”、協調。

旅游是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喜愛的消費之一,因此通過互聯網制定行程、訂住宿、訂機票,已經成為規(guī)劃旅行的常態(tài)。除了國內的平臺,有的被訪者也經常使用國外的出行平臺,比如Booking和Agoda。以劉女士為例,由于多年積攢的經驗值很高,已經成為攜程鉑金會員,因此享受的服務也更高端。

互聯網使用越來越強調信息鑒別能力,這一能力正是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優(yōu)勢,也是其能夠駕馭互聯網消費的關鍵因素。比如肖女士提到“大眾點評”在小城市的可信度大大降低,通過她和她先生在全國各地自駕游的經驗發(fā)現,只能選擇性地相信平臺或者轉而依賴社交圈。

“二三線的城市,大眾點評線上的一些(評論)你覺得應該會好用,到了外面以后發(fā)現很多都是造假的,大家都是自己給自己評的,分數都很高。所以我們最后得出一個結論,5分的是不能去的,只有4.6分左右的是比較靠譜的。要看評論條數。而且很多地方大家都還不用,大家沒有評,你根本就找不到評論。真的到了那個地方以后,像我們在西北那邊的時候,真的不能靠手機,到西北那邊以后,你大部分時間就靠我在這個地方有朋友?!?/p>

(肖女士,37歲,服裝設計師、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對互聯網消費的駕馭能力交織著對互聯網本身的反思性,正是由于較高文化資本帶來的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才有較強的信息鑒別能力,從而一定程度擺脫了新技術的“規(guī)訓”。此外,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對消費要求較高,包括質量、設計、品牌等,借助互聯網的無國界購物則可以極大地拓展消費市場,滿足其消費需求,這也是該群體“依賴”或說“偏愛”互聯網消費的重要原因。

對進口商品的偏愛是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特征。被訪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通常是海淘加海外購物的方式。海淘即借助互聯網在國外網站購買后郵寄回國內,海外購物則是親自出國或者托人從國外買回。訪談中,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通過海淘或海外購物的方式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比如金融從業(yè)者王女士購買奢侈品皮包、程序員王先生買衣服和奶粉,也有被訪者購買一些國內稀缺的文化產品,比如IT從業(yè)人員李先生購買國內還未出售的鍵盤。

海淘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地域消費市場的局限性,而借助互聯網的海淘,允許消費者在全球市場中尋找喜歡的商品。如公務員葉女士提到,“身邊都是一些標準化的東西……就是一些小眾化的選擇不太多,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用海淘或者其他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全方位參與互聯網消費的能動性

在消費生活中,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可以全方位使用互聯網并享受其提供的服務,從日常生活、文化娛樂到興趣愛好、工作與自我提升再到子女教育,甚至利用互聯網進行消費維權。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親歷了技術對工作和生活的改變,并受益于技術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網絡視聽及其衍生的知識付費是近些年新興的消費品類。首先,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通過知識付費來進行自我提升,既涉及工作技能方面也包括興趣愛好培養(yǎng)方面。王女士學習在線的視頻課程來應對金融專業(yè)考試;李先生買過跟IT技術相關的一些課程,用于緩解IT行業(yè)發(fā)展太快帶來的“知識焦慮”。在線教育和知識付費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解互聯網行業(yè)前沿動態(tài)的一個便捷途徑。不同于王女士和李先生,媒體記者董女士對知識付費的使用主要與業(yè)余興趣有關,包括心理學、文學、藝術、酒和咖啡品鑒等,用董女士的話來說,這些是“好玩的”知識。

其次,網絡視聽和知識付費也被應用于子女教育。肖女士和萬女士都提到給孩子使用知識類App,比如喜馬拉雅?;ヂ摼W音頻之所以受到被訪者的青睞,一方面因為音頻有利于保護孩子的眼睛,比如眼科醫(yī)生萬女士一家三代人,媽媽聽名著、自己聽小說、女兒聽《米小圈上學記》;另一方面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健康有益的知識內容,幫助孩子養(yǎng)成通過使用互聯網學習知識的習慣。由于涉及未成年人,肖女士對內容質量要求較高,希望能對知識內容把關,獲取的內容必須有益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就是說知識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缺了,技術也不再說是誰誰誰的專利或者說你不可以共享的一個東西,知識已經成為可以共享的東西了,就是看你愿不愿意接受和愿不愿意學,然后你通過什么渠道去取得更加正確的信息的問題。”

(肖女士,37歲,服裝設計師,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再次,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在對互聯網消費的參與促進了工作與生活、興趣與事業(yè)的融合。電子游戲是鄭先生最喜歡的消費內容,同時他自己從事的也是新媒體領域創(chuàng)業(yè),不僅工作內容緊緊圍繞視聽技術,而且工作伙伴也都愛玩游戲,其工作和生活高度融合。在鄭先生看來,游戲不僅是娛樂和感官享受,更集中反映了科技的發(fā)展水平。他的思考也從技術延伸到人類社會和未來。

“游戲代表的是整個技術和多媒體行業(yè)最好的呈現方式。你想,VR和AR最早全部應用在游戲當中,就是你只有通過這種高配置硬件才能接觸到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一些視覺圖像和聲音呈現的技術和渠道。我覺得,同樣的時間與其花在刷微博、刷微信上,還不如花在感受這種科技帶來的力量上。特別是VR這個東西,真的是非常非常震撼,你玩過一次之后會整個改變你對科技和對視覺的很多想法,你會產生很多聯想,你會考慮感知剝奪的這種問題,是不是慢慢會變成以前電影里面所說的缸中之腦這樣一些概念。然后你可能會從硬件去發(fā)散很多哲學層面的想法……”

(鄭先生,26歲,新媒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最后,全方位使用互聯網還體現在互聯網作為消費維權的技術工具上,這在奢侈品行業(yè)獵頭張女士的案例中最為典型?;ヂ摼W作為一種數字技術,提高了信息的對稱性,社交網絡則突破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將有共同興趣和利益相關的人們連接起來,壯大了共同體力量,也進一步增強了信息流通,互聯網的這種工具性特征顯著體現在消費維權的過程中,所影響的范圍和程度是在前互聯網時代難以想象的。

事情的起因是張女士想要退健身卡的定金,但被健身房拒絕。張女士先是投訴到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但是沒得到理想的結果,轉而尋求媒體幫助,相比于傳統(tǒng)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新媒體的態(tài)度更積極,不過更有用的是自媒體。張女士擴大投訴的影響、聯系其他受害人都是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進行維權。受害人在微博、知乎等公共平臺分享經歷,既能夠尋求有經驗人士或者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也能夠集合有類似經歷的人形成利益群體,在此之后,利用微信尤其是微信群和QQ群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實時更新信息等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更強。

圖1 張女士維權過程中使用或聯系的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和政府相關部門

在社交網絡、網絡投訴平臺等新媒體的作用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下,張女士最終得到了健身房的全額退款。有意思的是,作為退款條件,健身房要求張女士刪掉相關的微博,由此可以看出,社交網絡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投訴信息儲存在網絡公共平臺上,造成的影響更持久、范圍更廣泛,這也是商家以此作為交換條件的原因。

誠然,類似張女士這樣積極進行消費維權的消費者太少了,即使在中等收入群體之中也較為鮮見。但是從張女士及其他幾位有過類似經歷的被訪者案例中,我們也看到了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利用網絡進行維權的獨特優(yōu)勢,更高的文化資本能夠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也有助于形成較為理性和克制的利益訴求,這些也是中等收入群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優(yōu)勢所在。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互聯網新興消費不僅停留在娛樂和消磨時間,也積極用于提升自我、子女教育,甚至將其作為“職業(yè)生產力”,因為很多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職業(yè)發(fā)展正是與互聯網新技術進步緊密結合的。此外,該群體對于互聯網新興消費也持有一種積極謹慎的態(tài)度。一方面,他們愿意擁抱互聯網新興消費,開放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接納;另一方面,對于互聯網使用的風險和后果也有著較清醒的認識,深刻反映在對互聯網廣泛使用的反思與反抗上。

(三)擺脫互聯網消費“規(guī)訓”的反思性

互聯網發(fā)展到今天,已經超越了其作為生產力、日常生活框架、技術工具乃至本身作為新興消費的作用,在更深刻的意義上塑造了一種“社會規(guī)范”,塑造了日常生活的標準化。上網搜搜、手機支付、微信聯絡代替了圖書館查資料、請教前輩、現金支付、打電話和寫信,支付用微信、支付寶,打車用滴滴,購物上淘寶,吃飯用大眾點評等等已成為日常習慣。這些互聯網的選擇(以及使用互聯網本身)被設置為了日常生活的默認選項,日?;又猩婕斑@些行為時,人們不用再做注腳。但這樣做的另外一種結果就是,人們想擺脫這種路徑依賴的努力也變得十分艱難,大多數人只能在此框架內安排自己的生活,社會生活和交往日益變得標準化、同質化。

訪談中,被訪者在充分認可互聯網及互聯網消費存在積極一面的同時,也對互聯網的使用充滿反思、焦慮和一定程度的困擾,主要體現為互聯網消費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平臺供給的“失靈”或“壟斷”,互聯網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網絡消費中的風險。

劉女士和唐先生都用了“懶”來形容自己使用互聯網購物或者下載電影的動機,反映了互聯網帶給人們生活方便、節(jié)約時間成本的優(yōu)勢,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懶得去超市商場、懶得去電影院甚至懶得出門等等。肖女士同樣用“變得好懶”形容自己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互聯網的結果,同時強調還有個結果就是“宅”。

“互聯網(讓)人變得好懶好懶,但凡可以手機搞定的東西,絕對不會再跑過去特意買。除非我約了朋友,我們一起去逛個街吧,可能我跟朋友只是為了見個面,聊聊天,我們出去喝個茶、逛逛街,這個時候我會特意出去一趟,其他的時間就可能更加‘宅’了?!?/p>

(肖女士,37歲,服裝設計師,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對互聯網的依賴還表現在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上。私營企業(yè)主潘先生特別提到移動互聯網對人們工作時間具有延長的作用,這點不同于前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使用電腦PC的工作方式。

“人每天有10個小時在看手機,但實際上這就造成了人的無形的工作時間的延長,你已經不能夠區(qū)分什么是工作和生活了,因為老板在晚上給你發(fā)條微信,你就會看到,你就得回一下。已經沒有說我回家以后電腦一關,什么事情都不問,原來很多人是這種工作態(tài)度,但是現在是不行的?!?/p>

(潘先生,37歲,互聯網+食品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但也進一步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邊界,只要開著手機,人們就感覺隨時都在工作,這被很多職場人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困擾之一。

一方面,互聯網擴大了信息渠道和消費選擇;另一方面,消費選擇又不像人們歡呼互聯網時代到來時所想象的那樣豐富,反而感覺非常有限。首先,網絡平臺在消費市場相對發(fā)達、信息相對通暢的大城市更有效,而在偏遠地區(qū)則有些“失靈”,如前文肖女士提到自駕游的經歷,在某些地區(qū),消費評價存在造假并且消費點評類的App在當地的使用率并不高,人們在網絡上查不到想要的信息,在這種情境中,只能回歸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習慣,熟人介紹代替線上評價,口碑傳播代替自由檢索。歸根到底,由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互聯網發(fā)展也是不均衡的,其增加信息渠道、擴大消費選擇的作用也會因此受到制約。其次,隨著互聯網發(fā)展由“自由生長”進入“成熟穩(wěn)定”時期,網絡服務的選擇越來越集中。就消費而言,即使受挫,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選擇。劉女士一直使用某出行服務類App,知道該平臺爆出過一些負面新聞,但并沒有改變使用這個平臺的習慣,因為她認為“各行各業(yè)都一樣”,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其他平臺中。董女士則是親身經歷過被酒店預訂類平臺“放鴿子”的情況,她在臨出發(fā)前兩天被告知酒店房間取消了,后來不得不花高價重新定了酒店,投訴到平臺,僅被補償了400元。訪談中,董女士更多表現出的是無奈,換個平臺使用可能還是會發(fā)生這種情況,所以即使對投訴處理結果并不滿意,也只能繼續(xù)使用該平臺。

問:看起來這個A平臺①隱去了平臺的真實名稱。很差,明明是那個酒店爽約。

答:A背鍋可能是,就是那個酒店爽約,A背鍋,但是他的處理也不好……而且我是一直用A,她(同行的朋友)是它的黃金會員吧,她每次出去都用。反正大部分體驗都還可以吧,也有遇到不好的,也有投訴的,投訴完也就算了,這件事情就過去了。

問:聽起來投訴也算成功,也算沒成功。

答:反正后來有媒體采訪了,寫了這個事情,因為她剛好是在做這一系列的報道。因為這些平臺經常這樣,不是頭一回出這件事。

(董女士,32歲,媒體記者,居住在北京)

對于單身的董女士和經常加班的王先生來講,叫外賣是比較頻繁的互聯網消費。他們尤其提到了外賣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董女士由于采訪經歷,了解到快遞和外賣的塑料垃圾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從而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費習慣,“之前其實我知道這樣做不好,反正會刻意地不去想這個事情。但是最近剛好采訪了一些零垃圾的達人,他們自己做很多這方面的事情。通過這個采訪,我了解到了快遞跟叫外賣對環(huán)境污染很嚴重……”

對于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家長來講,對于如何處理孩子與互聯網的關系,一直比較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積極利用新技術來輔助學習、提高多種素質;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對游戲和電子產品產生依賴以及遭遇網絡安全風險,這一點在肖女士、萬女士和趙先生的訪談中都有所提及。

趙先生的兒子剛剛4歲,電子產品“已經用得很溜了”。肖女士和萬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在學習和娛樂中不免需要使用手機和電腦,比如使用在線平臺進行課程學習。家長常常要與孩子討論和協調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因為家長主要擔心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過長對孩子的眼睛和頸椎造成傷害,也擔心不良信息和網絡詐騙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談到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時,中產父母們都體現出一種試圖控制但又無奈的復雜情緒。

肖女士的兒子曾經誤點鏈接導致銀行卡被刷掉約1000元錢,而這些鏈接就嵌入在孩子經常使用的一個學習平臺中,并且孩子也搞不清楚怎么會點出那個鏈接。維權也不太可能,“因為小孩子不記得了,你沒有辦法知道他是在哪里訂的課程,因為我只有一個銀行卡的消費記錄,沒有對方的信息反饋過來,比如通知你訂什么課程,你要怎么樣怎么樣”。

從以上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反思可以看出,互聯網在變革消費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最明顯的是互聯網消費本身的“規(guī)訓”。究其背后的作用機制,既有內生性的,也有外在的力量在起作用的。相對于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生活,互聯網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比如節(jié)省成本、方便快捷。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生活方式因此迅速向以互聯網為框架的日常消費以及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興消費靠攏,并逐漸形成了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習慣,此為內生性的作用機制。外部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一方面,為了迎合市場細分,網絡平臺不斷更新消費供給,包括消費內容、消費渠道、消費方式等,目的是降低成本或者滿足高質量消費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互聯網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市場競爭的后果常常是市場被資本巨頭主導,消費者更多地被由資本主導的網絡平臺所“規(guī)訓”,或者消費選擇受到資本巨頭的制約,不太可能促進網絡平臺朝著改善消費者利益的方向轉變,從而造成了消費選擇的有限性。

其他的困擾還包括工作生活邊界模糊、消費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以及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風險等。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互聯網消費實踐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在互聯網消費的積極參與和反思抗拒之間不斷協調、徘徊,既體現在自身的互聯網消費中,也體現在對子女的互聯網使用管理中,而這也正是中等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的區(qū)別所在。

(四)行動策略和困境

雖然互聯網具有“正?;焙汀皹藴驶钡摹耙?guī)訓”作用,但是作為接受過較好的教育、對消費擁有獨特偏好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還是會嘗試擺脫路徑依賴,不斷優(yōu)化生活方式。

首先,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能夠有意識地依據自己的消費偏好選擇互聯網為中介或者“去互聯網”的消費方式。一些被訪者表示不喜歡電子書或者有聲讀物,而喜歡紙質書,比如劉女士、唐先生和趙先生,還有一些被訪者(以女性為主)表示在服裝消費方面不喜歡網絡購物,而偏愛實體店,比如周女士和葉女士。

唐先生認為看紙質書和在圖書館里看書的感官體驗是看電子書或者互聯網上聽有聲讀物無法獲得的。

“我雖然有kindle,也有電子書,但是我是覺得沒什么感覺,我還是喜歡翻紙質版的書,因為看書還是要看感覺的,一張紙‘唰唰’這樣翻過來,聲音也很動聽嘛。而且圖書館里找書這個過程還是蠻有趣的……上海這邊的圖書館我跑了很多了,至少二三十家是有的,至少這周邊,楊浦區(qū)這幾家我都跑過了?!?/p>

(唐先生,36歲,互聯網/大數據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主,居住在上海)

其次,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能夠對大眾流行的互聯網生活方式進行反思。除了具體的消費選擇之外,訪談中也存在抗拒標準化的互聯網使用模式的案例。社交媒體興起后,很多人將刷朋友圈、刷微博作為打發(fā)時間的生活方式,并認為有效利用了碎片時間,而方女士則不認同這種互聯網使用模式,原因主要是自己沒時間。

問:你的一天生活當中不會有無聊的碎片化的時間嗎?

答:有那樣的時候我會看一些像《華爾街日報》那樣的新聞什么的,沒有那么多時間,我覺得我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的,沒有那么多時間無所事事。我現在的一種休閑方式就是我希望我無所事事,每天就在家躺著,我覺得很好。

(方女士,37歲,投資銀行高管,居住在北京)

相對于低收入群體,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為快節(jié)奏,對時間的控制也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對生活質量也有更高的追求,從而對刷朋友圈這種大眾流行的互聯網使用模式存在某種程度的抗拒。

此外,被訪者的行動策略還包括消費習慣的轉變。但是在這方面,幾位被訪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作為消費者的無力感,即只能改變消費端,無法改變供給、配送等環(huán)節(jié),推動“負責任的消費”能力有限。

如前文提到,由于了解到包括網絡外賣在內的消費對環(huán)境的影響,董女士逐漸改變了一些消費習慣,比如減少外賣消費、出門帶手帕、讓網站回收紙箱子,但相比于標準化的配送流程,消費者想要改變常規(guī)流程,阻力很大。比如董女士不想要外賣的餐具,但擋不住商家的默認配送,結果就是收集了“一抽屜的筷子”。

……之前我知道(外賣的環(huán)境影響),但是假裝不知道……我一般都會跟(商家)強調很多次不要給我筷子,我家現在有一抽屜的筷子,我都不知道該咋辦,全都放在我家里。

問:但是他還會給你送對吧,說了不需要餐具。

答:有的會,后來我就寫好幾遍,他有時候不會給我送,最開始的時候都會給我送。

(董女士,32歲,媒體記者,居住在北京)

王先生特別談到了外賣餐具的包裝和網絡購物的過度包裝問題,外賣為了顯示高檔次,會配送金屬餐具,網購一個手機膜,會有層層疊疊各種塑料包裝。而作為消費者,能夠做的就是減少購買,但沒有其他環(huán)節(jié)的配合,消費對環(huán)境的影響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保證我盡量不去在乎這些包裝的東西,盡量少去購買這些東西,但是我個人的努力是非常有限的。舉個例子,2012年時候,海淀區(qū)這邊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當時我家里堅持分類分了大概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把我家的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全部都分開,然后扔下去,我后來發(fā)現垃圾車來收的時候會把我們分好類的幾桶垃圾全部都倒到一個垃圾車里面,所以我們現在就不分了,因為我覺得沒用?!?/p>

(王先生,32歲,互聯網公司程序員,居住在北京)

針對網絡消費對子女的影響和風險,被訪者采取不同手段對子女進行網絡控制和網絡保護,包括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甚至家長出門便關閉互聯網,還有一些人明確表示限制子女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服裝設計創(chuàng)業(yè)的肖女士和眼科醫(yī)生萬女士提到了這點,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防止電子產品對孩子健康的損害,包括對頸椎和視力的傷害。萬女士出于職業(yè)素養(yǎng),對女兒看電視、看電子產品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甚至并不鼓勵她多讀課外書或者拼命學鋼琴,因為看書或譜子太多可能傷害女兒的眼睛。

問:不限制她用電子產品嗎?比如手機。

答:會限制,我一般都會給她計時。比如她打游戲,她7歲的時候7分鐘,8歲的時候8分鐘。

問:小朋友對這些有什么反應?

答:她習慣了,她說媽媽我8歲了,我得8分鐘。本來我一開始說5分鐘,后來她跟講條件,7歲了,7分鐘吧。我說好吧,兩分鐘,就那么的吧。一天一次,不能連續(xù)看。

(萬女士,45歲,公立醫(yī)院醫(yī)生,居住在北京)

為了預防網絡詐騙,肖女士為家中“一老一小”采取的措施就是出門關掉互聯網。老人和孩子花費時間精力學習互聯網使用,但是為了自我保護,在外界沒有更好的監(jiān)管和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有時候又不得不選擇與互聯網隔絕,一定程度反映了互聯網社會的復雜狀態(tài)。

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在互聯網生活的標準化力量面前作出的種種努力,既有階層區(qū)隔的動機,也有減少互聯網“規(guī)訓”的嘗試,反映了他們較高的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能夠以一種反思性的、不同于大眾的姿態(tài)“選擇”自己的生活。但被訪者的消費實踐也反映出,在轉變?yōu)楦臃e極健康、更加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消費實踐努力中,消費者的能力有限,反思和行動常常會面臨困境,需要供給端(互聯網消費情境下的平臺方)和政府監(jiān)管等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

四、總結: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由于密集的文化資本、較高的經濟資本以及在“職業(yè)生產力”意義上與互聯網的緊密聯系,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在數字新型消費方面特征顯著,表現出一種積極擁抱互聯網消費的態(tài)度,同時表現出作為消費者的能動性和反思性,并據此采取一系列行動策略。

首先,新興中等收入群體普遍呈現一種擁抱互聯網消費的積極態(tài)度,這種新型消費能夠滿足他們追求便捷、高質量和個性化消費的需求,除了互聯網平臺的迅猛發(fā)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駕馭互聯網消費的能力更強。其次,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展現出全方位參與互聯網消費的能動性,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互聯網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多個領域,包括娛樂與興趣愛好、工作與自我提升、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再到維權,借助對新型消費的敏感性以及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使得各方面生活被先進技術賦能。再次,新興中等收入群體表現出試圖擺脫技術“規(guī)訓”的反思性,訪談主要提及的有互聯網消費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平臺供給的“失靈”或“壟斷”、互聯網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網絡消費中的風險,針對這些困擾和困境,被訪者采取了一系列行動策略,從而表現出一種矛盾和謹慎的態(tài)度。

當前在我國堅持擴大內需為戰(zhàn)略基點的背景下,有效利用新興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特征發(fā)揮其公共參與的積極性,對于我國當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

從經濟價值來講,新興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有助于擴大內需,建構一種良性的消費文化。這首先依賴于該群體對消費的熱情,顯著反映在對互聯網消費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上,并且由于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對消費價格、質量、設計乃至效率的更高要求,有力促進了供給端創(chuàng)新升級。當然這也部分歸功于數字新型消費模式中消費與生產的互動性增強——如消費者評價變得更加實時和公開、商品和服務不斷創(chuàng)新引領了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消費和供給動態(tài)升級。此外,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對新型消費也具有反思性,借助不斷增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除對新消費的熱情擁抱之外,其對個體、家庭、社會和平臺的理性思考和行動有助于引導全社會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的消費文化。

從社會價值來講,新興中等收入群體對公共事務的思考、關心和行動有助于增強社會參與,從而推動改善社會治理。首先,該群體有較強的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這一點從對數字新型消費的敏銳性和網絡維權的信息能力都可以看出,而在當前的信息社會,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之一恰恰就是信息素養(yǎng);其次,該群體的消費訴求并不滿足于維護個體權益而是上升到維護集體權益。從訪談中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只有保持信息溝通并團結行動,甚至可能需要在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加以適度妥協和協調,才有可能真正維護自身權益,這一消費實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公共參與課”;再次,該群體已從滿足自身需求發(fā)展到考慮消費的社會和環(huán)境后果,這一點在訪談中一再被提及并且很多人落實到了行動上,即管理或改變自己與家人的消費習慣。這些作用機制可能一開始局限于中等收入群體也可能只是微弱的火苗,但隨著影響范圍逐漸擴大和程度不斷加深,其必將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完善社會治理更為積極的因素。

因此,在新發(fā)展格局下,應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尤其要壯大文化資本更密集、從事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以中青年為主體的新興中等收入群體。這既是創(chuàng)新民生建設思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消費和國內大循環(huán)、實現經濟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落實在實踐中應從收入分配、職業(yè)結構轉型和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等多個角度探索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首先,要統(tǒng)籌考慮,持續(xù)做好收入分配、就業(y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等關系人民群眾最直接利益的民生建設;其次,要積極穩(wěn)就業(yè),開展職業(yè)培訓、完善職業(yè)職稱評價體系,保障白領群體就業(yè)穩(wěn)定和生活福利;第三,推動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發(fā)展,發(fā)展新職業(yè)和靈活就業(yè),完善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的職業(yè)發(fā)展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這些人群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來源。

猜你喜歡
被訪者女士群體
女士不停買衣服的背后
被訪者驅動抽樣法在中國退役運動員群體調查中的應用
人物新聞采訪報道應用情感引導的策略分析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王惠君女士書畫作品選登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全年目錄
女士找茬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一個保潔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