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敏
冬至一過,峭寒加劇。如果說盛夏時,人們不敢抬頭望一眼太陽,那么在嚴冬,人們便不敢不戴圍巾就踏出門外。冬天雖冷,但每年也只有到了冬天才能在烤火爐的日子里品味歲月靜好。即使生在南方,遺憾不能常常見到美麗的雪,也可以實實在在地體會冬天的存在。那么冬天存在于何處呢?
我和我的家人盼見一場雪,去哪里看雪?山中。有雪在的地方就標志著冬天來了。皚皚白雪降落在山間,襯著山腰周圍彌漫著的輕如薄紗的霧,才覺出杜甫“蕩胸生層云”之壯觀。山峰的雪承載著厚厚的冬天的祝語,好似雪從空中落下之前被悉心地沖刷過,白得一塵不染。山腰上栽種的青松,倔強地矗立著,可是“亭亭山上松”在厚雪的鋪蓋下也不過如此,“猶抱琵琶半遮面”,不以全貌示人,我只能從霧破云開的罅隙中,在厚厚的積雪后窺見青松的一角。山腳是人們常踏的地方,在入冬前,人們在山中小徑留下的腳印依稀可見,但一場大雪席卷山林后,就變成了“萬徑人蹤滅”,只留下層層迭起的山影。山中的雪實在太純潔、太安靜了,連王羲之的墨筆也不忍染色。
不可否認,城市的冬天并不是不美的。到了夜晚,給這座新城提供光源的不僅是店鋪門前的霓虹燈,還有道路旁的街燈。想象一下,街道暗下來了,路邊的街燈開始工作,微黃的燈光,渲染著朦朧溫暖的意境,好像要將嚴冬的寒意驅(qū)散開來。每個路過它的人都被它給予了寒冬的暖意,整座城市被它照亮,更可以說,整個冬天都被它點亮了。到底冬天存在于何處?你只要看到那些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圍著圍脖、戴著手套的人們,就看到冬天了。冬天就在這里,城市里有最熱鬧的冬天。
“家人圍坐,燈火可親?!奔沂桥牡胤剑陼r的我和奶奶常??吭谂幕馉t邊,奶奶總會給我端來一碗香氣四溢的桂花糕,我心滿意足地享受美味,這是冬天獨特的滋味。奶奶知道我最喜歡聽故事,便給我講嫦娥奔月,講吳剛伐桂,講太白和東坡的古詩,講萬里長城的古往今來,講城鄉(xiāng)的老街, 講城東的盲婆和城西的高塔。床前明月光,冬即是我回憶的縮影,在冬夜賞月,那些童年時美好的場景便歷歷如繪。
我讀過張岱的“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那么那個令詩人魂牽夢縈的冬天到底在哪兒?
它是在層層迭起的雪山里,在充滿煙火氣的城市的夜晚,在羽絨大衣的口袋里,在嫦娥奔月的故事里,抑或是在嬌枝嫩葉的霧霜中?雪山,暖燈,火 爐,六個字,或許冬天就在這里面。而不管我在冬天怎樣移步換景,只要山中的積雪未融,街燈下的寒霜未化,家中的火爐未滅,那么美麗的冬天便不難尋覓,那么關(guān)于冬天的回憶便也不必倉促整理。
(指導(dǎo)教師:尹 宏)
點評
1.結(jié)構(gòu)分明,層次清晰。從結(jié)構(gòu)上來講,主體部分分別描寫了山中雪景、城市暖意、家中溫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從山到城到家,層層遞進,空間不斷縮小,將冬的圣潔、冬的熱鬧、冬的回憶一一展現(xiàn),表現(xiàn)了不同的風(fēng)格。如第二自然段,從山頂,到山腰,再到山腳,通過視角的轉(zhuǎn)換,塑造出不同的意境,將雪的純潔、山中的靜謐、山中的美好安詳交錯展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出了城市里的冬天與山中的不同,展現(xiàn)出人間煙火氣;第四自然段則是對兒時場景的回憶,使讀者能夠很好地產(chǎn)生共情。
2.語言精美,意味雋永。整篇文章的遣詞造句不僅典雅自然、富有美感,而且多處引用了杜甫、白居易、張岱、汪曾祺等人的名家名句,將前人的情思與自己的觸景生情纏繞在一起,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增加了文章情趣。 (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