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濉溪縣實驗小學 安徽淮北 235100)
文本閱讀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對于有效促進小學生自身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逐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指導意義。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教學枯燥無味,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影響了閱讀教學價值的發(fā)揮。為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嘗試改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利用信息技術為閱讀教學助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進行了強化閱讀教學效果的探索。
有些教師不能正確把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與方向,在閱讀教學中一直提倡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認為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有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邊讓學生閱讀一邊提出大量問題,導致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了閱讀的效果。在教學中,部分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與價值,于是用大量的精力研究PPT課件的形式設計,而忽視了閱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教材表面,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講解內容時幾乎面面俱到,導致學生在臺下緊跟著教師的思維轉,沒有思考的空間,如此,學生失去了思考的動力和能力,對文本深層的思想情感無法掌握。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過度給學生講解各種閱讀方法,導致學生將重心放在了記憶方法上,無法領悟文本中的精髓。沒有了情感的支持,學生的閱讀成效自然不高。
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臺下認真聽課、練習和做閱讀筆記。有部分教師試圖應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現(xiàn)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但由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熟練程度不夠,不能把握住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尺度,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課堂上遇到一些難懂的問題時,教師直接說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缺乏實際交流和分析的機會。如此,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弱,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xiàn)出生動形象的畫面、聲效等,變抽象為直觀,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動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直觀更深刻,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升閱讀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讓全體學生直觀地感受文本中的某種生動場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他們積極閱讀,最終使全體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提升閱讀教學實效。在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年齡發(fā)展特點和閱讀興趣愛好等,利用具有信息網(wǎng)絡技術支持的閱讀教學方式,為閱讀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閱讀。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xiàn)老北京的春節(jié)場景圖,先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再讓學生結合閱讀進行實際的探索,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場景,加速他們閱讀情感的形成。
現(xiàn)代化的信息電子技術設備具有為學生快速呈現(xiàn)文本重點詞語、句子,文本內容結構等功能,依據(jù)提供的這些重點知識點及內容進行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難理解的重要知識,緩解學生的學習畏難情緒,活躍學生的邏輯思維,還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語文作為小學的基礎學科,不僅包含了大量的基礎知識,還包含了實際的語句和詞匯,更重要的是,學習語文可以為學生思想感情的升華和基本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只依靠教師口頭傳授的知識明顯不夠。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讓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收獲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增多,方式多樣,容量加大,從而為學生知識的儲備提供重要的支持與保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足夠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并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為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輕松環(huán)境和閱讀氛圍,讓學生自愿進行課文的閱讀。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與文本中心內容相關的圖片信息,然后采用提問、合作、互動、交流、匯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在具體閱讀情境的刺激下,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帶著一探究竟的強烈心理進行語文閱讀,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促進學生綜合閱讀素質和語文素養(yǎng)的同步發(fā)展。
例如,在《肥皂泡》教學中,我直接引入主題,通過多媒體出示了有關吹泡泡的玩具,并提問:“大家對這種玩具熟悉嗎?在生活中你是如何玩這種玩具的?”通過這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其了解到這種玩具的玩法。隨后,我給予學生三分鐘的時間去閱讀文本,并將描寫制作肥皂泡過程的語句圈畫出來,然后進行交流匯報。如此,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實際的把握,掌握了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了閱讀興趣。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以為學生提供課本之外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內容,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并進行實際的拓展,使學生對內容的了解更加透徹。
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先在課堂的前幾分鐘為學生播放了視頻《守株待兔》,讓學生了解動畫版的故事情節(jié)。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看感受進行一次互動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其間,學生們說法不一,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學生,而是鼓勵學生閱讀一遍教材內容,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與觀看視頻之后的感受一樣。如此,學生帶著獵奇的心理去閱讀文本,并自覺地進行對比和整理感受。這種教學形式,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也徹底打破了當前學生閱讀思維的種種局限性,激發(fā)了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調動多種感官的文化課學習更加高效,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使其對文化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從而大大提高學生文化課學習的效率。尤其是在具有動態(tài)的畫面、生動的音律等氣氛中,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的語文知識本身帶有一定的深度和哲理,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和總結。為此,語文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虛擬與真實相結合的語文學習體驗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強化他們的語文感知,提升他們的現(xiàn)代文學素養(yǎng),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整體認識。
例如,在執(zhí)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初步閱讀,然后讓他們試著說說賽馬贏得勝利的基本設計方案。這個任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之際,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演示了孫臏給齊威王設計的方案,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智慧,之后我鼓勵他們通過畫圖的方式深入理解賽馬勝利的方案。像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將動手、觀察和思考全面結合起來,從被動閱讀中的死記硬背到真正參與策劃方案,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到孫臏的足智多謀。
學生的語文想象力決定了他們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與能力,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往往是教師最容易忽視的。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首先要進行一番深入思考,力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極具思考性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進行閱讀思考,提升其思維活力。
例如,在《花鐘》一課的教學中,只讓學生看題目,學生一定不會聯(lián)想到與文本主題相關的內容。為了在教學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堂導入部分下足功夫。之后,我讓他們閱讀文本,并從文本中尋找答案。這種借助多媒體資料的教學形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對學生打下一定的知識基礎有所幫助,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挖掘新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斷拓展閱讀教學內容,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學生雖然在教師的介紹下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略知一二,但是依然無法深入理解主人公當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為此,在課堂閱讀的基礎上,我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周恩來少年時期的歷史背景資料,并讓他們自主進行課文的閱讀。這種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品鑒現(xiàn)代文本的文化內涵,體會現(xiàn)代文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情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網(wǎng)絡技術是當今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應用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技術手段不僅可以讓教師的閱讀教學效果更加理想,還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認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促使學生以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面對閱讀,提升閱讀主動性,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