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雯
70后80后的我們回憶小時候上學的情景還印象很深,那時候家長并不怎么管,寫完作業(yè)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玩,房前屋后都有孩子們玩耍嬉戲的身影,甚至家務活也沒少干,不上學的時候更是成了我們游戲的天堂。
可是再看現(xiàn)在的孩子,天天老師守著、父母盯著,從小學開始就已身陷題海,寫完作業(yè)經(jīng)常是晚上九、十點鐘了,能保證按時睡覺就不錯了,哪還有玩的時間?
相信大家對此都有迷惑,為什么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并沒有太多的關注,讓我們的童年生活很輕松,而現(xiàn)在的父母卻對孩子的教育十分的焦慮,讓孩子的學習那么緊張呢?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父母對孩子的幾種教養(yǎng)方式:
直升機式: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機一樣,永遠停在孩子的頭頂,無論孩子做什么,他們都時刻關注著。這種方式也叫密集型教育。
專斷型: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發(fā)布指令,對孩子有很多的限制和規(guī)矩,孩子沒什么發(fā)言權,如果孩子做不到,會對孩子進行體罰。
放任型:父母很關注孩子,但是對孩子非常寬容,哪怕孩子做錯了事,也一笑了之,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導。
忽視型:父母每天忙自己的事,完全不管孩子,放任孩子自由發(fā)展,忽視孩子的存在。
權威型:父母通過說理和塑造價值觀來跟孩子溝通,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權威型需要一個前提,父母得有較高的素質或懂教育,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決定一個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或一個社會中哪種教養(yǎng)方式最多的,主要取決于以下4種經(jīng)濟問題。
第一,藍領收入水平
我們小時候父輩們在大學里當一個老師和在車間里當一個工人,收入差不了多少。如果能在工廠里當一個工程師,那和教授的收入是一樣的。反正大家覺得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生活也沒有差那么遠,所以整個社會對教育也就沒太多關注。家長的態(tài)度就是能上學你就去上,上不了回家干活就行了。
可是現(xiàn)在社會上的收入差距開始加大。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白領月收入能上萬,幾十萬都有可能。而沒接受教育的藍領通常只有三四千元。人們突然感受到了教育的巨大回報,于是所有的家長開始在孩子的教育上猛地使勁。在焦慮的心情下,密集型和專斷型就成了一些家庭的主要教育方式。
第二,經(jīng)濟地位和社會關系
我們看《簡·愛》《傲慢與偏見》就知道,那些貴族家庭的孩子更注重孩子的騎馬、社交、跳舞、禮儀的培養(yǎng),對文化知識并沒有強烈的渴望。因為他們的大量收入來自于家庭的繼承,來自于社交的成果。
同樣現(xiàn)在有些經(jīng)濟極好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不愁沒有工作,他們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見,在教育上不會對孩子有太大的壓力。這些家庭以放任型和權威型教育方式居多。
第三,社會的安全水平
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非常安全,父母就會放心孩子去做很多事,父母更多是放任型或權威型。相反,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在外獨處會有危險,父母需要時時照管好孩子,不離孩子左右,那么直升機父母(也叫密集型)就會多一些。
舉個例子,日本社會對孩子保護很全面,孩子是很安全的,沒有人偷小孩子或拐騙孩子。日本的孩子都是獨自上學,獨自回家,很多事情獨立完成。在歐洲也能看到滿大街的孩子亂跑。
第四,父母是否經(jīng)常和孩子在一起
我們小時候,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樣的家庭就偏向于專斷式教育。就像《紅樓夢》里一大家子人長時間在一起生活,一定是賈母說了算。
而現(xiàn)在的家庭,孩子可能上了中學就與父母分開了,十八歲以后更是離多聚少,孩子的思想比較獨立,這時候的教養(yǎng)方式更偏向于權威型或放任型。
專家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相比于過去,現(xiàn)在的父母陪孩子的時間顯著增加,出現(xiàn)了大量的直升機父母。原因正是現(xiàn)在的社會收入差距逐漸加大,教育的回報越來越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焦慮。
雖然明知這樣做會犧牲孩子的童年樂趣,讓孩子壓力倍增,但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不能成為權威型家長的時候,也只能更傾向于密集型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