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娟 張麗華 鹿子相 何凌波
英語教材作為英語教學內容的載體,不僅是英語學習的重要輸入來源,而且還是課程標準指導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小學是學生正式接觸英語的初期學段;小學的英語教材對學生英語學習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直接影響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自2011年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以來,我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涌現(xiàn)出三十多個不同版本,其中人教版是目前小學英語教科書使用最廣泛的版本。有關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研究主要關注教材的編排特點、與其他版本教材的對比以及基于教材的教學研究等,而從第二語言(即“二語”)習得理論視角,探究某語言項目在整套教材中分布的研究卻極為少見。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更新在即,本研究以此為契機,擬選用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審定的一年級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以《課標》為依據,以疑問句為切入點,分析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分布是否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希望能夠為新教材編寫、更新和改進提供一些啟示與借鑒。
疑問句是2011年和2022年頒布的兩個課標中均規(guī)定的語法教學項目之一,其中包含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等。因此,疑問句是中小學英語語法學習的重點之一。
兒童語言習得研究表明,疑問句的發(fā)展反映兒童的認知發(fā)展。二語習得研究表明,疑問句的發(fā)展也反映第二語言習得發(fā)展。因此母語和二語疑問句習得研究非常豐富,旨在探究語言習得的機制。密斯分析了219個1.6歲至6歲英語母語兒童語料,其中包含3095個問句,這些問句占兒童全部語料的13%。[1]這與麥卡錫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即問句占兒童話語總量的7%~14%。[2]史密斯還發(fā)現(xiàn)這些語料中,what和where問句最早出現(xiàn),且最為頻繁;how, when和why問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陸續(xù)出現(xiàn),這和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有關,兒童只有具備了manner, time和reason的概念,才會理解和產出how, when以及why問句?;趯嵶C研究,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兒童疑問句的發(fā)展經歷從單個詞(組)表疑問,程式語、陳述句表疑問,到在陳述句前加助動詞或者wh-詞來表達疑問,再到習得助動詞和主語倒裝,最后再到習得否定、內嵌等其他所有形式疑問句這一發(fā)展過程。[3]
二語疑問句習得研究也表明學習者在習得疑問句的過程中有著類似的發(fā)展順序,大致分為六個階段:①單個詞或者詞組用升調表疑問;②SVO陳述句用升調表疑問;③前置:Do+SVO、Wh-疑問詞放置句首,be動詞和主語無倒裝,即“Wh+(be/do)SVO”;④偽倒置、yes/no倒置:(wh)+copula BE+S,Aux/modal+SV;⑤助動詞置于疑問詞后:Wh+ aux/do;⑥否定疑問句、內嵌疑問句、反義疑問句。[4]母語和二語疑問句習得實證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疑問詞問句習得難度順序不同,who、what論元問句的習得易于how、why等附加語疑問句[5],who問句習得難度低于which問句[6];不同句法特征問句的習得難度不同,一般疑問句的習得易于特殊疑問句[7];不同語法功能的疑問詞問句習得難度不同,who作主語的難度低于who作賓語,而what作賓語的習得難度低于what作主語[8];which(+)作主語習得難度低于which(+)作賓語[9]等。
有關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的研究較為豐富。自2011年課標頒布后,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也進行了更新,與教材相關的研究也從多個維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有的研究以教材中故事部分的多模態(tài)語篇為語料,分析了教材中的圖像及其與文本之間的關系,探索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中圖文資源的整合,[10]有的專門分析了教材中的插圖,探究插圖的編排意圖和其教學價值與功能[11],還有研究對比分析了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與其他版本教材之間的異同點和優(yōu)缺點[12]。謝賽和冼雨婷研究了教材中的價值觀內容、分布及呈現(xiàn)方式對促進、落實新時代價值觀教育的影響。[13]另外還有一些研究基于教材理解和分析,開展了教學設計研究。[14]上述研究涉及了教材研究的方方面面,然而從具體的語言結構出發(fā),從二語習得理論視角探究某語言項目與習得順序理論擬合度的實證研究極少。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相關語法項目的編寫、分布和呈現(xiàn)是否以《課標》為依據和指導,是否具有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尚不清楚。
疑問句的發(fā)展反映語言習得發(fā)展,那么疑問句這一語法項目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是如何呈現(xiàn)和復現(xiàn)的呢?小學英語教材中疑問句的輸入頻率和具體分布是否參考了相關的習得順序理論和習得實證研究成果,具有什么樣的分布特征,是否能夠科學地引領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實現(xiàn)《課標》中所倡導的育人價值,目前尚未有相關研究結果。本研究以中國使用最廣泛的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為研究對象,探究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分布層級,以探明兩個問題:疑問句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分布特征如何?疑問句的分布是否符合二語疑問句習得發(fā)展順序?
本研究以師范院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研究為依托,由參加項目的英語師范專業(yè)本科生對小學英語(人教版)共12冊教材中所有的疑問句進行查找、摘錄和統(tǒng)計。疑問句來自教材中的指令、對話、課文、練習、歌曲等,凡出現(xiàn)1次,統(tǒng)計為1頻次。
數(shù)據的分類、統(tǒng)計依據《課標》對疑問句內容的規(guī)定,參照疑問句習得順序理論中出現(xiàn)的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的類型和文獻中對不同疑問詞問句的習得順序進行研究。
數(shù)據首先采用Excel軟件進行分類匯總,然后使用SPSS軟件進行量化分析,旨在全面細致地考察和分析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分布特征。
經統(tǒng)計,疑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12冊教材中共出現(xiàn)1639頻次;其中一年級上冊最少,出現(xiàn)44次,六年級下冊最多,出現(xiàn)261次。輸入基本呈由少到多,逐冊遞增的趨勢,其中,三年級下冊和五年級上冊出現(xiàn)兩個小高峰(見圖1,“一上”表示“一年級上冊”,下同)。
圖1 疑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各冊教材中輸入頻次
下面將從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不同疑問詞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分布這兩個維度考察疑問句的分布特征。
根據二語習得疑問句發(fā)展順序中的問句的不同句法特征,我們從單個詞(組)表疑問、陳述句表疑問、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否定疑問句、內嵌疑問句、反義疑問句和其他疑問句等8個類別分類統(tǒng)計了它們在教材中的分布(見表1)。
表1 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的整體分布(單位:頻次)
(續(xù)表)
根據表1,從輸入頻率維度上看,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的疑問句共出現(xiàn)1639次,主要為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其中特殊疑問句的輸入最為頻繁,共1182次;其次為一般疑問句,共325次;再次為單個詞(組)表疑問,共66次。陳述句表疑問出現(xiàn)2次,否定疑問句和內嵌疑問句在教材中也有相關的輸入,但頻次極低。其他疑問句類型包含了wh-主語疑問句,例如,what about…和 how about…等表建議而非疑問的句子。根據輸入頻次柱形圖(見圖2),各類疑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單個詞(組)表疑問>否定疑問句/陳述句表疑問/內嵌疑問句/反義疑問句。對它們的頻次進行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各類疑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次差異顯著(χ2=4129.497,p<0.001)。其中,特殊疑問句的出現(xiàn)頻率顯著高于一般疑問句(χ2=487.358,p<0.001)。在一般疑問句中,不同助動詞疑問句的輸入頻率由高到低為:Do/情態(tài)>Be,差異顯著(χ2=20.462,p<0.001)。而在特殊疑問句中,不同助動詞疑問句的輸入頻率由高到低為:Be> Do>情態(tài),差異也顯著(χ2=324.325,p<0.001)。
圖2 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的輸入頻次
從疑問句呈現(xiàn)順序的維度上看,在不同句法特征問句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具體為Do助動詞一般疑問句,Be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和Do助動詞特殊疑問句這三類,主要出現(xiàn)在一年級上冊。單個詞(組)表疑問在一年級下冊首次出現(xiàn),陳述句表疑問在四年級下冊第一次出現(xiàn),而否定疑問句在五年級下冊首次出現(xiàn),而內嵌疑問句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六年級下冊,反義疑問句則在五年級上冊首次出現(xiàn)。一般疑問句中,不同助動詞疑問句的出現(xiàn)順序為:Do,情態(tài),Be。有趣的是,特殊疑問句中不同助動詞疑問句的呈現(xiàn)順序與一般疑問句相反,順序為:Be,情態(tài),Do。
從疑問句的復現(xiàn)率來看,單個詞(組)表疑問、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這三類幾乎貫穿了整套教材,其中Be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在每冊教材中均有出現(xiàn)。單個詞(組)表疑問在每冊教材中的輸入頻率均不高,但在五年級上冊中達到最高值。一般疑問句的輸入總體上在四年級上冊達到高峰。特殊疑問句的輸入在每冊教材中都最為頻繁,尤其是Be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復現(xiàn)率最高,在五年級上冊和六年級下冊達到高峰。Do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在六年級下冊最為頻繁。情態(tài)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在一年級上冊、二年級下冊、四年級上冊當中出現(xiàn)次為0,在四年級下冊中的輸入即達到最高峰,五年級上冊稍有下降,然后到五年級下冊又回到最高峰,六年級上冊、六年級下冊稍有下降。
根據疑問詞,我們統(tǒng)計了不同疑問詞問句在各冊教材中的分布,包含who, what, which(+), whom, when, where, how, how(+),why, whose等共10類,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疑問詞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的分布(單位:頻次)
根據表2,從輸入頻率維度上看,what疑問句輸入最為頻繁,共計712次。whom和whose疑問句在小學學段教材中無相關輸入,計0次。不同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what > where >how > how(+) > who > when > why > which(+)> whom/whose。輸入頻率見圖3。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各類疑問詞問句的輸入頻率差異顯著(χ2=2397.687,p<0.001)。其中,what問句顯著高于where問句(χ2=369.879,p<0.001)。
圖3 不同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次
從呈現(xiàn)順序維度上看,不同疑問詞問句中,首次出現(xiàn)的是what和how(+)問句,在一年級上冊已有呈現(xiàn)。其次是where問句,出現(xiàn)在一年級下冊。不同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順序由先到后依次為:what/how(+)>where>who>when>which(+)/how>why。
從復現(xiàn)率維度上看,what問句貫穿了整套教材。在低學段一年級上冊首次出現(xiàn),共計27次,然后從一年級下冊到三年級下冊逐冊遞增,在中高學段教材四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下冊,也基本呈逐冊遞增趨勢。Where問句在一年級上冊、二年級下冊、三年級上冊的輸入均為0次,但在其他幾冊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復現(xiàn)。who問句的輸入均為0次,在其他幾冊教材中的復現(xiàn)率也偏低,低于18次/冊。when、how、why問句在高學段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復現(xiàn),但在每冊教材內和教材之間復現(xiàn)率均偏低。
《課標》中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主要疑問句為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根據研究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這符合課標的要求。根據二語疑問句習得研究結果,一般疑問句的習得難度低于特殊疑問句,教材中特殊疑問句的輸入頻率顯著高于一般疑問句,這很可能是出于難度大的結構需要更頻繁輸入的考慮,因為輸入頻率影響習得效果。[15]母語和二語疑問句習得研究還表明,不同助動詞疑問句的習得難度也不同,Be助動詞和情態(tài)助動詞的習得相對容易,而Do助動詞疑問句的習得難度最大。[16]在教材中的一般疑問句輸入情況中,Do助動詞一般疑問句最頻繁,這似乎也符合難度大的結構需要更頻繁輸入的原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殊疑問句中,Do助動詞的輸入頻率卻顯著低于Be助動詞。仔細觀察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在低學段教材一年級上冊到三年級下冊中,Do助動詞特殊疑問句的輸入頻率極低,顯著低于相應學段教材中的Be助動詞,因此總輸入頻率低于Be助動詞能夠得到合理解釋。但如果是這樣,為什么難度最大的Do助動詞一般疑問句卻先于Be助動詞一般疑問句,最先出現(xiàn)在了一年級上冊當中, 反而Be助動詞一般疑問句到了三年級上冊才首次出現(xiàn)呢?結合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年級上冊中的Do助動詞一般疑問句出現(xiàn)在話題為“Fruit”的一個單元中,均為詢問個人喜好的“Do you like…?”這一句型,共出現(xiàn)9次,這很可能是教材編寫者將“Do you like…”作為語塊(lexical chunks)在該單元中進行了高頻呈現(xiàn),這有利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
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的呈現(xiàn)基本遵循了疑問句習得難度順序理論。習得難度較低的單個詞(組)表疑問,一般疑問句和Be助動詞特殊疑問句出現(xiàn)得最早。根據教材,一年級上冊最先出現(xiàn)的疑問句為“What’s your name?”“What’s that?” 這一類程式語特殊疑問句。它們屬于二語學習者疑問句發(fā)展第一階段的問句,易于理解和表達,因此也最先出現(xiàn)在了教材中。其次是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它們處于疑問句習得的第三、第四、第五階段,而否定疑問句和內嵌疑問句則屬于第六階段的問句,習得最困難,因此在教材中也出現(xiàn)得最晚,直到高學段的五年級下冊、 六年級上冊和六年級下冊才出現(xiàn),且數(shù)量很少。復現(xiàn)率方面,《課標》規(guī)定的主要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復現(xiàn)率最高,不僅在單冊教材中有高頻率的輸入,在冊與冊之間的復現(xiàn)率也很高,這體現(xiàn)了教材編寫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陳述句表疑問在教材中卻出現(xiàn)得又晚又少,只在四年級上冊和五年級下冊分別出現(xiàn)了一次。陳述句表疑問屬于疑問句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學生通過提升語調而完成疑問表達,這在實際的語言使用,尤其是對話中非常常見。因此,初級學段的教材中或許應當考慮編入更多數(shù)量的此類問句。一方面該類疑問句比較容易;另一方面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中,基于語料庫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類疑問句在真實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高。[17]如果教材中有相應數(shù)量的陳述句表疑問的輸入,將便于初學者學以致用。
不同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的呈現(xiàn)順序基本符合疑問句習得難度順序理論和研究結果。教材中what和where問句最早出現(xiàn),分別出現(xiàn)在一年級上冊和一年級下冊當中,這很可能是參考了母語兒童疑問句習得的研究成果,即兒童最先習得what和where疑問句;因受制于認知能力的發(fā)展,how、why等疑問句的習得較晚, 因此在教材中也出現(xiàn)得相對較遲,到三年級上冊、三年級下冊才首次出現(xiàn)。但如果是這樣,為什么how(+)問句在一年級上冊中就已出現(xiàn)?我們查看了教材,在一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Numbers話題中,how many 首次出現(xiàn)的句子是“How many tigers are there?”,教材當中的情境是兩名小學生在動物園的一個看臺上數(shù)老虎。中國的一年級小學生一般為6歲左右,已經形成了數(shù)的概念,因此在學習one、two、three這些數(shù)的過程中,how many問句也應景出現(xiàn),這是合理的。
然而,不同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率和復現(xiàn)率差異顯著。從輸入頻率和復現(xiàn)率上看,what和where這兩個難度相當?shù)囊蓡柧湓诮滩闹械妮斎氩町悶楹稳绱孙@著?這可能是出于教材選材或因what和where疑問詞在語義上的不同而導致使用頻率不同。根據弗拉西斯等人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的使用頻率統(tǒng)計,what的詞頻是每100萬字1955次,而where為949次。[18]因此,教材中what的輸入頻率顯著高于where是合理的。但是,相比what和where問句,其他的疑問詞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率顯著減少,復現(xiàn)率顯著降低,這或許也是參照了母語兒童疑問句習得研究的成果。但是,中國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年齡已經在6歲以上,母語已經幫助他們形成了對when、why、how、which等概念的認知,因此,該類問句在初級水平教材中應當可以有更加頻繁的輸入。另外,仔細觀察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中低學段的教材均以對話形式為主,而對話也應該是初級語言水平教科書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疑問句又是對話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40個詞就有一個疑問句出現(xiàn)。因此,如果教材中適當?shù)亟o予不同疑問詞更多的輸入,教材中有關對話的交際內容或將更加真實,更加豐富。而在實際的對話中,who、when、which的出現(xiàn)頻率都非常高,分別為每100萬字2333次、2678次和3560次,均高于what和where的頻率,可是,它們在教材中的輸入卻是不足的,尤其在中高學段教材中的復現(xiàn)率則是顯著的低。同時,which(+)問句習得難度大,母語兒童和成人在理解which問句的時候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困難,但是which(+)在三年級上冊出現(xiàn)了5次之后,到五年級上冊才又出現(xiàn)1次,然后在接下來的三冊教材中輸入也極少,這也不利于中國小學生習得which疑問句。最后,who問句在教材中的輸入頻率不高,復現(xiàn)也無特定規(guī)律。文獻研究表明who問句的習得相對容易,但是僅限于who充當主語時,而who充當賓語時的習得難度顯著增大,經進一步統(tǒng)計,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中呈現(xiàn)的who問句幾乎全部是主語疑問句,who賓語問句僅出現(xiàn)了2次,這一輸入也同樣顯得相當不足,不利于初學者習得who賓語問句,他們會很容易將who賓語問句理解為主語問句,造成理解偏差。
綜上,疑問句在教材中的分布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較強的系統(tǒng)性。但是,教材中陳述句表疑問的句子輸入頻率極低,這反映出教材選材的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不同疑問詞問句在輸入頻率和復現(xiàn)率方面存在的顯著不平衡現(xiàn)象也不利于中國小學生的疑問句習得。
本文研究了《課標》規(guī)定的語法教學項目之疑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的分布;從疑問句整體分布特征到不同句法特征疑問句以及不同疑問詞疑問句的維度綜合考察了各種疑問句在小學英語(人教版)12冊教材中的邏輯分布。研究表明,總體上疑問句的分布特征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教材編寫者在編寫疑問句的過程中還需進一步參考更多最新的二語疑問句習得和教學的相關理論,在編排教材內容的過程中科學地兼顧語法項目,合理地將它們分布到整套教材當中,這樣才有利于外語環(huán)境下的初學者接觸并順利習得疑問句,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研究對其他語法項目在教材中的邏輯分布探究、英語教材的編寫和更新以及其他英語學習教材的編寫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不久,英語教材的更新也在不斷發(fā)展。教材的編寫當以課標為依據,以科學的理念和二語習得以及教學等理論為指導,才能更好地服務師生,從而實現(xiàn)語言教學育人價值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