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宣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引發(fā)社會和家長的普遍關注。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教育領域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規(guī),也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的專門立法,其出臺意味著家庭教育已由傳統(tǒng)“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立法意圖,就是為促進家庭教育而進行“指引”和“賦能”?!爸敢?,是通過法律的方式告訴父母如何當一個合格的家長,引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賦能”,是指家長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可以向公共體系獲取相應的幫助,學習相關的知識,然后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另一大亮點是強調立德樹人。而要想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養(yǎng)成方面的優(yōu)勢,還有一個問題無法回避,那就是“雙減”。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雙減”背景下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自然肩負起落實“雙減”的重任,其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jiān)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眹拦苄M馀嘤枡C構、提升學校教學質量,都有助于推進“雙減”政策,但家長才是真正讓政策落地的關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和家庭應協(xié)同確立孩子的教育價值觀,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減少短視化、功利化的目標,把重心放在“育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