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白山人參傳說故事中的精神民俗探微

2022-02-09 13:04:08初賽君董亞南張益愷馬雙欣張銀玲孫衛(wèi)東曹志強婁子恒
人參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長白山人參民俗

初賽君,董亞南,張 倩,張益愷,趙 巖,馬雙欣,張銀玲,孫衛(wèi)東,曹志強,婁子恒*

(吉林人參研究院·吉林 通化·134001)

人參,作為百草之王,東北三寶,是祖國醫(y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從古至今,一直綻放著迷人的光芒。人參在中國北方的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長白山是我國的寶山,也是民間文學的源泉之一。在它的懷抱中,培育著名貴的人參,也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著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美麗的人參傳說[2]。長白山人參故事是參農心目中理想的歌[3]。

民俗也可以稱為民俗文化,這是一種由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大部分人口創(chuàng)造、實踐和繼承的生活文化。它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的生活需要,這些群體在某些族裔、歷史和地理群體中日益發(fā)展和擴大。民俗是最適合、最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4]?!懊袼住北蝗宋纳鐣茖W等學科認同并作為專門的學術名詞始見于英國。國外學者把“民俗”譯作“Folklore”,而后在國際學術界廣泛傳播,沿用至今。民俗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處于不斷地發(fā)展、演變和更新的過程中,形成了其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流向,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思維和生活方式[5]。鐘敬文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6],他的《民俗學概論》[7]在總體上將民俗文化分為四個部分: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和語言民俗。精神民俗,是指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有關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民俗。它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與社會過程中形成的心理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一旦成為集體的心理習慣,表現(xiàn)為特定的行為方式并時代傳承,就成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間信仰、民間武術、民間哲學倫理觀念以及民間藝術等等。

精神民俗作為一種無形的人類文化現(xiàn)象,是人類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對自然神靈的崇拜觀念、行為習慣以及相對應的儀式制度、社會心態(tài),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社會基礎,無論是民族還是個體他們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精神民俗的制約和影響[8]。長白山地區(qū)的采參風俗始于當時當?shù)厝藗儾赏谌藚⒌男袨檫^程,一方面通過采參人長期的口頭創(chuàng)作,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整理加工,形成了以語言與文本為載體的長白山采參風俗;另一方面,為祈求采參行為的順利,在東北民間習俗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長白山地區(qū)采參人普遍認同的并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9]。廣闊的傳播范圍與悠久的歷史傳承讓長白山人參故事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民俗內涵,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差別逐漸縮小的今天,長白山人參故事中保留的民俗內容顯得尤其珍貴[10]。

依據(jù)《民俗學概論》中民俗文化的劃分方式,筆者試從民間信仰、道德品質、民間愿望、藝術審美、哲理思維5個方面思考,探索、發(fā)掘長白山人參傳說故事中寶貴的精神民俗。

1 民間信仰

長白山人參故事中包含了樸素的民間信仰,經(jīng)歷了從老虎到薩滿教迷信思想再到山神老把頭信仰的變化。

孫大志等人[10]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絕大多數(shù)屬于超自然的故事即幻想故事,故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如妖魔鬼怪、鬼魂幽靈、天上神仙等超自然的人物角色。故事的內容則主要是施展魔法、符咒、巫術,創(chuàng)造古怪的氛圍,離奇的場景等等。這些內容與神話故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又不等同于神話,它們實則比神話故事晚出現(xiàn)很久,滲透了中國古代的宗教迷信思想。早期人們生產力低下,對于無法解釋和駕馭的自然災害,他們只能對自然界的生物老虎進行崇拜。

王悅等人[11]認為滿族人進山采參習俗,受薩滿教萬物皆有靈論的影響,滿族先民認為自然會賦予人參神奇的靈性,認為人參和人類一樣有思想、有靈魂、有感情、能說話,還能變成人形。后來,人類漸漸地對自然災害有了抵御的能力,但又會有很多未知不可測的災難,因此出現(xiàn)了山神、老把頭神,希望能夠得到祖先在天之靈的庇護[10]。王博凡[12]認為人參故事里,孫良死后成神,經(jīng)常化身白胡子老人,救助采參人脫難,指引采參人發(fā)財,被尊奉為采參鼻祖、山神老把頭。張雯虹[13]贊同此觀點并認為采參人信仰山神、老把頭神,是采參人的精神生態(tài)。孫衛(wèi)東等人[14]也提出在遼、吉、黑三省東部長白山地區(qū)的山民們普遍將老把頭孫良作為他們命運的主宰,老把頭作為采參鼻祖、行幫至圣,在長白山享有崇高威望。采參人第一天進山,要先拜老把頭,儀式很莊嚴,但一切從簡,三塊石頭搭成老爺府,草棍即可成香。心到神知,孫良是能理解的?!栋矆D縣志》記載:“一切求財于山者,都向山神老把頭叩頭,求其護佑[15]。 ”

楊晶石等人[16]提出老把頭神信仰是一個源于傳說的信仰。在長白山區(qū),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采參祖師、老把頭孫良闖關東挖參,并被當?shù)馗餍懈鳂I(yè)人們尊稱為“長白山神”的故事[14]。把頭來到長白山后,在長期的采參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為其他采參人所敬仰,其為人品行及放山事跡為其他采參人口耳相傳,形成了老把頭故事傳說[16]。張赫名等人[17]也表示東北三省許多地方志記載了老把頭的傳說,如《寬甸縣志》《通化縣志》《樺甸縣志》《奉天通志》等,同時,《萊陽縣志》也記載了老把頭的傳說。推斷出孫良與同族、同鄉(xiāng)結伴闖關東,成為長白山地區(qū)最具歷史影響的英雄人物,并被人們賦予“神性”。同族人或同鄉(xiāng)人將孫良的傳說帶回家鄉(xiāng),出于對家鄉(xiāng)英雄人物的崇拜和神靈的敬畏,使得老少皆知,傳頌至今。

王博凡等人[15]還認為這種民間信仰經(jīng)過反復提煉升華,美學表現(xiàn)鮮明生動。目前流傳最廣泛的故事梗概是:明末清初,萊陽人孫良因為老母病重需要人參入藥,告別新婚妻子遠赴長白山采參。在山中遇到張祿結拜為異姓兄弟,互幫互助,情深義重。離家日久,兩人相約再放一棍山就一起返鄉(xiāng),張祿卻始終未歸。孫良為尋找張祿歷盡千辛萬苦,最后累餓而死,臨終前留下一首絕命詩。他死后封神,指引后人,保護一方平安。站在“闖關東”采參人的整體視角,孫良給予他們心靈慰藉。他們脫離家族,面對未來無法預測的命運,心中充滿無助、彷徨,急需一位英雄領袖,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謀得生存之路。面對神秘的長白山,身處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方向難辨;冬季白雪皚皚,道路難行;豺狼虎豹,毒蛇猛獸穿梭于山林之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需要生死相托的同伴。孫良擁有勇敢忠義之心,熟知采參技能,能夠帶領他們謀得生路,是理想的領袖人物。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面對官府的抓捕,輕則鞭刑、流放,重則斬首。然而,老把頭無畏重典,過關隘,入深山挖掘人參,為后人闖出一條謀生之路,所以,采參人更愿意為老把頭披上神性外衣,庇佑采參人平安,使其成為采參人的精神期待和心靈安慰。站在把頭的視角,老把頭神話為其平添一層信仰保護,并能提高團隊凝聚力[17]。

楊晶石等人[16]還指出:傳說既久,則演化為后代放山人的精神寄托和崇拜,老把頭也即成為了神,對老把頭神的祭祀也隨之出現(xiàn),對老把頭神的敬仰使放山人及所有行幫有了集體的約束和集體的操守。每年陰歷三月十六日,長白山區(qū)的放山人、獵人、伐木人都會舉行老把頭祭拜儀式,祈求平安保佑,至今這種祭祀文化依然在沿襲?!稉崴煽h志》1930年版記載:“三月十六,系老把頭之生日,現(xiàn)在放山人均祀之。是日,家家估酒市肉,獻于老把頭之廟前,撫松人民對此節(jié)極為注重,然他處無之?!泵磕耆率?,撫松各界群眾在老把頭府里,舉行上述祭拜內容,還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采參習俗傳承人敬獻索寶棍等采參工具以及上一年出土的珍貴野山參,供品除了全豬、魚、水果之外還要特意加上蝲蛄。除2007年為老把頭塑像揭紅之外,撫松還根據(jù)努爾哈赤特賜老把頭黃馬褂的傳說在2013年為孫良塑像穿上了黃馬褂,儀式莊嚴神圣[15]。孫衛(wèi)東等人[14]也表示:每年農歷三月十六,是老把頭的生日,長白山地區(qū)的人們都要殺豬宰羊(民間一直用整豬或豬頭作為供品,活動結束后,供品會被大家爭相搶奪,因為這是山神老把頭受用后分賞給大家的,會保佑家里人一生健康、平安。當年種參的大戶會把上供的整豬用大鍋烀熟,先讓老人和孩子、伙計們享用),大賀三天,比過年都隆重,這天被成為老把頭節(jié)。幾百年來,老把頭節(jié)成為了當?shù)匾粋€極為重要的節(jié)日。包含有祖而尊、福壽同享,宣讀祭詞,敬獻花藍,把頭叩拜,嘉賓包括孫良后人致詞等儀式。在祭拜老把頭孫良儀式中,人們的身心就會沉浸一種特殊情境里,得到精神的慰籍和靈魂的洗禮[15]。

長白山人參故事承載著放山人的虔誠信仰,承載著山林所有行幫和所有山民的共同信仰,他們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改造了自身,并凝聚成一種集體的精神向度,這是人參文化向德行文化的皈依,也是山林文化在價值上的共同取向[16]。老把頭以超出常人的膽量和氣魄獨闖長白山,為了等待、尋找結拜兄弟張祿,客死他鄉(xiāng)。他的這種大孝大忠、大仁大義、勇敢智慧的精神品格正是古今中國勞動人民所尊崇、所敬仰的。老把頭的挖參經(jīng)歷是悲劇性的,但卻令人奮發(fā),他在民間產生的力量超越時代、階級、民族,他的詩把他的悲劇化作一種崇高精神,它是一種利用自然的力量,鼓舞了千百萬開發(fā)長白山的人們頑強不屈地征服大自然[14]的信念。

2 道德品質

長白山人參故事作為民間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無數(shù)代人收集和整理而成的,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彰顯了勞動人民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以及優(yōu)秀品質。

2.1 彰顯道德情操

此類觀點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彰顯道德情操。

王博凡[12,18]認為長白山人參傳說是廣大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有價值的、優(yōu)秀的人民文學遺產之一。它以采參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進步的思想,反映了與廣大勞動人民有密切關系的問題,折射出采參人的生活和斗爭,表現(xiàn)了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傳遞著生產斗爭和反壓迫斗爭的經(jīng)驗、智慧和勇氣,培育了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長白山人參故事體現(xiàn)了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成、相得益彰。從“社會”層面,采參人既有對把頭的尊重與服從,同時相互禮讓與幫助,表現(xiàn)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在“平等”與“公正”方面十分明顯。在個人層面,采參人之間坦誠相待、同生共死,表現(xiàn)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特別倡導“誠信”“友善”。長白山人參故事不是“道德說教”,是“人的一種道德活動”。楊晶石等人[16]也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是優(yōu)美瑰麗的民間文學,陶冶著一代代人的心靈,傳遞著生產斗爭和反壓迫斗爭的經(jīng)驗、智慧、勇氣和力量,培養(yǎng)并播散著它們千百年來所形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歷史長河中,長白山人參故事運用口耳相傳的表現(xiàn)形式,向人們傳遞它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它不僅同人們的生活直接相連,而且也和人們的思想道德緊密相連。長白山人參故事中放山人的德行是其道德倫理價值的最深層體現(xiàn)。其實在放山前串連搭幫時,倫理道德規(guī)范就已經(jīng)進入了執(zhí)行程序。那就是搭幫時不能因為個人喜惡、私心雜念而將他人拒之門外。進山挖到人參后要打“兆頭”,做記號,用于提醒后來人。如果兩波放山人在山里相遇,打過招呼后則各行其路,絕不爭搶地盤,相互視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遇到危險時會互相幫助。這種“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始美德,閃耀著樸素迷人的光彩。長白山人參故事中主人公所具有的尊重平等、團結互助、情深意重、英勇無畏就彰顯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

2.2 體現(xiàn)道德教育

此類觀點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體現(xiàn)道德教育。

周娜[19]表示長白山人參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一種,也是人參文化現(xiàn)象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形式,里面充斥著道德說教,潛移默化地激發(fā)著人們的道德情感,富于教育意義,大抵可以被看作關東地區(qū)大開發(fā)過程中人們樸素的道德觀念在藝術領域里的折射,包含反對個人主義、反對貪得無厭、反對恃強凌弱、強調因果報應、贊美勤勞勇敢、主張知恩圖報等道德要求,充滿道德訓誡的意味,對于幫助人們認清好壞善惡,分辨美丑賢愚,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王悅等人[11]贊同此類觀點,認為這一類故事中,人參承載了滿族人民對是非善惡的清醒認識和嫉惡如仇的思想品質,給善人以幫助,給惡人以嚴懲,是滿族人倡導的優(yōu)秀品質的真實再現(xiàn),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義。楊晶石等人[20]也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作為一種較晚出現(xiàn)的民間文學體裁,對較早出現(xiàn)的神話中抗爭進取、懲惡揚善和重生厚物三種主題的自覺傳承。古往今來,長白山人參故事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激發(fā)長白山區(qū)人民的道德情感?!叭藚⒐适峦渌耖g故事一樣,它淳樸真實,總是發(fā)散著健康的道德氣息。它是人民自己創(chuàng)造的,思想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人參故事是民間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的一種道德活動”。品讀人參故事可以使人們受到道德教育。

2.3 反映優(yōu)秀品質

此類觀點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反映優(yōu)秀品質。

王博凡[18]認為長白山人參傳說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地主的罪惡,直接表現(xiàn)了采參人的勤勞勇敢,勞動人民的團結友愛,對惡勢力的憂憤、反抗和搏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樸素的階級觀念,塑造了人民的英雄形象,表達了采參人對善良、勤勞、尊敬老人等品質的贊賞,對自私懶惰、貪得無厭的鞭撻,具有樸素的階級觀念和勞動觀念。楊晶石等人[20]表示在各種不同的人參故事里面,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經(jīng)濟狀況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情形;深刻地揭露和鞭撻了舊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歌頌了勞動人民舍己為人,勇于同社會和自然進行斗爭的高尚品質。孫大志等人[10]表示長白山人參故事作為民間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無數(shù)代人收集和整理而成的,也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它誕生于參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并經(jīng)過幾千年口耳相傳,逐漸成型。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人參故事,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人們的善良淳樸,還向我們展示了他們頑強拼搏、勇敢機智、重情重義的美好品質。歐佳楠[21]也表示長白山人參故事很講求“勸善懲惡”,不管是貪婪陰險的地主惡霸,還是謀財害命的自私親友,都遵循著這一貫的原則。長白山人參故事以其樸美簡明的語言、神秘莫測的想象,幻化出一系列的“人參精”形象,參娃、參姑娘、參老人等等,歌頌勞動人民英勇無畏、勤懇和善、互助和諧、情深義重的優(yōu)秀品質,反映長白山地區(qū)挖參人樸素美好的道德理念與民俗愿望。

3 民間愿望

由于人參的宿根酷似人形,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被人們賦予特殊的藝術性,無論是參形的美化,還是藥力的夸張,都融合了長白山區(qū)參農的生活理想,深深根植于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斗爭之中[20]。長白山人參故事反映出東北地區(qū)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個性,積淀著東北人民獨特的現(xiàn)實愿望和情感愿望,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民俗內涵和民俗價值[21]。

3.1 現(xiàn)實愿望

王博凡[18]認為長白山人參傳說深刻反映了自然災害帶給人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圖景,反映了在自然災害面前,老百姓多么渴望過上幸福生活!宋麗瑄等人、焦馨熠、藺佳影、孫大志等人[22~25]還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中的放山的挖參人,在舊社會,他們處于社會底層,是受壓迫,受剝削的對象,然而貧窮的生活并未使之放棄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受苦受壓的勞動人民無法憑借自身力量懲惡雪恥,人參精的形象在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與文化底蘊中誕生、成長,于是就幻想人參化作精靈為窮人報仇、伸張正義、除暴安良,憑借自己的品德得到人參精的賞識或幫助最終達成自己的愿望,得到幸福的故事,激勵人們積極向善,反應了底層人民的心理愿望?!耙队猩丁狈从沉藙趧尤嗣駥ωS衣足食的理想生活的向往,這也可以說,是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和放大。人參傳說中屢現(xiàn)不止的人參娃、人參姑娘等,這些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形象,他們或勸善懲惡,或獻身眾人,幫助窮人夫妻團圓,父子重逢,疾病康復和生活美滿,這些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善良愿望的幻想,是他們美好生活理想和愿望的反應,更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勇敢、團結的高貴品質和他們的強烈的愛憎和理想愿望。

3.2 情感愿望

王悅等人[11]、王博凡[18]、焦馨熠[23]、藺佳影[24]認為眾多的滿族民間采參故事使得人參的形象被神化,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同時也寄予了美好的愛情期待。長白山人參故事中的放山的挖參人,不但在經(jīng)濟上受到封建剝削者的殘酷壓榨,生活困窘,在愛情上也經(jīng)常受到那些邪惡勢力的戕害?,F(xiàn)實生活中的殘酷與美好理想的悖逆使挖參人希望有人參化作的精靈幫助他們陪伴他們。他們渴望有漂亮的人參姑娘與他們婚配,這種追求性本能快感的幻想也充斥在長白山人參故事中,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審美理想和情愛觀,對美好、真摯、忠貞愛情的追求,是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

4 藝術審美

長白山人參故事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在文學藝術表現(xiàn)上融入了審美元素,有其獨特性。長白山人參故事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人參精形象的塑造上,它是勞動人民對自己勞動成果高度藝術化的結晶[20]。人參故事在口頭傳播創(chuàng)作中,隨著人們的意愿,以具有獨特療效的人參作依憑,大膽展開幻想,緊緊結合人參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將人參變成了穿紅肚兜的小孩兒、俏麗的姑娘、善良的老爺爺,它在塑造了眾多人參精形象的同時,又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并在奇異瑰麗的藝術形象中使這種愿望得以實現(xiàn),兩者水乳交融,交互輝映,努力表現(xiàn)人民的希冀、幻想和追求,因而產生了極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6,18]。在人參故事中,常見的有:參娃、參姑娘、參老人等[10]。

4.1 參娃

人參很像光身子小孩,壽命可達千百年,所以長白山人參故事中人參精的形象很自然地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和形體,而且最具靈性。說它是人參的“元神脫竅”。最常見的人參精是紅肚兜小孩兒和紅襖綠褲的棒槌姑娘(個別故事中也有白發(fā)老翁、參獸或工具)。這些紅肚兜小孩,光著身子神奇地出沒在長白山深山幽谷、林海雪原,構成靈動鮮明的民族藝術圖畫[20]。

在長白山人參故事中,參娃,是身穿紅肚兜兒或是頭系大紅繩,身穿紅兜肚,長得白白胖胖,還經(jīng)常光著屁股和小腳的小孩子。他們天真可愛、冰雪聰明、善惡分明,活潑善良,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他們總是和孤苦伶仃、備受財主壓榨的小初把、小半拉子、小羊倌、小牛倌等受財主壓迫的小孩玩耍,給予窮人孩子們安慰,用自己神奇的力量幫助他們干活,在玩耍和勞動中同窮人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那些窮苦的小孩子受到黑心財主或和尚的為難時,參娃會及時地出現(xiàn)安慰他們,并用妙計幫助他們渡過難關[10,21,23,25]。

4.2 參姑娘

人參姑娘形象通常有兩類,既包括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也包括五六歲、七八歲的小姑娘,可謂是人參故事中出現(xiàn)最多的形象。人參姑娘的形象貼切地體現(xiàn)了多年生人參的外形特點:紅襖綠褲是對綠葉襯紅花的貼切描述,一根大辮上戴著一朵紅花或一束紅纓更是勾勒出人參長莖紅果的特點[23]。如果說紅肚兜小孩兒源于人參宿根酷似胖娃娃這個特點,小紅肚兜則是人參紅色果實——紅榔頭的“點意”。而人參姑娘的紅襖綠褲,自然是人參長莖紅果、綠葉扶持的本來樣相。參農對人參精形象的創(chuàng)造直接來源于他們對人參生長的細致觀察,再加上他們把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的性格也賦予了她們,于是她們就靈動起來了[20]。

參姑娘,她們長著有紅似白的臉頰,水靈靈的大眼睛,梳著大辮,戴著紅花,再穿一身紅襖綠褲,是地道的長白山姑娘的打扮。或是“圓臉盤兒,梳著一根油黑的大辮子,綠色褲褂,頭上一朵紅海棠,紅的耀眼,臉上白里透紅。也可能是扎著油黑的大辮子,系著紅頭繩帶著大紅花,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粉嘟嚕的臉蛋,笑盈盈的,身穿紅衣裳綠褲子的漂漂亮亮的人參姑娘,比如《燈參、寶磨和金馬駒》中的參姑娘,她上身穿著大紅襖,下身穿著水綠的褲子,腰間系著一條繡著牡丹花的圍裙。無論是大姑娘還是小姑娘,對她們形象的描寫都是美的。這些俊俏善良的參姑娘,被賦予“情人”的性格,往往都會遇到善良的窮小伙,總在小伙子“麻達”(迷路)的時候,用一盞紅燈指引其走向溫暖的小屋,幫助窮小伙消災解難,抬挖參寶,收獲愛情?;虍敻F小伙遇到危難時,她們都會用自己神奇的力量幫助小伙子脫難,她們會為了報恩嫁給小伙子,婚后也安守本分,勤勞工作[10,20,21,25]。

4.3 參老人

在長白山人參故事中,參老人形象包括參老頭和參老太太兩種,一般以參老頭出現(xiàn)居多。參老頭通常留給人們的形象是一位慈祥的滿面笑容的老爺爺,他須發(fā)皆白卻鶴發(fā)童顏,常著一身白衣,當然少不了梳一根小辮扎一根火紅的頭繩或是身著白衣,白頭發(fā),白眉毛,白胡子,亦或是著一身白衣,梳一根小辮,再扎一根火紅的頭繩,須發(fā)全白卻鶴發(fā)松姿,身背包袱手拄拐杖卻行動靈巧,仿佛駕著白云飄來,又或者化成白云飄走,還有可能是白發(fā)蒼蒼和藹可親的人參老人,就像《酒參》中的“白胡子老頭兒”。人參老頭總給人們以老者的慈祥與睿智以及小孩子的頑皮活潑,正可以用老頑童一詞形容。他們有時會出來和“老山利落”對飲,有的竟喝足了惡老板燒鍋里的純酒,投身于懸崖的山溪,讓飛流沖洗他們的須眉和肢體,變成芬芳的酒泉,給鄉(xiāng)親們解痛消疾[10,20,21,23,25]。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類參精形象外,在長白山人參故事中常出現(xiàn)的參精形象還有這樣幾類:參小伙的形象通常是一個或穿白狐皮、或著白布衣,頭戴一頂紅疙瘩小帽的年輕人;獸參和物參則可能是一頭小毛驢,一條小金龍,一匹馬,一個石墨或是一盞小紅燈等

[10,23]。

長白山人參故事中的“人參精”,參娃、參姑娘、參老頭、物參皆是由人參幻化而來,保留了人參的外形特點,酷似人形,蘊涵了人的性格精神,暗含人性,自然滲入了東北長白山地區(qū)勞動人民的精神觀念、道德判斷以及價值取向,常以正面的形象,化身正義的力量來幫助生活困窘的勞動人民反抗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橫行霸道的土豪劣紳,并由此獲得幸福美好的親情、友情與愛情[21]。這些人物形象既有人性又有靈性和神性,她們是友善、平等、自由、富強的化身[12]。這是長白山參農與挖參人長期以來對人參的細心觀察和真情相待的藝術結晶,是長白山人民心中愛參,致富靠參的真實體現(xiàn)[23]。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爭,表現(xiàn)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18]。

5 哲理思維

長白山人參故事中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性,這類哲理型故事又可分為兩種:生活哲理型和生態(tài)哲理型[19]。

5.1 生活哲理

周娜[19]表示生活哲理型故事是世代長白山區(qū)人民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通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和教訓而總結出的基本的生活原則,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對于生活達觀的態(tài)度。《許丫頭醉酒得參》講許丫頭因為醉酒而被父親趕出家門,這本來是一件讓大家都覺得不愉快的事情,可沒想到,她在去親戚家的路上竟然遇到了人參精,尋跡而去,竟然發(fā)現(xiàn)滿山都是人參,共得了七十多苗,可以說是因禍得福。這實際上也表達了勞動人民樂活的人生態(tài)度,很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味道。

5.2 生態(tài)哲理

長白山人參故事中滲透著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結,有的也反映了原始拜物教的萬物有靈的思想,蘊藏著融合智慧和創(chuàng)意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其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今天[3,20]。長白山人參故事的生態(tài)和諧價值貫穿始終。無論是人參姑娘與人婚配報恩型故事,還是人參精靈相助采參人類型故事,或者是人參娃娃的故事,都充斥著生態(tài)和諧價值理念,處處體現(xiàn)出植物與人的和諧相處[16]。

老采參者春夏秋三季都去采參,采參是采集勞動,游弋于茫茫的林海中,一天兩頓飯,備嘗艱辛。根據(jù)自然生態(tài)特征,各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稱說[26]。按照春夏秋不同生態(tài)的季節(jié)進山采參,就是服從自然事理去辦事,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13]。如同老子所說:“天物蕓蕓,各復歸于其根?!蔽羧盏牟蓞⒄呤堑赖轮耍麄儼l(fā)現(xiàn)“片貨”(人參群落),只采挖中不溜的,留下大的和小的,它們在大自然里繼續(xù)繁衍生息,讓人類的子孫后代也能享受人參的補益。如果只挖大的就會受到嚴懲[26]。這與孫文采[3]看法相同,他表示在長白山采參習俗中要求“抬大留小”(挖大的留小的),而在人參故事《孫全護參王》里要求更高,大的小的人參都不準挖,只能挖中等的人參。王博凡[12]也表示采挖野山參時,采參人“抬大留小”,還要“砍兆頭”“插花”和“復堆”,既是指引造福后人,也是保護自然、永續(xù)利用。楊晶石等人[16]還提出現(xiàn)代人參故事中一些對挖參習俗的描寫也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如放山人遇到尚未長成的人參,會仔細地鏟除四周的雜草,使其繼續(xù)成長;如果挖到有參籽的大人參,參籽不能全部帶走,頂多拿走一半,另一半播撒在山上,以保證人參的生存。挖完人參后,要對土坑做“插花”,把土填回坑內,恢復原樣,再插上樹枝,這也是一種環(huán)境保護。

除上述觀點外,張海波等人[27]認為人參故事除極力表現(xiàn)自然對人的善,同情弱者,批判欲望動力說,以最應該同情與珍惜的形象象征自然外,其共同之處還表現(xiàn)為自然權利的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表達了生態(tài)理想。于洋洋等人[28]認為《一縷青絲》就這樣表達了物與人平等,人與物相同的生態(tài)平等觀念,表達了人也是自然一部分的生態(tài)觀念。

生態(tài)哲理型故事是長白山區(qū)人民在漫長的采參活動中,在與大自然不斷接觸的過程中所總結出的與大自然相處的一些規(guī)矩規(guī)則。從“國家”層面來看,采參人懂得靠山吃山、靠山愛山、靠山養(yǎng)山的道理。他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符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在“民主”與“和諧”方面尤為突出[12]。從人參故事中,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在長白山區(qū)的人民看來,人與自然是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所以,人與自然也應該是和諧相處的關系[19]。

6 結語

長白山人參故事豐富多彩,是挖參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經(jīng)過不斷的傳承發(fā)展,已廣泛根植于東北人們的心中。孫大志等人[10]認為政治因素、地理因素、經(jīng)濟因素、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產生了長白山人參故事民俗內容,曹保明[29]則認為長白山人參故事是在本土漢、滿、蒙古、朝鮮等民族與外部遷入文化互動共生狀態(tài)下逐漸形成的,體現(xiàn)著重視生命、崇尚生態(tài)智慧的文化品性。在整個東北人參故事體系的創(chuàng)作群體中,外部遷入長白山區(qū)的漢族群體也深受原居民族的影響。正是在這種影響下,故事講述、傳承者選擇、重構了某些傳統(tǒng),從而使得本土區(qū)域文化從起初的“多元兼容”態(tài)勢,在綿延發(fā)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積極活躍的“互滲共生”態(tài)勢。

長白山人參故事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東北地區(qū)的歷史風情及民族文化意識,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和情感,蘊含了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傳承價值、生態(tài)價值、教育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20],廣大的人民群眾在其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王博凡[12]表示:撫松縣編劇的52集動畫片《人參王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全國熱播,集安市近年來拍攝的52集動畫片《參娃與天池怪獸》榮獲第十一屆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楊晶石等人[16]也表示:通過融合和創(chuàng)新,將長白山人參故事同各種現(xiàn)代媒體、商業(yè)元素有機融合的電影、電視劇佳作已為人們所熟悉,如動畫片“人參王國”“參娃與天池怪獸”,電影“人參娃娃”等。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孫良闖關東”(老把頭孫良故事短片)在北京奧體中心巡回播放,觀眾每天達5萬人次。同時,以長白山人參故事為主題的繪畫、攝影、剪紙、雕塑等作品不斷涌現(xiàn),如“放山老把頭”“人參娃娃”等現(xiàn)代剪紙作品,“山參王”“人參姑娘”等木雕作品。撫松縣劇團創(chuàng)作的舞蹈戲曲“人參女”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此外廣大人民群眾還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將這一寶貴精神民俗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傳承和發(fā)揚[30-45]。

雖然廣大人民群眾在長白山人參故事的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保護傳承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人參故事內涵挖掘不深,宣傳普及人參故事的深度廣度欠缺等,這些都制約了長白山人參故事的發(fā)揚光大[16]。因此,在長白山人參故事的保護傳承方面,王博凡[12]提出“要做成價值指南”“要做到推陳出新”“要做好傳播轉型”,還應該試水動漫、網(wǎng)游、歌曲、電影與大型情景劇等,從而讓長白山人參故事以更靈動的姿態(tài)、更接近的距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楊晶石等人[16]也表示要采用“建立長白山人參故事保護傳承中心”“構建長白山人參故事特色資源庫”“建設長白山人參故事網(wǎng)站”“利用超星學習通推廣長白山人參故事”“開展以長白山人參故事為核心的鄉(xiāng)土教育”等方式從多方位、多渠道著手,長期、穩(wěn)定、系統(tǒng)地對長白山人參故事進行保護傳承。

長白山人參故事主題突出、人物鮮活,在今天仍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與旺盛的生命力。它們集中體現(xiàn)了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成、相得益彰,需要我們挖掘、提煉與弘揚,長白山人參故事寶貴精神民俗的傳承發(fā)展對于豐富人們的民俗生活,增強民族凝聚力,發(fā)展人參產業(y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猜你喜歡
長白山人參民俗
冬季民俗節(jié)
水中人參話鰍魚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樣的長白山
學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8
長白山冊封始于金代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參”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4
民俗節(jié)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胡蘿卜為什么被稱為“小人參”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
漳平市| 永清县| 十堰市| 濮阳县| 古田县| 德令哈市| 商丘市| 定边县| 临沭县| 西贡区| 沧源| 桐城市| 富宁县| 华亭县| 塘沽区| 长海县| 庆元县| 繁昌县| 本溪市| 杭锦旗| 孟连| 商都县| 台东县| 汶川县| 宣城市| 台南市| 东乡县| 伊宁市| 海口市| 凤城市| 南充市| 永清县| 伊川县| 昆明市| 乌鲁木齐县| 弥渡县| 大同县| 启东市| 庐江县| 涟水县|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