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代以來別具特色的津門面食

2022-02-09 01:29白中陽
尋根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合子面食煎餅

□白中陽

近代以來天津民眾的日常飲食結(jié)構(gòu)中,始終以面食為日常主食。天津的面食具有種類繁多、口味獨特、地域性強等特點,就常見的面食種類而言,有津門饅頭、花卷、鍋餅、面條、煎餅、包子、混沌、餃子、合子、春餅、餡餅、鍋貼等。

戧面饅頭

天津的饅頭,特色在于戧面,所以又稱為戧面饅頭。戧面強調(diào)的就是“有咬勁兒”,饅頭雖是發(fā)面,卻戧進去很多干面,入口干硬、香甜、有嚼勁,比普通發(fā)面饅頭更有口感。民國時期的天津《大公報》還刊登了“戧面饅頭”的具體制作要領(lǐng),即“制饅頭的時間至少需要八九個小時,在蒸饅頭的前一夜必須先將制饅頭的面發(fā)酵好,等發(fā)酵完畢就可以下鍋蒸了。如果天氣炎熱,最好不要多費時候,需要即刻制成,可以免得酵味發(fā)酸”。(《烹飪常識:怎么做饅頭?》,天津《大公報》1930年06月20日第12版)就具體制作方法而言,民國時期發(fā)行于天津的《家庭周刊》還曾詳細介紹了戧面饅頭發(fā)酵面粉的方法、各種材料的分量、調(diào)拌面粉的要領(lǐng)、調(diào)拌面料的技巧、搓面與制饅頭的要訣、蒸饅頭的火候等制作技巧。(淑貞:《怎么做饅頭》,《家庭周刊》1935年第96期)除上述對戧面饅頭的具體介紹,天津《大公報》《家庭周刊》等報刊同時還對牛奶饅頭、水饅頭、麩皮饅頭、葡萄干餡饅頭、卷筒饅頭、烤饅頭的制作技巧也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校學(xué)生也是饅頭消費的主要群體之一。以民國時期的天津某學(xué)校為例,“略謂該校大中學(xué)同學(xué)包飯者,為三百五十人,平均每人每日用饅頭十五個,如此則日需饅頭五千多個,每年以在校用飯二百五十天計算,則年需饅頭一百二十五萬個左右。按饅頭體積,每個約在一點二五英寸立方上下,倘若將諸多饅頭排列起來,約可繞本校操場一百圈”。(冷水:《生活:年消饅頭百萬》,《工商生活》1941年第4期)由此可見近代天津民眾對饅頭的日常消耗量有多大了。

方便易食的津門鍋餅

鍋近代天津的民間就有“女師娘,疼先生,早起晚睡吃鍋餅”(《介紹一本通俗的天津大觀》,天津《大公報》1932年07月16日第11版)的歌謠傳誦。鍋餅的具體制作方法是將“生面發(fā)酵后,加上適量堿水進行除酸,而后再揉入一定的干生面,再用雙手反復(fù)揉搓,當揉搓不動時,可以用木杠相輔助進行碾軋”。(《白云生安貧若素:吃大鍋餅,蹓大馬路》,《三六九畫報》1943年第21卷第14期)近代天津的鍋餅直徑約現(xiàn)在的市尺二尺,厚市尺二寸左右,有咸甜兩種,時人喜食甜味鍋餅,因為咸的鍋餅油太重,雖然口感香酥,但卻讓人感覺油膩,不如甜鍋餅可口。(王振良編:《九河尋真》,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天津甜鍋餅有獨特的制作流程,其做法大致如同制作薄餅,只是大小尺寸不同,鍋餅須做得大些,且需要在小鐵鍋內(nèi)完成。(張顯明:《老城生活》,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年)民國時期的《機聯(lián)會刊》刊登了天津甜味鍋餅的詳細制作流程,即“首先將面粉調(diào)成薄餅糊放在一邊,再將鍋用素油擦透,置于火爐之上,等鍋燒熱后可以在熱鍋內(nèi)四周都刷上一層熟素油,然后再將調(diào)勻的面粉倒入,約四五湯匙的劑量。而后快速將鍋拿起,就著火轉(zhuǎn)兩轉(zhuǎn),務(wù)必將倒入的面粉轉(zhuǎn)成鐵鍋一樣的圓形,將餅在火上烘成干脆,將熟豬油加一湯勺在餅上,再加以桂花、白糖、玫瑰糖、梅醬等,用鐵鏟將餅攤勻,務(wù)必使整個餅的外側(cè)都粘上糖油,然后將餅取出,卷成一大卷,可用刀切為數(shù)段,即可食用”。(焦東樵子:《家庭問題:家常鍋餅》,《機聯(lián)會刊》1936年第155期)事實上,天津鍋餅的烙制才是制作這種面食的關(guān)鍵,特別是火力不能太弱,火弱了鍋餅會不熟但火力亦不能過大,火大了極易烙煳。天津鍋餅一般都要切成三角形狀,常常論斤稱著賣。時至民國時期,天津民眾喜歡吃紅棗鍋餅,并俗稱吃鍋餅的過程為“慢慢磨牙”。事實上,天津鍋餅是舊時農(nóng)村遠行者的口糧,尤其是日軍占領(lǐng)時期,天津曾一度出現(xiàn)糧荒,外出“跑單幫”的天津人旅路中常帶鍋餅,因其干硬易于保存,購買者頗多,以備旅途不時之需。

別具風俗韻味的津門餃子

近代天津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賺)”的俗語,這里將餃子、面、合(盒)子這三類面食在天津民眾日常飲食中的地位很生動地凸顯了出來。近代的天津俗語中還有“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躺著”的說法。(墨農(nóng):《社會調(diào)查:津市陋俗鱗爪》,天津《大公報》1934年10月21日第15版)可見,在近代天津人最為喜食的餡食中,恐怕非餃子莫屬了?!短旖蛐l(wèi)志》中記載:“正月元旦……設(shè)盛宴,和樂同享,各食角子,取更新交子之義。”此外,近代天津市井之中還有“富餃子”“窮餃子”一說。具體而言,近代天津的家常餃子大致有葷餡、素餡、葷素搭配餡三類。簡單的素餡可以是半棵白菜一把粉絲。近代天津民歌《賣扁食》中唱道:“姐兒生來無有人啊,挑著砂鍋去趕集,捎帶著賣扁食。蔥絲、姜絲、白菜心啊,子香油拌餡子,包的是素餃子。昨天賣的三子(銅板)倆啊,今天賣的是倆子三,早賣完早回家……”這里說的白菜子素餃子清香適口,無論富貴貧賤,人人喜愛。葷餡一般指單純的肉餡,近代天津飲食業(yè)行話中稱為“常行餡”,坊間俗稱為“一個肉丸的”。

天津人喜食河海兩鮮,所以時常用三鮮、海鮮、魚肉等食材做餃子餡。葷素搭配的餃子餡一般以肉為主,配上四時鮮蔬,尤其是作為近代“津門冬令四珍”的紫蟹和韭黃。而素餡又分為兩種:齋素和基本素。齋素中不含雞蛋、蝦皮、蔥、蒜等料,基本素餡則沒那么多講究,可以隨心調(diào)配。近代天津的老字號餃子店,首推白記餃子館,它的前身是白記蒸食鋪,創(chuàng)始于1890年,原址在金華園大街溝頭胡同,以素包、素餃和甜餡蒸食最為擅長。1926年店面遷至侯家后鳥市并更名為白記餃子館,尤以羊肉水餃最為知名。白記餃子選料精良,以羊肋條肉搭配上好嫩牛肉調(diào)餡,并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調(diào)整肥肉、瘦肉的比例,冬季是肥四瘦六,夏季是肥二瘦八。為迎合津市民眾不同的口味需求,還增添了雞茸、海鮮等多種口味的水餃,均深受人們的喜愛。

天津民眾還賦予了餃子豐富而真摯的民俗內(nèi)涵。例如,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五日是填倉節(jié),天津民眾每逢這天必定要討一個吉利,即全家人歡歡喜喜吃一頓肉餡餃子;近代天津民眾每逢為親人掃墓和先人的忌日也多食用餃子。此外,近代以來,天后娘娘誕辰的前一天,會有大批人在天后宮同吃喜餃的景象;冬至日吃餃子、餛飩,老話說可以免凍傷耳朵;閨女出嫁,娘家要準備一份餃子和面條,新人喝罷交杯酒,要吃子孫餃子;產(chǎn)婦生孩子后的第十二天,娘家要送來餃子給閨女“捏骨縫”,期盼早日康復(fù);兒女親朋遠行出門前也要吃餃子,俗稱“長接短送”;近代天津俗語“上馬餃子,下馬面”,又將餃子同人們的仕途相關(guān)聯(lián)。餃子溫暖著每個天津人,更讓近代天津的飲食文化亮麗多姿。

富含“吉祥”寓意的天津合子

合子可以算得上是餃子的一種變體,也是近代天津民眾喜食的面食之一。清中葉以來,天津已成為北方名副其實的商貿(mào)中心,重商趨利的民俗蔚然成風。天津人看重年景的美好,每逢年節(jié)總要在各個方面祈福納吉,而兩張面皮包上餡的合子便成為民眾的選擇。

天津合子的制作也并不復(fù)雜,只是在兩個面皮中間夾上餡料,而后上下捏合成圓形,或者再為它捏一圈花邊,以此來象征家庭與事業(yè)的和美圓滿。天津民眾通常正月初三這天要吃合子,俗稱“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這里的“合”與“和”同音,“轉(zhuǎn)”與“賺”同音,寓意著生活富裕發(fā)達。此外,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也吃合子,有“合子夾八,越過越發(fā)”的說法。正月初九、十九、二十九再吃合子,俗稱“合子夾九,越過越有”。正月十一、二十一照舊吃合子,稱“合子拐彎得利多”,這不僅寓意日子過了整十要拐彎了,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舊時的天津人,特別是商人,在正月初二就開始吃合子了,因為這一天也是敬財神的日子。清道光年間詩人周楚良在《津門竹枝詞》中寫道:“潔敬財神杯盞羅,朝餐攢餡是三和;愿郎今歲豐財貨,合子拐彎得利多?!边@里的“攢餡”就是做餡、包餡的意思。天津素合子個大,形狀類似餡餅無異,全素餡居多,而且多以白菜、西葫蘆、倭瓜等為食材。合子多以煎烙吃法為主,面皮是死面,內(nèi)餡以清素餡為主,圓形或半圓形的最多。特別是每逢秋季,碧綠清香的韭菜配上“三皮”——攤雞蛋皮、綠豆粉皮、小蝦米皮制成的合子格外受人歡迎。而且為了提味和吸收水分,還可以將棒槌子剁碎后加姜末、香油摻入合子餡中,如此制成的合子才算得上是正宗的天津合子。

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飲食之中往往夾雜著人們情感的寄托。上述“合子加八”“合子加九”就寓意獲利要比“合子利”還要多上八九成,是天津民眾期盼生活富足的情感體現(xiàn)。對此,周楚良還曾言:“要它合子還加八,從此營生獲利豐?!苯旖蛎癖娬吕镱l繁吃合子,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作為吃餃子的點綴或圖吉利。近代天津民眾吃合子一般也會煮食,后來才出現(xiàn)吃烤烙合子的形式,天津民眾俗稱為“干烙兒”。總體上而言,天津民眾吃合子多是用來寓意招財進寶、事業(yè)發(fā)達,以此來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

飽含市井氣息的雜糧面食

鑒于近代糧食種植結(jié)構(gòu)及民眾的經(jīng)濟狀況等多方面的原因,能夠食用白面的畢竟人數(shù)有限,因此雜糧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據(jù)了較大的比例。近代天津最為常見的雜糧面食還要首推煎餅子。煎餅子也算得上一種獨特的雜糧天津面食了,而且它不受季節(jié)限制,一年四季均有人沿街叫賣。近代天津“煎餅子”的制作方法還是十分考究的,即“首先要把綠豆泡在水里一段時間后去皮,而后將去皮的綠豆磨成糨糊一般的濃粥,將綠豆?jié)庵鄶偝蓤A形的餅狀,只是要攤得極其的薄,最好厚度像毛頭紙一般,然后將做熟的煎餅卷上炸好的箅兒,這便是煎餅子的由來了”。(《津市的兩樣特殊食品:油炸螞蚱、煎餅果子》,《民治周刊》1948年第3卷第10期)近代天津民眾在食用煎餅子時也頗為講究,作為天津民眾老少皆宜的一種雜糧面食,天津人喜歡將卷好的煎餅子撒上些許蔥花、小蝦米、面醬等配料,并總是希望這種雜糧面食能夠成為容納萬千滋味的美食,因而不同的售賣者其制作煎餅子的方法差異也很大。但總體而言,街頭巷尾的售賣者始終尊重食者的口味需求。譬如“有的人喜歡吃口感脆的,售賣者總會在小鐵鍋上撒上些辣椒面并多煎出一層小黃干兒,這種吃法集香、辣、咸于一體,別有一番香且脆的可口滋味”。

綜上,近代天津的面食具有種類繁多、口味獨特、地域性強等諸多特點,燒餅、烙餅、燜餅、煎餅、脂油餅、湯面、卷子、包子、餛飩、燒麥等都是民眾日常飲食中的常見面食,很多都在天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例如“杜稱奇火燒”“明順齋什錦燒餅”“狗不理包子”,均是天津大眾餐桌上最為常見且頗受民眾喜愛的面食。而且關(guān)于老字號的面食店鋪,近代天津的竹枝詞中曾詠唱道:“餃餡當年數(shù)姓孫,莫將貓耳誤混沌。小如飼鳥嘲燒麥,卷子名留為細言?!?/p>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代日常生活”(項目編號:14JJD770HD10)、延安大學(xué)博士科研啟動項目“近代天津城市飲食文化研究(1840-1949)”(YDBK2020-1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合子面食煎餅
Do You Know?
開一家小店,找回童年
“塔莎小姐”:風雨共擔才是愛情真諦
開一家小店,找回童年
清澗煎餅,好吃又好聽
軟煎餅怎么做才健康
把“憤怒小鳥”做進早餐里
小熊當當愛吃煎餅
煎餅俠
閱讀理解題精練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