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亞南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2)
我國有1 200 多萬視力殘疾人,貴州有近40 萬盲人。他們渴望知識、渴望心靈的光明。他們看不到世界,卻能通過聽覺了解世界,欣賞電影藝術作品。2013年3月5 號“學習雷鋒日”的當天,由貴州綜合廣播組織開展的“微公益·聚能量”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其中,“我為盲人說電影”是整個系列活動的重點?;顒幼?013年3月以來,先后在貴陽市星空影城、貴陽市盲聾啞學校、貴州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貴州星美國際影城以及貴州省九個市州開展了三十季現(xiàn)場活動,為兩千多名盲人講解電影《青春雷鋒》、《人在囧途》《逆光飛翔》《戰(zhàn)狼2》《尋夢環(huán)游記》等20 多部優(yōu)秀影片,近600 名志愿者、愛心人士和工作人員參加活動,贏得社會各界的好評,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表彰為2013年全國廣播十大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欄目。
“微公益·聚能量——我為盲人說電影”活動,自然“說電影”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筆者作為一名廣播主持人、說電影活動的主講人,在全程參與三十季的活動當中深有體會和感觸。
在“我為盲人說電影”活動中,電影主講人如何把一部展現(xiàn)生活、體現(xiàn)藝術魅力的電影描述清楚、到位,讓盲人朋友身臨其境,享受電影藝術的魅力,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什么是說電影?說電影不同于只是復述故事,更不同于電影錄音剪輯。說電影的關鍵在于:盲人其實也有健全的心智,他們需要的只是補充視覺信息,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包括人物神態(tài)、周圍景物、鏡頭伸縮在內的畫面感及時完整地表述出來。借助我們的講述他們可以在大腦中構筑起完整的畫面。
說電影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絕非易事。記得在第一季活動中,筆者講解的電影是《青春雷鋒》。雷鋒是家喻戶曉的楷模,再加上這部電影觀看過五六遍,自認為很熟悉,可因為是第一次,在講述的過程中,還是不太給力,一度出現(xiàn)忘記描述的冷場,或者是描述的語言過于書面化、難以理解,有時又因言辭過多出現(xiàn)同片中人物搶話的現(xiàn)象。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
首先選影片,主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要好講,太過抽象概念化的很難講清楚;第二就是主題最好積極向上一些,但這并不代表都是主旋律影片,比如,《泰坦尼克號》《聞香識女人》這類影片反映的是人性真實的一面,也都不錯。在活動前期,我們還可以走近盲人朋友,聽聽他們喜歡什么題材的影片,或者每場活動設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來挑選適合盲人的影片,使活動更有針對性。
選定片子后,就是電影主講人準備電影階段了。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電影補白部分,這是指除去影片中人物對話以外的所有場景鏡頭。多看,是保證把補白部分描述精確到位的關鍵,是說電影順利的基礎。如果一部電影,你只看了一遍,或者都沒有看懂,又怎么能準確、精煉地為盲人描述清晰?一部電影,哪怕是熟悉的老電影,都要求主講人要多看,最起碼看上三至五遍,主要完成四方面工作:熟悉人物劇情,記誦旁白臺詞,捕捉畫面細節(jié),撰寫簡要文稿。
準備過程中,主講人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盲人,閉上眼睛,想象我們怎樣“說”,才能把補白部分用盲人最能形象感受的事物描述出來。否則,你不知道怎么用語言或聲音來表達視覺的東西。劇中人物對白不需要重復,要做的是及時補充那些除盲人能聽到的聲音之外的所有理解影片需要的信息。既不能搶著說話,這樣會蓋住對白聲音,也不能滯后發(fā)聲,這樣會讓盲人理解過程中信息缺失。
在這個階段,撰寫簡要文稿是說電影順利的一個保障。一部電影平均一個半小時,一口氣說下來的確不易,文稿則可以對主講人在說電影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提示作用。我們把比較容易遺漏的片段簡單描述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有人說,撰寫一份詳細的電影解說文稿,不亞于一份電影拍攝腳本的難度。所以這就更要求電影主講人對電影情節(jié)了然于胸,摸透吃透。
接下來就是現(xiàn)場講述。說電影,實際上是考量一個主持人語言功底、講述技巧、現(xiàn)場發(fā)揮、靈活應變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普通話標準,聲音富有感染力、表現(xiàn)力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要求主講人對影片有細致的觀察力、理解力,還要在語言方面有高度的伸縮能力。有的影片需補白的鏡頭時間很短,語言就要精煉再精煉;有的時間較長,這就要求主講人能把鏡頭背后的含義看透,并描述到位。
1.基調決定成敗
要“說”好一部電影,對于基調的把握毫無疑問是必須的,否則會雜亂無章、不見主旨。“調子錯了,格格不入;調子對了,全片皆活。”一部電影有生動、完整的情節(jié)和具體、逼真的人物,所以主講人應從影片主題、內容出發(fā),著眼全篇,以影片導演一度創(chuàng)作為基礎來探尋、形成自己說電影的基調,才是適當?shù)?。舉例說明:《人在囧途》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公司老板與一名打工仔在春運回家路上的種種糗事,在喜劇情節(jié)中反映人性的真善美。既然是喜劇,講述基調就不能定得太低沉,主講人的基調就要圍繞歡樂、幽默來把握。當然,整部電影不可能一直都以歡樂的基調來講述,當影片出現(xiàn)比較溫情情節(jié)的時候,我們的聲音也要跟隨情節(jié)的變化進行調整。但需要注意的是,整部影片的主基調不能丟??傊f好一部電影,必須了解全片,并把握好部分情節(jié)相對獨立意義的基調變奏。
2.語言成就精彩
如果說基調是“說電影”的靈魂的話,那么電影主講人的語言則賦予了整部電影生命。
“說電影”的語言一般為敘述語言,它起著很大的作用,可以介紹人物、事件、情節(jié);描述時代背景、自然環(huán)境;還可以幫助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行為、內心活動、回憶與幻想等豐富的內容。這就需要主講人能夠嫻熟駕馭敘述性語言,從主講人口中流出的文字應該是接地氣、與時俱進的,盲人朋友雖然失明,但他們依然能夠接收到外界的流行元素,我們的語言越貼近生活,越口語化,也就越能拉近主講人與盲人聽眾之間的距離,體現(xiàn)主講人的個性和特點。說電影的敘述性語言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描寫環(huán)境的,包括時代背景、社會狀況和自然環(huán)境。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自然環(huán)境都與影片反映社會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有著密切的關系。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如果只是單純地描述影片的環(huán)境鏡頭,盲人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在腦海中呈現(xiàn)畫面感,這就需要我們用盲人的感觸來描述。比如,電影《青春雷鋒》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年輕的雷鋒得到了進工廠工作的機會,他興奮地奔跑在家鄉(xiāng)那片綠色的麥田里,頭上是一片湛藍的天空。講述時,如果我們很直白地把麥田描述成綠油油的,天空描述成藍色的,盲人朋友是難以想象畫面的,他們對色彩根本就沒有概念。那如何讓盲人理解電影里的色彩?綠油油的麥田代表著希望,是新生命的開始,在講解這個片段時,主講人就用了嬰兒來形容這片麥田:“一顆顆麥苗就像一個個嬰兒圍繞在雷鋒周圍,嬰兒象征著生機勃勃,而頭頂上那片蔚藍天空,純凈、明亮得就像是一個大冰塊兒,伸手就能觸碰到,讓人在炎炎夏日舒爽?!币簿褪钦f,在講述中,盡量用盲人能夠理解、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補白電影。
第二類,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對人物進行初步的概貌介紹,這要根據(jù)電影留白的時間長短,對人物進行具體、細致的外貌刻畫,或長或短,目的只有一個,讓盲人對人物有一個較深刻的印象,突出人物典型特點。比如,電影《跑出一片天》中的主人公男孩兒小天,高興地走在公園小路上。主講人是這樣對小天進行描述的:“他有一雙圓圓的眼睛,愛笑的臉上最突出的就是那一對兒大門牙!”二十幾個字,在短短的10 秒不到的電影時間中,就非常細膩地刻畫出了一個機靈男孩的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的敘述語言的另一部分,是直接表現(xiàn)人物行為的。比如,人物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人物是以怎樣的心情和態(tài)度在說話,人物與對手交流中,雙方的心境、關系如何,以及對人物行為意義的認識與評價等等。這種敘述一般出現(xiàn)在人物動作之前或者之后,在此,一定要介紹清楚,人物關系如何,將人物在對話中的反應、心理活動及動作做些渲染,給盲人較鮮明的感覺。
第三類,是交代情節(jié)的。說電影中的敘述部分,有不少是交代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的。這就要求主講人先要弄清此段敘述在電影中是起什么作用,找準其與情節(jié)前后或人物語言的銜接點和情感、態(tài)度的分寸與變化,轉換自然,承接順暢。講述交代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的這類敘述語言,特別要注意節(jié)奏的運用,利用虛實、強弱、高低、快慢、明暗等對比變化來加強情節(jié)的發(fā)展、轉折與變化,以免電影說得過于平板。在這里,快慢變化是最常用的,但也要適度調整。慢,不能拖,要有重點;快,也不能不限制,要讓聽眾聽得清楚、舒服。另外,在電影中,有不少是表現(xiàn)時空轉換的敘述,比如,是從現(xiàn)實進入回憶或從回憶回到現(xiàn)實。這就要主講人特別注意虛實結合與轉換。一般情況而言,回憶部分應當表現(xiàn)得虛一些,給人一種遙遠感。比如,電影《逆光飛翔》中,主人公裕翔回憶起小時候比賽的情景。主講人講述道:“那是裕翔最后一次參加鋼琴比賽……”在敘述這段回憶時,在“那是”的前面,可適當根據(jù)影片的補白時間,做適當?shù)耐P?,待“那是”用較虛的聲音說出之后,還可將“是”字的尾音拖長些,以便把聽眾慢慢帶入到那特定的時間中去,也顯出回憶的性質。同樣,回到現(xiàn)實,也可用間隔,只是改用比較實的用聲方法去體現(xiàn)現(xiàn)實的內容,以示區(qū)別。
3.聲音表現(xiàn)自如
要把一部電影說好,必須要把影片情節(jié)中人物的情感、性格、還有劇情中賦予的潛臺詞表達出來。電影解說不是照著稿子念出來的,而是發(fā)自肺腑而說出來的,聲音好聽或普通話標準不等于說好了電影,而把影片背得滾瓜爛熟也不代表解說就會很好,只有按照人物的思想、情感并賦有潛臺詞含義而說出來的語言,才是真正的說電影。所以念出來的臺詞是空洞乏力的。說電影時候主講人的聲音表現(xiàn)也很重要,要隨著鏡頭的轉化或加快語速,或娓娓道來,或設置懸念,讓現(xiàn)場的聽眾徹底投入,調動他們的情緒。用聲應用中聲部,即最舒服的自如聲區(qū),語言自然、有情、流暢、平穩(wěn),達到渲染影片的效果。
4.現(xiàn)場感引起共鳴
為盲人說電影很重要一點就是現(xiàn)場感的把握。說電影的感覺,要遵循一條基本原則,即主講人不是“客觀的旁觀者”,而應為“熱情的知情人”,主講人也是一個有具體身份和心靈的人物。由于對電影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盲人朋友在聽電影時容易走神,這就要求主講人要根據(jù)現(xiàn)場及時補充更多信息,準備電影時要考慮周全一些。那如何讓盲人聽眾身臨其境?現(xiàn)場感,首先是主講人在反復觀看、理解電影中產生的現(xiàn)場感受,之后再把最能體現(xiàn)影片情節(jié)現(xiàn)場的描述和聲音傳達給盲人。進而引起他們的共鳴,留下深刻印象。這就需要我們在做準備工作時,將每個片段的場景大致理出來,影片表現(xiàn)不明確的,要通過我們自己的理解提示合理想象,再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首先讓自己進入影片的場景中。
比如,電影《逆光飛翔》中,裕翔和小潔深夜偷偷進入學校的舞蹈教室,感受舞蹈。主講人在講到這一段時,就不能太大聲,即便裕翔表現(xiàn)出第一次感受舞蹈的興奮情緒時,也得壓住音量,這樣的表達才符合當時的規(guī)定情境。主講人每講述一部電影的過程,都是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過程,應適時把握自己正處在什么規(guī)定情境之中,始終沉浸其中,不脫離真實的現(xiàn)場感。只有主講人有了現(xiàn)場感,對于聽眾來說才能有帶入感。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影片里的音樂、音效等要素,在講解過程中,可適當停頓,突出電影音效,同樣能達到引人入勝、突出現(xiàn)場的效果。
總之,為盲人說電影需要的不僅僅是講述技巧,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才能為盲人打開心靈的眼睛。很難想象,一個性情冷漠的人能夠講述好一部電影。其實,關愛盲人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曾震撼過無數(shù)人的內心,或許我們沒有能力給盲人真正的光明,但是在盲人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清理掉盲人世界里的障礙,當好盲人的眼睛,給盲人提供最暖人心的幫助。只要擁有了這種擔當和責任,給予特殊的關愛,盲人朋友的世界必然充滿光明。給他們一雙翅膀,他們就能夠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