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天津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 西青,300387)
正義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何為正義?正義的評判標準是什么?正義又如何實現(xiàn)?正義實現(xiàn)之后對人類生活將有什么重大影響?這些問題一直是政治哲學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1971年,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論》的發(fā)表標志著正義理論的研究達到了新的階段。當代政治哲學關(guān)于平等理論和正義理論的相關(guān)紛爭都是圍繞羅爾斯的《正義論》展開的,瑪莎·納斯鮑姆(Martha C.Nussbaum)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equality of capabilities)也不例外。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在批判功利主義、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以及在繼承阿瑪?shù)賮啞どˋ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正義理論研究的新發(fā)展,主要是探討人們?nèi)绾芜^一種有尊嚴的生活,該理論試圖解決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中尚未解決的殘障問題、國際正義問題和非人類動物的問題。納斯鮑姆創(chuàng)造性地列出了十種人類的核心能力來替代羅爾斯的基本善,并且注重情感和人的尊嚴的作用。與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一樣,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也是善于批判,不擅長建構(gòu),雖然納斯鮑姆在建構(gòu)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時只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礎上指出其理論基礎,并列出了十項核心能力清單,但是她在此基礎上建構(gòu)這一理論的主要目標就是解決羅爾斯在《正義論》中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使命主要在于為現(xiàn)實問題提供指導,而非進行理論思辨。易言之,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主要目標是直面當代社會中的現(xiàn)實正義問題并對民主國家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和方法論的指導。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致力于解決社會中實際遇到的問題,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實際生活,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她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不僅對上述三個問題提供理論指導,還應用于社會中的教育、醫(yī)療、社會福利和婦女就業(yè)等問題。通過分析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與多元主義規(guī)范勾連在一起,她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中存在著多元主義規(guī)范,可以視為政治哲學現(xiàn)代性轉(zhuǎn)向的重要一步,但正因為此,也使得她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具有局限性。本文將從多元主義的視角歸納納斯鮑姆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指出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局限性。
納斯鮑姆所提倡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多元主義的,這主要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核心能力清單是多元的。這些能力是不可通約的,有的能力是實現(xiàn)其他能力的中樞,能力之間還有可能相互沖突。這些能力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都對于人類過有尊嚴的生活具有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核心能力清單的實現(xiàn)是多元的和開放的。能力清單只有一份,它的最低門檻以及臨界值都要根據(jù)具體國家的國情來決定。
什么是可行能力?森和納斯鮑姆都各自給出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為了理解納斯鮑姆的觀點,我們首先簡要回顧一下森是怎么論述可行能力的。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非常注重人際相異性,他認為這些差異因素主要包括個人的異質(zhì)性、環(huán)境的多樣性、社會氛圍的差異、人際關(guān)系的差別和家庭內(nèi)部的分配。在森那里,可行能力主要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實現(xiàn)的、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組合。可行能力因此是一種自由,是實現(xiàn)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組合的實質(zhì)自由”①(印度)阿瑪?shù)賮啞ど?以自由看待發(fā)展[M].任賾,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63.。由此觀之,可行能力也就是人們所擁有的實質(zhì)性自由(substantive freedoms),這種自由主要表現(xiàn)為人們擁有可以進行選擇和行動的機會。森沒有清晰地界定可行能力的概念,經(jīng)常將“自由”“機會”“功能性活動”(functionings)等同于“可行能力”,認為人們所處的狀態(tài)是由一系列功能性活動組成的,而人們在擁有功能性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自由活動,取得成就,而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各種功能的集合,也即功能的向量,功能性活動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既包括人們基本的生存需要,又包括各種成就。②(印度)阿瑪?shù)賮啞ど?論經(jīng)濟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M].王利文,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57-258.對于可行能力具體指向什么,森并沒有明確說明,只是給出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也是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一個主要缺陷,在具體評估的時候,森會選擇一些相對來說重要的能力,也即功能性活動來作為評估標準。鑒于此,納斯鮑姆在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基礎上給出了她對能力的看法,她認為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一個人“可以做什么”和“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納斯鮑姆在森的實質(zhì)性自由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能力的內(nèi)涵進行擴展和延伸,列出了十種人類的核心能力。這些能力是人們過好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是人們作為有尊嚴的個體必須具備的,分別是“生命、身體健康、身體健全、感覺、想象和思考、情感、實踐理性、歸屬、其他物種、娛樂、對外在環(huán)境的控制”。①(美)瑪莎·納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M].田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4-25.諸如開車、唱歌等能力會因人而異,具有某些特殊性,這些能力就沒有被列為核心能力,因為這些能力是一些特殊的技能,不是人們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的必備能力。
納斯鮑姆的核心能力主要基于人類尊嚴的直覺理念,她認為如果人們沒有擁有這十種人類的核心能力,那么人們就不可能過上一種有尊嚴的生活。雖然納斯鮑姆列出了核心能力清單,但是依然遵循著多元主義規(guī)范,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這份核心能力清單是開放性的,它可以根據(jù)人們對它的質(zhì)疑而不斷地修正和完善。例如,人們可能會對娛樂這一項能力提出質(zhì)疑,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國家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來說,娛樂這一項能力就顯得很奢侈。這時,人們可以將這項能力提交公共辯論,然后對其進行合理的補充或者刪減,有論者對此曾言,“她的清單旨在描述任何人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但要以一種普遍和開放的方式。此外,她的列表是一個能力列表,而不是實際功能列表,因此為個人決定什么樣的生活最適合自己留有余地”②Penny Enslin, Mary Tjiattas.Liberal Femin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J].Comparative Education, 2004, 40,(04): 509.。其次,這份清單具有抽象的性質(zhì)。這就為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根據(jù)自己的特殊國情來具體定義能力的內(nèi)涵留下了充足的空間。例如,對于生命這一項核心能力來說,其內(nèi)容涉及預期壽命的問題,可能發(fā)達國家居民的預期壽命就相對來說較高,而發(fā)展中國家居民的預期壽命相對來說較低。因此,對生命這項能力來說,各個國家就得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自己國情的預期壽命值,“準確設定底線是每一個國家自己的事,而且在一定限度以內(nèi),國家有權(quán)根據(jù)它們的歷史和傳統(tǒng),合理地設定不同的底線水平”③(美)瑪莎·納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M].田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0.。再次,這份清單的能力對于各個國家的公民來說,都具有普遍性。他們都適用于這份清單,因為這份清單在設計的時候是將每個人作為目的來看待的,而不是作為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來看待。以普遍的方式來界定這份清單的核心能力主要是因為考慮到了各個不同國家所具有的歷史和環(huán)境的特殊性,這樣各個國家的公民及其立法者就可以對一些審議行為進行自由裁量。而這在合理的多元主義事實存在的條件下是被允許的,也是必要的。最后,核心能力清單具有不可通約性。核心能力清單的這一異質(zhì)性特征也遵循了多元主義規(guī)范,因為每個能力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存在誰重要或誰不重要的問題,也不存在能力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guān)系。譬如,一個國家的憲法承諾保護人們的宗教自由,而這些自由卻遭到了侵犯,那么即使人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人們也有權(quán)利向政府提出自己的主張。核心能力之間可能相互沖突,比如,貧困國家的兒童想要身體健康,擁有充足的營養(yǎng),就得輟學去打工,這樣就失去了獲得教育的權(quán)利,失去了對事物想象和思考的權(quán)利。這些能力之間也可能相互支持,例如,如果人們有同情他人、關(guān)懷他人的情感,那么人們就可以更好地去工作,更加和諧地與他人共同生活;如果人們有了一定的物質(zhì)財富,那么人們就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可以參加娛樂活動,等等??傊?,納斯鮑姆認為,“人性尊嚴應得到尊重,這就要求公民在以上所述的全部十種領域內(nèi)都發(fā)展出最低限以上的能力,而具體所定的最低限應當是充裕的”④(美)瑪莎·納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M].田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6.。
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還試圖彌補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雖然羅爾斯強調(diào)其基本善理念包括社會基本善和自然基本善,但是他在界定誰是處境最差者時主要依靠收入、財富等社會基本善,忽視了自然基本善。比如,一個坐輪椅的富人,即使他有再多的收入和財富,在身體健康這一方面他也還是相對處于劣勢的。然而,如果根據(jù)羅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這個殘障的富人的生活水平,這種做法就掩蓋了其殘障這一事實。納斯鮑姆認為,“如果人的任何一種能力低于最低水平,那么不管他們的其他能力有多高,基本正義都是無法達到的”①(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16.。雖然殘障的富人可能會雇傭足夠多的人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但是這總不如其獨立生活好。人們所追求過好生活的這一結(jié)果重要,而人們享受達到這一結(jié)果的過程同樣重要,可行能力就是人們擁有資源以及達到可欲結(jié)果的中介和橋梁。雖然人們擁有了基本善等資源,但是人們對這些資源的需求量是不一樣的,人們把資源轉(zhuǎn)化為實際的利益的能力也因人而異。這時候?qū)θ藗兡芰Φ男枰约澳芰Φ年P(guān)注就顯得非常必要。納斯鮑姆的核心能力清單就是對羅爾斯的基本善理念進行的補充和發(fā)展。
基于道德平等這一基本預設,納斯鮑姆認為她所列出的十項核心能力清單的實現(xiàn)要關(guān)注殘障者的能力實現(xiàn)問題。殘障者能力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多元性。這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運用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解決殘障者問題時涉及能力作用發(fā)揮的問題。比如,對于坐輪椅的殘障者來說,是努力提升其能力,還是使這種能力發(fā)揮它應該有的作用?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有爭議性的。納斯鮑姆認為,對信仰宗教自由或娛樂的自由來說,只是提升人們的能力就足夠了。因為強迫人們進行宗教活動或娛樂往往與人們對生活的實際安排不相符合,而對兒童或不健全者來說,能力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就是必要的。強迫嚴重的精神不健全者攝入正常的飲食是必要的,這關(guān)乎他的生命和身體健康,因此,對他們而言,在很多領域中,發(fā)揮作用而非能力是一個恰當?shù)哪繕恕?梢姡{斯鮑姆提及的可行能力的實現(xiàn)具有多元性,“納斯鮑姆的一般哲學項目在于解釋人類生活,而不是將其簡化為抽象和不相關(guān)的范疇”。②Hili Razinsky.On Martha Nussbaum’s Aeschylus and Practical Conflict[J].Ethics, 2015,125,(04):1165.另一方面,在運用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解決殘障問題時還涉及對殘障者的關(guān)懷、監(jiān)護和教育問題。以對不健全者的關(guān)懷為例,我們知道關(guān)懷是一種個性化的服務并且原則上應該關(guān)懷能力清單上的所有能力。它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關(guān)懷還要同時考慮關(guān)懷者和被關(guān)懷者的處境。對被關(guān)懷者來說,他們中不同的個體對關(guān)懷的需要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關(guān)懷者了解他們不健全的特質(zhì),提供個性化的關(guān)懷服務。對關(guān)懷者來說,他們關(guān)懷被關(guān)懷者不能是被強迫的。例如,不能因為女性在家庭關(guān)系中處于不利的地位,關(guān)懷家中的失能老人就變成了她的責任。關(guān)懷者提供關(guān)懷服務應該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要出于自己的意愿。關(guān)懷者要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能因為提供關(guān)懷服務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傊绑w面的社會不能保證所有關(guān)懷者實際上過著快樂的生活,但它能夠在每個關(guān)鍵領域為他們提供最低限度的能力”③(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18.。因此,對被關(guān)懷者提供個性化的關(guān)懷服務也體現(xiàn)了多元性。
納斯鮑姆主要從權(quán)利的角度理解平等,其在羅列核心能力清單時所參照的《世界人權(quán)宣言》也離不開文化多元主義的影響,文化多元主義對納斯鮑姆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構(gòu)建具有重大影響。
從康德開始,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走向主要關(guān)注抽象的概念和理性的推理,注重從形而上的角度來對人類生活的價值進行理論論證,其所追求的目標是使生活達到“至善”的標準。換言之,康德的這種抽象的普遍道德法則無法與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主義事實相契合。多元主義與文化相結(jié)合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主要是為“二戰(zhàn)”后的世界性移民所帶來的異質(zhì)性文化共存提供理論證明。但是在具體的政治社會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古典自由主義對于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政策制定產(chǎn)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在民主國家的政策制定中,主要側(cè)重于保護人們的各種自由權(quán)利,其表述也是否定性多于肯定性,主要從消極的角度來維護人權(quán)。在文化多元主義的背景下,羅爾斯認為,現(xiàn)代社會存在著多元主義事實,這些多元主義事實具有合理性且可能不相容,羅爾斯就著重解決了理性的公民如何在現(xiàn)代的民主社會中處理這些看似合理且相互沖突的價值理念這一問題。為此,羅爾斯提出了重疊共識概念,認為“這種共識由所有合乎理性卻又相互對立的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所組成,在多少還算公正的立憲政體里,這些學說很可能世代相傳并贏得相當數(shù)量的信奉者,而在這種立憲政體中,正義的標準便是政治觀念本身”①(美)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增訂版)[M].萬俊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3-14.。其主要是指各種不同的觀念之間可能會追求相同的價值,這些價值可以在不同的觀念、思想流派中形成共識,并且都為政治觀念的合理性服務。這也是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所要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正如邁克爾·斯克克爾(Michael Skerker)所言,“《政治自由主義》的要點是重新定位自由主義哲學,以提供一個程序規(guī)范框架,確保和平共處以及追求個人和群體目標的自由,而不強迫公民接受這一框架來取代他們更全面的價值體系”②Michael Skerker.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nd Religion[J].The Journal of Religion , 2004, 84,(03):382.。與羅爾斯一樣,納斯鮑姆也推崇重疊共識,她認為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不是一個完備性的學說并且具有開放性,可以與其他多元的理論形成一種重疊共識并且對功利主義、分析哲學等一般的倫理學方法進行了批判,“她對通常的倫理學哲學方法不滿意,因為道德哲學沒有反思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而是提供了一種道德演算(功利主義)、概念分析(分析哲學),或者尋求一般規(guī)則和原則并使其合法化(康德普遍主義)。這些方法有兩個決定性的弱點——過分的形式主義和理性主義,這使得它們對思考實際問題特別無益”③Veronica Vasterling.Cognitive Theory and Phenomenology in Arendt’s and Nussbaum’s Work on Narrative[J].Human Studies, 2007, 30,(02): 81.。因此,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具有包容其他理論的特質(zhì)。
納斯鮑姆認為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國際人權(quán)運動的近親,所以在思考文化多元主義問題時主要援引了人權(quán)的例子來加以說明。雖然西方眾多學者認為人權(quán)是西方社會獨有的價值,但是納斯鮑姆認為現(xiàn)在普遍流行的這一觀點值得商榷。她指出,任何文化都是多元主義的,人們之所以認為人權(quán)是西方社會的,是因為人權(quán)是西方社會的主要價值理念,它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和表達,然而,這并不能說明人權(quán)是西方社會獨有的價值。原因如下:首先,就歷史淵源而言,人權(quán)確實起源于西方,但是這也不能證明人權(quán)就是西方所獨有的,并且不適用于其他的民族。森已經(jīng)論證了人權(quán)的理念也存在于東方的印度和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譬如,中國的儒家思想以及印度的宗教寬容思想無不閃耀著人權(quán)的光輝。簡單來說,人權(quán)這一概念包含了各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主義因素。查爾斯·泰勒認為,在現(xiàn)代的多元社會中,我們應該遵循這樣一個普遍的基本預設,即世界上的所有文化都應該具有平等的價值。易言之,基于世界上文化的異質(zhì)性特征,我們應該尊重每種不同的文化,倘若不這樣做,這就違背了平等的初衷。其次,上文提及的《世界人權(quán)宣言》也融合了不同文化的人權(quán)基因,真正體現(xiàn)了文化多元主義對這一宣言的影響。納斯鮑姆在認同《世界人權(quán)宣言》的基礎上發(fā)展的十項核心能力清單,除了保護多數(shù)人的能力實現(xiàn),也保護少數(shù)群體的利益,因為這是基于每個公民的文化認同而制定的,并且對不同的文化具有包容性。這一系列的核心能力都是保證公民過一種有尊嚴的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與已經(jīng)就基本人權(quán)所達成的國際協(xié)定一樣,過程和清單能夠匯集廣泛的、跨文化的協(xié)定”①(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55.。再次,從殖民主義的歷史來看,人權(quán)規(guī)范不僅存在于殖民者所追求的價值中,被殖民者也追求人權(quán)的基本價值理念并且不認為人權(quán)是西方獨有的價值。納斯鮑姆列舉了印度和南非的例子論證得出:人權(quán)不是西方所獨有的,這一價值保護和尊重所有人的平等和尊嚴,是弱者反對強者的同盟者。最后,納斯鮑姆指出,文化多元主義要求我們在具體設計規(guī)范性理念的時候要尊重人們選擇的自由,因為這些自由會不自覺地受到各自的文化、宗教、倫理和政治身份的影響。②(美)瑪莎·納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M].田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71-75.由上觀之,納斯鮑姆的核心能力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并尊重公民的文化身份認同,對于公民文化身份的認同是公民實現(xiàn)自由并發(fā)揮其能力的重要前提。納斯鮑姆對文化多元主義的信奉,不僅表現(xiàn)在具體的理論內(nèi)容中,也表現(xiàn)在其具體運用中。
納斯鮑姆基于人類尊嚴的價值,即人類本身就是目的,闡述了女權(quán)主義立場,認為女權(quán)主義這一核心價值為道德訴求提供依據(jù),并贏得法律和社會機構(gòu)的尊重。1986年,從納斯鮑姆成為聯(lián)合國大學世界發(fā)展經(jīng)濟學研究所的研究顧問開始,她就致力于發(fā)展一種人類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為女權(quán)主義國際主義(feminist internationalism)提供支持,“女權(quán)主義國際主義”一詞通常指制定跨國原則和標準來提高婦女的地位。納斯鮑姆對婦女地位的不公正進行了回應,在文化多元主義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為處于政治自由主義背景下的各國婦女運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納斯鮑姆強調(diào)她的核心能力清單的可修訂性。納斯鮑姆將女權(quán)主義和國際主義聯(lián)系起來,離不開對多元文化對話的認同。多元文化對話包括三個步驟:首先,世界各國的女性需要明確自己所處的特殊歷史和文化背景;其次,這些女性需要從其他女性的角度來思考她們?nèi)绾慰创约?,也即從女性自己的角度來換位思考問題;最后,應該充分認識其他婦女所處環(huán)境的復雜性。換句話說,試圖通過婦女自己的眼睛來看待她們自己。由此可見,納斯鮑姆基于對文化多元主義的認同為女權(quán)主義國際主義進行了辯護,“發(fā)展和保持能力必須是所有公共政策制定的中心目標。在世界各地婦女經(jīng)歷不平等的背景下,這些能力成為婦女可以提出的要求,從而產(chǎn)生相應的政治責任”③Hilary Charlesworth.Martha Nussbaum’s Feminist Internationalism[J].Ethics, 2000, 111,(01): 66.。
納斯鮑姆根據(jù)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提出了國家和其他機構(gòu)干預的廣泛戰(zhàn)略,以改變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诖?,納斯鮑姆認為自由教育對提升女性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影響,各國有義務將婦女教育提升到優(yōu)先的地位并為其提供相應的物質(zhì)支持。不僅如此,納斯鮑姆基于人的尊嚴的概念以及可行能力,認為富國有義務幫助貧窮國家實現(xiàn)這一目標,即“各國應該提高婦女和女孩的教育水平,富裕國家應該支持貧窮國家。這個問題是全球性的,它的解決不僅僅在于個別國家的單獨行動”。①Penny Enslin, Mary Tjiattas.Liberal Femin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J].Comparative Education, 2004, 40,(04):511.西方自由主義理論經(jīng)常被批評低估了文化多元主義的重要性,批評者認為,在追求平等和普遍權(quán)利的過程中,它對文化多樣性構(gòu)成了威脅。這就造成了與現(xiàn)代文明相關(guān)的一些價值都來源于西方社會的假象。納斯鮑姆將自由教育看成是多元文化,旨在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有利于讓學生從小意識到文化多元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對不同的宗教和團體進行更加深刻的認識。因為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有利于開闊視野,避免文化狹窄所造成的文化歧視。除此以外,納斯鮑姆還認為能力方法將在正義原則的基礎上呼吁教育資源的全球再分配,這種全球性的教育干預以基礎教育為主,主要培養(yǎng)人們的權(quán)利意識以及對國內(nèi)外政治的知情意識和批判性能力,這將大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傳播。
邁克爾·華納(Michael Warner)在對納斯鮑姆的《結(jié)婚的權(quán)利》一文進行回應時指出,納斯鮑姆贊同同性戀婚姻合法,成功地將平等與正當?shù)某绦騿栴}和“結(jié)婚權(quán)”區(qū)分開來。在此基礎上,納斯鮑姆認為,平等和結(jié)婚權(quán)問題息息相關(guān),只要國家還從事婚姻事業(yè),對平等的關(guān)注就要求國家為同性伴侶提供婚姻。從政治理論和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如果國家退出婚姻事業(yè),將表達領域留給宗教和其他私人團體,并為同性和異性夫婦提供民事結(jié)合,那么這就符合人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的道德直覺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正如華納指出的,同性戀者或許認為“同性戀婚姻的倡導者尋求的是通過授予婚姻權(quán)利,實現(xiàn)正直人尊嚴和尊重的政治捷徑”。②Michael Warner.Response to Martha Nussbaum[J].California Law Review, 2010, 98,(03):729.愛德華·斯通(Edward Stein)也指出,納斯鮑姆認為人的性取向是性欲的組成部分,這一取向不能改變,應該改變的是人們對待這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即“與其試圖讓人們相信性取向是不可改變的,我更愿意讓他們相信,我們應該改變關(guān)于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其他因性欲而成為社會棄兒的人的法律和社會規(guī)范”③Edward Stein.Reply to Martha Nussbaum and Ian Hacking[J].Law and Philosophy, 2002, 21,(03):352.。換言之,我們應該修訂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范使其符合平等地對待每個公民的道德要求,無論其性取向是否符合傳統(tǒng)。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納斯鮑姆基于對文化多元主義的信奉,使得她在性別正義、教育問題以及同性戀問題的現(xiàn)代討論中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對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具有啟發(fā)意義。
在納斯鮑姆那里,生命形式也具有多元性。這也是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關(guān)注所有生物權(quán)利實現(xiàn)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因為生命形式的多元,所以每種生物的權(quán)利都應該得到尊重,每種生物也都是有尊嚴的個體。在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中,納斯鮑姆主要關(guān)注的是非人類動物權(quán)利的維護與實現(xiàn)問題,沒有涉及植物以及其他微生物,盡管如此,納斯鮑姆的初衷即關(guān)切所有生物權(quán)利的實現(xiàn)并沒有改變。因此,我們以非人類動物為例來探討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對生命形式的多元性的解讀。
面對非人類動物遭遇的一些不平等對待,契約主義和功利主義都有自己的看法。西方近現(xiàn)代的思想受到基督教傳統(tǒng)的影響頗大,而基督教傳統(tǒng)認為人對動物有統(tǒng)治權(quán)。依康德之見,我們對非人類動物只有間接的義務而不存在直接的義務,因為我們的直接義務所面對的對象應該具有自我意識,而動物缺乏這樣的意識,只有人才擁有,動物應該為人服務。契約主義的另一個重要代表人物羅爾斯強調(diào),我們對動物只具有同情和人道的義務,正義的主體是有理性的個體,并且他們是互利的合作關(guān)系。這樣就把動物和殘障者排除在正義的主體之外??傊还苁强档逻€是羅爾斯都認為人們對動物所負有的義務不是基于動物是正義的主體這一基礎,而是出于某種情感,而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納斯鮑姆對此評價道,“從根本上來說,包括人類和非人類動物的整個契約論觀點是不切實際的,它不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明確的方案以幫助我們思考”①(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34.。
與契約主義相比,功利主義在對待動物的問題上貢獻要大一點,這得益于功利主義對結(jié)果和情感的看重。正因為如此,功利主義比其他理論更能體會動物的痛苦和遭受的非人待遇,然而,功利主義在對待非人類動物問題時也存在缺陷。例如,功利主義強調(diào)的總和排序無法在人類和動物之間進行優(yōu)先排列,這也存在將動物作為工具的危險而沒有真正把動物作為權(quán)利的主體。依納斯鮑姆之見,與主流的邊沁和辛格的功利主義相比,密爾的功利主義會成為她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同盟。首先,密爾強調(diào)正義的重要性。密爾政治哲學的功利、自由和正義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雖然他將功利作為根本性的指導原則,但是自由和正義作為功利的次一級原則也有被強調(diào)和重視。其次,密爾強調(diào)個體的重要性。在古典功利主義的傳統(tǒng)中,邊沁作為總體功利主義的代表強調(diào)總體效用,密爾作為平均功利主義的代表重視個體效用的實現(xiàn)。最后,密爾認為快樂不僅有量的差別還有質(zhì)的差別,不僅重視快樂的加總,也重視具體的快樂是什么。也就是說,密爾對正義、個體效用以及快樂具體內(nèi)容的強調(diào)與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核心價值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納斯鮑姆在分析了契約主義和功利主義在對待動物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之后,擴展了她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她將非人類動物看作是正義的主體,認為動物也具有人所具有的尊嚴,也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動物也應該具有不受侵犯的基本權(quán)利。尊重動物的基本權(quán)利不受侵犯不是基于人類自身,而是基于動物自己,正如保羅·福爾摩沙(Paul Formosa )和卡特里安娜·麥肯齊(Catriona Mackenzie)所言,“納斯鮑姆試圖將截然不同且看似對立的亞里士多德和康德元素融入她的人類尊嚴觀。亞里士多德的要素包括將尊嚴與物種繁榮的特定規(guī)范以及我們所體現(xiàn)的動物生活的需求和脆弱性聯(lián)系起來”②Paul Formosa, Catriona Mackenzie.Nussbaum, Kant, and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to Dignity[J].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2014,17,(05):876.??傊?,納斯鮑姆認為,如何對待非人類動物是一個正義問題,而不是基于某種情感。正是因為所有動物生命形式的多元性,才應該對其生活給予符合其生命特性的機會,即“所有動物都應被賦予過上一種符合其物種特點的生活的最低限度的機會”③(美)瑪莎·納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M].田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13.。
納斯鮑姆之前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以人的尊嚴為基礎的,并沒有涉及非人類動物的能力問題。納斯鮑姆認為這種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可以進行擴展的,原因如下:首先,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一開始并沒有像契約主義者那樣將“契約由誰制定”和“契約為誰制定”相混淆。相反,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一開始就將這兩者分得很清楚??尚心芰ζ降壤碚撜J為規(guī)則是由人制定的,但是所適用的對象不僅限于人,還包括其他物種,它們都有尊嚴和權(quán)利過想過的生活。其次,納斯鮑姆認為社會合作的目的不只是互利,還包括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賴性。換言之,社會合作體系也可以是互惠的,即參與合作的人有可能不會為他人帶來利益,但是可以從合作中獲得幫助和支持,“社會合作的目的應當是:有尊嚴地一起生活在世界上;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物種都要繁榮”①(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47.。這樣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就擴展了正義的主體,正義的主體不只是有理性的個人,還包括殘障者和非人類動物。在制定正義規(guī)則的時候就要考慮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最后,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利用同情的想象來擴展我們的道德判斷。動物的行為以及動物所遭遇的痛苦是通過我們的觀察以及書面文字而獲得的,這時我們就應該利用自己的想象來設身處地為動物著想,利用移情來站在動物的立場思考問題。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動物的生命形式以及活動具有多元性,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總之,納斯鮑姆通過運用同情的想象以及對正義主體和對象的擴展,拓展了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進而可以為物種的繁榮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尚心芰ζ降壤碚撜J為,生物要具有相關(guān)的道德身份就得有感知快樂和痛苦的能力,有一定的情感和理性能力。②(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55.人類有責任去改變某些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和繁殖環(huán)境,從而使它們有條件去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尚心芰ζ降壤碚撨€認為,個體的繁榮和發(fā)展對物種的繁榮和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各個物種之間的個體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進行比較。因為這些個體的生命形式以及生活的環(huán)境等是不一樣的,它們所屬的物種體系對它們怎樣生活才是有尊嚴的標準也不一樣。
納斯鮑姆認為,人們不可避免地與動物生活在一起,并對它們的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無論是對那些人們直接控制的動物還是生活在野外的動物來說,都同樣適用。因為事實上,人類與動物的生活邊界并不是截然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雖然此時人們無法觸及有的動物的生活領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未來必定有所涉足。這時,人們的消極不作為并不能對物種的繁榮產(chǎn)生影響,而人們積極地保護動物的權(quán)利這一行為對物種的延續(xù)卻有積極意義,即在對待非人類動物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更為關(guān)注能力的運作?!耙环N睿智的、心懷敬意的家長式制度遠勝于忽視。”③(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69.人們應該通過監(jiān)護、非暴力的方式以及提供食物、醫(yī)療等方式來促進物種的繁榮??尚心芰ζ降壤碚撜J為物種間的核心能力和人類的核心能力一樣,都應該分別設定一個具體的臨界值,最低的正義就是核心能力處于臨界值之上,這樣非人類動物就可以有尊嚴的活著。
由于非人類動物不可能直接參與制度的設計,物種之間的權(quán)利也難免產(chǎn)生沖突,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就得考慮如何將非人類動物作為正義的主體。這時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為了物種獲得有尊嚴生活的各項權(quán)利,實現(xiàn)物種之間的和諧共生,就運用人類核心能力清單為對動物權(quán)利的保護提供了一些具體的說明。④(美)瑪莎·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M].陳文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78-283.納斯鮑姆對此認為,當動物的痛苦是不可逆的時候,可以對其運用安樂死;當對動物進行絕育手術(shù)可以促進物種繁榮的時候,納斯鮑姆也同樣贊同該舉措;有些動物可以獲得適當?shù)氖芙逃龣?quán),譬如對猴子、黑猩猩進行訓練。由于動物種類的復雜性,依納斯鮑姆之見,保護動物的任務不可能由某一個國家來完成,這時就需要國際合作。她特別強調(diào)全球性的規(guī)則和機構(gòu)的重要性,因為在全球進行義務分配的時候,物種能力的實現(xiàn)依賴于制度和規(guī)則所發(fā)揮的作用。
由上觀之,基于物種生命形式的多元性以及可行能力的尊嚴觀,納斯鮑姆擴展了可行能力的主體和所適用的對象,將非人類動物權(quán)利的實現(xiàn)看成是一個關(guān)涉正義和平等的問題。這時,非人類動物權(quán)利的實現(xiàn)標準以及物種之間核心能力的最低臨界值也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以上我們從多元主義的視角審視了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局限性何在。
第一,依賴有關(guān)人類尊嚴的直覺理念。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與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一樣,也運用和參考了直覺的理念。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過有尊嚴的人類生活是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理論基礎,這一判斷是依賴直覺主義做出的;其次,能力清單的羅列依賴直覺主義;再次,設定能力的最低門檻時依賴直覺主義;最后,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作為政治原則的基礎也依賴于直覺主義。在這些依賴直覺的情況中,最主要的不足就是對于人類尊嚴的直覺,因為一個理論的基礎如果是靠直覺確定出來的,那么這個理論的根基就具有不確定性。對尊嚴的直覺判斷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尊嚴的概念界定不是很明晰,這也遭到了很多學者的批判:朱慧玲認為納斯鮑姆沒有明確說明可行能力的基礎是哪種尊嚴、尊嚴的主體以及根源是什么。①朱慧玲.論納斯鮑姆及其能力進路對正義主體的拓展[J].道德與文明,2017(03):24-29.尊嚴有身份性尊嚴和成就性尊嚴,成就性尊嚴的獲得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譬如人的家庭條件要足夠優(yōu)越、人們要有最基本的理性思維能力等。如果成就性尊嚴的獲得是可行能力的基礎,那么殘障者和動物就不具有尊嚴了,這就與納斯鮑姆的生命形式的多元性理念相悖。因為納斯鮑姆主張非人類動物與人一樣也具有尊嚴。劉科認為尊嚴分為“地位尊嚴、成就尊嚴、最初的尊嚴和實現(xiàn)了的尊嚴”,尊嚴具體與能力有關(guān)還是與物種的功能特性有關(guān),納斯鮑姆并沒有明確闡述清楚。②劉科.對納斯鮑姆尊嚴觀的反思[J].道德與文明,2018(01):57-63.福爾摩沙和麥肯齊認為,“在許多情況下,地位尊嚴和成就尊嚴之間存在差距。在因貧困、剝奪或社會和政治條件而導致成就尊嚴不平等的情況下,成就尊嚴和地位尊嚴之間的差距構(gòu)成不公正。糾正這種不公正,尊重成就意義上的尊嚴,需要進入每個中心達到足夠閾值的能力”③Paul Formosa, Catriona Mackenzie.Nussbaum, Kant, and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to Dignity[J].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2014, 17,(05):880.。納斯鮑姆也對尊嚴概念進行了辯護,她認為雖然尊嚴具有直覺性,但是以尊嚴為導向的理論就區(qū)別于以滿足為導向的理論,這樣就可以保護物種的積極選擇的權(quán)利而不至于使他們成為政策的被動接受者,這也間接地維護了其多元主義規(guī)范。納斯鮑姆也假設了對于她的尊嚴觀的可能反駁并進行了回答。然而,她的這種辯護是較弱的,沒有改變尊嚴觀模糊性這一事實。
第二,能力正義的實現(xiàn)標準具有不確定性。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所具有的多元主義規(guī)范又使得她所列的能力清單具有不確定性,而“沒有某種客觀的道德標準,就不可能有一致的方式來批評大規(guī)模、系統(tǒng)性和制度性的不公正”①Carol Hay.Justice and Objectivity for Pragmatists[J].The Pluralist , 2012,7,(03):86.,具體表現(xiàn)如下:首先,可行能力的最低門檻和臨界值水平具有不確定性。納斯鮑姆認為這些標準的確定是需要根據(jù)每個國家具體的國情來確定的,而每個國家的國情是多元的。在有的國家中,預期壽命是65歲,而在有的國家中,預期壽命卻是78歲,這就受到了各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醫(yī)療和福利等情況的影響。雖然這種靈活性、開放性以及可變通的性質(zhì)對各個國家政策制定的具體實施較為有利,并留有足夠的空間,但是這些性質(zhì)不利于抽象的能力清單本身。因為能力清單是政治原則制定的唯一基礎,它本身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底線,而只是每個國家自己說了算,這本身就是危險的。譬如,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本來可以實現(xiàn)全民的義務教育,但是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卻為了自己以及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而不提供人們受教育的機會,這就造成了對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誤用。其次,可行能力清單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具有不確定性。這些可行能力是基于人類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這一直覺而得出的,并且納斯鮑姆也沒有具體地論證它們的合理性,這不免會引起爭議。另外,可行能力清單中的概念,如實踐理性這一概念具體指的是什么,納斯鮑姆也沒有具體展開,只是說人們應該要具備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對生活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但是在生活中有理性的實踐就只包括這些方面嗎?很顯然,并非如此。納爾遜也批判了納斯鮑姆羅列清單的做法,認為“列清單的行為是固有的宗派主義”。②Eric Nelson.From Primary Goods to Capabilities[J].Political Theory, 2008, 36,(01):115.最后,納斯鮑姆強調(diào)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強調(diào)能力平等還是能力充足,這是不確定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一種平等理論,但是能力清單中的十項能力的具體實現(xiàn)標準顯然是不同的。這些能力的標準是無法進行比較的?;诖?,要是提倡能力平等就會削弱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吸引力。然而,納斯鮑姆的能力清單很顯然是保證能力充足就可以了,因為它只是強調(diào)能力應該達到一個閾值的最低水平,對于如何才能實現(xiàn)能力平等,納斯鮑姆并沒有過多說明。
第三,過度地依賴同情、仁慈和寬容等情感的作用。西方的自然法傳統(tǒng)一直將理性作為理論的基礎,認為理性是理論、秩序和觀點的指導,它是最原始的規(guī)范。然而,納斯鮑姆一改將理性作為基礎這一傳統(tǒng),強調(diào)情感在構(gòu)建理論中的基礎作用是一個創(chuàng)舉。納斯鮑姆除了將情感作為可行能力的基礎,還將它作為核心能力。納斯鮑姆特別注重文學情感的作用,曾強調(diào)文學的讀者是一個中立的旁觀者,他們會通過移情的作用來體會文學中所表達的情感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然而,她僅僅強調(diào)了情感的正面價值,忽略了情感的負面影響。譬如,我們在游玩的時候,碰到一個人想要投湖自盡,這時候我們該不該救呢?假如我們都有同情和仁慈的情感,想要上前阻止并且這個人也成功獲救了。這時,我們的做法是否就是正確的呢?如果這個人是因為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能力而想要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那么我們的做法是否侵犯了這個人的生命權(quán)呢?如果我們的做法侵犯了這個人自由做出選擇的權(quán)利,那么我們非但不會得到感激,而且還會遭到埋怨。再比如,對于一個罪孽深重的人來說,在理性的指導下,應該對他作出應有的制裁,但是如果我們的情感作祟,在心里要求我們寬恕他,那么這時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就會原諒這個人的過錯,這時錯誤將得不到糾正,社會反而會不正義。除此之外,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是一種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正義理論,它只考慮人們要運用情感去幫助那些生活在核心能力水平之下的人去跨過最低的能力門檻。由于這一理論是要在全球?qū)嵤?,因此運用不好就會產(chǎn)生危險。對有些國家的人民來說,如果要求他們放棄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去成就他人,那么他們就會覺得不可思議?;诖耍热暨@些國家采納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并作為它們政策制定的指導原則,就不能強制要求強者去幫助弱者,因為他們有充足的理由去拒絕,“一些團體可能會合理地拒絕這種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否定了他們自己對最終現(xiàn)實的概念,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做法支持脅迫性的國家行動”①Michael Skerker.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nd Religion[J].The Journal of Religion, 2004,84,(03):385.。由上觀之,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沒有正確地處理情感的負面影響以及在全球?qū)嵤┧哂械奈kU,反而背離了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初衷,即在多元主義的指導下,平等地尊重每個人的價值。
第四,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在全球?qū)嵺`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保護多元主義的主要自由,納斯鮑姆列出了一個高度抽象的核心能力清單,這就決定了它在實施過程中的難度。該難度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核心能力相較于基本善豐富了正義的內(nèi)容,但是納斯鮑姆所設定的社會正義標準是實現(xiàn)十項核心能力的最低標準,只要有一項在臨界值之下就沒有實現(xiàn)正義。我們知道,這些能力之間有的能起到孵化性的作用,而有的會起到腐蝕性的作用。因此,如果它們在一個國家內(nèi)部全部能達到最低水平并且相互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使人們過有尊嚴的生活,這對國家各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這就導致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其二,這些能力在國際之間實施也有較大的困難。這與可行能力的開放性相關(guān)。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實施標準不同,跨國的實施就存在困難。因為有的國家可能早就超出了核心能力所要求的與其國情相適應的最低標準,而有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去為這些能力的發(fā)展提供相應的機會。其三,可行能力平等理論擴展至非人類動物,其實施也存在困難。關(guān)注所有物種權(quán)利的實現(xiàn)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提出的,因為其基于尊嚴這一人與動物所共有的情感。有的家養(yǎng)動物雖然有感知能力,但是其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動物根本就是靠自己獨立生存,即使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與人類共存。這就導致了它們作為正義所適用對象的困難性,它們作為正義的主體去設定正義的標準就更加困難重重了。
現(xiàn)代政治哲學不只是為了探討人們追求何種價值,還應該在承認多元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上為人類如何過一種良善的生活提供指導,納斯鮑姆敏銳地感知到了這種變化,并進一步完善和建構(gòu)了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中存在著多元主義規(guī)范,這既體現(xiàn)在其理論體系的內(nèi)在邏輯上,也體現(xiàn)在其理論具體內(nèi)容的設計中。首先,納斯鮑姆的十項核心能力清單所涵蓋的能力范圍以及核心能力的實現(xiàn)遵循了多元主義規(guī)范;其次,可行能力平等理論倡導文化多元主義,在此基礎上尊重公民的文化身份認同,并提出了其理論可以作為重疊共識的對象。除此之外,可行能力平等理論與多元文化的結(jié)合還為女權(quán)主義運動、自由教育以及同性戀婚姻等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最后,納斯鮑姆認為生命形式具有多元性,復興了亞里士多德哲學,倡導物種繁榮??傊?,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遵循多元主義規(guī)范,并努力解決羅爾斯在《正義論》中的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進步性。然而,納斯鮑姆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論依賴人類尊嚴的直覺理念、能力標準實現(xiàn)的不確定性以及過度強調(diào)情感的作用,也使得這一理論具有一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