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悅,徐浩力,程德馨,劉涵博,馮 銳,羅祖炎,陳 駿
(1.蚌埠醫(yī)學院研究生院,安徽 蚌埠 233000;2.蘇州大學 蘇州醫(yī)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3.浙江省人民醫(yī)院介入醫(yī)學科 杭州醫(yī)學院附屬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4)
鼻咽部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動脈末端形成廣泛的血管網(wǎng)、大動脈主干部分狹窄破裂出血以及假性動脈瘤形成。鼻咽癌放療引起的頸動脈損傷,形成假性動脈瘤,容易破裂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1]。筆者報道1 例鼻咽癌放療后,頸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病例,患者經(jīng)急診行覆膜支架腔植入獲得救治。
病例女,68 歲,摳鼻出血30 min 急診入院,出血呈鮮紅色,約100 mL。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否認咯血和吐血病史,否認既往體檢頸部血管異常?;颊? 年前確診鼻咽癌(左側鼻咽),于外院定期行放化療,末次化療為2 月前,具體放化療方案不詳。入院第1 天,血紅蛋白72 g/L,鼻咽鏡檢查:鼻咽后壁可見暗紅色血凝塊。入院診斷:鼻咽癌放化療后,鼻咽部出血。予補液、止血等對癥支持治療。入院第2 天血紅蛋白66 g/L。第3 天患者再次出現(xiàn)口腔及鼻部出血,約300 mL,血紅蛋白56 g/L。頸動脈CTA 檢查提示左側頸內(nèi)動脈C2 段動脈瘤,雙側頸動脈鈣化性-混合性斑塊,左側頸外動脈起始處管腔輕度狹窄(圖1)。進一步診斷:鼻咽癌放療后頸內(nèi)動脈損傷假性動脈瘤破裂。急診行頸內(nèi)動脈假性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nèi)隔絕術,術中首次頸內(nèi)動脈造影時,患者突發(fā)意識不清,左側大腦中動脈下干未見顯影,快速釋放覆膜支架隔絕假性動脈瘤,再行顱內(nèi)動脈取栓后血管復通,再使用少量明膠海綿顆粒行頜內(nèi)動脈栓塞(圖2)。患者術后麻醉未醒,術后第2 天神志恢復,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存在,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抗治療,未見口鼻再次出血。復查頸動脈CTA 顯示:左側頸內(nèi)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改變(圖3)。
圖1a 鼻咽部CT 平掃示雙側咽隱窩、咽鼓管顯示欠清,左側為著。圖1b 左側頸內(nèi)動脈C2 段瘤樣突起(動脈瘤)。
討論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鼻咽癌最主要的方法,同時放療也會造成諸多并發(fā)癥,如鼻咽癌放療相關區(qū)域(鼻咽、顱底、頸部)的血管受累,假性動脈瘤已被認為是鼻咽癌放療后一種罕見但致命風險的并發(fā)癥[2-3]。放療引起的血管損傷的機制尚不明確,假性動脈瘤的形成可能與血管狹窄血流動力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壞死等相關[2]。本例患者5 年前鼻咽癌放療史,否認既往檢查中有鼻咽和頸部血管異常,此次假性動瘤形成與鼻咽癌同為左側,提示假性動脈瘤形成可能與放療引起的血管損傷有關。
鼻咽癌放療后,頸部血管假性動脈瘤導致的出血常常表現(xiàn)為大出血前1~3 d 有鼻腔、口腔先兆性出血,出血量一般小于100 mL。當假性動脈瘤破裂大出血時,出血量一般大于300 mL,甚至可達到威脅生命的大出血[4]。發(fā)現(xiàn)出血后,若出血量小于300 mL,先通過鼻咽鏡明確出血部位并止血,頭頸部CTA 以及DSA 可以進一步增加診斷信息,有助于進一步的治療方案決策。若止血不成功或出血量大于300 mL,可行急診DSA 檢查和介入治療。
有文獻報道39 例頸動脈病變(血泡樣動脈瘤、假性動脈瘤、頸動脈海綿竇瘤)經(jīng)覆膜支架植入,獲得了很好的療效[5]。本例患者即為成功的救治案例。
圖2a 術中第一次造影,可見左側頸內(nèi)動脈C2 段瘤樣突起。圖2b,2c 取栓前后造影,可見左側大腦中動脈下未見顯影,經(jīng)取栓后血管通暢。圖2d 支架置入后再次造影,示頸內(nèi)動脈通暢,支架位置正常,原假性動脈瘤已經(jīng)被隔絕未顯影。圖3 左側頸內(nèi)動脈C2 段支架植入術后改變。
頸內(nèi)動脈假性動脈瘤是鼻咽癌放療患者少見但有致命風險的一種并發(fā)癥,鼻咽癌患者在定期隨訪中,除了觀察腫瘤的進展情況外,還需要密切注意患者頸部血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血管斑塊、狹窄以及假性血管瘤的形成,盡早干預處理,盡可能避免致命性大出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