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宋時期所撰《史記》《漢書》相關(guān)散佚著作綜合研究
——以唐代劉伯莊《史記音義》為例

2022-02-02 23:06顏世明孫秋燕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音義漢書史記

顏世明 孫秋燕

唐宋時期有關(guān)《史記》 《漢書》研究為諸學術(shù)領(lǐng)域中之顯學,具體表現(xiàn)在:相關(guān)著作質(zhì)量屬上乘,比如涌現(xiàn)出所謂“《史記》 三家注”中兩注——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及顏師古《漢書注》 之類古代具有代表性史注名著;數(shù)量繁多,粗略統(tǒng)計有100 余種;研究內(nèi)容深廣,多涉???、摘錄、注音、釋義、辨?zhèn)巍⒀a正、考異、雜論等方面。然受自身及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上述著述流傳至今的只有唐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 《漢書注》以及宋代吳仁杰《西漢刊誤補遺》、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倪思《班馬異同》、劉辰翁《班馬異同評》等20 多種,絕大多數(shù)作品散佚不存。值得慶幸的是,正史、地志、類書、官私藏書目錄等保存有部分佚書書名與佚文,為我們探索唐宋之時《史記》 《漢書》 整理、研究、流傳情況等提供了比較可靠的資料。

根據(jù)其中若干史料,有輯佚者搜輯了逸書作者、書名、卷數(shù)并列出處文獻,另有研究者探求了佚籍的成書經(jīng)過、佚文內(nèi)容及價值、歷史地位、缺憾等。這些學者所錄佚文以及所取得的其他學術(shù)成果,無疑有資于我們?nèi)轿簧罨妒酚洝?《漢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下文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以逸文收集齊全的唐代劉伯莊《史記音義》等書為例,綜觀這些佚著內(nèi)容、歷史價值和缺陷等。

一、 《史記》 音注名作劉伯莊《史記音義》 成書、 內(nèi)容與價值

劉伯莊,生卒年不詳,河南道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 人氏。唐太宗貞觀年間先后任國子監(jiān)助教和博士,高宗龍朔中兼任崇文館學士。參與編纂《文思博要》 《文館詞林》和勘定《尚書正義》①,“撰《史記音義》 《史記地名》 《漢書音義》各二十卷,行于代?!雹?/p>

上引《舊唐書·儒學傳》所言《史記音義》的卷數(shù)20 卷,同書《經(jīng)籍志》另作30 卷,唐宋元時期編就目錄類典籍如《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新唐書·藝文志》 《直齋書錄解題》 《宋史·藝文志》《史略》則與《舊唐書·儒學傳》所載卷數(shù)相同③。

除卻前述目錄體史冊外,唐代司馬貞相繼在《史記索隱》前后兩個序言中亦記作20 卷:

貞觀中,諫議大夫崇賢館學士劉伯莊達學宏才,鉤深探賾,又作《音義》二十卷,比于徐鄒,音則具矣。殘文錯節(jié),異音微義,雖知獨善,不見旁通,欲使后人從何準的。

隋秘書監(jiān)柳顧言尤善此史。劉伯莊云,其先人從彼公授業(yè),或音解隨而記錄,凡三十卷。隋季喪亂,遂失此書。伯莊以貞觀之初,奉敕于弘文館講授。遂采鄒徐二說,兼記憶柳公音旨,遂作《音義》二十卷。音乃周備,義則更略,惜哉!④

案《史記索隱》頻繁引錄是書,可見司馬貞應當翻閱過這部書,其錄卷帙大抵可信。上文司馬貞所講《史記音義》 的編寫經(jīng)過,或可有助于分析《舊唐書》 列傳和志書所云該書卷帙不同的原因:先前,劉伯莊先人跟隨隋朝秘書監(jiān)柳顧言學習《史記》之時,隨手記錄柳之字音解釋,編就30 卷書籍,以后書在隋末戰(zhàn)亂中不幸遺失;貞觀年間,劉伯莊在弘文館奉詔講學,遂采輯東晉劉宋徐廣、南朝蕭齊鄒誕生《史記》音義注,并回憶先人手錄柳顧言口述《史記》音注的大要,撰成《史記音義》20 卷?;蛟S《舊唐書·經(jīng)籍志》混淆了劉伯莊及先人《史記》音注著作的卷數(shù),誤作30 卷。

上引《史記索隱》敘言還提到《史記音義》的史學成就和缺憾,即:與徐、鄒二人之書相比,其音解詳盡完備,然則在字義方面解析過于簡略。伯莊專擅音韻之學,著有《群書治要音》5 卷、《漢書音義》 20 卷和《續(xù)爾雅》 1 卷之類音義作品⑤,故而其《史記》注音成績超越前人,顯耀于當世,并先后為《史記索隱》和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兩大《史記》名注參引。與音釋相較,其詮釋字句也許略遜一籌,但數(shù)量不少且有許多獨到之處,非如小司馬所謂“更略”。以上看法大致體現(xiàn)在《史記索隱》 《史記正義》 《資治通鑒釋文》 《史略》等唐宋載籍轉(zhuǎn)抄《史記音義》之中。

對于留存在《史記索隱》等典冊中的《史記音義》,現(xiàn)當代歷史文獻學者朱東潤、應三玉、程金造、孫猛、張固也、林嵩、水澤利忠等中外學者陸續(xù)作了輯校工作。

朱東潤從金陵書局版《史記索隱》 《史記正義》 合刻本和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中輯出233 條軼文,與中華書局版司馬貞、張守節(jié)兩家《史記》 注本轉(zhuǎn)引《史記音義》 相較,獨錄24 條(“殖蘭池”“衛(wèi)長公主”“[鼎] 文縷無款識”“莊公購”“愚憧而不逮事”“虎賁之士跿隊科頭貫頤奮戟者”“其一軍塞午道”“[廚人] 進熱啜”“公徐過楚”“[魏公子無忌] 虛左”“[平原君] 徒豪舉”“今王使盛橋守事于韓”“大武遠宅而不涉”“左關(guān)、阪”“[蘇秦] 嫂委虵蒲服”“漢中之甲乘船出于巴”“[范睢] 敝衣間步之邸”“又斬范、中行之涂”“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安知尺籍伍符”“[扁鵲] 即為耳目痹醫(yī)”“邪氣辟矣”“弟令事成”“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條⑥),遺漏27則。

在朱先生搜輯遺文的基礎(chǔ)上,應三玉依中華書局版《史記索隱》 《史記正義》合注本添補了23條⑦。早些年在沒有檢索《史記》注本電子工具情況下,應先生翻閱遷書注解查檢佚文,毅力令人欽佩和學習。然現(xiàn)今利用“二十五史全文檢索系統(tǒng)”搜索,發(fā)現(xiàn)他還是脫漏了4 條:

(1)《史記》卷21《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祝茲。《索隱》:劉氏云:“諸侯封名,《史》 《漢》表多有不同,不敢輒改。”

(2)《史記》 卷30《平準書》:封君皆低首仰給?!端麟[》:劉伯莊以為“封君及大商皆低首營私以自給,不佐天子”,非也。

(3)《史記》卷40《楚世家》:中子紅為鄂王?!端麟[》:《古史考》及鄒氏、劉氏等音無藝經(jīng),恐非也。

(4)《史記》卷105《扁鵲倉公列傳》:少時為人舍長?!端麟[》:劉氏云:“守客館之帥?!?/p>

程金造據(jù)影印南宋紹熙年間黃善夫刊《史記》三家注合刻本中的《史記索隱》,聚錄180 則軼文,經(jīng)逐條比對,可知全部包含在中華書局版《史記》三家注合刻本《史記索隱》中。其中,《燕召公世家》“內(nèi)措齊、晉”,中華書局版《史記索隱》曰:“措,交雜也。又作‘錯’,劉氏云爭陌反?!雹嘁蚨滔壬嫳局小皠⑹显疲瑺庡e也”有脫文⑨,當作“劉氏云,措,爭陌反,錯也”。

孫猛自唐人李匡乂《資暇集》抄出1 條佚文:劉伯莊《音義》云“凡非父母字之‘母’,皆呼為‘無’字”。⑩并指出文中“音義”即《史記音義》。案劉伯莊施注的“母”或“無”字,同存于《史記》 《漢書》中,故而文中“音義”也可能指劉伯莊《漢書音義》。孫先生提出還有逸文存于《和名類聚抄》“襲”“?!眱蓷l史料中1?。核日本著名漢學家源順在平安時代承平年間(794—1192) 編纂《和名類聚抄》 “衣服具四十六”之“襲”和“行旅具九十八”之“?!眱蓷l,分別記: 《史記音義》云:“衣之單復相具謂之‘襲’。”“《史記音義》云:‘(音登,俗云天笠也,於保加作) 笠有柄也’?!卑柑拼蛏郧耙浴妒酚浺袅x》命名己書者尚有延篤、鄒誕生、徐廣等,所以文中“史記音義”是否指劉伯莊之書需待新史料驗證。

張固也先生言南宋高似孫《史略》引錄300 余字“劉伯莊論《史記》史料來源”,或摘自其書序言?。案該段話處于《史略》卷1《諸儒史議(史記)》之中,觀《諸儒史議》收存漢唐歷史名人關(guān)于《史記》評論,或錄自后人撰著的人物傳記(例如“班彪”采自《后漢書·班彪傳》),或取自其書敘言和正文(譬如“裴骃”引自《史記集解序》、“范曄”輯自《后漢書》 卷40《班彪傳》),可推“劉伯莊”條轉(zhuǎn)自其作序言可能性較大,張先生的說法可以遵從。又,前引《史記索隱》講述劉伯莊編輯《史記音義》過程,或許也抄自其著前序。

林嵩先生從南宋史炤《資治通鑒釋文》中搜集28 條遺文(案:實則27 則,其第6、23 條文字相同),內(nèi)容皆與上列輯文不同,頗具獨特價值,惜未標記施注對象在《史記》 中的位置?,現(xiàn)覆核《資治通鑒》和司馬遷之書羅列如下:

(1) 阡陌:《史記》卷5《秦本紀》“為田開阡陌”,《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初為田開阡陌”,《史記》卷15《六國年表》“為田開阡陌”,《史記》卷68《商君列傳》“為田開阡陌封疆”。

(2) 蒲坂(阪):《史記》卷5《秦本紀》“秦以垣為蒲阪、皮氏”。

(3) 嫪毐:《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嫪毐封為長信侯”, 《史記》 卷85《呂不韋列傳》“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4) 誹謗:《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今乃誹謗我”。

(5) 徙臧(藏):《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6) 灌輸:《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機相灌輸”。

(7) 咎;《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魏咎為魏王”。

(8) 與國:《史記》卷7《項羽本紀》“田假為與國之王”,《史記》卷45《韓世家》“韓固其與國也”,《史記》卷70《張儀列傳》“是王內(nèi)罷國而外伐與國”。

(9) 卿子:《史記》卷7《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

(10) 鹿毛壽: 《史記》 卷34《燕召公世家》“鹿毛壽謂燕王”。

(11) 趨(趣):《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士爭趨燕”。

(12) 共主:《史記》卷40《楚世家》:“夫弒共主”。

(13) 兵利身:《史記》卷40《楚世家》“其兵利身”。

(14) 華(爽) 陽、鴟(鴻): 《史記》 卷40《楚世家》“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

(15) 觀:《史記》卷44《魏世家》“齊敗我觀津”,《史記》卷70《張儀列傳》“齊又來敗魏于觀津。”

(16) 《說難》: 《史記》 卷63《老子韓非列傳》“故作《孤憤》 《五蠹》 《內(nèi)外儲》 《說林》《說難》十余萬言”,《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韓非囚秦,《說難》 《孤憤》”。

(17) 不格:《史記》卷70《張儀列傳》“虎之與羊不格明矣”。

(18) 心惛然: 《史記》 卷86《刺客列傳》“心惛然”。

(19) 固我:《史記》卷87《李斯列傳》“且固我哉”。

(20) 珆:《史記》卷87《李斯列傳》“其志若韓珆為韓安相也”。

(21) 榜掠:《史記》卷87《李斯列傳》“榜掠千余”。

(22) 暴師:《史記》卷88《蒙恬列傳》“暴師于外十余年”, 《史記》卷95《樊酈滕灌列傳》“暴師霸上”。

(23) 冒頓:《史記》卷110《匈奴列傳》“單于有太子名冒頓”。

日本學者水澤利忠自日藏古本《史記》中摘錄196 條,內(nèi)容和前述輯文基本相異,史料具有獨有性。即使內(nèi)容大概相同者亦存在異文,譬如《史記·平準書》“天下大抵無慮皆鑄金錢矣”,中華書局版三家合注本《史記索隱》曰“劉氏云‘大抵猶大略也’”?,南化本《史記》 則稱“劉伯莊曰‘氐,略也’”?;再如《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至于陵水”,中華書局版《史記索隱》 謂“劉氏云‘陵水即栗水也’”?,宮內(nèi)廳書陵部藏《范睢蔡澤列傳》述“劉伯莊曰‘陵水即梁水也’”?。表明不同于劉伯莊《史記音義》甚而其參據(jù)《史記》版本文字(即“抵”“氐”和“栗”“梁”) 不盡相同。

除了以上幾位學者裒輯的逸文外,我們又從《集韻》等宋代典冊中搜羅出一些,其中第4 條在《史記》卷30《平準書》中沒有找到注釋對象。究其原因,或許今本《史記》卷30《平準書》“命曰‘株送徒’”中“株送”二字,劉伯莊選用《史記》工作底本記作詞義相近的“祿帶”或“根帶”,以致我們難以確查其考釋對象。

(1)《史記》卷1《五帝本紀》:帝嚳溉執(zhí)中而遍天下?!俄嵮a》:溉……《史記》“溉執(zhí)中而遍天下”,徐廣、劉伯莊皆云:溉,古“既”字。?

(2)《史記》卷5《秦本紀》:爾后嗣將大出?!妒酚浾x》:出……劉伯莊:謂子孫有余慶。?

(3)《史記》 卷14《十二諸侯年表》:楚堵敖囏?!都崱罚憾?,姓也,楚有杜敖,劉伯莊讀。?

(4)《韻補》:帶…… 《史記·平準書》 “祿帶”,劉伯莊音蒂。?《慈湖詩傳》:帶……《史記·平準書》“根帶”,劉伯莊音蒂。?

(5)《史記》卷30《平準書》:廢格沮誹。《史記》卷118《淮南衡山列傳》:廢格明詔?!妒酚洝肪?22《酷吏列傳》:以為廢格沮事?!俄嵮a》:格…… 《史記》 “廢格事”,劉伯莊讀。?《慈湖詩傳》:格…… 《史記》 “沮誹注格”“廢格明詔”“廢格沮事”,劉伯莊皆音各。?

(6)《史記》卷40《魏世家》:五入囿中?!锻ㄨb地理通釋》:囿中……《正義》云:囿,劉伯莊音圃。?

(7)《史記》卷47《孔子世家》:廢中權(quán)?!妒酚洝肪?6《平原君虞卿列傳》: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洞群妭鳌罚喊l(fā)……劉伯莊《史記音·孔子世家》 “發(fā)中權(quán)”,發(fā)音廢; 《平原君傳》“而未發(fā)”,亦云“十九人輕笑之未能即廢”。?

(8)《史記》卷69《蘇秦列傳》:豈掩于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事哉?!都崱罚黑?,幽也,《史記》“冥冥決事”,劉伯莊讀。?

(9)《史記》 卷70《張儀列傳》:被險帶河?!锻ㄨb地理通釋》:張儀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劉伯莊曰:“河”謂龍門西河,“山”謂華山。?

(10)《史記》卷79《范睢蔡澤列傳》:應侯固不快?!都崱罚嚎欤岩?, 《史記》“應侯固不快”,劉伯莊讀。?

(11)《史記》卷84《屈原賈生列傳》:方正倒植?!都崱罚褐?,樹立也, 《史記》“方倒植”,劉伯莊讀。?

(12)《史記》卷84《屈原賈生列傳》:攌如囚拘?!都崱罚簲k,木柵也, 《史記》“攌囚拘”,劉伯莊讀。?

(13)《史記》 103《萬石張叔列傳》:身自浣滌?!都崱罚轰?,滌也,《史記》“身自浣滌”,劉伯莊讀。?

(14)《史記》卷117《司馬相如列傳》:琳珉琨珸?!都崱罚虹?,石次玉者, 《史記》“琳珉琨珸”,劉伯莊讀。?

(15)《史記》 卷5《秦本紀》:益發(fā)卒軍汾城旁?!都崱罚悍?,趙地名,劉伯莊說。?

綜合以上所列,可見確切且著眼于解釋《史記》字、詞、句逸文數(shù)量大概有302 條,其中音、義注分別有137、374 條。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到10 則既釋音又訓義,我們重復計算歸入到音解和義疏。據(jù)上述朱東潤、應三玉搜聚的256 條輯文,牛巧紅不但歸納了該書主要內(nèi)容:注釋字音,注音方法有直音法、反切法、假借法等;詮釋字、詞和句義,考釋名物、地名、山脈、河流、歷史沿革、道路交通等,補苴史料、闡發(fā)議論;列舉眾版本文字異同。還大略總結(jié)了其歷史價值:優(yōu)化史注體例、提供新見解、保存唐代或此前《史記》不同版本文字與漢代歷史資料?。

在牛先生研究基礎(chǔ)上,我們再強調(diào)、補充幾點劉伯莊音注方面的特點:司馬遷借用《尚書》等上古史材料著《史記》,常常變更古文字為當時流行文字,劉伯莊訓釋《史記》上古史料字音注重還原古音,很多這方面音釋存于《史記正義》 之中:“史文與傳諸書同者,劉氏并依舊本為音。至如太史公改《五帝本紀》 ‘便章百姓’‘便程東作’‘便程南訛’‘便程西成’‘便在伏物’,咸依見字讀之。太史變《尚書》文者,義理特美,或訓意改其古澀,何煩如劉氏依《尚書》舊音。斯例蓋多,不可具錄,著在《正義》,隨文音之”?。又,在釋讀地名方面,劉伯莊指出倘若不清楚各地地名語音,不妨按照普通文字發(fā)音誦讀:“劉氏依字讀,言天下地名多,既無定證,且依字是不決之詞。”?

通過上文關(guān)于劉伯莊《史記音義》輯文數(shù)量和內(nèi)容方面介紹,我們雖不可由其義注輯文數(shù)目系音釋數(shù)倍推測出全書中前者多于后者,然就目前掌握史學材料來看,劉書對于文字、詞語、文句解釋不少,注釋內(nèi)容多樣,非如司馬貞所說得那么簡略。

二、 唐宋 《史記》 《漢書》 佚著編撰特征、 價值與不足

除卻上文提到劉伯莊《史記音義》 《史記地名》 《漢書音義》外,查《舊唐書·經(jīng)籍志》 《新唐書·藝文志》 《宋史·藝文志》可見在唐宋時期撰寫與《史記》 《漢書》有關(guān)散亡著作就有35 種:

(1) 《史記》 類逸作12 種,唐代許子儒注《史記》130 卷、 《史記音》3 卷,王元感《史記》注《史記》130 卷、徐堅注《史記》130 卷,李鎮(zhèn)注《史記》130 卷、《義林》20 卷,陳伯宣注《史記》130 卷、韓琬《續(xù)史記》130 卷、竇群《史記名臣疏》34 卷、裴安時《史記纂訓》20 卷及宋代趙瞻《史記抵牾論》、無名氏《史記掇英》各5 卷;

(2) 《漢書》類軼著23 種,唐高宗李治和郝處俊等《御銓定漢書》81 卷、劉嗣等《漢書音義》26 卷、顧胤《漢書古今集義》20 卷、釋務靜《漢書正義》30 卷、李善《漢書辯惑》30 卷、陰景倫《漢書律歷志音義》1 卷、顏游秦《漢書決疑》12卷,李喜《漢書辯惑》30 卷、《漢書正名氏義》12卷、 《漢書英華》 8 卷,敬播注《漢書》 40 卷、《漢書音義》20 卷,元懷景《漢書議苑》 (卷數(shù)不詳)、姚珽《漢書紹訓》40 卷、沈遵《漢書問答》5卷,以及宋代趙抃《新校前漢書》 100 卷、余靖《漢書刊誤》30 卷、張泌《漢書刊誤》1 卷,劉敞、劉攽、劉奉世《三劉漢書標注》6 卷,劉攽《漢書刊誤》 4 卷、富弼《前漢書綱目》 1 卷、劉巨容《漢書纂誤》2 卷、佚名《西漢刊誤》1 卷。

綜合上列逸籍作者、名稱、卷帙及劉伯莊《史記音義》內(nèi)容等來看,唐宋時期《史記》 《漢書》佚著編纂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

(1) 唐宋之時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研讀《史記》《漢書》和編寫相關(guān)著作的熱潮,參與者除卻如同劉伯莊一樣的普通官僚士大夫外,尚有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如,唐高宗李治) 與寺院僧人(如,務靜),同時統(tǒng)治者鼓勵士人編寫有關(guān)注釋作品,對于特別優(yōu)異者酌授予或擢升官職,譬如開元十七年(729) 李鎮(zhèn)向唐玄宗李隆基呈獻其《史記》注,之后授門下典儀之職?。

(2) 注解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和多樣化:其根據(jù)自己興趣愛好和學業(yè)專長,或通解全書,或針對某些內(nèi)容(如字音和詞義) 和其中某篇章施注;采用方式靈活多變,上舉多部《史記》注卷數(shù)為130 卷,與當時《史記》通行本卷帙相同,很有可能系他們閱讀此書的隨筆記錄,另有學者摘抄文中精美純粹的文字;箋注形式各異、內(nèi)容深廣,除劉伯莊《史記音義》體現(xiàn)出來音義等方面內(nèi)容外,尚有在原本基礎(chǔ)上續(xù)寫、論述前后矛盾之處、辨疑解惑、比堪不同版本文字等。

(3) 從整體上來講,唐宋歷史學者研究的著眼點和思路不完全相同,唐代文人傾向于詮釋內(nèi)容,宋代史學家偏向??北姲姹井愇暮陀炞帧?/p>

前述羅列30 余種司馬遷、班固之書佚失著作,多數(shù)沒有逸文可供輯考,故而上文從史冊目錄著錄信息考察了其編撰等方面特征。同時,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考察了其文獻價值,綜括《史記音義》輯文來看,史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釋學、??睂W、版本學三個方面,尤其是版本學方面,下面結(jié)合幾個典型例子加以分析。

《史記》卷25《律書》:“其于兵械尤為重,故云‘望敵知吉兇,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薄妒酚浾x》:“內(nèi)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謂弓、矢、殳、矛、戈、戟。劉伯莊云:‘吹律審聲,聽樂知政,師曠審歌,知晉楚之強弱,故云兵家尤所重?!鄙弦妒酚洝ぢ蓵肺囊馐牵毫捎绕渥⒅乇担哉f“觀望敵陣上方云氣和日暈就知曉出師的吉兇,軍中太師用律聽軍聲就可以占驗交戰(zhàn)雙方的勝負”,此為任何國君皆不可改變之法則。這段話中“故云”二字表明第一句與后面幾句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然實際上首句點出兵械,后文所講則與兵械關(guān)聯(lián)不大。對此,《史記正義》只是提到器、械區(qū)別及兵械所指的具體事物,沒有分析前后不連貫地方;劉伯莊注先列舉相似例子,爾后指出“因而兵家重視六律”。劉氏之語反映出,現(xiàn)今通行本《史記》中“其于兵械尤為重”之句,他所持有版本很可能記作“其于兵家尤為重”。我們認為“其于兵家尤為重”于文意較勝,可使前后文文意接續(xù)起來,劉伯莊注釋為我們??薄妒酚洝肺木涮峁┙梃b作用。

唐宋之人能夠見到多種古本《史記》和其他直接相關(guān)歷史資料,故而其著解說有其令我們學習參考的部分。但囿于當時客觀條件及個人學識等,他們的論斷亦有值得仔細斟酌的內(nèi)容,在閱讀史籍時需要注意。譬如《史記》卷88《蒙恬列傳》:“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于諸侯?!蔽闹小凹谥T侯”,劉伯莊注:“諸侯皆記其惡于史籍”?!凹保浣鉃闀姓`,應作聲名狼藉。

三、 結(jié)語

正史目錄類史冊所見在唐宋時期撰寫的與《史記》 《漢書》相關(guān)散失著作有35 種,內(nèi)容大都與校讎、注音、釋義、辨?zhèn)?、考異等相關(guān),編纂者有普通士大夫、皇帝和僧人,在唐、宋代研究分別偏重于《史記》 《漢書》內(nèi)容和??保⒔夥绞匠尸F(xiàn)多元化與多樣化。綜合上文所舉唐代劉伯莊《史記音義》軼文來看,唐宋之人能夠看到許多《史記》《漢書》古本,其相關(guān)注釋在??睂W、版本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他們對于《史記》 《漢書》文本理解也有值得商榷之處,需要我們在利用其解釋探析有關(guān)問題時多加留意。

注釋:

①《新唐書》 卷57《藝文志一》、卷198《儒學傳上》。

②《舊唐書》卷189 上《儒學傳上》。

③1?孫猛:《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版,第9,544、545 頁; [宋] 陳振孫撰,徐小蠻、顧美華點校:《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105—106 頁;[宋]高似孫:《史略》卷1,清光緒年間《古逸叢書》本。

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序》 《史記索隱后序》,《史記》附錄,中華書局2013 年版,第7、9 頁。

⑤《舊唐書》 卷46《經(jīng)籍志上》; 《新唐書》 卷57《藝文志一》、卷59《藝文志三》。

⑥朱東潤:《史記考索·劉伯莊〈史記音義〉輯佚》,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5、147、150、152、153、154、155、156、157、159 頁?!捌淙朔陚W”條文獻出處,《劉伯莊〈史記音義〉輯佚》 (第147 頁) 和中華書局版《史記》注本(第1340 頁) 分別作《史記索隱》與劉宋裴骃《史記集解》,當以前書為是,且佚文可合并至下文作:《索隱》“伯莊曰‘俉,音五故反’”。

⑦應三玉: 《〈史記〉 三家注研究》,鳳凰出版社2008 年版,第40—42 頁。

⑧《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

⑨程金造:《史記索隱引書考實》,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38 頁。

⑩[唐]李匡乂:《資暇集》,《叢書集成初編》第279 冊,中華書局1985 年版,第4 頁。

?張固也: 《唐代文獻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年版,第19—26 頁。

?林嵩:《通鑒胡注論綱》附錄《史炤〈資治通鑒釋文〉 引劉伯莊〈史記音義〉 輯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326、327 頁。

? 《史記》卷30《平準書》。

?? [漢]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水澤利忠校補:《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劉伯莊〈史記音義〉佚文拾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第2169、2172 頁。

? 《史記》卷79《范睢蔡澤列傳》。

??? [宋]吳棫:《韻補》卷4《去聲》,《叢書集成初編》 第1236 冊,中華書局1985 年版,第134、137—138、215 頁。

?張衍田輯校: 《史記正義佚文輯校》,中華書局2021 年版,第24 頁。

???????? [宋]丁度等編:《集韻》卷5、4、7、7、5、5、2、2,錢氏述古堂影宋鈔本。

??? [宋] 楊簡: 《慈湖詩傳》 卷5、14、10,民國四明叢書本。

?? [宋]王應麟著、傅林祥點校:《通鑒地理通釋》,中華書局2013 年版,第257、212 頁。

?牛巧紅:《劉伯莊〈史記音義〉考評——以〈史記索隱〉 〈正義〉所存佚文為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 年第2 期。

? [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論音例》, 《史記》附錄,中華書局2013 年版,第15 頁。

?《史記》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新唐書》卷58《藝文志二》。

猜你喜歡
音義漢書史記
基于比較視角的《史記》《漢書》語言現(xiàn)象管窺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懸梁刺股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李學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的興起》手稿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佛經(jīng)音義同形字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