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唐歷史文化視域下韓愈的碑志文書寫動因考述

2022-02-02 13:11:47王東峰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碑志墓志韓愈

王東峰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晚唐詩人杜牧,把韓愈的散文創(chuàng)作與詩圣杜甫的詩歌成就并列,譽為“杜詩韓筆”。韓愈在文學上的突出成就體現(xiàn)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他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強調(diào)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性,與柳宗元共同攜手倡導了“古文運動”,提出了一系列文學理論主張,在中國古代散文創(chuàng)作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碑志文是韓愈散文寫作的重要內(nèi)容及韓愈別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傳世的韓愈別集共40卷(不包括外集和遺文),其中文章有30卷,而碑志文就有12卷之多。李漢的《唐吏部侍郎昌黎韓愈文集序》中說,韓集中的賦、古詩、律詩、雜著、書、序、祭文、表、狀、碑志、哀辭等各類文體“總七百一十六”,其中“碑志七十六”,占韓愈別集的十分之一強。宋代陸九淵因此批評說,“韓文章多見于墓志、祭文”①。韓愈別集中的碑志文數(shù)量不但多,而且成就突出。元代陶宗儀稱許道:“碑文惟韓公最高,每碑行文言道,人人殊面目,首尾決不再行蹈襲?!雹谇宕⑽募覂π涝凇短扑伟舜蠹翌愡x》中甚至說,“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③。韓愈碑志文堪稱后世碑志創(chuàng)作的典范,學界對此早有關(guān)注。從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對韓愈碑志文的研究,多集中在韓愈碑志文的史料價值、創(chuàng)作成就、對后世的影響,以及韓愈碑志文與其他人的碑志文比較研究等方面。如杜麗萍《韓愈歐陽修碑志文風格比較》,認為韓愈和歐陽修同為名重當時的碑志大家,但由于時代、文風、氣質(zhì)、經(jīng)歷等方面的差異,兩人的碑志文卻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楊文森《韓愈碑志文的寫作特色——兼談韓愈的“諛墓”》,認為韓愈碑志文具有“人物形象生動;敘議結(jié)合,寓意褒貶;打破陳規(guī),不落俗套”的寫作特色,但亦有小部分“諛墓”之作;陳冠明《論韓愈碑志文對前朝成就的揚棄》指出,前朝漢唐二邕(蔡邕、李邕)與庾信等人的碑志文都對韓愈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殷海衛(wèi)《韓愈碑志文的寫人藝術(shù)及其通變精神》,認為韓愈的碑志文體現(xiàn)了劉勰所說的“通變”精神,即學古而不泥于古,追新求變;徐若《韓愈碑志文研究》從應(yīng)用文寫作的角度對韓愈碑志文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以及風格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趙二超《論韓愈碑志文的新變及其影響》,認為韓愈革新了劉勰以蔡邕碑志文為審美典范的風格范式,對后世歐陽修、蘇軾、茅坤及桐城派文論家都產(chǎn)生深遠影響;王長順《從碑志文看韓愈散文的“尚奇”》,認為韓愈碑志文的創(chuàng)作與他的其他散文一樣,都有著“尚奇”的特點;等等。截止目前,筆者在相關(guān)資料中尚未發(fā)現(xiàn)有學者探討韓愈的碑志文寫作與中唐時期的歷史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

一、中唐時期的天災(zāi)人禍與中下層官員的困窘生活

唐代中期以前,節(jié)度使制度在抗御外敵和鞏固國防方面,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然而,“自天寶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優(yōu),武剋不剛;孽臣奸隸,蠹居棋處;搖毒自防,外順內(nèi)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孫;如古諸侯,自擅其地,不貢不朝,六七十年”④。唐代中后期,藩鎮(zhèn)勢力愈發(fā)膨脹,節(jié)度使割據(jù)一方,擁兵自重,遂成獨霸一方的諸侯,致使中央無力控制全國,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此后,許多藩鎮(zhèn)憑籍武力,與唐王朝抗衡,不僅在政治上獨立,而且不向中央政府繳納財賦。如代宗朝,“懷仙等四將,各招合遺孽,治兵繕邑,部下各數(shù)萬勁兵,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朝廷,雖稱藩臣,實鮮王臣也。朝廷初集,姑務(wù)懷安,以是不能制”⑤。又,《舊唐書·憲宗紀上》記載:“元和二年十二月己卯,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國計簿》,總計天下方鎮(zhèn)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縣一千四百五十三,戶二百四十四萬二百五十四,其鳳翔、鄜坊、飺寧、振武、涇原、銀夏、靈鹽、河東、易定、魏博、鎮(zhèn)冀、范陽、滄景、淮西、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州,不申戶口。每歲賦入倚辦止于浙江東、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萬戶。比量天寶供稅之戶則四分有一?!雹迯倪@條文獻史料可以看出,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后,全國的財政收入僅靠東南的八道四十九州來維持,繳納賦稅的戶數(shù),僅為天寶年間的四分之一,而西北的十五道七十一州卻儼然成了獨立王國,既不向中央申報人口,又不向中央繳納財稅。這一情況發(fā)展到唐代末年更為嚴重,《舊唐書·僖宗紀》記載:“國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劍南、嶺南四道數(shù)十州。大約郡將自擅,常賦殆絕。”⑦

除了“人禍”之外,中唐時期天災(zāi)頻仍,導致米價暴漲?!杜f唐書·食貨下》云:“自兵興以來,兇荒相屬,京師米斛萬錢?!雹喽谥刑埔郧?,米價最貴的一年是高宗永淳元年,因為“京師饑”,斗米四百錢。其他年份斗米價格一般在幾十錢至百錢范圍內(nèi)波動。而安史之亂后,頻繁的天災(zāi)人禍導致米價飆升。肅宗乾元元年,斗米七千錢。乾元三年(饑),斗米一千五百錢。代宗廣德元年(蟲),斗米千錢;溫州饑,斗米萬錢;廣德二年(關(guān)中蟲、雨),斗米千余錢;永泰元年(旱),斗米一千四百錢;永泰二年,斗米五百錢以上;大歷四年(京師雨),斗米八百錢。德宗興元元年(關(guān)中)、貞元元年(河南、河北)等地,斗米均為千錢;貞元二年(河北蝗、旱),斗米一千五百錢⑨。

國家財政收入銳減,自然災(zāi)害又造成糧食價格飛漲,勢必會影響到官員的俸祿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尤其是京官實得的俸祿,比之地方官要少許多,在生活上就更易陷入困頓?!疤拼型硪院螅胤焦倮舫ǘㄙ毫现?,其他不載于法令,而可以認為正當之收入者,為數(shù)遠在中央官吏之上。如白氏文集陸肆策林叁省官并俸減使職條云:‘兵興以來,諸道使府,或因權(quán)宜而置職,一置而不停?;蛞驎簞诙淤?,一加而無減;至使職多于郡縣之吏,俸優(yōu)于臺省之官。積習生常,煩費滋甚’?!雹庖虼?,為了生計,一些生活困難、家庭負擔比較重的京官就懇切盼望能調(diào)至地方任職。如《舊唐書·李皋傳》云:“上元初,京師旱,斗米直數(shù)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養(yǎng),亟請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貶溫州長史。無幾,攝行州事?!?《新唐書·李泌傳》載:“是時(貞元元年),州刺史月奉至千緡,方鎮(zhèn)所取無藝,而京官祿寡薄,自方鎮(zhèn)入八座,至謂罷權(quán)。蔡邕由左丞貶歙州刺史,家人恨降之晚。崔祐甫任吏部員外,求為洪州別駕。使府賓佐有所忤者,薦為郎官。其當遷臺閣者,皆以不赴取罪去?!?李皋為了能從京官轉(zhuǎn)任地方官,故意犯法讓朝廷將自己貶為溫州長史;蔡邕由尚書左丞貶為歙州刺史,家里人竟以貶官太晚為憾事;崔祐甫由禮部員外郎,請求出任洪州別駕,然后推薦曾經(jīng)得罪自己的屬下?lián)卫晒佟T诔木┕僦约娂姂┣笸馊蔚胤焦?,其原因就在于,唐代中后期京官俸祿與地方官員的實際收入,其差別簡直判若天淵。杜牧在《上宰相求杭州啟》中甚至宣稱:“作刺史,則一家骨肉四處皆泰。為京官,則一家骨肉四處皆困。”?

唐代官僚士大夫之家,其人數(shù)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除了有血緣關(guān)系的直系親屬外,還包括非血緣的依附人口,比如近親以及奴婢仆妾在內(nèi)。如唐玄宗朝的王琚,“家累三百余口”,“每移一州,車馬填路,數(shù)里不絕”?。韓愈也不例外,他在遠赴潮州的貶謫途中所寫的《過始興江口感懷》云:“目前百口還相逐,舊事無人可共論?!敝刑茣r期地方官的俸祿雖然比京官多,但因為州郡之間經(jīng)濟狀況的優(yōu)劣差異,其間的差別也很大。如果家族人口多,所在州郡經(jīng)濟落后,那么要想維持家族生活所需就會比較困難。如“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致書于襄陽于司空頔:‘……太穆孤幼二百余口,饑凍兩京,小郡俸薄,尚為衣食之憂,伏惟賢公息雷霆之威,垂特達之節(jié),賜錢一千貫,絹一千疋,器物一千事,米一千石,奴婢各十人’”?。鄭太穆,史書無載,其生平不詳,但據(jù)于頔為唐德宗、憲宗時人可知,他亦生活在中唐時期。金州,即現(xiàn)今陜西安康一帶,是當時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唐朝主要依據(jù)各州的總?cè)藬?shù)多少,將其分為上、中、下三等。據(jù)《新唐書·地理志四·山南道》,金州屬上州。唐代的上州刺史為從三品。這條文獻史料中的鄭太穆,雖為三品高官,竟然也因自己所在的州郡偏僻狹小,俸祿微薄,且家口眾多,導致生活困頓,竟至于寫信懇求于頔資助。在中唐時期,甚至有中下層官員因俸祿過低而被餓死的駭人聽聞的事例。德宗“建中末,姚況有功于國,為太子中舍人。旱蝗之歲,以俸薄不自給而以餒終。哀哉!”?

韓愈晚年因為躋身上層官員群體中,俸祿豐厚,衣食無憂。但在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時間都是中下級的京官,期間雖然也曾被貶謫到陽山、江陵、潮州及袁州任地方官員,但時間都比較短,而且這些地方在當時都屬于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俸祿自然也就比較低。韓愈出任陽山令時,感嘆“酸寒何足道”,任江陵府法曹參軍時“掾俸之酸寒”,分司東都任國子博士時,“不知孤遺多,舉族仰薄宦。有時未朝餐,得米日已晏”?!翱v觀韓愈從官近四十年的生活狀況,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在貞元、長慶年間,韓愈以及與他相似的階層的官員,如果沒有田產(chǎn)只靠俸祿生活,又如果負擔著一個大家庭的生活的話,不論他是正七品下的法曹參軍事、正七品上的四門博士,還是正五品上的國子博士,其生活水平都不很高,甚至是比較艱難的?!?這種窮苦生活在韓愈的詩文中多有反映,如《東都遇春》:“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薄杜c李翱書》:“仆之家本窮空,重遇攻劫,衣服無所得,養(yǎng)生之具無所有。”《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彼h赴潮州任刺史后,因為官俸低微,以至于要接受別人的救濟。他在《潮州謝孔大夫狀》中就說:“以愈授刺史,特加優(yōu)禮,以州小俸薄,慮有闕乏,每月別給錢五十千以送。”?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韓愈通過撰寫墓志來獲取額外收入以補貼家用,可以說是合情合理的。

二、中唐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文人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沖擊

初唐時期,唐王朝實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在各方面對商賈及商業(yè)活動嚴加限制,商賈被稱為“雜類”“賊類”,這表明社會上人們普遍“賤商”的心態(tài)。自中唐以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朝廷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受到猛烈沖擊,社會各階層對商業(yè)、商人的輕視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改變,開始以羨慕、友好、贊同的眼光來對待商人,不少人出于對“利”的追求,也紛紛加入到商業(yè)活動中。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少農(nóng)民或干脆放棄農(nóng)業(yè)從事商業(yè),或半農(nóng)半商,“百姓日蹙,而散為商以游十三、四矣”??!稗r(nóng)本商末”的傳統(tǒng)觀念開始發(fā)生動搖。

第二,有寺院僧侶也從事商業(yè)活動。身為方外人士,僧侶本應(yīng)清心寡欲,潛心修道,以成正果。但由于禁不住商業(yè)利益的誘惑,此時一些大的寺院,往往在東、西兩京開設(shè)多處邸店,所獲收益成為寺院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

第三,愈來愈多的士人兼營商貿(mào),上自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下至地方上的藩鎮(zhèn)州府,經(jīng)商已然形成一種社會潮流。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統(tǒng)治基礎(chǔ)的封建社會,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大危害是對統(tǒng)治秩序的威脅。于是,唐代宗大歷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長吏無得與人爭利,先於揚州置邸肆貿(mào)易者,罷之。先是,諸道節(jié)度觀察使,以廣陵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多以軍儲貨販,列置邸肆,各托軍用,實私其利焉”?。然而,唐王朝的這道禁令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卻因巨大的阻力而困難重重,所以到了唐穆宗時,只得改變策略,詔“應(yīng)屬諸軍諸史司等在鄉(xiāng)村及坊市店鋪經(jīng)紀者,宜與百姓一例差科,更不得妄有影占”?。這表明朝廷已經(jīng)默許了官吏的經(jīng)商活動,承認其合法性。因此,到了文宗開成年間,“李紳為汴州節(jié)度使,上言于本州置利潤樓店,從之”?。初唐時期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至此土崩瓦解。

世人爭相經(jīng)商求利,天性敏銳的文人必然也會深切地感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變革,商人生活與商業(yè)活動就成為許多文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這時期的不少詩作中都出現(xiàn)了“商賈”的形象,如劉禹錫的《賈客詞》和元稹的《估客樂》?!顿Z客詞》起首就說:“賈客無定游,所游唯利并。”《估客樂》也開門見山指出:“估客無住著,有利身則行?!鄙藤Z形象被中唐詩人接受,表明此時的文人價值觀念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既然舉世“求利”在中唐時期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潮流,而身處其中的文人自然難以避免,他們雖然仍然堅持儒家教條,但同時也熱衷于對“利”的追求,以至于有“諸州刺史既欲責其絜己,須令俸祿稍充,但以厚薄不同,等給無制,致使俸薄處,無人愿去,祿厚處,終日爭先”?這樣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文獻記載。

既然整個社會風氣如此,況且僅靠韓愈自己微薄的俸祿收入又難以維持家族生活所需,那么他通過寫碑志掙錢補貼家用也就順理成章了。憲宗元和七年(812),河南少尹李素卒,韓愈為其撰寫的《唐故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云,“其子道敏哭再拜,授使者公行狀,以幣走京師,乞銘于博士韓愈”?。明確交代李素之子李道敏,送錢給韓愈,拜請他為父親撰寫墓志。韓愈所撰的《平淮西碑》云,“憲宗以石本賜韓弘,弘寄絹五百匹,昌黎未敢私受,特奏取旨。又作《王用碑》,用男寄鞍馬及白玉帶,亦特奏取旨?!詤^(qū)區(qū)文字饋遺,而辭與受俱奏請,則已為朝野通行之例,亦可知也”?。所謂“朝野通行之例”,表明請人寫碑志文要付豐厚的潤筆費,已經(jīng)成為中唐時期朝廷與民間通行的一種社會習俗。與韓愈同時代的封演在《封氏聞見記》卷六亦云:“今近代碑稍眾,有力之家,多輦金帛以祈作者,罹人子罔極之心,順情虛飭,遂成風俗?!?可見,中唐時以重金聘請名家書寫碑志已成一種社會風尚。韓愈的文章為天下所重,當時的貴族官僚死后,家屬都以有韓愈撰寫的碑志文為榮。劉禹錫《祭韓愈文》說,韓愈作的碑志,“一字之價,輦金如山”。此說雖然夸張,但韓愈撰寫碑志所得潤筆確實不少。據(jù)《唐才子傳》卷5記載,當時有一青年文人劉叉,“聞韓吏部接天下貧士,步而歸之,出入門館無間。時韓《碑銘》獨唱,潤筆之貨盈缶,因持案上金數(shù)斤而去,曰:‘此諛墓中人所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荒苤??!?韓愈喜獎掖后進,有許多青年才俊投其門下,韓愈撰寫墓志文的潤筆收入,除了維持家計所需之外,大部分用于接濟親友及門人。宋代司馬光就說,“退之文為天下貴,故當時王公碑碣靡不請焉!受其厚謝,隨散之親舊以行義”?。洪興祖《韓子年譜》亦云:“公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依然不介意。族姻友舊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喪葬,而公自幼至老,家人常百口,宜其貧也?!?

不只是韓愈,中唐文人通過碑志文以換取“潤筆”而逐利的例子有很多,以至于“長安中爭為碑志,若市賈然。大官薨,其門如市。至有喧競搆致,不由喪家者”?。比如“王仲舒為郎中,與馬逢友善。每責逢曰:‘貧不可堪,何不求碑志相救?’逢笑曰:‘適見人家走馬呼醫(yī),立可得也’”?。這樣的記載足以令人瞠目?;矢浀睦痈橇钊苏ι?。他為裴度作《福先寺碑》,“(裴度)因以寶車、名馬、繒彩、器玩約千余緡,置書命小將就第酬之。正郎(皇甫湜)省札大忿,擲書于地,叱小將曰:‘寄謝侍中,何相待之薄也?……其辭約三千余字,每字三匹絹,更減五分錢不得?!ㄅ岫龋┝⑶惨罃?shù)酬之。自居府至正郎里第,輦負相屬,洛人聚觀,比之雍絳泛舟之役。正郎領(lǐng)受之,無愧色”??;矢浀睦与m屬極端,但由此可以看出,“逐利”觀對中唐文人的強有力的沖擊。為了獲得豐厚的潤筆收入,唐代甚至出現(xiàn)了職業(yè)墓志撰稿人,他們當中就包括當時一些有文才又有名氣的官員?。

三、唐人喪葬重視碑志及中唐時期“家自為譜”的社會風尚

碑志起源于東漢中后期,發(fā)展于魏晉六朝時期,而成熟鼎盛于隋唐時期?!霸谀骨笆⑿袠浔?,墓內(nèi)有志,是隋唐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锻ǖ洹肪?39《開元禮纂類·兇六》就有“去靈車,后次方相車,次志石車,次大棺車……”的記載?,可見唐時已將碑志列入禮制。碑志作為喪葬禮的重要一部分,受到時人高度重視,由此導致碑志文在社會上普遍盛行。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49年到1989年,全國共出土從東漢到清代的碑志1464方,唐代就占了413方?。而截止2003年,國內(nèi)見之著錄和出土的唐代碑志多達4500余方,僅“千唐志齋”就收藏唐志1350余方?。以出土墓志集中地洛陽為例,自2001年至2012年,洛陽出土從東漢至民國等各個時代的墓志共計1785方,而其中唐代墓志多達1499方?。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唐代碑志,遍布全國各地,如范澄及妻韓氏墓志,出土于山西長治宋家莊;勾龍墓志,出土于遼寧朝陽八里鋪;牛須妻柳三娘墓志,出土于甘肅武威管家坡;史道德墓志,出土于寧夏固原王澇壩;寧道務(wù)墓志,出土于廣西欽州;鄧俊墓志,出土于湖南益陽赫山廟;姚仲然墓志,出土于江西弋陽;等等。碑志的主人除了皇親國戚、高官公卿外,還有許多平民百姓及一些僧、道、宮女。如王氏墓志,志主為“太原郡庶人”。再如李二娘墓志、王大禮墓志、張十八娘子墓志,等等,從這些墓志的稱謂上,可以斷定志主是平民百姓無疑。又有三品亡尼墓志、九品宮女墓志、天寶十三載故開元觀道士王公墓志,等等。通過對以上所列舉的唐代的碑志數(shù)量、分布區(qū)域、志主身份進行具體分析,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說明唐人喪葬重視碑志的社會風尚。

我們還可以通過韓愈具體的碑志文作品來進一步說明唐人喪葬重視碑志的社會風尚。如《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記載:韋丹死,“將葬,其從事東平呂宗禮與其子寘謀曰:‘我公宜得銘,得銘不朽矣’。寘來請銘”?。《唐故襄陽盧丞墓志銘》:“將葬其父母,乞銘于職方員外郎韓愈?!?《唐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銘》:“(杜兼)將葬,公之母兄、太學博士冀與公之夫人及子男女謀曰:‘葬宜有銘,凡與我弟游而有文章者誰乎?’遂來請銘?!?《唐故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房啟死,“其子越,能輯父事無失,謹謹致孝。既葬,碣墓請銘”?。《唐故鳯翔隴州節(jié)度使李公墓志銘》:“(李惟簡)葬得日,嗣子元立與其昆弟四人請銘于韓氏。”?

唐人以葬而有志為尚,而韓愈又以文章顯著當世,所以,死者家屬多以有韓愈撰寫的碑志為榮。如《唐故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銘》:張圓死,其妻劉氏遣女奴來請韓愈寫墓志,理由是“夫子天下之名能文辭者,凡所言必傳世行后”?。《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神道碑》:順宗王皇后弟王用“葬得日,公之姉婿、京兆尹李修,謂太子右庶子韓愈曰:‘子以文常銘賢公卿,今不可以辭’”??!短乒噬袝莶繂T外郎張府君墓志銘》記載,張季友臨死之前,派侄子張涂來向韓愈求墓志銘:“叔父且死,幾于不能言矣。張目而言曰:‘吾不可無告韓君別,藏而不得韓君記,猶不葬也?!?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血脈的譜系,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社會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譜之學,發(fā)軔于夏商周,鼎盛于魏晉南北朝。唐初承接自南北朝重門閥的傳統(tǒng),講究世家門第、婚姻門戶也就成為時代風尚,著意于祖先源流及支派繁衍的族姓譜系也隨之興起。鄭樵的《通志·氏族略》總結(jié)道:“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松凶V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門閥,故其書散失而其學不傳?!?這就是說,在隋唐時期,官方取仕重簿狀,民間婚姻重門閥,所以導致譜牒學盛行。但需要留意的是,“唐代以前,所謂譜學者,絕大多數(shù)是記載百家姓氏淵源的官修合譜;唐中期以后,隨著氏族勢力的日漸衰弱,私撰家譜逐漸興盛起來”?。因此,《新唐書·藝文志》譜牒類除了著錄李唐皇室及一些高官豪族的譜牒外,還有不少庶族的家譜,如《謝氏家譜》《虞氏家譜》《孫氏家譜》《徐義倫家譜》《周長球家譜》《劉輿家譜》《李氏房從譜》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唐代前期私修譜牒還是大族專利,而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藩鎮(zhèn)割據(jù)及頻繁戰(zhàn)亂,造成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遷和亂后回葬,而家譜就成為人們認祖歸根的憑證。因此,譜牒之修大為盛行,逐漸普及到一般士人甚至一些寒族?!疤拼衅谝院螅雷宓刂髦饾u衰落,庶族地主開始崛起,與這種社會現(xiàn)實相適應(yīng),‘家自為譜’的宗族譜牒制度逐漸興起,并成為占主導地位的譜牒修撰方式?!?

追溯祖先世系及其生平簡略,是碑志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而記載詳備的家譜就為碑志文的寫作提供了方便;反過來,碑志的內(nèi)容又可以為續(xù)修家譜服務(wù),而“家自為譜”的社會風尚則有力地促進了中唐時期碑志文的繁榮。

四、結(jié)語

杜詩韓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和散文的兩大標志性的豐碑。韓愈的文章,雄奇奔放,波瀾壯闊,既富曲折變化,又流暢明快,在當時即受到人們的推崇,這是形成韓愈別集多碑志文的主體原因。唐人又以喪葬有碑志為風尚,社會各階層紛紛以葬而有志為習,至中唐時,由于戰(zhàn)亂和門閥觀念世俗化的影響,使得一般的士族甚至是平民階層也開始注重修纂族譜和家譜,從而推動了碑志文的興盛,這是韓愈別集多碑志文的客體原因。其次,中唐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文人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的沖擊,使他們不以“逐利”為恥,不少人爭相作碑志以獲得豐厚的“潤筆”,這是韓愈別集多碑志文的主觀原因。此外,唐代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與中央對抗,造成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官員俸祿降低,不足以維持家族生計,這是韓愈別集中多碑志文的客觀原因。

注釋:

①[宋]陸九淵:《象山語錄》,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版,第301頁。

②[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9,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8頁。

③吳文治:《韓愈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36頁。

④?????????[唐]韓愈撰,[宋]魏仲舉集注,郝潤華、王東峰整理:《五百家注韓昌黎集》,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1472、1136、1145、1153、1164、1203、1260、1154、1207、1245頁。

⑤⑥⑦⑧??[后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2647、287、437、1428、593、2203頁。

⑨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4—455頁。

⑩陳寅恪:《元白詩中俸料錢問題》,載陳寅?。骸督鹈黟^叢稿二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76頁。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63頁。

? [唐]杜牧:《杜牧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9—360頁。

? [唐]范攄:《云溪友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4頁。

??[宋]錢易:《南部新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371頁。

?黃正建:《韓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貞元長慶間文人型官員日常生活研究會之一》,載黃正建:《走進日常——唐代社會生活考論》,中西書局2016年版,第251頁。

?屈守元、常思春:《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4頁。

?[唐]李翱撰、郝潤華校點:《李翱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頁。

??[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明刻本,第6050、6094頁。

?[宋]宋敏求:《唐大詔令集》卷2《穆宗即位赦》,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排印本,第11頁。

?[清]趙翼:《陔余叢考》卷31《潤筆》,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655頁。

?[唐]封演撰、趙真信校注:《封氏聞見記》卷6,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58頁。

?[元]辛文房撰、王大安校訂:《唐才子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7—88頁。

? [宋]周輝:《清波別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39冊第124頁。

?[宋]洪興祖撰、徐敏霞輯校:《韓子年譜》,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74—75頁。

??[宋]王讜:《唐語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206頁。

?[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1—1332頁。

?王化昆:《唐代洛陽的職業(yè)墓志撰稿人》,《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藏嶸、王宏凱:《中國隋唐五代習俗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頁。

?[唐]杜佑:《通典》卷139,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539頁。

?榮麗華:《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志目錄》,中華書局1993年版。

?熊基權(quán):《魏晉以來墓志流變》,《文物春秋》2003年第5期。

?參見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洛陽出土墓志目錄續(xù)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版。

?[宋]鄭樵:《通志》卷25《氏族略》,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39頁。

?劉黎明:《祠堂·靈牌·家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頁。

?趙華富:《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頁。

猜你喜歡
碑志墓志韓愈
晚春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打開《唐代碑志文研究》后
博覽群書(2020年11期)2020-12-03 13:58:49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博館藏遼代石刻碑志資料的整理與研究
晚春
兒童繪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碑志所見遼代僧尼的圓寂與安葬
A multiscale 3D f i 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f l uid/solute transport in mechanically loaded bone
Bone Research(2016年3期)2016-03-22 05:36:14
賦與唐代墓志
柯坪县| 沅江市| 镇安县| 金秀| 图们市| 枣阳市| 突泉县| 丹棱县| 阜新市| 大邑县| 左云县| 吐鲁番市| 阿合奇县| 白城市| 荥阳市| 凭祥市| 石泉县| 大关县| 波密县| 九龙城区| 商洛市| 西林县| 微山县| 庆元县| 安溪县| 阜平县| 东方市| 潢川县| 乡宁县| 合作市| 荥经县| 辽阳市| 安康市| 湘潭市| 屯门区| 长海县| 应城市| 巴塘县| 长顺县| 丁青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