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小戎
伍迪·艾倫曾經說:“我上了一個速讀班,用20分鐘讀完了《戰(zhàn)爭與和平》。(我的印象是)它跟俄國有關?!薄痘ㄉ仿嫶箅娪爸?,史努比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戰(zhàn)爭與和平》,寫了一篇1000字的讀書報告。加拿大漫畫家約翰·阿特金森把名著縮編做到了極致,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漫畫,把一些著名的長篇小說濃縮成了一兩句話。
《戰(zhàn)爭與和平》:每個人都很悲傷。老下雪。
《憤怒的葡萄》:種地糟透了。去自駕游!自駕游糟透了。
《堂吉訶德》:一個人攻擊風車。還有,他瘋了。
《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酗酒。他們依然迷惘。
《白鯨》:人跟白鯨斗。白鯨贏了。
《尤利西斯》:都柏林,這事那事,不分段的長句子。
《瓦爾登湖》:一個人在戶外坐了兩年。什么也沒發(fā)生。
《罪與罰》:謀殺犯感覺很不好。懺悔。入獄。覺得好點了。
名著縮編并非易事,不僅要表現(xiàn)原著的情節(jié)和風格,還要把握住原著的靈魂,縮編得好的話,就可以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最厲害的縮編高手當數(shù)納博科夫,他說他第一次看海明威的書是在20世紀40年代,發(fā)現(xiàn)他寫的是關于“鐘、蛋和公?!钡氖?,他很不喜歡。
幾年前,《每日電訊報》的編輯縮編過幾部文學名著,如把《戰(zhàn)爭與和平》寫成:“拿破侖入侵俄國。俄國貴族家庭陷入精神混亂狀態(tài)。戰(zhàn)爭接踵而來。法國人撤軍。俄國人慶祝。很多人結婚?!?/p>
2004年,“我愛讀書網(wǎng)”舉辦了一場名著縮編比賽,要求參賽者把名著縮編到25個字以內。比如有人將伍爾夫的《到燈塔去》縮編為:“一群英國上層階級的討厭鬼在海灘上閑逛,最后走向一座燈塔?!薄兜却甓唷穭t更簡單:“什么也沒發(fā)生。兩次。”
如果你不信任普通讀者對名著所做的提煉、概括,可以去讀一些著名作家稍長一些的類似作品,如毛姆的《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十部代表作包括《戰(zhàn)爭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白鯨》等。美國普利策獎得主邁克爾·德達在《悅讀經典》中對許多經典作品做了簡短的介紹。
英國作家、《發(fā)條橙》的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寫過一部《現(xiàn)代小說佳作99種》,其中既有高深的《芬尼根的守靈夜》,也有《麥田里的守望者》《喪鐘為誰而鳴》等我們熟悉的作品。
《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這本書的名字比作品本身還有名,而且已經成為英語的一部分。你要避開一件事,就不得不接受另一件更糟的事——這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p>
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既是賣弄學問的,又是對賣弄學問的譏諷。”
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如果說《萬有引力之虹》常常讓人感到不舒服,那是有正當理由的。歸根結底,這是一部為了結束一切戰(zhàn)爭而寫戰(zhàn)爭的書?!?/p>
(容蓉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