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代在,賴 薇,梁東旭,溫俊杰,謝志春
(廣西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南寧 530021)
腎結石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南方多于北方[1],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2]。有研究者提出,腎結石的高發(fā)可能與飲食,尤其是食用大量嘌呤、蛋白質、膽固醇以及磷酸類食物有關[3]。恭城作為廣西的一個瑤族聚集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地瑤族人群腎結石的患病率高達12%[4],是廣西腎結石最高發(fā)的地區(qū)之一。為探討該地腎結石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使用病例對照的研究方法對該縣人民醫(yī)院曾收治的142 例腎結石患者及148 例健康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恭城縣人民醫(yī)院于2020年1月1日至2021 年4 月29 日收治了323 例腎結石病患者,將非恭城縣常住人口或伴有嚴重心、肺、腦、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排除,以篩選后的142 例作為病例組。由當?shù)蒯t(yī)務人員帶調查組到患者家中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同時,選擇患者鄰居共148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本研究已取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員在經(jīng)過嚴格統(tǒng)一的培訓后親自到現(xiàn)場完成知情同意告知,并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生活作息規(guī)律、飲食情況、飲用水類型、煙酒史、家族史等。問卷錄入采用雙錄入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26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若為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分布情況,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若為偏態(tài)分布,則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構成比[n(%)]描述,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則采用秩和檢驗。影響因素分析則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當時居民飲用水來源和種類 該地區(qū)的飲用水主要分為4 類,第一類是政府幫助建設的自來水廠,水經(jīng)過過濾及消毒后供給自來水;第二類情況為井水,許多農戶家里自行打井,因為部分地區(qū)尚未供給自來水,因此這些農戶飲用井水;第三類為小溪、河流和雨水等地表水;第四類為市售桶裝水。調查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的桶裝水水源類型主要為自來水及地下水。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在被調查的全部290 例對象(病例142 例,對照148 例)中,共有51 例(17.6%)飲用自來水,150例(51.7%)飲用井水,41例(14.1%)飲用地表水,48例(16.6%)飲用桶裝水。有些家庭會在自來水水龍頭或井水水泵出水口裝上過濾器,共54 例(18.6%)過濾飲用水,236 例(81.4%)飲用水未經(jīng)過濾。
2.2 均衡性檢驗 兩組間的民族、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在性別分布上,男性與女性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26,P<0.001),見表1。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的人口學資料均衡性檢驗
2.3 影響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性別、飲用水類型、豆腐、奶類、職業(yè)、飲酒史、飲食習慣這7 個變量上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單因素分析結果(影響因素部分) n(%),M(IQR)
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腎結石為因變量,將單因素篩查的7 個變量作為自變量,以第一個作為參照設置亞變量,對多分類資料進行賦值(表3)。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主要飲用井水和桶裝水、豆腐每月食用量、飲用水未過濾和重口味飲食情況為腎結石的危險因素,奶類每月飲用量為保護因素(均P<0.05),見表4。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賦值表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影響因素部分)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主要飲用井水和桶裝水、豆腐和飲食習慣是恭城縣居民腎結石患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奶類、對飲用水進行過濾為保護因素。
在主要飲用水方面,飲用井水發(fā)生腎結石的可能性是飲用自來水的8.820 倍,這可能是井水含有較高含量的Ca 等元素緣故。桂林地區(qū)為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地區(qū)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Ca濃度以及pH 值較其他地區(qū)更高[5],井水來源于地下水,高Ca水和堿性水質會促進草酸鹽結石的形成[6]。市面上出售的桶裝水水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礦泉水等地下水,另一種為自來水[7]。本次調查中飲用桶裝水發(fā)生腎結石的危險度是自來水的9.586 倍,結合該地區(qū)飲用的桶裝水水源分析,這可能有三個原因,其一為桶裝水飲水機由于長期未清洗而滋生的細菌、病毒和重金屬沉淀物[7];其二為桶裝水源于當?shù)禺a的地下礦泉水,內含有較多與腎結石相關的礦物質[7];其三可能是因本次調查所產生的奈曼偏倚,當疾病發(fā)病后,出于健康的考慮,患者懼怕飲用當?shù)鼐x擇購買桶裝水,這并非腎結石發(fā)病的真正危險因素,由選擇偏倚所致。因此,是否為疾病病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飲品的選擇上,本研究中飲用奶類為保護因素。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結石類型為草酸鈣結石[8-9],所以較多人認為應當控制乳制品的攝入,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牛奶是保護因素,與一些研究報告相同[10],這可能是因為乳制品中的磷含量較高[11],由于該病的結石形成的基本過程就是從溶解度到過飽和的轉變,即溶解鹽凝結成固體的過程[12],而磷能夠減少草酸鈣晶體的過飽和度,進而降低腎結石的發(fā)病風險[13]。
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豆腐與重口味飲食為危險因素,這可能與大豆所含有的草酸及Ca有關[14-15],鈣濃度及草酸濃度的增加會促使尿草酸鈣的過飽和,生成的晶體會黏附于腎小管腔細胞,導致腎細胞損傷,與過飽和的尿環(huán)境相互作用,進一步促進晶體生成,進一步導致腎小管內的鈣化,加快腎結石的形成[16-17]。本文中的重口味飲食主要指高鹽高脂的飲食,往往日常飲食會有較高的Na 含量。另外,亦有研究表明,大豆食品中含有大量的Na,經(jīng)常食用富含Na的食物可增加尿鈣濃度,從而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18]。
綜上所述,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腎結石的預防:首先,井水和桶裝水是腎結石的危險因素,因此在飲用水類型的選擇上,應盡可能選用自來水,如未供給自來水,則可以考慮地表水,并且可以考慮進行過濾處理,同時經(jīng)常清洗飲水機。其次,豆腐是腎結石的危險因素,因此應當注意控制對豆腐的食用。最后,奶類是腎結石的保護因素,可以適量飲用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