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林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其傳承與學習離不開對前賢作品的臨摹,臨摹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摹是先鉤描后填墨,臨即對照范字一筆一畫地書寫。摹得其形,臨得其神。但無論摹與臨都離不開對范字的仔細研讀,缺少了讀帖的環(huán)節(jié)或研讀不精,臨摹就會變得泛泛而不深入,雖日積月累但收獲了了,甚至有時適得其反?!安熘呱芯?,擬之者貴似”觀察得精細,臨仿才能形神兼?zhèn)?,以此可見讀帖的重要性。
常規(guī)意義上書法三要素包括用筆、結字、章法,精致三者的細節(jié),統(tǒng)籌好三者的依存關系并能熟練運用,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才能游刃有余,讀帖主要在這三點上下功夫?!耙稽c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沒有一畫一字的精微與嚴謹,篇章構成就無從談起,最終創(chuàng)作也只能是徒增筆墨、信手由韁了。
趙孟頫“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的書學觀突出強調了筆法的重要性,被后世書人奉為圭臬。元·李溥光云:“蓋一筆有一筆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貴在結構,一筆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則畫無不美,結構有道則字無不佳,然結構之道所重者,尤在筆法之精妙也。”由此可見筆法的重要性。筆法即用筆,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點畫形態(tài),所以用筆的順逆、提按、藏露、方圓乃致于因用筆產生的點畫長短、粗細、曲直、向背等是臨摹學習中必須仔細研讀的重點所在。所有的用筆方法都貫穿在點畫起、行、收三個過程中,因此要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讀出筆法的變化與不同。
(1)起筆:篆、隸、真、行、草無論何種書體,其點畫起筆處不外乎順入或是逆入兩種用筆方法。一字之中相同點畫的起筆一定有順逆差異的用筆變化,在行草書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即使正書的篆、隸、楷也不是筆筆逆筆筆實。順鋒起筆點畫虛靈輕巧,逆鋒起筆點畫沉實飽滿。虛靈輕巧、沉實飽滿各勝所長,兼取其長,不可偏執(zhí)一端。以顏真卿《多寶塔》“書”字和《集王圣教序》“寺”字為例,“書”字第一橫輕切順入,第二橫切筆重按,第三橫、第四橫、曰字中間的短橫皆順鋒直入,第五橫逆筆作頓,“寺”字三橫的起筆差異明顯,我們看其橫畫的起筆或順或逆極富變化。
《多寶塔》
《多寶塔》
《多寶塔》
《圣教序》
(2)行筆:點畫中段行筆的過程主要觀察用筆的提按變化與轉折處的方圓差異。某種程度上說書法就是毛筆在紙面上作提按交替的書寫運行過程,提按筆是毛筆筆法的核心,無論中側、藏露、方圓、挫衂,甚至運筆的疾徐縈帶等都要在提按筆的管領下來完成。轉以成圓折以成方,轉用提筆折用按筆,所以方筆圓筆的處理其根本仍然是提按筆的運用。提筆按筆的明顯表現(xiàn)就是點畫的粗細變化,筆與筆之間的粗細不同容易看得出來,一筆之中輕重變化的細節(jié)往往被忽略,這是讀帖中需要留心的地方。以《多寶塔碑》“子”字為例,第一筆橫撇和最后一筆的橫提按變化十分明顯,而第二筆豎鉤的由輕漸重再輕挫出鉤的細微提按常常被寫得前后粗細勻一,缺少了韻致和節(jié)奏美。選取趙孟頫《三門記》中“門、為、是、黃”四字,讀其轉折處提按筆的細微差異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方圓形態(tài)?!伴T”字的左折輕提作頓方角外露,右折駐筆暗轉方中寓圓;“為”字的前三個折皆頓按成方,最后一折提筆轉鋒圓勁流暢;“是”字方折橫重豎輕,“黃”字方折橫輕豎重。趙孟頫楷書的高妙之處就在于看是一拓直下的用筆中又極盡提按變化之能事,古今鮮有比肩者。
《三門記》
行筆過程中點畫的曲直、向背也是讀帖中必須關注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楷書中因為觀察不細或者想當然,把曲直、向背的動感點畫寫得平板僵硬是常有的事,僅以柳公權《玄秘塔碑》“奉”字和顏真卿《多寶塔碑》“師”字為例加以說明。“奉”字的五個橫除長短、輕重有別之外,一橫斜二橫凹三橫覆,曲直有變化,四橫、五橫上斜,但傾斜的角度也不一致,楷書到晚唐的柳公權技法達到極致,由此可見一斑?!皫煛弊值牡谝回Q左彎、第二豎右彎、第三豎直立、加上橫折的豎傾斜和橫折鉤的豎略有彎勢,整個字的豎皆取勢分明,向背得宜,設若豎直劃一則板滯無神。
《玄秘塔》
(3)收筆:點畫末端的收筆標志著該點畫書寫的結束,一個點畫結束的同時往往是另一個點畫的開始,在臨摹中就要研讀點畫收筆時的藏與露以及筆畫間的映帶關系。截取趙孟頫《膽巴碑》字帖中的九個字為例,除“河”字外其余八個字都有撇畫,認真研讀撇畫的收筆,“祖”字示旁的橫撇、“伐”字單人旁的撇,收筆藏鋒飽滿圓潤;“伐”字戈旁的撇、“其”字下部的小短撇、“焚”字的三個撇,收筆出鋒銳利明快;“人、火”字的長撇收筆在露與不露之間,含蓄中不失機巧;“取”字的撇、“火”字的右短撇,收筆處明顯的牽絲縈帶,“縱”字右側的兩個撇畫直接與下筆相連,極富書寫性,單以撇畫的豐富變化就足以說明趙孟頫楷書筆法的勝人之處。
《膽巴碑》
需要說明的是起、行、收的用筆過程是一個相互銜接的連續(xù)整體,在承接轉換中生發(fā)出各種微妙的美感變化,起筆藏鋒行筆則多中鋒,上一點畫收筆露鋒則下一點畫起筆多露鋒,讀帖中要培養(yǎng)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唯如此,帖上的每一個字才會變成活的生命、光彩怡人。
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畫的長短、粗細、向背、曲直等都會影響字的結構。點畫的不同形態(tài)對結字留白造成了不同的空間分割,所以研讀結字中的點畫歸根到底是研究點畫間的空白。故“計白當黑”是研讀結字環(huán)節(jié)的根本。“精美出于揮毫,巧妙在于布白”,既突出了筆法的重要也強調了結字的不可或缺。“字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則進一步設喻闡明結字的重要性,同時更為我們指明了結構出“奇趣”的密鑰——“計白以當黑”。如何研讀空白,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點畫的距離:“距離產生美”。正書點畫間的相對均勻齊整,行草書點畫間的大開大合,都是書者為表達美感對點畫間距離進行或遠或近的構思安排。點畫的距離就是點畫間的遠近與疏密,若使點畫間的疏密關系合理、美觀,注意點畫的穿實插虛和伸縮避讓是我們研讀結字中點畫距離的有效方法。選取趙孟頫《妙嚴寺記》字例作具體分析。
“距”字右部“巨”四橫間的三處空白由窄至寬增加變化,打破了等距的刻板;“乃”字兩筆之間的留白寬窄對比極為強烈,加之點畫傾斜,字勢有了行書的動感。
有些漢字橫豎筆畫多且相互交叉,處理這種類型字的結構即稱之為穿實插虛??瑫鴻M豎間的穿插留白宜均勻,“西、佛”兩字的虛實處理就很規(guī)整。行草書的動感性,其穿實插虛往往大疏大密,此不祥述。
點畫間的留白是漢字結構美的有機整體,處理好點畫間的伸縮避讓是營造這種虛空之美的重要手段?!耙弊帧肮狻迸糟^畫的縮短既避讓了與右部左伸撇畫的沖撞也給左下營造了大塊空白,這塊白化解了擁塞平添了空靈。“弘”字“弓”旁高聳為救應“口”部的矮,縮短鉤畫,極力壓縮下面鉤畫的留白幾進粘連,左右兩部分既有高矮對比又彼此照應,筆力雄健,結字敦厚飽滿。
(2)點畫的搭接:傳統(tǒng)的經典書法作品結字雖然面目各異,但普遍的共性規(guī)律還是一致的,仔細推敲古人結字中點畫的搭接位置會發(fā)現(xiàn)那種精微細致的美。點畫的搭接位置不同所分割的空間大小就不一樣,遵循經典的共性規(guī)則結字就美觀,反之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趙孟頫《妙嚴寺記》中“故、孟”二字的點畫搭接就很具有代表性?!肮省弊纸Y字左右宜緊湊,右旁“文”字的留白宜小不宜大,這是“故”字的共性美。為達此目的,書者對點畫搭接進行了精心籌劃,“古”字橫左伸豎上長,取勢右傾;“文”撇橫連寫,橫極力靠下,斜撇起于橫的中間偏左位置,捺畫起筆盡力上提,三筆所圍空間盡量縮小,左右敧正穿插緊湊,收放得宜。“孟”字的點畫搭接最奇巧處是“子”字的橫畫幾乎接在了豎(變豎為點)的底部,使子字頭更具動勢的同時又為上下兩部分容留了空間,化實為虛,別出心裁,美不勝收。
偏旁部首的高低錯落亦如點畫的位置搭接,影響結字留白的塊面分割,書家常常出其不意對偏旁部首作有意識的位置移動或改變,突顯藝術美。如“囑”字的口與右側齊平實屬罕見,留下大片空白,“屬”的撇才能縱情左伸,勁健飄逸;“幻”字右側的橫折鉤極力下沉,右上與左下兩塊留白對稱呼應,平衡中不失動感,奇思大膽,妙趣橫生。
(3)點畫的取勢:點畫的取勢通俗點說就是點畫的方向走勢。點畫的方向走勢直接改變留白的塊面形狀大小。“以”字撇畫的橫向取勢,“方”字鉤畫的造險右傾都極力夸張,使空間留白打破常規(guī),是險中求勝的典范。
章法也稱篇章結構。讀章法就是要研究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開合、遠近、欹側、迎讓等照應承續(xù)關系,這種種規(guī)矩與變化在行草書中表現(xiàn)的尤其鮮明。蘇軾《寒食詩帖》前三行字小、點畫輕細,行距寬松與第九、十、十一行字大、點畫粗重,行距緊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反差,整幅作品具有了寬窄疏密、輕重大小的形式美,并由此可以想象和窺見作者由平靜漸進起伏的心緒變化,把欣賞者帶入到苦雨、貧病、屋漏、濕葦、空庖、寒菜的意境當中,隨筆墨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蘇軾《寒食詩帖》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的章法布勢通過字與字或遠或近、或斷或連等不規(guī)律的交替轉換,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快慢疾徐的節(jié)奏變化,使靜態(tài)的筆墨書寫變?yōu)閯討B(tài)的情感表達,這種章法布勢是“大王”尺牘書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兜檬咎穭t通過字的正斜、移位的方式調節(jié)行氣,既使行氣呈現(xiàn)左右搖擺的動勢,也打破了行與行間留白的整齊化一,這正是“大王”布局謀篇、運用精能的高妙所在。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
王羲之《得示帖》
中國書法傳統(tǒng)的書寫格式有中堂、條幅、斗方、橫批、對聯(lián)、條屏、手卷、扇面、冊頁等,每種書寫格式都有其約定俗成的章法范式與規(guī)律,甚至于題款、鈐印等等的規(guī)范要求都是章法謀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要廣見多識,既要遵循古法又不被范式所囿,更要在傳統(tǒng)的章法形式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進而豐富章法形式的藝術美。
讀帖不是泛泛的讀書,讀書明理既達到目的,不需要把書的段落都背記下來,而讀帖卻恰恰要求盡可能的記住帖上的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結字、以至每一幅篇章,所以讀帖與記憶的關系至為重要。為增強記憶效果,逐字研讀務求仔細與精微,不能粗枝大葉,細節(jié)決定成?。灰槐咀痔刑暨x出點畫、結字特點突出的字或者書寫者最喜歡的字有重點的研讀,進而由特殊到普遍,個個擊破;也可以兩本或兩本以上的字帖(可以是同一書家,也可以是不同書家)橫向比較著讀,有對比才會有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記憶才深刻。
“空臨”雖定義在臨摹的范疇,但其實是最實用的一種讀帖方式,就是在沒有筆、墨、紙、甚至沒有字帖的情況下對所取法字帖的默讀記憶,這種隨時隨地的空臨讀帖方式十分方便和有效?!拔峋既噍d,行坐未嘗忘此,常學他書未能終盡,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睊侀_古人的勤奮與刻苦,這就是在無筆無紙狀態(tài)下空臨的最好寫照。相傳虞世南時常在被中劃腹練字,以致劃破了肚皮,雖然有些夸張,但這種忘情的記憶書寫確是習慣積累的好方法。相傳鐘繇因精思學書竟如廁忘歸,這是其“晝劃地”的最好例證?!稌旨o事》載: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百步復返,下馬佇立,及疲,因宿其旁,三日乃去。這種駐馬復返的行為思想可以想見歐陽詢在沒有紙、墨、筆的情形下讀碑的仔細與空臨的忘情。古人種種空臨的勤苦事例為我們學習書法樹立了榜樣,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能努力培養(yǎng)這種空臨的良好習慣,書法學習往往事倍功半。
無論是書法學習的初學者還是進入高層次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臨摹始終是書法學習的最基礎環(huán)節(jié),而讀帖的精嚴與否又是準確臨摹的關鍵,故而為求讀帖的精準我們都在摸索各種方法與途徑,其目的是使讀帖變得實用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