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柱
摘 要:新時期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能發(fā)揮勞動育人功能,體現(xiàn)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高中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受高考壓力等因素影響,高中勞動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忽視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空置、勞動教育功利化及勞動教育誤區(qū)等問題。要結合高中教學特點和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勞動教育,切實發(fā)揮勞動教育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教學;勞動教育;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4-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38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边@凸顯了勞動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通知,對于高中階段如何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具體建議。但是從具體落實來看其中存在一些問題。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希望學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學習中,所以出現(xiàn)了對勞動教育認識上的誤區(qū),勞動教育實施中問題較多。對此,需要采取恰當措施,結合國家政策要求,規(guī)范化地開展高中勞動教育,有效發(fā)揮勞動教育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高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勞動教育
高中階段學業(yè)負擔較重,特別是學生還要面臨高考的激烈競爭,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家長都希望能夠擠出更多時間進行文化課、特別是高考必考科目的備考,所以對于勞動教育這種非高考內容不夠重視。學校在課程上基本沒有安排固定的勞動課程,有些學校把學生每周的全校大掃除時間定義為勞動課,勞動教育存在應付問題。日常的學校教育缺乏針對勞動教育的相關規(guī)劃,如相關的主題班會,學生對勞動不重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很多家長擔心勞動耽誤學習,或擔心孩子做不好,存在包辦、代辦的問題,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沒有真正得到重視。
(二)混淆勞動教育
從當前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安排來看,勞動教育作為新生事物存在對其認識不深入的問題,對于勞動教育屬于哪一職能部門負責存在爭議,有的學校認為其屬于德育教育范疇,應該由教育處負責;而有的則認為其屬于教學范疇,應該由教務處負責,這種權責不分的問題,影響勞動教育的開展。同時,從學校工作安排來看,有些學校把勞動教育逐漸當成“懲戒教育”的一種形式,也就是學生犯了錯誤以后要接受勞動教育,如“罰值日”“罰清掃操場”“罰打掃廁所”等,這樣實際上會把勞動教育推向教育的對立面,混淆了勞動教育的概念,使學生對勞動產生錯誤的認識,嚴重影響勞動教育推進。
(三)空置勞動教育
從國家政策要求來看,勞動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落實。但是很多學校在激烈的高中教育競爭中,升學壓力非常大,對于勞動教育存在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雖然在教育教學規(guī)劃中對勞動教育有安排,但是并沒有專門的教師、課程內容和教材,這樣實際上就把勞動教育空置了起來,無法發(fā)揮勞動教育的功能。
(四)功利化的勞動教育
因為勞動教育已經納入高中教育體系,也逐漸成了綜合素質測評的一項內容,但是一些學校在勞動教育中出現(xiàn)了功利化的問題,即為了修學分而開展勞動教育。有些學生在家勞動動輒就向父母要報酬,這樣無疑使勞動教育失去了價值,也背離了勞動教育的初衷。
二、采取有效舉措推進高中勞動教育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解讀中強調,落實勞動教育要依托課程,優(yōu)化課程體系,設立勞動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同時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教學中,也可以把勞動教育延伸到校外、課外,切實發(fā)揮勞動育人功能。
(一)確立常態(tài)化勞動教育機制,全面推進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要立足于長遠,從高中三年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明確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如高一年級重點是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引導學生重視勞動;高二階段重點是勞動技能的提升,使學生會勞動,掌握基本勞動技能;高三階段結合升學與高考壓力,把重點放在勞動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這樣高中階段的勞動教育就有重點、有方向,并且呈現(xiàn)體系化。
在此基礎上,要做好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常態(tài)工作,如每天的值日生值日制度一定要求學生認真負責,保證每周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一次;每周末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衛(wèi)生大掃除,對學生的勞動情況及時進行評價;每月開展一次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抓住一些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勞動教育,如每年的植樹節(jié)、勞動節(jié)等開展勞動周活動,通過參與、交流勞動深化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同時,可以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深化其對勞動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有利途徑。
(二)以學科課程為載體,滲透勞動教育
高中各學科教學都要求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即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全面滲透其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各個學科都有潛在滲透勞動教育的條件,要切實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挖掘學科課程中開展勞動教育的資源,潛移默化地滲透勞動教育。
高中語文學科新教材所選的文本貼近時代,其中很多都是開展勞動教育的素材,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一課,結合中國制造、智造的代表性成果,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中國奇跡,我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離不開工匠精神;高中歷史課程是以馬克思唯物史觀介紹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其中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彰顯勞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價值;而高中數學課程中的一些知識與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密切聯(lián)系,是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既包含了一些勞動的技術理念、思想,還能給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和創(chuàng)意物化能力。
(三)重視校本課程中的勞動課程建設,為勞動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根據新課改的新要求,在高中課程建設上可以結合高中教育需要,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者結合起來。根據當前高中勞動教育的新需求,可以開設富有學校特點的校本課程落實勞動教育。
如根據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培養(yǎng)要求,可以在學校開設“做豆腐”的校本實驗課程,通過化學實驗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豆腐,使學生既能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能在勞動中品嘗收獲,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根據高中語文課程建設可以開設“做十字繡”課程,給學生介紹中國刺繡文化,使學生掌握制作十字繡的基本技巧,當學生完成課程時,得到的不僅是獨立完成的作品,還有親自勞動帶來的快樂。
還要利用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新高考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以職業(yè)規(guī)劃引導學生選課和未來報考志愿。在此背景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在各個學校逐漸建立起來,并且也在借助社會力量深化學生的職業(yè)體驗,利用這一課程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真實的職業(yè)體驗,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而通過一些公益性的志愿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四)家校合作,提升勞動教育實效
針對高中階段學生課業(yè)負擔相對較重、在學校內勞動實踐機會較少的現(xiàn)實,在高中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家校之間密切合作,提高勞動教育的實效。從新時期教育的要求來說,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而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所以高中勞動教育一定要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這也符合教育部開展勞動教育的要求。學校通過班會給學生提出相關要求,通過家長會達成教育的一致。鼓勵學生利用在家的時間自覺參與家庭勞動,掌握幾項有利于提高其自理能力的勞動技能。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和督促落實,可以進行勞動打卡活動,逐漸固化學生的勞動習慣。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勞動教育是落實五育并舉、推進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勞動教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動手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其形成積極的勞動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品質,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 張軍瑾.勞動價值觀在新時代是如何體現(xiàn)的 以和田路小學勞動創(chuàng)造101為例[J].上海教育,2019(28).
[2] ? 江瀾.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對弗洛姆自由思想的解構及價值[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2).
[3] ? 鄭祿玉.農訓:新時代中學生勞動教育的新范式[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第十一期“教育問題時習會”論文集.2019.
[4] ? 胡曉燕.高中生勞動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20.